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雲南省普洱市自治縣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隸屬雲南省普洱市,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東部,北距省會昆明市350千米,西南距普洱市220千米,是中國內地通往雲南西南邊疆的交通要道。

墨江縣是1979年11月28日成立的中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2005年開始,墨江縣便每年都舉行“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墨江縣北回歸線穿城而過,被稱為“哈尼之鄉、回歸之城、雙胞之家”以及“太陽轉身的地方”。墨江縣盛產紫米,2007年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紫米之鄉”稱號。

截至2006年,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轄15個鄉(鎮),163個村,5個社區。2020年,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81554人。2018年,墨江縣地區生產總值65.3億元,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6億元,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億元。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2020年6月,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

歷史沿革


公元前109年以前,今墨江縣境為傣族古國“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
公元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及昆明、嶲(xī)等部族置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置縣(據點),“勐達光”(哀牢國)向西退讓;今墨江縣境成為自由地。
公元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置永昌郡,先前在“勐達光”境內設的縣(據點)由益州郡划入永昌郡;今墨江縣境屬永昌郡。
公元225年,蜀漢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今墨江縣境屬雲南郡。
公元271年,西晉將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合置寧州;今墨江縣境仍屬雲南郡。
公元420年,東晉滅亡,之後的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等中國內地王朝逐步退出雲南高原,陳(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國內地王朝徹底放棄雲南高原;今墨江縣境成為傣族土目自治領地。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龍”(漢譯“南詔國”)政權;公元765年,“勐舍龍”(南詔國)在“勐谷”(景東盆地)設銀生節度、統轄“勐谷”及其以南地區,“領有銀生城、開南城、威遠城、奉逸城、利潤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撲敗、通遺川、河普川、大銀孔等地”;今墨江縣境屬銀生節度通遺川。
公元937年,前“勐舍龍”(南詔國)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國,沿“勐舍龍”舊制在“勐谷”置銀生節度;公元1096年,大理國廢節度、都督等軍事轄區,設八府、四郡、四鎮;今墨江縣境先屬銀生節度,后屬威楚府的他郎部、因遠部、馬籠部。
公元1254年,大蒙古國滅大理國;公元1256年,蒙古人在大理國直轄地區設萬戶、千戶、百戶等各級軍事轄區,穩定大理國局勢后便轉攻南宋;公元1274年,元朝(原大蒙古國)在大理國故地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后,裁萬戶、千戶、百戶等軍事轄區,設路、府、州、縣等各級行政區,同時平定前大理國外圍屬地;公元1288年,元軍平定前大理國威楚府南部的羅盤、馬籠、步日、思麽、羅丑、羅陀、步騰、步竭、台威、台陽、設棲、你陀等十二部設元江路;公元1301年,馬籠、設棲、你陀等地置馬龍他郎甸長官司;今墨江縣境屬元江路馬龍他郎甸長官司。
公元1382年,明朝擊垮雲南的元朝勢力設雲南都指揮使司(軍事機構)與雲南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機構),前元江路改設元江軍民府;公元1406年,元江府改元江軍民府,裁馬龍他郎甸長官司設新化州、恭順州;今墨江縣境屬元江軍民府恭順州。
公元1659年,清朝仍設元江軍民府;公元1732年,裁曲靖府通判、其移駐元江軍民府他郎寨設他郎廳;今墨江縣境屬元江軍民府他郎廳。
公元1770年,元江府降為元江州,儒林里土守備、定南里土千總併入他郎廳劃歸普洱府(析車裡宣慰司瀾滄江以西地設);今墨江縣境屬普洱府他郎廳。
公元1913年,民國政府裁他郎廳,原他郎廳所屬的儒林里土守備划入元江縣、把邊江以西划入寧洱縣、其餘地區設他郎縣;公元1915年,他郎縣改為墨江縣;公元1916年,墨江縣南部諸土目領地劃出設行政委員管轄。
公元1949年8月,共產黨領導的政府在墨江縣成立臨時人民政府。
公元1979年7月,墨江縣改為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地理環境


