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橋鄉

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下轄鄉

肖家橋鄉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沅水下流,沅陵中部,東臨陳家灘鄉、楠木鋪鄉,南接馬底驛鄉涼水井鎮,西、北與深溪口鄉北溶鄉相連,鄉址設全家坪村,距縣城65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3697戶,常住人口6658人(2020年)。鄉域總面積14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035畝,林地面積12?8畝,森林覆蓋率38%,境內漢、苗、土家、白等民族雜居,以張、舒、李、全、肖、向姓人口居多。語系屬第三方言區,語言、習俗與官莊等地大致相同。

基本概況


肖家橋鄉
肖家橋鄉
肖家橋鄉位於沅陵縣中部,東臨陳家灘、楠木鋪,南接馬底驛、涼水井,西、北與深溪口、北溶相連。總面積143.7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658人(2020年)。轄高坪、宋家坪、復興、花橋、全家坪、甘溪、大坪、沿江、岔口潭9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全家坪村,距縣城65千米。
地處雪峰山脈,沅水下流。建有大坪亭子上和大湖界林場,肖家橋五強溪銀峰有機茶場。集市有肖家橋墟場。五強溪庫區移民涉及6個村,51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6658人(2020年)。

歷史沿革


1953年屬十二區,1956年為肖家橋鄉,1958年屬花園公社,1961年改肖家橋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沅陵縣中部,距縣城55千米。1996年,面積140平方千米,人口1.20萬人,鄉政府駐全家坪。北靠319國道,傍依沅水,有水陸交通之便,轄肖家橋、桂花、雙溪橋、高源、宋家坪、全家坪、甘溪、大坪、岔口潭、漁埠溪、大尤溪、鄢家12個行政村。?年,面積140平方千米,人口3197戶、12124人,轄13個村,93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轄高源、宋家坪、復興、桂花、雙溪橋、蕭家橋、鄢家、大酉溪、漁卜溪、岔口潭、甘溪、大坪、全家坪13個行政村。2005年,將原雙溪橋、肖家橋、桂花3村合併為花橋村,原大酉溪、魚埠溪、鄢家3村合併為沿江村。

地理環境


肖家橋鄉大坪獨子峰
肖家橋鄉大坪獨子峰
肖家橋鄉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6.2℃,最高氣溫38.5℃,最低氣溫0℃,年平均降雨量990毫米。肖家橋鄉地處雪峰山脈,山勢突低,丘陵中形成許多小塊平地,田疇相望,素有“糧倉”之稱,盛產糧食。五強溪電站蓄水后,成為五強溪庫區移民大鄉,移民涉及6個村,51個村民小組。蓄水后形成庫汊水面2萬餘畝,該鄉妥善安置移民,修水庫、建漁壩,引導農民利用庫汊發展水產養殖,推廣稻穀優良品種,發展小水果,使該鄉成為沅陵的“魚米之鄉”。全鄉有小Ⅱ型水庫4座,堤壩38處,有效灌溉面積9800平方米。

人口民族


總人口11317
5959
5358
家庭戶戶數2956
家庭戶總人口(總)11280
家庭戶男5930
家庭戶女5350
0-14歲(總)2411
0-14歲男1251
0-14歲女1160
15-64歲(總)7939
15-64歲男4243
15-64歲女3696
65歲及以上(總)967
65歲及以上男465
65歲及以上女50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1137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6658人

行政區劃


肖家橋鄉下轄村:高源村、宋家坪村、復興村、桂花村、雙溪橋村、肖家橋村、鄢家村、大酉溪村、漁卜溪村、岔口潭村、甘溪村、大坪村、全家坪村。

經濟


該鄉境內礦藏、林業資源較為豐富。有活立方木材蓄積量6?8萬平方米,以松、杉、柏為主,經濟林有板栗、茶葉、油桐。建有2300畝的大坪亭子上和大湖界林場、1000畝的肖家橋五強溪銀峰有機茶場;礦產資源以黃金儲量為多,在二十世紀80年代至五強溪電站蓄水前,麻路和金場溪曾一度是沅陵縣的重要產金區。五強溪蓄水后,主產金區大部分淹沒,僅余金牛山金礦,金牛山金礦現為該鄉縣級中等企業。
該鄉糧食生產主要以稻穀為主,全鄉有稻田面積7388畝。大坪村是該鄉主要產糧區,隨著軟盤拋秧技術的推廣,超級稻在該鄉廣泛種植。其它農副產品有:黃豆、紅薯、玉米、油菜、花生等。小水果和水產是五強溪電站建成蓄水后新興的兩大支柱產業。小水果以臍橙、柑桔、板栗、楊梅、桃李等種植最為廣泛。至2005年底,共開發臍橙800多畝,柑桔1200多畝,香柚500畝,其中臍橙為肖家橋鄉農業發展中的新興地方特產,以胡家村、全家坪村為主,年產量在150萬斤以上,成批銷往省內外,成為遠近聞名的臍橙之鄉。同時該鄉利用豐富的水資源,一方面充分發展養殖業,以網箱、人口養放和捕撈等方式為主。目前,該鄉庫區水面養殖業已初具規模,有網箱3000口,放養水庫3座。放養的主要魚種有美國斑點叉尾鮰、武昌魚等,其中周家溪堤壩庫內水域面積達5000餘畝,年產魚量達600噸以上,漁業收入達1000多萬元。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旅遊業。該鄉利用庫區秀麗風光,廣闊的水面,大力發展漁家休閑度假游釣旅遊,每年有外地釣魚愛好者4000人次來這裡休閑釣魚,年游釣收入達6萬元以上。

社會


基礎條件

該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2004年完成集鎮兩條主街道2000米水泥路面的硬化。2005年,投資240萬元,完成小學至中學之間的近420米山體護坡建設。鄉內有農貿市場1個,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固定攤位28個,集市每月6次圩場,輻射半徑達40公里,主要有陳家灘、長界、北溶及本地村民前來趕集,物流暢通,場成交額在2萬元以上。
該鄉水陸交通較為便利。每天往返縣城班車3趟,往返縣城和五強溪客班船1趟。有村級公路3條75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有各種車輛89台,船隻120艘。
該鄉通訊事業發展迅速。2004年建成移動通信塔3座,通信網路覆蓋全鄉9個村,至2005年底,有7個行政村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共有程式控制電話468部。

社會事業

該鄉文化、教育、衛生、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較快,民間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承襲舊有傳統風俗,玩龍燈、舞獅子、演蚌殼、踩龍船等戲年年過大年時在各村巡迴演出,當地百姓有演陽戲、唱山歌的愛好,充實鄉村農耕閑暇的生活。以自編自唱、善演民歌享譽湘西的山歌王舒克亮(別名扁擔花)就出生在這裡,1994年,北溶區文化站收集他1100多首民歌,整理編輯成《扁擔花山歌選》,至今廣為流傳。該鄉歷來重視教育,每年向學校投入大量教育經費,全鄉現有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在校學生1200人,教職工80人。該鄉廣播電視、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1994年借全縣推廣電視村村通工程時機,鄉開通有線電視網路,至2005年,集鎮有線電視用戶達350戶,村民自購衛視接受器材,接受衛視節目,大大豐富了人民生活。鄉內有鄉衛生院1所,能開展內、外、兒、婦等各科疾病救護業務,老百姓就醫難的問題初步得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