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吳天明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內地導演、演員,執導劇情電影《人生》
- 武漢大學教授
- 晉城市科學技術研究所原所長
吳天明
中國內地導演、演員,執導劇情電影《人生》
徠吳天明,男,1939年12月5日出生於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
1960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巴山紅浪》。1974年進入中央五七藝術大學電影導演專業班學習。1979年與滕文驥聯合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生活的顫音》。1984年執導劇情電影《人生》,該片獲得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87年憑藉劇情電影《老井》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1994年憑藉劇情電影《變臉》獲得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5年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獎。
2014年3月4日因心梗離世,享年75歲。3月8日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1986年擔任劇情電影《盜馬賊》的製作人。
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紅高粱》的製作人;同年執導由張藝謀、呂麗萍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老井》,該片根據鄭義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憑藉該片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孩子王》的製作人。
1989年參演奇幻愛情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
2002年執導以張瑞敏為原型創作的傳記電影《首席執行官》,該片入圍第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他憑藉該片入圍第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獎。
2005年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獎。
2008年擔任愛情電影《過界徠》的製作人。
2016年5月6日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百鳥朝鳳》上映,該片獲得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憑藉該片獲得第3屆中澳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吳天明生活照
時間 | 作品名稱 | 主演 | 類型 |
2016年 | 《百鳥朝鳳》 | 陶澤如、李岷城 | 電影 |
2002年 | 《首席執行官》 | 石涼 | 電影 |
1998年 | 《非常愛情》 | 袁莉、柳雲龍 | 電影 |
1996年 | 《變臉》 | 朱旭、趙志剛 | 電影 |
1986年 | 《老井》 | 呂麗萍、張藝謀 | 電影 |
1984年 | 《人生》 | 吳玉芳、周里京 | 電影 |
1983年 | 《沒有航標的河流》 | 李緯、胡榮華 | 電影 |
1983年 | 《親緣》 | 滕文驥、吳天明 | 電影 |
1979年 | 《生活的顫音》 | 史鍾麒、傅秦增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6年 | 《百鳥朝鳳》 | 電影 |
2002年 | 《首席執行官》 | 電影 |
時間 | 作品名稱 | 類型 |
2016年 | 《百鳥朝鳳》 | 電影 |
2012年 | 《孩子那些事兒》 | 電影 |
2008年 | 《過界》 | 電影 |
1987年 | 《紅高粱》 | 電影 |
1987年 | 《孩子王》 | 電影 |
1986年 | 《盜馬賊》 | 電影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1996 第9屆 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變臉(獲獎) ▪1996 第9屆 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變臉(提名) ▪1987 第2屆 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老井(獲獎) ▪1987 第2屆 東京國際電影節影評人費比西獎 老井(獲獎)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2013 第29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獲獎) ▪2013 第29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百鳥朝鳳(提名) ▪1996 第16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故事片獎 變臉(獲獎) ▪1996 第16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變臉(獲獎) ▪1988 第8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老井(獲獎) ▪1988 第8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老井(獲獎) |
大眾電影百花獎 |
▪1988 第11屆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老井(獲獎) ▪1985 第8屆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人生(獲獎) |
中國電影華表獎 |
▪2003 第9屆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首席執行官(提名) ▪2003 第9屆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獎 首席執行官(提名) |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
▪2005 第1屆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獎(獲獎) |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
▪1987 第7屆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老井(獲獎) ▪1983 第4屆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電影獎 沒有航標的河流(獲獎) |
中澳國際電影節 |
▪2016 第3屆 中澳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百鳥朝鳳(獲獎) |
華鼎獎 |
▪2021 第30屆 華鼎獎建黨百年全國優秀電影導演(提名) |
吳天明對人熱情、真誠、淳樸,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而且,他是內行,特別愛護人才,不是裝出來的。他的電影風格很像台灣的侯孝賢,只是更硬朗。他的作品都是有感而發的東西。他很注重真情實感。也許從技術、技法、觀念上可能落伍了,但是他將全部的情感真誠傾注到每一寸膠片上。他的創作風格是無形的,他不追求華麗的、形式感的東西。他就像太行山的石頭一樣,是一種返璞歸真。同時,他的影片都有著較深的內涵和深度,溫厚而樸實,他對題材的選擇是認真慎重的,這表現了他的良心,愛心和責任感,也顯示了他的才華,修養和視野(張藝謀、田壯壯、華商網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