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斌

曾任寧波大學副校長

王文斌,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

人物經歷


台州范專科校語專業畢業;
北京語研究畢業;
-留牛津( ),修語義翻譯論;
1995-1997年留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主修句法學和語義學;
2002-2005年上海外國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修對比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
2006年至2008年,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者。
2013年,王文斌出任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 

社會任職


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語言能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寧波大學副校長。
同時兼任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教育基建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外文協會副會長,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翻譯協會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委員,上海外國語大學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浙江省重點學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負責人,寧波大學外國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點帶頭人,寧波市“4321人才工程”培養對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寧波大學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寧波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英語教育》編委。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句法學、語義學、認知語言學。

主要貢獻

王文斌[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王文斌[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在《心理學報》、《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現代外語》、《中國翻譯》、《當代語言學》、《語言文字學》、《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研究》等雜誌上發表論文80餘篇;主持完成部、省、廳級課題8項;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省級課題2項。
王文斌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漢動詞語義特性及其句法行為的系統對比研究”(2006年)結題評價等級為“優秀”。2011年再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語的時間性特質與漢語的空間性特質研究”。
2010年9月,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編製、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版中國期刊高被引指數》,在“2008年學科高被引作者”名單中位居“語言文字學科”(包括漢語界在內)第11位。

科研項目

英漢動詞語義特性及其句法行為的系統對比研究(06BYY005),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6-2010;
英語的時間性特質與漢語的空間性特質研究(11BYY018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1-2015;
英漢語序類型特徵形態句法基礎的對比研究——一項基於歷史語言學的考察(10BYY005),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0-2013;
二語習得不對稱現象的形意互動研究(13BYY148),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3-2016;
應用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英語教與學實證研究(13BYY083),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3-2016;
中國二語學習者口語非流利產出認知在線運作模式及其實證對比研究(DIA130311),國家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項目,2013-2016;
語料庫數據驅動下的英語辭彙多義系統習得研究(11JCWY15YB),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11-2014;
中國人文社科期刊國際化的話語分析(13NDJC016Z),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13-2016。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研製——義務教育英語學科教學,國家教育部教師司課題,課題負責人,2015年2月。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英漢語的時空性差異對二語習得的影響”(15JJD740003)。

圖書出版

1,《英語辭彙語義學》(專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認識媒介文化》(譯著),商務印書館,2001
3,《論知識分子——美學、政治與學術》(譯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4,《後現代地理學——重申批判社會理論中的空間》(譯著),商務印書館,2004
5,《話語與譯者》(譯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6,《英語詞法概論》(專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7,《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專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8,《權力語錄》(譯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9,《心理空間理論和概念合成理論研究》(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10,《英漢語比較與翻譯》(9)(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11,《什麼是形態學》(專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12,《歷史語言學視野下的英漢語序對比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年6月。2/4 47.4萬字。

