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安東尼·艾登
曾任英國首相
羅伯特·安東尼·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 1897.6.12.—1977.1.14.),男,英國政治家、外交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任英國國防委員會委員、陸軍大臣、外交大臣和首相等職。
1926年在外務部成為國會私人秘書,後於1931年獲擢升為外務部次官。1941年成為政治戰爭行政部內,行政委員會的委員。1945年至1973年是英格蘭伯明翰大學的校長,後來在1955-1957年出任英國首相。
羅伯特·安東尼·艾登中年
1922年大學畢業,決定通過競選議員,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早年照片
1926年作為保守黨政府外交大臣奧斯丁·張伯倫的議會私人秘書,陪同前往日內瓦參加同際聯盟行政院會議。
1933年起多次奉命奔走於巴黎、柏林、羅馬、日內瓦和莫斯科,出訪瑞典、挪威和丹麥,同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就國際形勢進行會談。
1934年加入了鮑德溫的內閣,除了獲委任為掌璽大臣,又被指派為國際聯盟代表。極力主張反戰,並努力以國際聯盟來維持歐洲和平。
1934年2月和1935年3月兩次會見希特勒。主張為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而努力。
1935年10月初,墨索里尼發動侵略阿比西尼亞的戰爭。英國外相塞繆爾·霍爾爵士(Sir Samuel Hoare)企圖向義大利行綏靖政策,把阿比西尼亞大部分領土割給義大利。艾登便私底下提出反對。最後,塞繆爾·霍爾爵士因簽署《霍爾-賴伐爾協定》失敗而辭職,艾登遂接任為外相。
1936年3月在希特勒撕毀洛迦諾公約而進軍萊茵非軍事區以後,艾登兩次約見德國駐英大使,譴責納粹德國的違約行為。艾登認為英國應對希特勒“會撕毀任何條約做好準備”,卻不主張對希特勒佔領萊茵非軍事區的行動實行軍事制裁,擔心這樣做會導致戰爭,而一旦發生戰爭,對於英國來說就意味著“極其重大的風險”。艾登主張通過談判使德國從非軍事區撤軍。7月以佛朗哥為首的西班牙法西斯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發動內戰,艾登要求實行不干涉的原則,並與法國政府公開交換武器禁運備忘錄,約定禁止向西班牙輸出武器,希望通過“不干涉”來減少戰爭的危險。艾登反對蘇聯和各國人民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的正義鬥爭,也反對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內政的干涉。
1938年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通過一切手段阻止德意法西斯獨霸世界的建議,艾登則表示“我們應該立即接受羅斯福的建議”,主張加強與美國和法國的聯繫與合作。而對德國、義大利法西斯的侵略和西班牙法西斯的活動,艾登認為不能在與這些國家的法西斯獨裁者妥協的前提下進行談判,張伯倫不同意艾登外交政策的原則和方法,一再越過艾登主管的外交部,竭力干涉外交事務。艾登對此極為不滿。2月因不能再接受張伯倫與義大利展開協商而辭職。
1943年參加魁北克會議時與羅斯福握手
1940年5月丘吉爾上任后,任命艾登為陸軍大臣,艾登任內,英軍未能改變在與德軍作戰中所處的不利地位。艾登為加強國防而決定建立“國民自衛隊”,號召“年齡在17歲到65歲之間的英國人都起來參軍保衛家鄉,這一號召得到廣泛的響應,第一個星期報名的就有25萬人,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突破100萬人。12月23日第二次出任外交大臣。
1941年成為政治戰爭行政部(Political Warfare Executive)內,行政委員會的委員。
1942年兼任下議院領袖。在擔任外交大臣期間,多次訪問莫斯科和華盛頓,與斯大林、羅斯福交換對戰爭形勢的看法,同意加強英、美、蘇三國同盟。
1943年10月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英、美、蘇三國外長會議。11月底隨同丘吉爾參加在德黑蘭召開的三國首腦會議。
1944年10月陪同丘吉爾再次出訪莫斯科,與斯大林會談。11月與丘吉爾訪問法國,在巴黎與戴高樂會晤。到了在戰爭末期,艾登則主要被指派處理英國與戴高樂的關係。
1945年2月隨丘吉爾參加克里米亞半島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會議討論徹底粉碎納粹德國的軍事計劃,決定戰後在德國成立“中央管制委員會”。會議簽署《被解放的歐洲宣言》,宣布獲得解放的歐洲各國必須消除法西斯主義的影響,由各國人民自己選擇其社會制度。會議還就盟國對日作戰以及戰後各國的權益等問題進行討論。當英國工黨大選勝出以後,艾登的保守黨成為了反對黨,他本人則出任副黨魁。
1951年第三次任外務大臣。
1954年被授予嘉德勳章。
1955年4月丘吉爾終於宣布退休,艾登遂接替他出任英國首相。可是,艾登從未出任過有關本土事務的職位,故缺乏處理經濟事務的經驗。為此,艾登把這些事務一概交給他的副手們,如拉博·巴特勒(Rab Butler)等,至於自己則專註在外交事務,並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結成緊密的同盟。
1956年聯合法國,企圖阻止埃及總統納賽爾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10月最終勸阻納賽爾失敗。於是英國和法國,聯同以色列出兵埃及,並佔領了蘇伊士運河地區。不過在出兵以後,艾森豪威爾立即表示 了強烈的反對,譴責這是殖民主義的死灰復燃。至於艾登則忽略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政府的財政狀況都要依賴美國,以致艾登最後不得不向美國的壓力屈服,進行撤兵。是次事件稱為“蘇伊士運河危機”,標誌著大英帝國和法國的正式衰落,脫離列強行列。
1957年1月辭去了首相一職。
1961年被冊封為亞芬伯爵。
離開政壇以後,艾登與第二任妻子在維特郡過著平靜的生活,期間又寫了一本受好評的個人傳記,名為《Another World》,除此之外,先後出版有三部回憶錄:《回到原位》(1960)、《面對獨裁者》(1962)和《清算》(1965)。
1945年至1973年是英格蘭伯明翰大學的校長。
外出
他的哥哥和一位弟弟,分別叫提摩泰和尼古拉。均在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中陣亡。
羅伯特·安東尼·艾登晚年
次子:尼古拉·艾登(Nicholas Eden)(1930年─1985年),在1977年以前稱為艾登子爵,也是一位政治家,因艾滋病早逝。
1923迎娶派翠斯·伯吉(Beatrice Beckett)為妻。1950年離婚。
1952年迎娶了丘吉爾的侄女,克萊麗莎·史賓塞·丘吉爾小姐。
1977年1月14日因肝癌在索爾茲伯里逝世,終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