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顫音

1979年由滕文驥、吳天明執導

《生活的顫音》是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滕文驥吳天明執導,史鍾麒冷眉主演。

該片講述“文革”末期,青年鄭長河、徐珊珊冒著生命危險,與“四人幫”爪牙做鬥爭的故事。

該片於1979年播出。

劇情簡介


1976年清明前夕,鄭長河因到天安門追悼周總理而遭到“四人幫”的爪牙、文化部某處副處長韋立的追捕,徐珊珊將
生活的顫音劇照
生活的顫音劇照
他救下,並認出他就是在天安門廣場幫自己抄錄詩詞的青年。鄭長河無懼“四人幫”的威脅,深情演奏自己為悼念周總理而作的提琴曲《一月的哀思》,使珊珊更加敬佩,兩人情意相投。韋立正在追求珊珊,便向其父母反映鄭的“反革命罪行”,珊珊的母親不許女兒再與鄭來往,徐父卻理解並同情二人。在珊珊舅舅章國梁的教導下,他們認識到要學會善於鬥爭。珊珊痛斥韋立的無恥,堅決要與鄭在一起。鄭長河在民眾的吶喊聲的啟示下,把《一月的哀思》改成小提琴協奏曲。清明時分,徐家舉行了一場小型音樂會,以悼念總理、聲討“四人幫”。韋立帶領黨羽趕來,欲置鄭於死地。“四人幫”終於被粉碎,鄭長河以青年小提琴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上,演奏懷念總理的音樂,鏗鏘的旋律回蕩於每個人的心中。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鄭長河史鍾麒
徐姍姍徐姍姍
徐以祥項堃
章國梁鄭大年
韋立項智力

職員表


總導演滕文驥 、吳天明
製作人楊鳳山、惠宏安
美術設計張子恩 、胡強生
造型設計李恩德
編劇滕文驥
服裝設計王秀英
攝影劉昌煦 、朱鼎玉
錄音洪加惠
配樂李耀東
剪輯王聯
道具王吾育、石茂林
燈光師李延江、張長年

角色介紹


  • 鄭長河

    鄭長河

    演員史鍾麒

    才華橫溢的小提琴家。“文革”中他的父親被迫害而死,妻子離婚出走,嚴峻的生活磨鍊出他剛正不阿、堅韌不拔的個性。對於他來說音樂就是思想,音樂就是生命,音樂就是戰鬥。熾熱的獻身精神和奔騰的樂思時時使他要在琴弦上放聲歌唱,去衝破黑暗的羅網。

  • 徐姍姍

    徐姍姍

    演員冷眉

    青年女工,冷漠孤傲,對現實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躲藏在古典音樂和文學中。實際上心中藏著理想之火,當鄭長河出現在她面前時,她就像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了光亮,本能地跟著他走,把自己的心交給了他。

  • 徐以祥

    徐以祥

    演員項堃

    徐姍姍的父親,醫學博士,穩重正直。雖然因為女兒的追求者韋立的幫助才得以調回北京工作,但是,他卻理解並同情姍姍和鄭長河,並最終參與了對“四人幫”的鬥爭。

  • 章國梁

    章國梁

    演員鄭大年

    徐姍姍的舅舅、劇院導演,樂觀、堅強、正直,雖身處逆境卻剛正不阿。在他的教導下,年輕的鄭長河、徐姍姍認識到要學會善於鬥爭。

  • 韋立

    韋立

    演員項智力

    四人幫”的爪牙、文化部某處副處長,陰險、虛偽,試圖置反抗“四人幫”、公開悼念周總理的鄭長河於死地。他瘋狂地愛慕著徐姍姍,為了追求她,他利用手中的權利把她及其父親從外地調回北京。

