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朱升的結果 展開

朱升

明代開國謀臣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寧(今休寧縣陳霞鄉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明代開國謀臣。

元末(1367年)被鄉舉薦為池州學正。棄官避隱石門,學者稱楓林先生。后因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被採納而聞名。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歲的朱升以年邁和"祭掃祖塋"為由告老還鄉,辭官隱居。

朱升一生有二十四本專著,著有《易書詩》《周家儀禮》《朱楓林集》等作品;向朱元璋在軍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謀略,為消滅元朝,統一中原,建立明王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洪武三年(1370年)病逝,享年72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書香門第

朱升生於安徽省休寧縣迥溪鄉檯子上村一戶半教半農的人家。因朱升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陽東升之際,其父取之昌盛、吉祥之意,為其命名為朱升。

拜師求學

朱升八歲時,拜在迥溪開館講學的江敏求老先生門下,在江敏求學館里求讀四年,十二歲后,又拜在休寧海陽開館講學的金齋諭老先生門下,在金齋諭學館里求讀了四年,后因金齋諭老先生老邁年高才離開。十七歲初拜在休寧霞瀛開館講學的陳櫟老先生門下,十九歲時,經陳櫟推薦,在縣裡考上秀才。繼而在故里開館講學,伴以務農。

編纂著作

朱升二十四歲時,採訪民間的好人好事、千古傳說,編寫了第一本專著《墨庄率意錄》。
二十六歲時,將自己觀察、研究的星象變化、占卜的方術,整理成《星卦提綱》一書。
三十五歲時,將為親朋好友看風水的實踐經驗寫成《龍穴陰陽之訣》一書。
三十九歲時,將歷年研究的戰國時《魏文徵集》各國刑書,以及由他的老師李悝編就的《德經》,經過考證,輯訂為《刑統賦解》一書,並自刻問世。元末至正癸末年夥同契友趙東山徒奔九江湓浦拜讀在理學家黃楚望老先生門下,后歸講學於郡城紫陽祠。

隱居講學

至正元年,登鄉貢進士。
過了四年,授池州路學正,但拖至五十二歲才赴任,因整治儒學腐敗,制訂校規,師生安心。
三年後,便放棄官位,向南歸去。池州兵荒馬亂,於是移居歙縣石門開館講學。

助明開國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重兵包圍徽州府城,為免百姓受害,朱升冒萬箭之簇,獨立城下,說服守城元帥福童開城歸降。
龍鳳四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攻婺源,卻“久拒不下”,聽三軍總管、大將鄧愈說,這裡有個隱士朱升,是個有學問、有影響的人,相當於諸葛亮。朱元璋微服從連嶺出石門,親臨其室訪問大計,朱升一開始呈交三個計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從戰略上提出創基立國的策略,朱元璋所以在龍鳳十年之前,稱吳國公,直至打敗陳友諒后,才改稱吳王,就是採納了朱升的建議。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處州和鄱陽湖大戰及和陳友諒、張士誠多次的交戰中,朱升在軍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謀略,為消滅元朝,統一中原,建立明王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升被授予侍講學士、中順大夫。這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出的北伐大軍平定山東,南征大軍兵降方國珍,天下大局已定。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稱帝,建元洪武。朱升被召至皇城應天府繼續充當謀臣,朱升所處地位與“開國元勛”不相上下,同修國史,成為皇帝顧問,凡軍政機密均與之相商。因為年紀較大,他特免朝謁。他為官十多年,深受器重。

致仕請歸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歲的朱升以年邁和“祭掃祖塋”為由告老還鄉,辭官隱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績,意欲重封,但朱升執意退隱。朱升退隱時並未回老家休寧,也沒有去原隱居地安徽歙縣石門,而是攜帶著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東海轉至西溪胥宇,並在南龍港建了房屋。

病逝他鄉

洪武三年(1370年)病逝,葬於鹽城西區北龍港鎮南龍港東首文曲溝北。

主要成就


政治

向明太祖獻上三個計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使得朱元璋有立國之基。

禮樂

明朝開國頒賜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劉基、陶安、范常、秦中、陳德等的制誥文字、皇室禮樂制度及各種詔令大多由其執筆。他還受命收集古代后妃故事,與諸儒編修《女誡》一書,以防後宮干政敗壞朝政。

個人作品


朱升一生有二十四本專著,著有《易書詩》《周家儀禮》《禮記》《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考經》《小學》旁註、書傳輯正、書傳補正、老子孫子旁註,還有小四書小學名、數醫家諸書、葬書、內外傳、刑統傳解等,傳世的有《前圖》二卷、《楓林集》十卷,《四庫總目》另有前圖二卷,傳於世。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父親朱秀
母親汪氏
長子朱異
次子朱同

史書記載


《明史·朱升傳》
《朱楓林集·學士朱升傳》

軼事典故


免死券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論功行賞,大封功臣。朱升在和朱元璋打交道的過程中,早就隱隱感到朱元璋猜疑刻薄,殺戮功臣是早晚的事。如果要了朱元璋所賜的爵位,十之八九會引來殺身之禍。於是就在大家還都沉浸在封公封侯的美夢之中時,朱升正式申請“告老歸鄉”,又顧慮兒子朱同難保平安無事,老淚縱橫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朱元璋被朱升哭得挺感動,就送了朱升一個順水人情,用免死券慰藉他,沒想到,後來兒子朱同剛到任禮部侍郎一個月,便被牽連進郭桓一案,受誣入獄,最後,陳屍街頭。

後世紀念


墓葬

朱升墓高清組圖
朱升墓高清組圖
朱升墓位於鹽都區北龍港鎮南龍港庄東首文曲溝北側,其墓已有600多年歷史,原墓為圓錐形土丘,高5.5米,底徑10.5米,其墓的北側築有二條平行的飄帶(名為飄帶,實為二條長長的土圩,直至文革期間在條田化時被平整),每條寬二丈,長30丈,原墓身佔地100多平方米。1999年6月被鹽都區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初由朱氏後裔集資10萬元進行動工修造,市文博部門、鹽都區政府和朱氏後裔代表約三千人在朱升墓前舉行了隆重的揭碑儀式。竣工后的朱升墓,墓高7.2米,寓意朱升享年72歲,墓地直徑13.70米,寓意朱升1370年去世,墓碑總高度為5.8米,寓意朱升在58周歲時向明太祖朱元璋進“九言策”,墓碑主體為漢白玉,其白色寓意朱升一生淡薄名利的高貴品質。墓碑正面刻有“明翰林院大學士朱升之墓”字樣,背面刻有朱升生平約300多字。在墓體的形式上,墓牆主體形似糧墩,寓意為九言策中的“廣積糧”,在墓道外牆上方建有城牆垛,寓意為九言策中的“高築牆”,墓側立有“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碑石,墓地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

人物評價


朱元璋:國朝謀略無雙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朱元璋:為人老實,是耆哲之英傑。
毛澤東:九字國策定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