學術論文

[1]周琳麗,王文斌,王瑞明.漢英時空差異對時空感知的影響[A].中國心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上)[C].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學會,2021:816-817.
[2]王文斌,李雯雯.中國高階英語習得中的時間狀語與一般過去時關係研究——以英漢時空性差異為視角[J].外語教學,2021,42(04):1-7.
[3]卡地力亞,王文斌.內地新疆高中班學生英語學習態度調查及對比研究[J].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2021,(01):31-42+108.
[4]王文斌,李雯雯.中國高階英語習得中時間狀語從句語序分佈與一般過去時關係研究——以英漢時空性差異為視角[J].外語電化教學,2021,(02):93-101+14.
[5]祝麗麗,王文斌.論沃爾夫的語言相對性原則[J].外國語文,2021,37(02):73-82.
[6]韋曉保,陳中毅,王文斌,林潔心.語音意識與兒童讀寫能力發展的關係研究:爭議與展望[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21,44(02):109-117+160.
[7]王佳敏,王文斌.漢英時間詞空間化特質及其語言蘊含共性[J].語言科學,2021,20(02):150-163.
[8]王文斌.關於“十三五”期間的外國語言學及外語教育教學研究[J].外語學刊,2021,(02):1-15+131.
[9]王文斌,李雯雯.中國高階英語習得中時間狀語從句與一般過去時關係研究——以英漢時空性差異為視角[J].外語界,2021,(01):37-45.
[10]王文斌,柳鑫淼.關於我國外語教育研究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1,(01):1-12+144.
[11]李民,王文斌.我國高校外語教育問題研究:外語教育學視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1,(01):21-29+144-145.
[12]王文斌,趙軼哲.論超常規四字格成語與漢語強空間性表徵的同質性[J].當代修辭學,2021,(01):10-18.
[13]劉庚,王文斌.從構詞詞源看英漢時空性差異[J].外語學刊,2021,(01):108-115.
[14]王文斌.對外語教育中國化的思考[J].中國外語,2021,18(01):20-21.
[15]Bazdar Tahmineh,王文斌.英語為二語的漢語母語者習得波斯語時體的偏誤分析——以波漢時空性差異為視角[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0,27(05):58-69+159-160.
[16]王文斌.少數民族基礎外語教育的思想自覺和自覺行為[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2(05):22-30.
[17]趙朝永,王文斌.漢語流水句與英語複雜句結構特性對比:英漢時空特質差異視角[J].外語教學,2020,41(05):27-32.
[18]王文斌,陶衍.英漢時空性思維差異影響中階英語學習者的實證研究——以對回指形式和一致性的習得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20,(03):1-9.
[19]戴煒棟,胡壯麟,王初明,李宇明,文秋芳,黃國文,王文斌.新文科背景下的語言學跨學科發展[J].外語界,2020,(04):2-9+27.
[20]王文斌.《西部兒童外語能力發展的語言文化生態建構》評介[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0,3(03):81-84.
[21]王文斌,張媛.“有_2VP”與“have_2VP”的對比探析[J].現代外語,2020,43(05):667-679.
[22]王文斌,陶衍.高階英語學習者對線性思維特徵習得的實證研究[J].中國外語,2020,17(04):49-57.
[23]李健,王文斌.論漢字表徵的象和意[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20,42(03):99-112.
[24]趙朝永,王文斌.基於時體對比方法的教學效果研究——以英漢時空性特質差異為視角[J].外語電化教學,2020,(03):81-87+13.
[25]趙軼哲,王文斌.從偶對式成語非均質性及其英譯看漢語的強空間性特質[J].上海翻譯,2020,(03):23-28+95.
[26]馬軍,王文斌.新疆基礎外語教育:現狀與對策[J].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2019,(02):53-63+97.
[27]王文斌,祝麗麗.英漢完成體否定對比分析[J].外語教學,2020,41(03):1-9.
[28]劉曉林,王文斌.現代英語貼近律的歷時發展考察[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0,(02):48-59+83+148.
[29]吳可,王文斌.基於概念結構的構式壓制限制條件分析[J].外國語文,2020,36(02):79-85.
[30]王文斌,劉庚.側顯化視角下英語名詞源於動性詞根的成因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20,52(02):163-175+319.
[31]王文斌.專題·語言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0,(01):1.
[32]王文斌,宋聚磊.象似性視野下的英漢名詞重疊對比[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0,(01):1-10+146.
[33]王文斌,柳鑫淼.漢語會意字構造與意合表徵方式的相承關係[J].當代修辭學,2020,(01):18-28.
[34]王文斌,張媛.認知語言學在中國:傳承與創新*——“第11屆中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紀實[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20,43(01):122-124.
[35]王文斌.我國漢外語言對比研究70年[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9,51(06):809-813+959.
[36]何清強,王文斌,呂煜芳.漢語敘述體篇內句的特點及其二語習得研究——基於漢英篇章結構的對比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9,(06):1-11.
[37]祝麗麗,王文斌.“在”的詞類屬性再認識[J].外語研究,2019,36(05):32-38.
[38]王文斌,陶衍.英語時間性思維特質影響其語言加工的實證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7(05):89-99.
[39]王文斌,張媛.主觀化視角下的“有”義及其用法探討[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9,42(05):2-12.
[40]王文斌,陶衍.漢語先行語句法成分對零形回指解析加工策略之影響[J].外語教學,2019,40(05):1-7.
[41]李民,王文斌.試論外語教育學學科體系[J].中國外語,2019,16(05):23-30.
[42]韋曉保,王文斌.維漢雙語語音經驗對維吾爾族兒童英語語音意識發展的預測作用[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9,2(03):73-79+93.
[43]崔靚,王文斌.關於漢語流水句的再分類[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42(04):94-102.
[44]張媛,王文斌.認知語言學與互動語言學的可互動性探討——宏觀和微觀層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9,51(04):496-507+639.