位置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北部,地處東經101°08′~102°04′,北緯22°51′~23°59′之間。東及東南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綠春縣接壤,南與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為鄰,西與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隔把邊江相望,西北與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連接,北及東北與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交界。全縣地域呈東西窄,南北長,東西最寬橫距76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36千米,總面積5312平方千米。縣政府駐聯珠鎮南正街59號。

地貌

墨江縣地處雲貴高原西南邊緣、橫斷山系縱谷區東南段,即哀牢山脈中段。在地質構造上處青、藏、滇、緬、印、尼“歹”字形構造體系東支中段及永平一思茅地槽南段的東北部。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地形北部狹窄、南部較寬,似紡錘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高谷深,河流縱橫,最高點在東北部碧溪鄉的大尖山,海拔2278米,最低點在南部泗南江鄉的欖皮河與龍馬江匯流處,海拔478.5米。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山區半山區佔99.8%,丘陵谷地僅佔0.1%,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據1984年墨江土壤普查統計,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屬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大致可分為:中切中山丘陵墨江盆地、中切中山河谷、中山山地、深切高中山峽四個類型。

地質

墨江縣地質地層形成較晚,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出現,其中以中生代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的泥質岩、紫色岩、紅砂岩類最為突出。其次為古生代志留系、泥盆系、二疊系的泥質岩、碳酸鹽岩類。而新生代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層較少。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八大岩類均有,其中泥質岩類佔37.7%,紫色和紅砂岩類佔44.67%,普通石英質岩類佔14.38%,碳酸鹽岩類佔2.14%,基性岩類佔0.9%,中性岩類佔0.03%,第四系佔0.12%。

土壤

墨江縣土地多為酸性土壤,肥力屬中等偏低,酸性較重,鹼性不足,嚴重缺磷。據1984年墨江縣第二次土壤普查統計,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土壤按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劃分,共有7個土類,17個亞類,48個土屬,66個土種。

氣候

墨江縣處於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墨江哈尼族自治縣2/3的地域在北回歸線以南,1/3的地域在北回歸線以北,屬南亞熱帶半濕潤山地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有四季如春之稱,乾濕季明顯。
溫度:據1957~1984年墨江氣象資料統計: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年平均氣溫17.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11.5℃;最熱月為6月,平均氣溫22.1℃。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974年1月5日,為零下4℃。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1969年5月16日,為34.2℃。以氣象學(候溫小於10℃為冬季,10℃至12℃為春秋季,大於22℃為夏季)的劃分標準,墨江有345天為春秋季,20天夏季,無冬季。
雨量:墨江縣雨量充沛、乾濕季節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因受大陸高原西部乾暖氣流的影響,天氣晴朗少雨,空氣乾燥,為乾季。5~10月,受印度洋孟加拉灣潮濕氣流和北部灣太平洋潮濕氣流的影響,降雨日多,形成雨季。降雨地域上的分佈特點是南部多、北部少,高海拔地區多,低海拔地區少。
日照輻射:全年總日照時數2161.2小時,年日照率為50%,一年中3月份日照時數最多,為255.1小時;7月份最少,為128小時。一般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日照時數在210小時左右,雨季中的5~10月則顯著減少,月平均日照時數在149小時左右。日照在季節分配上的特點是冬春多,夏秋少。
濕度、蒸發量:墨江縣多年平均濕度80%。年平均蒸發量1696.7毫米,月平均蒸發量141.4毫米,3至5月蒸發量最大,合計617.1毫米;10至12月蒸發量最小,合計301.3毫米。
風霜:墨江縣境內盛行風向為西南風,多和風,除風口處外,很少有大風,最大風力5級左右,局部地區不時有7級大風出現。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霜期平均59天,出現在12月29日至次年2月24日,無霜期長達306天,霜日年均為15.3天。

