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學富實驗學校

鹽城市學富實驗學校

2010年10月20日,由鹽城市學富初級中學和鹽城市學富小學合併成立的“鹽城市學富實驗學校”正式掛牌。政府累計投入250萬元建成校舍等設施。學校有15個教學班,在校師生650名。先後榮獲先後榮獲鹽都區德育先進學校、鹽都區優秀團支部、鹽都區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簡介


鹽都西區以烈士命名的、富有“建築之鄉”、“鵝業之鄉”美譽和“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基地”的學富鎮境內,有一所年輕的學富實驗學校正茁壯成長、蓬勃發展。學富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位於鹽城市區西南部,距市區30公里。
兩條一級公路 231省道、331省道(規劃)穿鎮區而過。具有獨特的水陸交通優勢,鹽金國防公路、鹽樓公路在境內縱橫交錯,蟒蛇河,略斜河、直挺河、橫塘河環繞全鎮四周,鎮村公路以及集鎮建成區“三縱四橫”公路實行大循環。學富實驗學校緊鄰江蘇省重點高中、江蘇省四星級高中(2012年創建):鹽城市時楊中學

設施環境


區政府、區教育局十分關心學富鎮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解決硬體設施嚴重不足、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等問題,決定新建學富實驗學校。暑假期間,投入120萬元,新建了三層、建築面積達117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樓,可供300名學生住宿;投入近100萬元,新建了兩層、建築面積994平方米的學生餐廳樓,能滿足400餘人就餐,並對一些體育設施進行了完善。秋學期開學前,鹽城市學富初級中學和鹽城市學富小學進行了合併,資源重組,進行合理配置利用,現學富實驗學校各項工作已進入良性高效運轉。
辦學條件日趨優化。學校領導一直把辦學條件的改善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趁“四配套”工程之東風,學校多方籌措資金,新建了綜合實驗樓並投入使用,裝配了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改造音體美器材室;新建了籃球場3片,乒乓球場地1片,新安裝的籃球架、聯合器械、單雙杠和乒乓球桌等體育器材成為校園裡靚麗的風景線。
今年暑假,學校正新建餐廳樓、學生公寓,2011年新改建300米塑膠環形跑道、塑膠運動場。學校還為每個辦公室配備至少一台電腦,並加入校園網,加上多媒體教室的使用,這些大大改善了教師的辦公條件和上課效率。另外,學校加大綠化力度,購置各種苗木裝點校園,使得校園綠草如茵,花團錦簇,道路平整,區劃分明。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成績的取得與平時嚴格的管理是分不開的。學校校長潘佩琪強調,教學質量來源於嚴格規範的管理,嚴格細化的管理更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證。學富實驗學校正是認真貫徹《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範》,把小事做細,把細節做精,把管理做實。

