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價形式

等價形式

等價形式(equivalent form of value)商品交換的價值關係中同相對價值形式相對立的一極。處於等價形式上的商品,在價值關係中處於被動的地位,以其自己的商品體反映另一商品的價值,起著價值鏡的作用。

特點


馬克思從分析商品交換的價值關係中,發現了等價形式的三個特點:
①使用價值成為它的對立面即價值的表現形式。處於等價形式上的商品,例如,在2隻羊=1把斧子的等式中,斧子本身也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斧子之所以能同羊發生等價關係,正是因為它本身也是一個價值體,同羊一樣有人類勞動凝結在其中。但是,當它處在等價形式的位置上發揮價值鏡的作用時,它不是以價值體的身份來發揮這種作用的。價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能成為“價值鏡”來反映別的商品的價值。所以,處在等價形式上的商品,是以它商品體的自然形態即一定量的使用價值來發揮價值鏡的作用的。
具體勞動成為它的對立面即抽象人類勞動的表現形式。等價形式的這個特點,可以從第一個特點推論出來。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特定的具體勞動的產物,而價值則是抽象人類勞動的凝結。羊和斧子作為使用價值,是不同的具體勞動的產物;作為價值體,則都是抽象人類勞動的凝結。現在,處在等價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成為價值的表現形式,這就表明,創造這種商品的具體勞動也已成為抽象人類勞動的表現形式。
③私人勞動成為它的對立面即直接社會形式的勞動。在以私有製為基礎的商品生產中,生產商品的勞動是各自獨立的私人勞動。但是,商品既然是用於交換、為了滿足他人需要而生產的勞動產品,那麼商品生產者的私人勞動應是社會勞動的一個構成部分。然而,只有當商品已經被社會接受的時候,商品生產者的私人勞動才真正被承認為社會勞動的一個構成部分。生產斧子的勞動雖然也同生產羊的勞動一樣是私人勞動,但斧子一旦處在等價形式的位置上,變成了等價物,生產斧子的具體勞動表現為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生產斧子的私人勞動也就變成了直接社會形式的勞動。

神秘性


等價形式的特點,使商品的等價形式具有一種神秘的性質,似乎處於等價形式上的商品即等價物,天然具有與其他商品直接交換的屬性。等價形式的這種神秘性,在商品交換的最初階段,當一種商品只是在個別交換行為中成為另一種商品的個別等價物的時候,還沒有引人注目。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商品的等價形式也要發展,從個別等價物發展成為一般等價物和貨幣,這時等價形式的神秘性就非常顯眼了,連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也注意到它了。但是,他們企圖以金、銀的天然屬性來解釋等價形式的這種神秘性,當然是無濟於事的。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馬克思的價值形式發展理論表明,作為穩定的一般等價物的貨幣,無非就是商品交換初期個別等價物的發展形態。對這一點,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也初步有所認識,他曾說:5張床=1間屋,無異於5張床=若干貨幣。但是,亞里士多德所處的時代是奴隸社會,商品形式還沒有成為勞動產品的一般形式。由於受到客觀歷史條件的局限,他還無法說明價值等式中使兩種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成為可通約性的共同實質的東西究竟是什麼。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特別是價值形式發展的理論,徹底解決了亞里士多德無法解決的問題,徹底揭開了等價形式的神秘性的根源。

根源

等價形式的神秘性,不是來源於等價物的自然屬性,而是來源於商品交換的社會關係。正是由於勞動產品採取商品的形式,於是,人類勞動的等同性就取得了價值的形式,生產者的社會關係就取得了勞動產品的社會關係的形式,人與人的社會關係變成了物與物的社會關係,這就是等價形式的神秘性和貨幣拜物教的社會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