山脈

墨江縣山脈屬雲嶺橫斷山脈南段之哀牢山系,山脈大部分呈南北走向。哀牢山從景東分兩支由北向南延伸墨江全境,東支經鎮沅、新平兩縣進人境內孟弄、新安、碧溪、聯合、雙龍、雅邑、龍壩、那哈鄉,主要山峰有大平掌梁子、民潭山、摸嘎箐大尖山、老箐梁子、大尖山、玉碗水梁子、金廠梁子、別那梁子、打錠果梁子、老箍桶梁子、竹箐梁子、土堆梁子、觀音山、徐卡梁子、大魚塘尖山、大箐山、刺竹林、爬茨俄賀等山。另外,壩溜鄉全境和泗南江鄉南部境內的山脈也屬哀牢山東支,系從綠春縣自東向西插入,經壩溜鄉全境轉南至泗南江鄉南部出綠春縣。主要山峰有大風丫口、石碑尖山、鳳凰山、馬馱子、摩天嶺、哈紅梁子、刺竹林梁子等。西支經鎮沅縣進人境內團田、新撫、景星、通關、魚塘、龍潭、文武鄉(鎮),主要山峰有老圍山頭、綠葉岩子、他那布梁子、空心樹樑子、老屋基梁子、梅子箐、梁子嶺、城新梁子、秧草塘、羊神廟大山、干壩塘山、營盤山、老君廟、山門口、岩羊山等。
據1984年墨江地名普查,境內有名稱並標高的山峰共250座,海拔在949.8至2278米之間,其中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

河流

墨江縣河流屬紅河水系。主要有三江五河,三江為把邊江、阿墨江、泗南江,五河為他郎河、布竜河、壩蘭河、壩干河、那卡河。
另外,境內其餘有名稱的河流主要有:蒲葉河、漣漪河、金廠河、壩卡河、壩浦河、依瑪河、聯珠河、毛驢河、瓦碧河、大團田河、綠葉河、車沙河、小樓滿河、四甲河、谷麻河、曼怕河、田壩河、涵德河、務竜河、烈馬河、措樂河、曼干河、大灣河、板橋河、幫島河、蒙阿河、白馬河、磨鋪河、臘脂河、曼興河、糯干河、欖皮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一、樹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據1992年調查,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樹種共698種,以思茅松、櫟類、榿類、柏木、樺木為主。其中,被國家列為一、二、三級珍稀保護樹種的有中華桫欏、禿杉、雲南紅豆杉、滇南蓮座蕨、野茶樹、薄葉三尖杉、滇桐、雲南石梓、頂果木、滇南菠蘿蜜、光葉天料木、滇南風吹楠、林生芒果、楠木、番龍眼、千果欖仁、紅椿、翠柏18種。
二、藥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據1989年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中藥資源普查,境內植物藥材主要有防風、南板蘭根、茯苓、龍膽草、烏梅、山楂、木瓜、威靈仙、花等。
三、花卉。截止到2007年墨江縣境內野生和人工栽種的花卉主要有梅(6種)、桃(4種)、桂(5種)、菊、丁香、海棠、杜鵑、芍藥、鳳仙(4種)、木槿(5種)、薔薇、紫薇等。
四、糧食作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據農業部門調查統計,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有糧食作物品種632個,其中,水稻382個,陸稻108個,玉米31個,雜豆46個。
七、果類。民國時期,栽種和野生的有芭蕉、杏、梅、梨、桃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據農林部門調查統計,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果類達126種。
八、食用菌。截止到2007年墨江縣主要有雞縱、奶漿菌、羊肝菌、青頭菌、見手青、黃連頭、雞油菌、刷把菌、牛肚菌、米湯菌、松毛菌、馬屁泡、香蕈、香菌、木耳、乾巴菌、白參、胭脂菌等。

