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圖式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概念
“認知圖式”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他認為,發展是個體在與環境不斷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種建構過程,其內部的心理結構是不斷變化的,而所謂圖式正是人們為了應付某一特定情境而產生的認知結構。
皮亞傑用圖式這一術語描述我們表徵、組織和解釋經驗的模式或心理結構。圖式就是一種思維或動作模式,在某些主在類似於非專業人士所說的策略中概念。皮亞傑(1952,1977)提出了三種能力結構:動作圖式(感覺運動圖式)、符號圖式和運算圖式。
動作圖式是一種組織化的行為模式,兒童用它對物體或經驗進行表徵或做出反應。這種圖式是最先出現的智力結構,大多在生命的頭兩年出現。這個時期嬰兒對事物和事件的理解僅局限於可能通過外顯行為進行表徵的方面。對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來說,皮球並沒有被看做是一個有正規名稱的圓形玩具,而僅僅是她和同伴用來彈跳和滾動的物體。
出生第二年,兒童已能夠在沒有直接操作的條件下,去解決問題並對事物和事件進行思考。換句話說,這時他們已經能夠在頭腦中表徵經驗,並使用這些心理符號或符號圖式實現自己的目的。請看皮亞傑對16個月的女兒傑奎琳做的滑稽動作的描述:一個18個月大的小男孩來找傑奎琳玩,下午小男孩開始發脾氣,當他試圖從遊戲圍欄中出來時大聲尖叫,並且邊跺腳邊向後推那個遊戲圍欄。傑奎琳站在一旁吃驚地看著他,這種場景她以前從未見過。第二天,當她自己在遊戲圍欄中玩耍時,也大聲尖叫並試圖移動圍欄和跺腳……這種動作反覆進行了多次。很顯然,儘管當時傑奎琳並未表現出這些動作,但事後卻能模仿同伴的行為。她必須先促成心理表徵,或者保存男孩發火時的形象,才能指導其後面的模仿形為。
按照皮亞傑的觀點,7歲以後兒童思維的特徵是運用運算圖式。認知運算是一個人為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所進行的內部心理活動。例如,一個8歲兒童把一塊橡皮泥由球形壓大了。為什麼呢?因為在他頭腦中保留了這個變形過程,所以他知道,如果再把這塊橡皮泥團在一起,會變成相同的一個球。相反,由於5歲兒童不能對思維對象進行操作,他們的判斷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外顯表象的限制。所以,他們雖然親眼見到了橡皮泥從球形變成了圓盤狀,但仍然會認為盤狀的橡皮泥更大,因為它比球體佔據了更大的空間。儘管給予一定提示時,他們可以想像泥團再被捲成球形的過程,但仍不能意識到這樣做的邏輯結果。他們仍會固執地認為盤狀的橡皮泥大。
按照皮亞傑的觀點,最常見的認知操作是包含+、-、×、÷、>和<這些數學符號在內的心理活動。需要注意的是,每種心理運算都是可逆的,如心理加法和減法間的互逆運算。皮亞傑認為,這些變化的運算能力,使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建構起相當精巧的心理圖式,從而使他們對最初的實際經驗以及最終的抽象假設事件的思考,都更具邏輯性和系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