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許曉軒的結果 展開

許曉軒

無產階級革命家

許曉軒(1916年—1949年11月27日),男,名永安,字小軒,江蘇江都人,無產階級革命家。

幼年時因生活所迫中途輟學,到本地的一個錢莊當學徒。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許曉軒赴重慶,經沙千里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慶職業互助會的活動。1938年5月許曉軒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編輯和發行工作。1939年春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1940年任重慶新市區區委書記。1940年4月,由於叛徒出賣,許曉軒不幸被捕,后被押往貴州息烽集中營。1946年7月被押到白公館監獄,他用秘密方法和黨員相互聯繫,成立了獄中臨時黨支部,並任黨支部書記,組織和領導獄中的地下鬥爭。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下令對獄中的革命者進行殺害。臨刑前,許曉軒高舉雙手,向牢房的戰友道別。隨後從容就義,年僅33歲。

人物生平


1916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市。幼年時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輟學,到本地的一個錢莊當學徒。參加陳士德為青年店員和學生組辦的外語講習班,學習英語、世界語和漢語拼音,開闊了視野。
1931年“九一八事變”,許曉軒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1934年向江都電信局職員陳世德學習世界語,並加入當地世界語學會,由於學習世界語,接受進步思想,參加了革命。
1935年到無錫公益鐵工廠當會計,參加了抗日救亡組織“無錫學社”。
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發起組織護廠大刀隊,廠方決定將機器設備轉運武漢,他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將帳冊、資料裝進枕套徒步到達常州,幾番周折到達漢口,接著又遷往重慶,主動負責管理生活,使工廠迅速恢復生產。
1938年初,在重慶復興鐵工廠當會計,由救國會負責人沙千里介紹,參加楊修范領導的青年職業互助會活動,不久成為互助會的領導同志。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川東青委創辦的《青年生活》月刊編委,並負責發行工作。
1939年春,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接著調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經常深入工廠,領導、發動群眾開展地下鬥爭。
1940年3月調任重慶新市區區委書記,在他的組織發動下,新市區黨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4月由於叛徒出賣,許曉軒不幸被捕,后被押往國民黨軍統貴州息烽集中營。作為獄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員,每當危險的時候,許曉軒就鼓勵大家:“越是關鍵的時刻,我們越要叫敵人知道,共產黨人是不可動搖的。
1941年10月被轉押到貴州息烽監獄,曾同譚沈明一起,發動難友與監獄主任周養浩作鬥爭。
1946年7月又被押回重慶白公館看守所。他和譚沈明、韓子棟3人組成中共臨時支部,許曉軒任支部書記。多次帶領難友們進行越獄鬥爭,並拒絕保證不再越獄,曾被罰帶重鐐在烈日下做苦工和關進黑牢。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軍統監獄中,他用秘密方法和黨員相互聯繫,成立了獄中臨時黨支部,並任黨支部書記,組織和領導獄中的地下鬥爭。敵人為割斷他與獄中地下黨組織的聯繫,將他戴上重鐐,關進終日不見陽光的地牢。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殘酷折磨和威逼利誘,許曉軒始終大義凜然,堅強不屈,不為所動。無可奈何的敵人不得不承認:任何刑具對他都是沒有效果的。

個人生活


1927年許曉軒11歲時,父親因欠債、失業,遭非法拘禁而一病不起,46歲就去世了。父親死後,母親帶著許曉軒回到江都鎮,生活非常緊迫。鎮上一位私塾老師吳瑞先是許曉軒父親的摯友。吳老師學問非常好,膝下無子女,見許曉軒聰明好學,是可造之材,如耽擱了太可惜,就免費收許曉軒人塾讀書。
1934年9月16日,許曉軒和本鎮三元橋的姜綺華女士喜結良緣。

健康狀況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下令對獄中的革命者進行血腥大屠殺。許曉軒從容就義,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犧牲時年僅34歲,就在他犧牲后三天,重慶回到人民手中。黨和政府將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蒼松翠柏護衛著的歌樂山上。

個人作品


詩詞作品

贈別①
相逢獄里倍相親,
共話雄圖嘆未成。
臨別無言唯翹首,
聯軍已薄瀋陽城。②
悼許建業烈士③
噩耗傳來入禁宮,
悲傷切齒眾心同。
文山大節垂青史,④
葉挺孤忠有古風。
十次苦刑猶罵賊,
從容就義氣如虹。
臨危慷慨高歌日,
爭睹英雄萬巷空。⑤
註釋
①這首詩,是曉軒同志1947年底在白公館集中營中寫的。當時他常與李子伯同志等籌劃集體越獄,后李子伯等同志被移走,曉軒同志乃作此詩贈別。李子伯烈士,四川營山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抗大晉南分校學習,畢業后回蔣管區從事軍運工作。1947年計劃發動川東農民武裝起義,不幸於10月間被捕。1949年11月27日犧牲於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
②聯軍:指東北民主聯軍。薄:臨近。
③許建業烈士,四川鄰水人,共產黨員,曾任中共重慶市委委員、工運書記。1948年4月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同年7月21日,犧牲於重慶大坪。
④文山:文天祥。
⑤許建業同志被捕以後,多次遭受酷刑,始終堅貞不屈。臨難時,沿街高呼口號,慷慨激昂,沿途群眾對烈士的英雄氣概,無不崇敬感動。

後世紀念


烈士故居

許曉軒故居照片(2)
許曉軒故居照片(2)
在《紅岩》這部小說的人物長廊中,有許雲峰、江姐等一批傑出的革命志士,許曉軒就是許雲峰的主要生活原型之一。1997年9月28日,故居修繕完畢正式對外開放。故居是前後三進四廂的民宅,青磚小瓦,古樸莊重。正門頂上掛著一方匾額,匾額上“許曉軒故居”五個鎦金大字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許曉軒烈士生平事迹展陳列於故居六間房間中,沿牆布展,由100多幅珍貴照片,烈士的10多件遺物以及一組群雕組成,分為“少年時代”。“參加革命”、“獄中鬥爭”、“英勇獻身”、“光耀千秋”五部分,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烈士光輝而短暫的一生。許曉軒故居開放以來,前來瞻仰的各界人士達數萬人次。
許曉軒銅像
許曉軒銅像
1998年8月23日《紅岩魂》展演團負責人和演員抽出時間來到許曉軒烈士家屬居住的江寧街道,與居委幹部、學生、僑台屬等近百名代表一起舉行讓“紅岩精神”代代相傳座談會。貴陽市文化局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辦事處攝製組的工作人員。他們此行是為了尋訪革命烈士許曉軒在息烽集中營走過的光輝歲月,以此製成專題片帶回上海,在社區和居民中進行愛國教育宣傳。據悉,許曉軒遺孀姜綺華老人現居住在上海靜安區江寧路。革命傳統教育課在肅穆的春風中開始。許曉軒的女兒許德馨女士在父親塑像前,為少先隊員深情講述了感人肺腑的紅岩故事,傳承紅岩精神。嘉定區普通小學100多名少先隊員卻完全沉浸在紅岩故事中,被革命烈士許曉軒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吸引。學生們在許曉軒同志塑像前紛紛獻上鮮花,並表示,紅岩精神早已深入學子心中,將不忘先烈們的英勇事迹,要把今天的學習活動化為在今後的實際行動,為將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而努力。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他和難友們的鬥爭事迹,是長篇小說《紅岩》中許雲峰、齊曉軒等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