動物資源

一、獸類。1949年前,境內野獸主要有虎、豹、熊、豺、狼、破臉狗等。1949年後,虎、野牛已絕跡,熊、豹、豺、狼、水獺等也很少見,其他各種野獸數量大大減少。
二、鳥類。1949年前,境內主要有孔雀、白鷳、野雞、麻雞、竹雞等。1949年後,土鴛鴦等已瀕臨絕跡,其他各種鳥類數量也大為減少。
三、兩棲爬行類。截止到2006年墨江縣境內兩棲類動物主要有鱉(團魚)、烏龜、青蛙、田雞、等。
四、昆蟲類。截止到2006年墨江縣境內主要有蜜蜂、花腳蜂、七里蜂、瞎子蜂等。
五、魚類。1949年前,墨江縣境內主要有鯉魚、鯽魚、蝦、螺螄、泥鰍、鱔魚等。1949年後引進了羅非魚、埃及江鰍、非洲鯽魚等種類。

礦產資源

一、金屬
截止到2006年,墨江縣境內發現的金屬礦藏有金、銀、銅、鐵、鋁、鉛、鋅、鎳、鉻、鈷、銘、鈀等,其中,黃金蘊藏量在雲南省名列前茅。
金礦。蘊藏在距縣城東北10餘千米的金廠梁子山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6年建立了墨江金礦,據1979~1993年統計資料:15年共產金4.2噸、銀11.2噸,其中,1982年為最高年,產金617千克、銀1627千克。
銀礦。截止到2006年,墨江縣境內除金廠梁子已探明藏銀併產銀外,其餘地方未曾探明和開採。
銅礦。截止到2006年,墨江縣境內銅礦分佈零星,藏量較少。據《墨江三十年歷史資料》(1949~1979)載:通關的蚌坪、雅邑的牙骨等地分佈有小型銅礦,儲量不明。
鉛鋅礦。截止到2006年,墨江縣鉛鋅礦主要分佈於新安鄉境內得寶洞一帶。據雲南省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大隊探明:礦區面積為5平方千米,鉛鋅藏量達72327噸,其中鉛20180噸,鋅52147噸。鉛礦平均品位為2.83%,鋅礦為7.32%。1993年墨江縣辦廠開採,當年產鋅l254噸。
二、非金屬
截止到2006年,墨江縣境內發現的非金屬礦藏有鹽、石棉、石膏、煤、硒、硅、硫磺、石灰石、石英石、花崗石、重晶石等。
截止到2006年,鹽零星分佈於境內景星鄉至文武鄉一帶,含量低,藏量未曾探明。
截止到2006年,石棉主要分佈於金廠梁子至龍壩勐里一帶,據《墨江縣三十年歷史資料》載,其遠景儲量達160萬噸。
截止到2006年,煤主要分佈於境內孟弄、新安、碧溪、雙龍、聯合、壩溜等鄉,有草煤、柴煤、煙煤、無煙煤4個種類,藏量未曾探明。1956年至今有少量開採。
截止到2006年,石灰石廣泛分佈於縣境各地,屬墨江縣開採最為普遍,且產量較大的非金屬礦物,藏量至1993年未曾探明。所開採的石灰石,主要用於建材、建築業。