[45]王文斌,吳可.論動結式中的兩類典型構式[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6(04):64-70.
[46]王文斌,高靜.論漢語四字格成語的塊狀性和離散性[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41(02):3-19.
[47]馬秀傑,王文斌.從與漢、英的對比和比較角度論祖魯語的時間性特質[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02):18-24.
[48]鄔菊艷,王文斌.辭彙概念及其包容性和選擇趨向性特徵闡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9,(02):43-51+147-148.
[49]崔靚,王文斌.漢英對動作和時間的不同概念化:時空性差異的映顯[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9,(01):30-38+29.
[50]劉梅麗,王文斌.基於語料庫的英漢存現式施事賓語句對比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9,(01):37-43.
[51]王文斌,崔靚.語言符號和修辭的多樣性和民族性[J].當代修辭學,2019,(01):43-54.
[52]王冬雪,王文斌.漢、英、俄存在句時空表徵對比研究[J].外國語文,2019,35(01):63-69.
[53]吳可,王文斌.對Goldberg認知構式語法理論的思考[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06):50-58.
[54]王文斌,張媛.從“沒有”的演化和使用看漢民族的空間性思維特質[J].當代修辭學,2018,(06):36-47.
[55]韋曉保,王文斌.不同語言經驗對兒童語音意識發展的影響:維吾爾族與漢族兒童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8,1(02):41-47+92.
[56]王文斌,張媛.英漢否定表徵及其時空性民族思維特質差異[J].現代外語,2019,42(01):1-12.
[57]王文斌,崔靚.足立本土,眼放國際——讀《陳平語言學文選》[J].世界漢語教學,2018,32(04):506-516.
[58]羅思明,王文斌,王佳敏.英漢時間詞特質及其語言蘊含共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8,50(05):643-655+799.
[59]王冬雪,王文斌.漢、英、俄存在句表徵的時空觀對比研究[J].外語研究,2018,35(04):8-12.
[60]李民,王文斌.系統工程視域下外語教育學學科體系架構及其特徵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8,(04):3-8.
[61]邵斌,王文斌.文化組學:大數據時代的人類文化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8,(02):18-23.
[62]蔣洪新,賈文鍵,文秋芳,王初明,王文斌,胡開寶,程曉堂,束定芳,寧琦,周異夫,薛慶國,趙剛.新時代中國特色外語教育:理論與實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8,50(03):419-430.
[63]李民,王文斌.關於構建外語教育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8,(02):7-14+147.
[64]王文斌.從獨語句的存在看漢語的空間性特質[J].當代修辭學,2018,(02):44-54.
[65]王文斌.外語教學與外語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之我見[J].中國外語,2018,15(02):1+12-16.
[66]許希明,王文斌.淺談趙元任的字詞觀:兼議王洪君的漢譯本[J].上海翻譯,2018,(01):39-44.
[67]王文斌,鄔菊艷.組合關係和聚合關係的傳承與發展——從Saussure,Hjelmslev到Firth[J].外語研究,2017,34(06):32-37+112.
[68]王文斌,李民.外語教育屬於什麼學科?——外語教育學構建的必要性及相關問題探析[J].外語教學,2018,39(01):44-50.
[69]趙朝永,王文斌.中國學習者英語時體習得偏誤分析:英漢時空差異視角[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7,(04):13-21.
[70]王文斌.對比語言學:語言研究之要[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7,(05):29-44+147-148.
[71]王文斌,李民.論外語教育學的學科建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49(05):732-742+800-801.
[72]趙朝永,王文斌.中國英語學習者語域變異多維分析:英漢時空特質差異視角[J].外語電化教學,2017,(04):71-78.
[73]劉曉林,王文斌.英語句法結構“主觀性語法成分+實義性成分”的歷史來源考察[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7,40(03):2-11.
[74]邵斌,王文斌,黃丹青.英語強化詞的構式搭配分析及其可視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49(03):379-391+480.
[75]王文斌,何清強.論漢英篇章構建的時空性差異[J].山東外語教學,2017,38(02):3-11.
[76]王文斌,趙朝永.論漢語流水句的句類屬性[J].世界漢語教學,2017,31(02):171-180.
[77]孟瑞玲,王文斌.論漢英名量搭配差異背後的時空特質——以“piece”的漢譯與“群”的英譯為例[J].山東外語教學,2017,38(01):21-28.
[78]王文斌,趙朝永.中國學習者產出英語“流水句”現象剖析:英漢時空差異視角[J].外語界,2017,(01):30-37+71.
[79]王文斌,趙朝永.漢語流水句的分類研究[J].當代修辭學,2017,(01):35-43.
[80]王文斌,鄔菊艷.從語義論元共指原則視角考察英語X-ee派生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7,(01):33-41+146.
[81]王文斌.並重外語研究與漢語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7,40(01):7-9.
[82]楊莉芳,王文斌.中國高中英語學習者語篇連貫特徵遷移研究——以英漢時空性差異為視角[J].中國外語,2017,14(01):68-76.
[83]王文斌,李民.我國外語教育研究的理論框架:構建與解析[J].外語教學,2017,38(01):1-5+18.
[84]王文斌,於善志.漢英詞構中的空間性和時間性特質[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39(06):1-8+158.
[85]王文斌,邵斌.辭彙與語法:清單與規則之爭[J].外語學刊,2016,(06):51-56.
[86]王文斌,趙朝永.漢語流水句的空間性特質[J].外語研究,2016,33(04):17-21+112.
[87]王文斌,何清強.漢英篇章結構的時空性差異——基於對漢語話題鏈的回指及其英譯的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48(05):657-668+799.
[88]何清強,王文斌.時間性特質與空間性特質——英漢名動關係多視角探析[J].現代外語,2016,39(04):439-448+582.
[89]王文斌.提升學術理論自信,推進我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理論本土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112-114.