特色辦學


在鹽城市鹽都區西郊、蟒蛇河畔,享有“醫療器械特色鎮”美譽的學富鎮境內,有一塊新苗茁壯成長的沃土,一片雛鷹展翅翱翔的藍天,一座年輕而美麗的校園,這就是——鹽城市學富初級中學。和著學富鎮大開發的節拍,學富實驗學校正朝著“做江蘇農村一流學校,創鄉村教育示範品牌”的美好願景不斷發展著。
滿園春色關不住
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學富實驗學校堅持以生為本,致力於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全面發展。平時通過開展“建國六十年,我愛家鄉”徵文、國慶元旦文藝演出、廣播操比賽、走進敬老等等各類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身心得以全面發展。僅過去的一學年,在省時代杯中學數學應用與創新邀請賽中徐澤宇、周玲林2名同學獲獎,在區中小學運動會比賽中徐莉等4名學生獲獎,區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比賽中張月同學獲初中組一等獎,區文化廣播電視局紅領巾讀書徵文比賽中王潔等16名同學獲獎。
中考成績喜報頻傳。我校近年來中考參考率、合格率、優分率不斷進步,三星級高中達線率逐步提高,輟學率連年走低。學校已擺脫以往忽上忽下的局面,能穩居區中上位置,正向區第一板塊逼近。
領導班子以身作則。學校領導班子共3人,他們都有著紮實的理論素養和大膽的創新精神,團結合作,民主平等,是一個能打硬仗的領導集體。平時工作中三個校長各分管一個年級,結合一個教研組,教育教學工作模範帶頭,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郭金祥副校長分管教學,每周一召開中層例會,商定本周要事,落實措施。狠抓課堂教學效率,努力實施有效教學,積極牽頭深入課堂一線聽課評課,一學期聽課用完兩本聽課筆記,在教師中放了好樣子,掀起了校本教研的熱潮。
與時俱進更新理念。學校領導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提出了“以人為本、以質量立校、以信譽名校、構建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制定了“把學生培養成人,為學生成才、成事奠定堅實的基礎”的辦學目標,明確了“科研領先、注重實踐”的辦學特色,確立了“志存高遠、務求真實、學求博深、自強不息”的校訓。各項工作圍繞鹽都區“高效、低耗、和諧、進步”的教育發展主題和素質教育學生個個成人、學業個個合格、身心個個健康的基本目標,強化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管理、目標管理,規範管理過程中的每一個流程,優化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每一道環節。
強化管理提高效能。學校領導一致認為,一個學校要想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沒有科學有效、堅實有力的管理是萬萬不行的。班子內統一了思想:強化學校管理,向科學管理、民主管理要質量,向過程管理要質量。三位校長進一步理清了各部門的職能,強化崗位責任意識,構建教學管理網路,做到事與人的對應,優化資源配置,層層落實責任。學校最大限度地做到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在此基礎上,強化了學校的行政效能,確保了工作的高效運轉。在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上,我校採用交叉的立體管理模式。縱向管理,就是根據學校的工作目標、任務、要求,各部門分工負責,確保了學校各項工作向基層落實。橫向聯繫,發揮年級組長、辦公室負責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組織協調各年級組教師共同落實學校提出的育人目標。
狠抓質量注重過程。教育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風景線。“質量立校”已成為全體教職工的共識。學校先後制定了教學質量獎懲條例、中考獎懲細則、教學常規考核細則等制度,保證教育教學的有效開展,並把各類考核結果與教師的評優、晉級掛鉤。平時加強與兄弟校的聯繫交流和學習。期中期末測試分年級及時認真組織質量分析會,教學質量優秀的老師經驗交流,位置滯后的老師表態發言,並跟蹤督查,跟班調研。結合課改的實施和推進,學校堅持教學研討課制度,學校堅持每周一次教師教研集體備課制度,每周備課組開設一節教學研討課。堅持小課題研究制度,將課題研究滲透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引導教師開展了“短、平、快”的小課題研究,解決了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
重視體藝全面發展。學校平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高度重視體育、藝術類教育工作,取得了學生素質的全面豐收。在開齊、開足、上好各門課程的基礎上,通過開展運動會、廣播操比賽、文藝匯演、師生書畫比賽、教生迎新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學校建立了校長、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學生等層層安全責任管理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安全工作時時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天天有人查,不留死角,不留隱患,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多年來,學校堅持學生放學期間領導班子在校值班制度,確保學校該時間段的安全。與派出所合作,切實加強了校園與周邊環境的治安安全。幾年來,學校無任何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未出現各種違法犯罪現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如今學富實驗學校一班人正朝著區局提出的把鹽都教育辦成“教育理念先進,辦學質量一流,人文底蘊豐厚,老百姓最滿意、省市最具影響力的區域教育之一”的目標而不懈奮鬥。我們堅信,在倪廣新校長的正確引領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實現“做農村一流學校,創鄉村教育示範品牌”的美好願景。