水資源

墨江縣水資源主要由自然降水、過境水、地表水、地下水四部分組成。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多年來降水量81.12億立方米,所產生的水資源總量達50.3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8.12億立方米,地下水12.2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在不同年份情況為:平水年49.34億立方米,中等乾旱年42.28億立方米,特殊乾旱年31.72億立方米。另外,境內阿墨江、把邊江、泗南江及其他河流的年過境水量達84.91億立方米,蘊藏有大量的水能。截止到2007年,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24.24萬千瓦,可開發量為37.31萬千瓦,現只開發9600千瓦,不到蘊藏量的1%。
境內水資源在地域分佈上是南部多,北部少,由南向北遞減。北部地表水徑流深300~900毫米,南部地表水徑流深800~1400毫米。年內降雨情況是:5~10月份多,地表水徑流量佔全年85.9%,11月至次年4月份少,地表水徑流量僅佔全年14.1%。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大清國
清代,他郎廳轄三里零半甲,三里即定南里、德化里、善政里,半甲為儒林里。儒林里為今玖聯鎮及聯合、碧溪鄉一帶,定南里為今新安、孟弄、景星、雙龍鄉一帶,德化里為今雅邑、龍壩鄉一帶,善政里為今魚塘、龍潭、文武、壩溜、那哈、泗南江鄉一帶。
中國民國
民國初期,墨江縣行政區劃為一城區六鄉及一行政區,即城中區、德化鄉、定南鄉、德溥鄉、善政鄉、善化鄉、永安鄉及猛烈行政區(江城縣北部地區)。德化鄉轄碧朔、小猛連、南北、水癸、坤勇、須立、賴蚌、曼婆、榪木9村,定南鄉轄白土、那罕、邦轟、布奄、大猛連、宿南、谷麻7村,德溥鄉轄土地塘街、南陽、路思、班丫房、岩子腳5村,善政鄉轄奄巴、石頭寨、雅邑、南溫4村,善化鄉轄石頭、柯馬、龍潭、秉禮、花山5村,永安鄉轄罵尼、老李寨、豬街、丫迷、三楞、聯珠、扭龍山、丫竜、羊八寨、西歧10村。
民國21年(1932),墨江、江城兩縣官紳結束了長達四年的劃界爭執,划李仙江以南地區歸江城縣。墨江縣共設7區(7區均以序數命名),下設71鄉8鎮,530閭、2065鄰。
民國27年(1938),廢閭鄰改保甲,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仍設7區,原71鄉8鎮縮編為9鄉5鎮,下設105保、1038甲。第一區轄聯珠鎮及義勇鄉,第二區轄碧溪鎮及卧龍鄉,第三區轄定南鄉、白鶴鄉,第四區轄景星鎮及慶雲鄉,第五區轄青雲鎮及新化鄉,第六區轄復興鎮及廣豐鄉,第七區轄雅邑鄉、龍壩鄉。
民國28年(1939),廢區而擴大鄉鎮,重編保甲。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設白連、漣漪、回龍、龍潭、壩溜、雅邑、龍壩7鄉及聯珠、碧溪、景星3鎮,下設102保,932甲。
民國37年(1948),調整保甲數為79保,493甲,保持至1949年1月結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8月3日,墨江縣臨時人民政府成立,以原聯珠鎮行政區域組建聯珠區,以原碧溪鎮行政區域組建碧溪區,以原景星鎮和回龍鄉行政區域組建景回區,以原白連鄉、漣漪鄉、龍潭鄉、雅邑鄉、壩溜鄉、龍壩鄉行政區域各組建白連區、漣漪區、龍潭區、雅邑區、壩溜區、龍壩區。至1950年5月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共組建成9個區,91個行政村,4個行政街。
1956年,撤聯珠區設玖聯鎮,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設8區1鎮,8個區下轄90個鄉,玖聯鎮下轄2個街區。
1958年3月,從普洱縣划入通關區,10月,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至年底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共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9個及1個鎮、40個管理區、149個大隊,鎮下設2個街道居民委員會。
1959年,從鎮沅縣划人新撫公社,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有10個公社1個鎮,170個管理區、2個居民委員會。
1961年,改公社為區,原管理區改為小公社。
1962年4月又改區為公社,下仍設小公社。
1962年11月,再次改公社為區。
1966年6月,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行政區劃作較大調整,墨江哈尼族自治縣10個區改為16個公社。將原新撫區劃為新撫、團田2個公社,龍潭區劃為魚塘、龍潭、文武3個公社,白連區劃為新安、孟弄2個公社,另增設聯合、那哈公社。至1983年底,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共16個公社1個鎮、164個大隊、2個居民委員會。
1984年初,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區鄉改制,原公社改為區,大隊改為鄉,並新增忠愛橋、泗南江區。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共18區鎮(區級),166個鄉和鄉級鎮,其中少數民族鄉24個。
1987年,龍壩、那哈兩區與紅河縣的三村、垤瑪兩區合併組成黑樹林特區,由墨江縣代管。
1988年,改區、鄉、鎮製為鄉(鎮)、村公所(辦事所)制,同年黑樹林特區撤銷。