[90]王文斌,李民.“教學理論”“教學流派”和“教學方法”概念之辨[J].中國外語,2016,13(03):56-64.
[91]王文斌,崔靚.試論英語的西方音樂特徵與漢語的中國繪畫特徵[J].外語教學,2016,37(03):8-12.
[92]席建國,王文斌.Have a N_(Dev)結構之語法轉喻及構式化特徵考察[J].外語研究,2016,33(01):18-23.
[93]何清強,王文斌.空間性特質與漢語的個性特點——從離合詞的成因談起[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39(01):2-11.
[94]劉梅麗,王文斌.英語“V+up”結構的認知語義研究[J].外語學刊,2016,(01):49-53.
[95]王文斌.從“形動結構”看行為動作在漢語中的空間化表徵[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7(06):803-813+959.
[96]王文斌.從圖形與背景的可逆性看一詞多義的成因——以漢語動詞“吃”和英語動詞“make”為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05):36-41.
[97]羅思明,王文斌.英漢“N_時-ly/-的”結構化及其句法特徵考察[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7(04):509-521+639-640.
[98]邵斌,王文斌.基於語料庫的英語詞綴語義韻考察[J].外語教學,2015,36(04):8-12.
[99]何清強,王文斌.時間性特質與空間性特質:英漢語言與文字關係探析[J].中國外語,2015,12(03):42-49.
[100]阮詠梅,王文斌.漢英進行體標記的語法化差異及其時空特質[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38(01):75-82+161.
[101]王文斌,何清強.論英語“be”與漢語“是/有/在”[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37(05):2-10.
[102]鄔菊艷,王文斌.論英漢類詞綴的語法化和辭彙化[J].外語教學,2014,35(05):5-8.
[103]王文斌.論理想化認知模型的本質、結構類型及其內在關係[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4,(03):9-15+94.
[104]邵斌,王文斌.基於語料庫的新興詞綴研究——以英語“-friendly”為例[J].現代外語,2014,37(04):461-471+583.
[105]於善志,王文斌.英語時制中的時間關係及其語篇功能[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46(03):323-336+479.
[106]龔鵬程,王文斌.體驗哲學視域下的隱喻和轉喻界面研究[J].外語研究,2014,(02):1-6+112.
[107]何清強,王文斌.“be”與“有”:存在論視野下英漢基本存在動詞對比[J].外語學刊,2014,(01):20-25.
[108]周嵐,王文斌.聚焦與延展:CMB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效能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05):34-39.
[109]毛智慧,王文斌.漢英名量異常搭配中隱喻性量詞的再範疇化認知分析[A].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第四屆國際認知語義學研討會論文摘要[C].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湖南大學外國語與國際教育學院,2013:19-20.
[110]毛智慧,王文斌.漢英名量異常搭配中隱喻性量詞的再範疇化認知分析[J].外國語文,2012,28(06):61-64.
[111]邵斌,王文斌.英語語料庫語言學的最新發展——2012年國際語料庫語言學年會ICAME 33綜述[J].當代外語研究,2012,(11):71-74.
[112]李天賢,王文斌.論文學翻譯視域融合的“有界”與“無界”——以李清照《如夢令》為例[J].外語教學,2012,33(06):93-96+100.
[113]楊廷君,王文斌.中國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虛擬語氣習得的實證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34(06):66-73.
[114]許萌,王文斌.英語非常規單賓構式中壓制的認知構建[J].外語研究,2011,(06):24-28.
[115]劉曉林,王文斌,王揚.英漢被動表示法歷時發展機制的對比及其對語序的影響[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34(06):32-39.
[116]林艷,王文斌.“被X”構式的認知闡釋[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04):31-33.
[117]王文斌.論英語的時間性與漢語的空間性——從洪堡特的“內蘊語言形式”觀談起[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九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英漢比較與翻譯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2010:99-119.
[118]王文斌.英語的時間性與漢語的空間性——從Humboldt的“內蘊語言形式”觀談起[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暨國際英漢比較與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清華大學翻譯與跨學科研究中心,2010:43.
[119]苗麗霞,王文斌.大學生多義詞詞義知識發展考察[J].外語界,2010,(05):58-66+86.
[120]羅思明,王文斌,洪明.英漢結果構式R_(AP)制約的語料庫與類型學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2(04):268-274+321.
[121]羅思明,王文斌.當代句法——語義界面理論研究[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05):6-12+163.
[122]周先武,王文斌.英語名名複合詞中獨立框架與複合框架關係研究[J].中國外語,2010,7(03):36-41.
[123]王文斌.矛盾修辭法的張力、成因及其認知消解[J].外語教學,2010,31(03):7-12.
[124]肖仙樂,王文斌.現代漢語“一名多量”現象的認知分析[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04):10-13.
[125]於善志,王文斌,羅思明,劉曉林.英漢趨向義及其層級結構對比研究[J].外國語文,2010,26(02):66-70.
[126]於善志,王文斌.不可解特徵視角下英語介詞“in”和“on”的方向義研究[J].外語研究,2010,(01):35-40.
[127]鄔菊艷,王文斌.論估推和類比在英語構詞析取中的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3(01):16-20+45+127.
[128]王文斌,羅思明,劉曉林,於善志.英漢作格動詞語義、句法及其界面比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41(03):193-201+241.
[129]劉曉林,王文斌.英語動詞論元變化的主觀性理據和維度[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16(03):7-13.
[130]王文斌.從辭彙學研究走向辭彙語義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9,(02):3-9.