音樂原聲


生活的顫音劇照 2張
生活的顫音劇照
片中插曲
曲名作曲演奏
《抹去吧,眼角的淚》 李耀東盛中國
《一月的哀思》 
《祖國的春天》 
《哭靈車》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76年發生的“四五”事件給了導演滕文驥很深的刺激,現場的種種情形使他總覺得有一個強烈的音樂主題敲擊著自
生活的顫音劇照
生活的顫音劇照
己。於是,他決定嘗試著用音樂故事片來表現這一偉大事件。
影片樣式
滕文驥選擇小提琴協奏曲作為影片的貫穿音樂形式,不僅是因為這樣容易構成故事,而且因為提琴表現力強,能勝任表達人們激動、思念、傾注、苦痛、鬥爭等各種情緒。
法國雷內·克萊爾在《電影隨想錄》中提到的電影交響樂化的嘗試,也給了滕文驥啟發。他嘗試將影片的結構和協奏曲的形式(包括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相吻合。如影片的開頭部分對應協奏曲的“呈示部”;中間部分描寫主人公從哀思到吶喊到前進的過程,即協奏曲的“發展部”,當“發展部”接近高潮時,他加入了華彩樂段——徐珊珊的幻覺;而到“再現部”時影片與協奏曲達到同步和對位,協奏曲的最後一個解決和弦也正是全片的結束。
在影片處理上,他也注意凡是音樂的強音部分,對應的畫面也採用特殊的強化表現手段。例如,全協奏曲的最強音——發展部結束的樂隊全奏和定音鼓聲,他使用了變焦鏡頭急推徐珊珊的眼睛,同時疊印樂隊演奏的大全景。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結果
1980年1979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優秀故事片《生活的顫音》獲獎 

作品評價


影片以1976年“四五”事件為背景,圍繞鄭長河、徐珊珊與“四人幫”爪牙做鬥爭的主線,穿插兩人純潔美好的愛情,表現當時那個年代人民對總理的無限懷念和渴望正義到來的呼聲。影片將劇情與小提琴協奏曲巧妙結合在一起,通
生活的顫音劇照
生活的顫音劇照
過音樂更好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波瀾起伏的內心世界。該片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小提琴協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淚》是一首光明的頌歌,周總理是光明的象徵,美好未來的象徵。作曲是西安電影製片廠作曲家李耀東先生,盛中國也在電影里留下的美妙旋律。音樂明亮透徹,先用雙簧管奏出,然後在獨奏小提琴上展開,與哀思的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正面評價

《生活的顫音》是一首動人心魄的悲歌,又是一首讚頌青年一代同“四人幫”進行英勇鬥爭的凱歌。它拋充了反“四人幫”題材電影的陳規舊套,採用了音樂片的樣式和新穎的電影技巧與語言。無論在影片的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技巧方面,都獲得了可喜的成就,並表現出影片的創作者們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在藝術上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的進取精神。在這部影片中音樂起到了靈魂作用。音樂滲透到劇作結構中,推動著劇情的發展,音樂細膩地深入到人物的行動與關係之中,變為刻畫人物性格、傳達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從而使影片具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倪震評)
該片真實地反映了生活,它思想解放、敢說真話,敢於喊出人民的心聲,因而引起觀眾的共鳴。大膽探索、敢地創新是該片的一大特色。編導沒有用尋常的平鋪直敘來敘述故事,而是插入大段倒敘。對於一般過程、無關情節一筆帶過,對於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則盡情抒寫。編導還巧妙地運用電影語言,調動一切表現手段,描繪主人公的許多回憶、幻覺的場面,這些場面使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主觀想像,成為具體、可見的東西,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強烈地感染了觀眾。(原中國電影出版社社長許南明評)

負面評價

該片中纏綿細膩的男女之愛的旋律和肅穆、白熾的民族之愛的旋律在那樣一個特定的瞬間卻沒有融合得當。經過編導加工拔高的一切,如剪裁得當的服裝,默默含情的眉來眼去,嚴峻鬥爭中的柔情幻想,卻和那個特定的的瞬間格格不入。片中青年知識分子的穿著、醫生家中擺設等細節是不符合客觀真實的,沒有客觀真實為基礎的崇高鬥爭和愛情是不會感人的。歸根結蒂這是個美學原則問題。(原上海作家協會任副主席白樺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