區劃詳情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轄2個鎮,13個鄉,163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
聯珠鎮通關鎮
魚塘彝族鄉龍潭鄉文武鄉景星鄉新撫鄉團田鄉泗南江鄉雅邑鄉新安鄉孟弄彝族鄉龍壩鄉那哈鄉壩溜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墨江縣總人口為360507人。墨江縣15個鄉(鎮)共有家庭戶88276戶,家庭戶人口為354574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4.02人。墨江縣15個鄉(鎮)的人口中,男性為193807人,佔總人口的53.76%;女性為166700人,佔總人口的46.2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16.26。墨江縣15個鄉(鎮)的人口中,0-14歲人口為61615人,佔17.09%;15-64歲人口為269330人,佔74.71%;65歲及以上人口為29562人,佔8.20%。
2010年,墨江縣15個鄉(鎮)的人口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1054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2233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88728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173303人。墨江縣15個鄉(鎮)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6915人。墨江縣15個鄉(鎮)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85180人,佔總人口的23.6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75327人,佔總人口的76.37%。
2021年6月,普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81554人。

民族

2010年,墨江縣15個鄉(鎮)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89383人,佔總人口的24.7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71124人,佔總人口的75.21%。其中,哈尼族人口為222174人,佔總人口的61.63%;彝族人口為33624人,佔總人口的9.33%;傣族人口為5161人,佔總人口的1.43%;拉祜族人口為4273人,佔總人口的1.19%;布朗族人口為3524人,佔總人口的0.98%;瑤族人口為604人,佔總人口的0.17%。

經濟


概況

2013年,墨江縣生產總值42.8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同口徑),增長28.9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7億元,增長20%;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支出17.9億元,增長2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億元,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92元,增長14.7%;農民人均純收入4593元,增長17.1%。農民人均有糧413公斤。
2018年,墨江縣地區生產總值65.3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9%;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6億元、增長7.4%,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1億元、增長1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億元,增長9.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4元、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9元、增長9.3%;城鎮登記失業率3.29%。
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第一產業

2013年,墨江縣生產干膠5221噸、產值1億元,松脂6597噸、產值5475萬元,新植核桃5萬畝,實現核桃產量1127噸、產值2141萬元。投入1550萬元建成13個茶葉初制所,生態茶園全部通過市級驗收,實現茶葉產量1.05萬噸、產值2.24億元。新植咖啡2.2萬畝,實現咖啡產量3000噸、產值5400萬元。鮮繭產量328噸、產值1246萬元。投入和發放生豬養殖扶持資金1343萬元、貼息貸款1200萬元,重點推進“戶均出欄10頭豬計劃”,畜牧業發展擴量增效,肉類產量3.29萬噸,牧業產值6.17億元。種植烤煙9.3萬畝,產量23.95萬擔、產值3億元。優化電站庫區網箱布局,水產品產量2.3萬噸、產值2.4億元。種植生物藥材2.33萬畝,產量7340噸、產值1.11億元。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3.2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7%。
2018年,墨江縣發放各類補貼資金 5036 萬元。生產糧食15.3萬噸,種植蔬菜7.3萬畝、產值1.4億元,種植水果2.6萬畝、產值2359萬元,生產茶葉1.4萬噸、產值3.9億元,生產烤煙 17萬擔、產值2.4億元,生產核桃1492噸、產值4027萬元,生產咖啡6504噸、產值8780萬元,生產橡膠8484噸、產值9333萬元,生產鮮繭502噸、產值1908萬元,肉類總產量2.8萬噸、畜牧業總產值7億元,種植紫谷3.6萬畝、產量1萬噸、產值1億元,發展電站庫區大水面增殖6萬畝,水產品產量3.3萬噸、產值3.2億元,生物藥材種植4.37萬畝、產值2.5億元,紫五加種植2000畝、產值 300 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6.3億元,增長 6.2%。