[131]王文斌.論漢英形狀量詞“一物多量”的認知緣由及意象圖式的不定性[J].外語教學,2009,30(02):6-11.
[132]鄔菊艷,王文斌.英語“類詞綴”的認知闡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02):15-18.
[133]王敏,王文斌.論人體詞詞義演變軌跡——以《聖經》中“hand”和“手”為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06):75-78.
[134]王文斌,羅思明,劉曉林,於善志.英漢作格動詞的語義—句法界面比較[A].清華大學翻譯與跨學科研究中心、江西財經大學.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編[C].清華大學翻譯與跨學科研究中心、江西財經大學:清華大學翻譯與跨學科研究中心,2008:176.
[135]劉繼華,王文斌.高校外語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弱化與強化[J].中國外語,2008,(05):4-9.
[136]王脈,王文斌.英語名轉動詞產生的動因探微[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6):127-129.
[137]王文斌,王脈.名轉動詞的認知闡釋[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02):44-48.
[138]錢軼群,王文斌.漢語歇後語的認知解讀機制[J].台州學院學報,2008,(01):41-44.
[139]劉曉林,王文斌.構式語言學述評[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01):27-33.
[140]羅思明,徐海,王文斌.當代辭彙化研究綜合考察[J].現代外語,2007,(04):414-423+438.
[141]王文斌.隱喻性詞義的生成和演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4):13-17.
[142]王文斌.論漢英形狀量詞“一物多量”的認知緣由及意象圖式的不定性[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7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2006:254-268.
[143]王文斌,錢軼群.談談“-ism”詞的語義及漢譯[J].英語自學,2006,(05):40-43.
[144]王文斌.同隱喻性·異隱喻性·主體性·主體間性·隱喻間性·主體自洽——對隱喻認知構建與解讀的思考[A].江蘇省外國文學學會.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編[C].江蘇省外國文學學會:江蘇省外國文學學會,2006:122-124.
[145]王文斌.西方隱喻研究理論視點述要[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02):25-33.
[146]王文斌.再論隱喻中的相似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02):125-130.
[147]王文斌.從Chomsky的最簡方案探解“對字句”[J].外語學刊,2006,(02):52-57.
[148]王文斌,徐睿.英漢使役心理動詞的形態分類和句法結構比較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5,(04):22-29.
[149]徐睿,王文斌.心理動詞也析[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03):65-69+75.
[150]王文斌.英語構詞中的“會意法”[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03):75-78.
[151]方媛媛,王文斌.再論英語被動句之焦點[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06):95-99.
[152]王文斌.高校英語教學個性的缺席與張揚[J].中國外語,2004,(02):40-44.
[153]王文斌.幽默言語解讀的在線認知機制闡釋[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02):6-9+22.
[154]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論研究與應用的回顧與思考[J].外語研究,2004,(01):6-12+80.
[155]王文斌,林波.英語幽默言語的認知語用探究——兼論RT與CB的互補性[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04):32-38.
[156]王文斌,林波.論隱喻中的始源之源[J].外語研究,2003,(04):9-12+16-80.
[157]林波,王文斌.從認知交際看語用模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08):6-10.
[158]王文斌.詞及詞義心理研究——對心理詞典論的考察[J].現代外語,2002,(04):423-433.
[159]王文斌.英語同義詞和同義詞素的三個層面、歷史成因及其語體差異[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05):68-71.
[160]王文斌.學科滲透與語言學研究的創新意識[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04):1-4.
[161]王文斌.英語辭彙中的屈折詞與派生詞[J].外語教學,2002,(01):55-58.
[162]王文斌.也談英語的中綴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9):6-8.
[163]王文斌.普遍語法與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研究──原則、參數、實驗與方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03):23-30.
[164]王文斌.約束理論與英漢反身代詞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研究[J].當代語言學,2001,(02):132-142+158.
[165]王文斌.漢語並列式合成詞的辭彙通達[J].心理學報,2001,(02):117-122.
[166]王文斌.從兩首唐詩的不同英譯看文學翻譯中的未定性和具體化[J].中國翻譯,2001,(02):52-54.
[167]王文斌.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幾點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01):57-59.
[168]王文斌.論譯者在文學翻譯中主體作用的必然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2):55-57+61.
[169]王文斌.論漢語“心”的空間隱喻的結構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01):57-60.
[170]王文斌.從漢英對“死”的語言表達看文化與語言的關係[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03):36-39.
[171]王文斌.約束論與反身代詞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研究縱觀[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0,(02):55-60.
[172]王文斌.文學翻譯中的內化和外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9,(01):95-98+108.