師資隊伍


現在的學富實驗學校,在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潘陪琪校長的帶領下,一切都令人感到溫馨與和諧,大到規劃布局,小到景點的設置、花草的種植,都體現出校領導們獨具的匠心。教學樓上“自立、自強、自信、自勝”八個閃閃發光的紅色大字和走廊上一句句格言警句,無不在詮釋著學富實驗學校人站在素質教育前沿的發展理念。教職工78人,其中一線教師65人,全部達本科以上學歷,有區級教學能手9人,區學科中心教研組成員7人。
學校從抓教師的思想建設開始,明確指出:教師所從事的,並不是謀生的工作,而是一項需要用全身心去付出的事業,一項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學校不斷加強教師的政治業務學習,把教師隊伍建設當作重點工作來抓。近年來,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開展的師德建設、行風建設活動中,先後有20多人被評為教育工作先進個人,6人被評為師德標兵,12人被評為優秀班主任。
教師隊伍建設是關係學校發展進程和水平的決定因素,是學校的發展之基、競爭之本、提高之源。學校以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為突破口,以提高業務能力為中心,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結合區局要求,切實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業務精湛、師德高尚、善於學習、勤于思考的教師隊伍。
學校提倡教師的樂業精神,強調教師培養學生的過程,也是教師追求成功、享受快樂、促使生命質量升華的過程。倪仁秀老師近退休年齡,仍敬業樂業,堅持任教雙班英語而且成績突出。她的敬業樂業精神是青年教師學習的楷模。平時學校以“修師德、樹師表”為宗旨,以“愛心、奉獻”為核心,以研討會、座談會、家長評教、學生評教等活動為載體,以考核評比、表彰獎勵、優質課評比為驅動機制,激勵教師遵守師德規範,塑造自身形象,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奮發向上。
學校通過組織校內公開課、示範課、青年教師會教,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對口交流等活動,讓教師在競賽中不斷增長才幹;制定《青藍工程實施意見》,通過以老帶新、師徒結對、開設專題講座等形式加強對新教師培養;提供條件,鼓勵教師在職進修,不斷提高教師的文化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區、市課題研究,引導教師由“教書匠”型“向學者”型轉變。近年來,學校有1個市級課題立項,3個區級課題開題,有上百篇教學論文在省市及以上刊物上發表或獲獎。戚智勇等3位老師受市政府表彰,楊玉琴等6位老師受區政府表彰,王軍老師被市評為“教壇新秀”。

教學成果


當代青少年學生思維敏捷,知識面較廣,民主意識濃,個性較強,但他人意識薄弱,責任感較差,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比較模糊。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首先加強了學生的德育管理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動,充分利用班會、晨會、團隊會,談美醜、辨真偽;同時通過“校園之星”、“優秀學干”、“學習標兵”、“優秀運動員”等評選活動樹立典型,使其他學生學有標準、做有榜樣。除此以外,學校還提出了“愛國從愛家、愛父母、愛學校、愛班組、愛老師、愛同學、愛學習,加強自身修養開始”的要求,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結合時事,結合紀念日,結合學校工作深入淺出,富有實效性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這些活動的教育帶動下,幾年來,學校先後湧現出區級優秀學生幹部10多名,區級“三好”學生近20名,校團委連續數年獲得共青團先進工作單位,僅2005年9月至12月一個學期就有40多人次在區級以上的各種比賽中獲獎,其中多名教師和同學在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勝利六十周年徵文比賽中獲獎,在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競賽中學校獲區級一等獎,這些榮譽都極大地激勵了全體師生以更大的熱情投身工作,奮發學習。注重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品位。
環境是一種物質隱性教育,也是學校物質文化的載體。科學布置教育環境是一門科學,一種藝術。我校領導非常重視創設平等寬鬆的校園文化氛圍,力爭做到既要從大處著眼,全力提倡,得春風梳柳之效;更是從小處著手,潛移默化,收夜雨潤物之功。近年來,學校在校園環境建設上可謂是傾其所有,盡其所能,整體規劃,強調科學布局、功能分區,突出教學區,強化生活區,已經取得較大的進步。投入上百萬元資金,建成了集多功能為一體的實驗樓,完善了相關配套設施。實驗樓的啟用,緩解了房子緊張的問題。廁所、食堂的改造,解決了衛生安全問題;教學樓的維修、門窗的油漆、車棚的搬遷、花木的移栽、簡易餐廳的使用大大改善了師生的工作、生活環境;《公民道德規範》、《中小學生守則》、名人名畫等系列宣傳牌的布置大大增添了校園的文化品味;校報《立交橋》的正常出刊、文化櫥窗的經常更換、班級內部的文化布置均從深層次上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底蘊。如今的學富實驗學校,花木成畦、綠草如茵,書聲琅琅、學習氛圍濃厚,文化品位較高,得到了社會、家長的廣泛好評。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科技競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常規管理達標學校、勤工儉學先進集體、安全文明校園、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治安保衛安全工作先進集體、愛國衛生先進集體、無流生學校、全民健身先進集體、區德育先進校等榮譽稱號、鹽都區德育先進學校、鹽都區優秀團支部、鹽都區文明單位、鹽都區平安校園合格單位、鹽都區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先進單位、鹽都區安全保衛工作先進集體、鹽城市平安校園、鹽都區教育系統安全保衛工作“先進集體”、鹽都區支持抗震救災工作“先進集體”、鹽都區2008年度學校安全防範與管理工作先進集體、鹽城市首屆科普知識大賽組織獎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