第二產業

2013年,墨江縣水電站完成發電量30.1億度、供電量1.43億度,電力產值7.9億元。生產黃金1535千克、產值4.76億元,水泥6.83萬噸、產值1540萬元。完成酒江酒業遷建,地道酒業產品多元化研發,生產飲料酒1617千升、產值4513萬元。生產工業品茶833噸、產值9420萬元,生產魚片1.5萬噸、產值5.4億元,松香1294噸、產值1384萬元,白糖7422噸、酒精540千升,產值3358萬元。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17.0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4.4%。

第三產業

2013年,墨江縣接待遊客178.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78億元。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2.5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7.2%。
2013年,墨江縣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163萬元,比2012年增長14.5%。其中:按銷售地域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4905萬元,增長17.5%;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1258萬元,增長9.6%。分經濟類型看,公有制經濟完成6135萬元,比2012年增長20.6%;非公有制經濟完成80028萬元,比2012年增長14.1%。

文化


民族文化

哈尼文化
生活在北回歸線上的哈尼族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民族,他們用勤勞的雙手自己的哈尼文化,詩、歌、樂、舞、神話傳說等藝術形式豐富,如著名的哈尼《扭鼓舞》《阿迷車》《竹筒舞》等舞蹈以及傳唱了數百年的哈尼族敘事史詩《洛奇洛耶與扎斯扎依》,廣泛流傳於哈尼山鄉。
墨江國際雙胞胎節
墨江國際雙胞胎節
墨江國際雙胞胎節
從2005年開始,墨江縣便發起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墨江被稱為“哈尼之鄉、回歸之城、雙胞之家”。在“2010首屆中國節慶創新論壇”暨“2010中國品牌節會頒獎盛典”上,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被評為“2010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節慶”。在武漢市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民族節慶峰會暨“2013中國優秀民族節慶”評選活動中,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榮獲“最具國際影響力民族節慶”殊榮。

名優特產

墨江紫米
墨江紫米
墨江紫米
因米呈紫黑色而得名,屬秈型紫糯水稻。墨江紫米米粒細長,糯性好、粘度高,蒸煮後有斷米復續現象。紫米營養豐富,有補血、健脾、理氣、接骨等藥用價值。紫米可煮食,也可加工成副食品,如紫米粑粑、紫米米線、紫米三七燉雞、紫米汽鍋雞等。平均價15元/公斤。2007年墨江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紫米之鄉”稱號。
墨江紫米封缸酒
紫米系列產品天溪牌紫米封缸酒1992年獲巴黎國際名優酒展品會金獎,1994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特別金獎。天溪牌紫谷酒和紫米封缸酒被中國企業品牌推進委員會授予2003年度“中國著名品牌”稱號。
墨江咖啡
墨江咖啡生長環境好,質量上乘。其中北標咖啡生產的咖啡豆經過‘水洗分級、兩級發酵’等加工工藝生產的產品歷年被雀巢產品杯品師評為一級精品咖啡,2013年5月首屆普洱咖啡生豆大賽上,在全市各縣(區)29個咖啡生豆樣品中,經來自中國北京、中國香港,美國的三名具有SCAA咖啡杯品資質的咖啡杯品師評審,墨江縣咖啡生豆以82分的最高分獲得SCAA精品咖啡認證。
普洱茶
墨江是著名的“普洱茶”產地之一,早在清道光四年(1824年),墨江壩溜楊八寨村民即從綠春引進種植。據史載:縣內碧溪區須立所產的“須立茶”曾列為清代貢品,新撫區所產“迷帝茶”以其獨特的清香很受消費者歡迎。墨江茶廠研製成功並投入生產的“墨江雲針茶”獲思茅地區1982年優質產品獎,1985年被列為雲南省八大名茶之一。2003年“露水雪芽”在中國雲南第二屆茶交會中獲金獎。
竹筍
竹筍是墨江較有名的土特產之一,尤其是甜筍更是美味佳肴,據清《普洱府志》載:“甜筍,味清香而甜,為甜竹之嫩者”,產治城附近及德化鄉。質潔白純細,籜毛少,味頗鮮美。用苦竹筍加工成的筍乾也是墨江的特產,供銷部門每年收購數千斤,對外銷路很好,深受外地消費者的喜愛。
紫膠
紫膠是墨江縣優勢特色產品,是國防工業原料和食品保鮮、食品色素最佳的原料。早於清朝咸豐年間(1861年)就有發現和使用紫膠的記載。民國年間,不少商人到墨江收購紫膠,返運至國外。50年代生產紫膠水520340斤,60年代達到3582852斤,引起了中央林業部門的關注。1961年林業部在墨江召開了雲南六省(區)紫膠工作會議,推廣紫膠種植技術。70年代,紫膠產量達到7294300斤,成為我國產膠大縣揚名全國,是著名的“紫膠之鄉”。