獲得榮譽


2001年被寧波市教育局評為“名師工程”獎;多次被寧波大學評為“優秀工作者”、“最佳一堂課”、“優秀青年教師”、“優秀教學獎”、“王寬誠育才獎”、“徐望月教學獎”等。
2002年被浙江省評為2001年度浙江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2002年被寧波市教育局評為“名師工程科研獎”
2002年被寧波大學評為“十佳教授”之一
2003年獲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003年被評為寧波市高校名師
2003年獲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4年獲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學術文化節科研成果一等獎
2006年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06年被評為寧波大學“陽光教授”
2007年獲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
2009年,《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獲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09,獲寧波市“優秀博士后”獎;
2010年被評為寧波大學人文社科突出貢獻獎。
2010,漢英表量結構中異常搭配的隱喻構建機制,獲第十屆重慶市期刊好作品。

社會活動


2021年4月30日上午,北京外國語大學王文斌教授做客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在騰龍樓515報告廳進行題為“母語文化自信與新時期高校外語教育”的學術講座。王文斌教授從英漢語言對比的角度,闡述了中西方思維的差異。他指出,漢語是一門非常靈活的語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中國人的思維是多維的,全方位的,非線性的。王文斌教授表示,作為外語學習者,最重要的就是先學好自己的母語,對自己的母語文化充滿自信,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將外語學好,說地道的母語才能說地道的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