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語

陝語

陝語,也稱作秦語,即陝西話。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指的是今天陝西省的方言。

陝語分為陝北語,陝南語(安康語、漢中語),關中語等三個支語系,另外,在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山西省、內蒙古等地也有人使用陝語,陝語使用總人口約有5000萬,主要屬於漢族和回族。

陝語最早起源於古陝州之地,即今河南省三門峽,山西運城一帶。

早在西周時,陝州一帶為焦國;又封虢仲於陝,是為虢國。春秋戰國時,陝州始屬晉國,后歸魏國,部分又為韓國屬地。

特點


陝語有四個聲調,與普通話聲調有很明顯的對應關係。大部分字的讀音符合聲調對照表。
以下以西安話為例:不符合以上對應關係的主要是? 清聲母及 次濁聲母 的入聲字。普通話把清入字不規則地歸入陰? ?、陽平、上、去四聲,把次濁入聲字? ?入去聲,而關中話則將清入、次濁入? ?入陰平。如清入“八、福、筆、各”? ?次濁入“麥、月”等。

分類


陝東語:
陝東即陝州以東,即河南省,山東省大部分地區
陝東語以三門峽語,洛陽語為代表,陝東語是陝語的正統直系。
陝北語:
陝北即陝州以北,即陝西北部,山西省,內蒙古一帶,陝北語分佈在陝西省北部,內蒙古地區,山西省西部北部等地,
陝北語以運城語為代表,韓城,臨汾,太原,延安,榆林,鄂爾多斯等地講陝北語。
陝西語:
陝西即陝州以西,即渭河平原,陝西語分佈在陝西省關中平原,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一帶。
陝西語以西安語為代表。
陝南語:
陝南即陝州以南,即河南省西南部,陝西省南部,湖北,四川,雲南,廣西,貴州等地,
陝南語以安康話為代表,與成都,重慶等地為同一語系。

陝語的聲調


關中話中一般來說是有四個聲調的,但是嚴格來說,關中話的聲調系統是繼承古秦音的,現存主要有陰平、陽平、陰上、陰去,另外古秦隴“去聲為入”,所以在今天部分非陽聲韻的去聲字,陰去歸陰入(陰入歸陰平),陽去歸陽入(而這類陽去歸陽入字的調值是113,而非陽平24),所以關中話有陰平21、陽平24、陰上53、次濁上55(僅在安康話等陝南關中片存在)、陰去44、陰去歸陰入21、陽去歸陽入113,共7個調類,5或6個調值。
連續變調 1、陰平+陰平=陽平+陰平 2、陰上+陰上=陰平+陰上 3、陰上+陰上=陰去+陰上
- 在讀以母音或半母音為開頭的字時,有“ η ”(ng)做為聲母。如:愛,讀作“ηāi”安,讀作“ηan”
- t和q、j和z、d和j、y和n有部分混淆或倒。(陝西話使用區各地不盡一致)如:就,讀作“zōu”而就本來的發音 jiu"則用來表示蹲下的意思。

辭彙舉例


知達(zhī da):這裡
物達(wo da):那裡
啊達(à da):哪裡?一般回答用:物兒(wèir ??
啊是(à si):哪?哪個是?一般回答用:物? (wò si)
下面的(個)不讀四聲讀三聲
夜個-昨天
前個-前天
后個-後天
明個-明天
年司-去年
蹭-厲害
咥-吃飯、打人
試火-試一試
難常-困難,不容易辦的
諞-聊天,說話
扎勢-擺架子,打腫臉充胖子
花攪-開玩笑、惡作劇、馬卡-差勁
產活-舒服
騷青-熱情過分,討好獻媚之嫌
牟亂-不舒服、不適,思緒煩亂

影視節目


• 《美麗的大腳》
• 《秋菊打官司》 例句:我就是要個說法!(ηè zōusi yāoge shefa!)
• 《有話好好說》 例句:安紅,我想你!(ηanhóng,ηè xiàng nì)
• 《西安虎家》 例句:都累成馬咧!(dou lēi cheng mà lie!)
• 《英雄》 例句:大風!(dā feng!)
• 《12.1槍殺大案》例句:物慫(wo song)有個槍。(wò sóng maoshou yòu ge qiang。那傢伙口袋裡有個槍。)
• 《神話》
• 《天下無賊》例句:沒想到是我吧(mo xiàngdāo si ηè ba)
• 《武林外傳》例句:我的神呀(ηè di shén ya)
• 《高興》 例句:美地很!(mèi di hèn)
• 《瘋狂的賽車》例句:沒錢你還雇凶!
• 《讓子彈飛》例句:我是來要錢的,不給錢我不走(ηè si lái yāo qián di,bu gèi qián ηè bu zòu)

地位


陝語作為中國西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祖國的文化中獨樹一幟。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史最久的都城,其方言也是頗具特色。陝語得天獨厚,博大精深,從這 些方言中我們既可以窺視到古老的華夏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可領略到今天溢於言表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