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狼藉

漢語成語

聲名狼藉,漢語成語,拼音是shēng míng láng jí,意思是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出自《史記·蒙恬列傳》。

釋義


聲名:名譽;狼藉:雜亂不堪。名聲敗壞到了極點。
詞語分開解釋:
聲名 :1.名聲。2.聲教和名教。
狼藉 :狼藉(-jí):也作“狼籍”。①縱橫散亂:杯盤狼藉|狼藉家書卧滿床。②比喻破敗、糟糕:聲名狼藉。

出處


《史記•蒙恬列傳》:“言其惡聲狼藉,佈於諸國。”

典故


又作“聲名掃地”。聲名:名聲。狼藉:雜亂不堪。指名譽很壞。尹壯圖(?-1808年),字楚珍,昆明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進士。授禮部主事(以文牘為主)。累升至內閣學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尹壯圖向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又上奏說:地方上各總督、巡撫名譽很壞,地方官的作風和法紀都廢棄鬆懈,我經過的地方,體驗觀察官員賢能或者不好,做買賣的人大多皺著額頭出聲嘆氣,各省的風尚習氣,大致都是如此。
聲名狼藉
聲名狼藉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指人的聲譽

例句

廠長因瀆職,被公安局收容,弄得聲名狼藉。

成語故事


秦始皇死後,中東府令趙高與宰相李斯合謀篡改遺囑,立胡亥為帝,賜死扶蘇,趙高逼大將蒙恬自殺,同時令其兄弟蒙毅自盡,蒙毅說:“從前秦穆公殺死奄息等,秦昭襄王白起楚平王殺武奢,夫差殺伍子胥,他們在諸侯中聲名狼藉。”

注意


“藉”在此不讀“jiè”!

詞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補語;含貶義。
示例
①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見重於官場。”
②《清史稿·尹壯圖傳》:“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臣經過地方,體察官吏賢否,商民半皆蹙額興嘆。”
③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聲名狼藉了,還有人要我教書嗎?”
④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珊珊》:“邑之仕宦眷屬,聞之成不平,聲名狼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