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交換搜集海陸空軍事情報的組織

1943年5月,經過近兩年的談判,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正式成立,由戴笠任主任,梅樂斯任副主任,中方參謀長李崇詩,美方參謀長貝樂利,下設軍事、情報、心理、氣象、行動、交通、經理、醫務、總務等9個組和1個總辦公室、1個總工程處。

目的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國海軍情報所為收集對日作戰情報而與軍統美國站站長肖勃聯繫並提出意向的。1942年春,美海軍情報所正式派遣梅樂斯到重慶與戴笠進行談判、到1943年4月在重慶磁器口簽訂合同。其內容共10項,主要有:軍統局向美方提供日本陸海空軍在華活動的一切情報,協助解決美方人員在華期間的食宿交通問題;美方無償供給軍統局必要武器、無線電器材、氣象器材及交通醫藥器材;美方人員在華享受外交人員待遇,並幫助軍統局訓練特務部隊。

契機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成功,使美國最終參戰。美國與日本隔太平洋相望,打擊日本必須主要依靠海軍及空軍,掌握足夠的氣象、地理及軍情信息就成了重要的工作。而美國認為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在地理位置上佔有優勢,可以為美國提供這些信息。為了贏得戰爭,美國必須要同中國的軍情機構合作,在中國成立一個軍事情報機構。1942年5月,美國海軍中校梅樂斯(Mary Miles)奉命來到中國在中國駐美武官蕭信如的幫助下,梅樂斯與軍統戴笠取得了聯繫,並就合作事宜進行了磋商。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籌建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副主任梅樂斯
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副主任梅樂斯
1943年4月15日中美雙方共同擬定了一份名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的條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成立得到了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和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的批准,成立於1943年4月15日,結束於1946年1月。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直接隸屬於中美兩國最高軍事統帥部,總部設在中國重慶西北郊的歌樂山下楊家山。成立時,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宋子文、美國海軍部長諾克斯、杜諾萬少將、蕭信如上校和梅樂斯、戴笠先後簽名。軍統領導人戴笠、美國海軍中校梅樂斯分任主任參謀長中方兩人,為鄭介民和李崇詩,美方為貝利美。主任秘書中方為潘其武,美方為史密斯。中美合作所主要有情報組、氣象組、心理組、軍事組和秘密行動組,人事組,作戰組,電訊組,聯絡組,研究分析組,供應組,醫務組,會計組,總務組,運輸組等部門組成。

辦事處


福建建陽設立東南辦事處,下轄上海、閩侯、定海、漳州4個情報站,並在安徽雄村、臨泉,湖南南嶽,河南臨汝,綏遠陝壩,貴州息烽,江西修水,福建漳州、建甌,浙江瑞安,廣東梅縣等地,開辦訓練班,培訓特工。
據統計:從1943-1945年8月,中美合作所各訓練班共訓練單位22個,訓練作戰部隊近5萬人,各種幹部1300多人,畢業學員5萬多人,除忠義救國軍歸建外,剩下的3萬多人編成64個教導營,軍統武裝力量因此大大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