社會


教育事業

2013年,墨江縣共有普通中學20所,小學校及教學點54所,幼兒園15所,職業高中1所。普通中學在校生13709人,比2012年增長2.5%;小學在校生20355人,比2012年下降1.6%;在園幼兒人數5123人,比2012年增長8.1%。墨江縣小學學齡人口凈入學率99.98%。

科技

2013年,墨江縣專利申請8項,獲准專利授權8項。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33%。

文化事業

2013年,墨江縣共有民族歌舞團體1個,國內演出72場;其中:農村演出50場。公共圖書館1個,館內藏有圖書61749冊;文物管理所1個,文物藏品162件/套;文化館1個,組織品牌節慶活動1次,組織文藝活動3次,舉辦訓練班8次,培訓1300人次,舉辦展覽8場;鄉鎮文化站15個,組織文藝活動126次,舉辦訓練班83次。
2013年,墨江縣廣播綜合覆蓋人口35.31萬人;電視綜合覆蓋人口35.91萬人。有線電視用戶數17416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數15522戶。

醫療衛生

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
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
2013年,墨江縣共有衛生機構223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15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8個,村衛生室16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監督所1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6個。實有病床床位914張,衛生技術人員82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41人,註冊護士224人。
2013年,墨江縣無甲類傳染病病例報告,乙類傳染病發病率為162.20/10萬,丙類傳染病發病率為88.70/10萬。

旅遊


他郎八景雲南省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墨江國際雙胞文化園
普益公園忠愛橋革命烈士紀念塔
文物古迹
碧溪古鎮過奪岩洞穴田政起義軍營盤遺址墨江文廟
菜花銅香爐傣族土官酒壺火葬罐
永樂元江軍民府印墨江農會鐮刀漣漪橋
昆洛公路忠愛橋毛澤東、朱德題詞碑題詞碑

代表人物


墨江縣著名人物有:何為、許鳴端、孫世恆、田政、楊春華、張佑之、劉維垣、庾恩榮、衛奎章、衛奎斗、庾恩暘、庾恩錫、楊德源、李時、孫幼良、衛奎壁、王開霖、段宗承、楊默霞、孫德齊、聶長慶、衛秉禮、曾福光、許自賢、李子忠、黃公敵、陳家麟、秦樹聲、熊文和、王繼周、陳庭禧、王子臣、楊東城、起鐵、楊智敏、盧修梲、王宗白、彭景然、羅忠明、鄧從寬等。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墨江縣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現批准退出貧困縣。
2020年6月2日,墨江縣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名單。
2018年9月25日,墨江縣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6月,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