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板栗
莒南板栗
莒南徠板栗,山東省莒南縣名優特產,中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莒南縣地處低山丘陵區,雨熱同季,秋高氣爽,土壤養分齊全,適宜板栗生產,產量名列山東第一,被列為中國板栗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示範基地,所產板栗個大、色艷、光滑油亮、果肉嫩黃細膩、香甜可口,素有“糯香栗”之稱。遠銷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客戶青睞。
莒南縣地處低山丘陵區,雨熱同季,秋高氣爽,土壤養分齊全,適宜板栗生產。
莒南板栗
現有板栗栽培面積 25 萬畝,年總產板栗達 1500 萬公斤,名列山東第一, 1993 年被列為全國板栗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示範基地,管理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萬畝五年生幼園平均畝產達到 1276 公斤,所產板栗個大。色艷、光滑油亮、果肉嫩黃細膩、香甜可口,素有“糯香栗”之稱。遠銷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客戶青睞。
1993年被列為中國板栗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示範基地,管理水平處於中國領先地位。
莒南板栗
莒南板栗栽培歷史悠久。《重修莒志》記載,“大者曰栗,其苞一實而形小者,為栗之原種,謂之樹,其實曰茅栗”,證明莒南很久以前就有原(野)生栗樹分佈,相對於魯中山區、江北其它栗產區在地理、氣候、水土等方面更適宜於栗樹生長發育。臨沂銀雀山西漢墓地發掘出板栗炭化果實,莒南當時屬琅琊郡,證實早在公元前1-3世紀的西漢時期,莒南一帶已廣泛栽植栗樹。據《莒南縣誌》記載,21世紀初,莒南縣300年以上樹齡的板栗樹達3000餘株,而中國國內超過700年的板栗樹已十分罕見。據2010年調查,莒南洙邊鎮,有一棵“栗王”,高15米,周長3.16米,冠徑16米,每年仍有數十斤的產量,據陳氏族譜載:陳氏於公元14世紀(元代末)遷此立村,后廣植栗樹。
徠莒南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魯蘇交界處,地處低山丘陵區,土壤養分齊全,適宜板栗生產。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板栗堅果養分積累。
莒南板栗個大、均勻,皮薄易剝,色澤鮮艷,味道甘甜。經過長期生產檢驗和篩選淘汰,21世紀初廣泛種植的主要有玉豐、石豐、麗抗三個品種。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麗抗板栗品種,樹冠擴張快,早果、豐產、穩產,嫁接后第二年結果;堅果外形美觀、亮麗,果粒大,商品性狀優良,炒食口感好,糯性強,內在品質優良;抗乾旱、耐瘠薄,適合丘陵地建園栽植,抗板栗爛果病和紅蜘蛛危害。該品種2005年12月通過山東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已被國內其它板栗產區廣泛種植。 “莒南板栗”營養豐富。含澱粉51%~60%,蛋白質5.7%~0.7%,脂肪2%~7.4%,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胡蘿蔔素、維生素A、B、C及磷、鉀、鈣、鋅、硒等元素,可供人體吸收和利用的養分高達98%。熟食莒南板栗可以益氣血、養胃、補腎、健肝脾;生食還有治療腰腿酸疼、舒筋活絡的功效。莒南板栗營養價值高。
莒南縣是山東省板栗生產基地縣,板栗是主要經濟樹種,從1990年起,莒南縣就制定了10年發展板栗40萬畝的發展規劃,對板栗生產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並全面落實栗園承包經營,並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科技推廣網路。1995年,莒南縣政府制定了《莒南縣板栗規範化管理規程》,對板栗生產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標準做到山水田園路綜合開發,實行路到園、水到園、電到園和養殖到園的“四到園”。到2002年,全縣有板栗栽培良種53個,優良品種應用率達到98.8%,種植面積41萬畝,年產量3584萬公斤。
2008年,栽培品種發展到“燕山紅”、“煙青”、“煙泉”“石豐”等優良品種,板栗良種化覆蓋率達100%。“莒南板栗”生產標準化程度高。莒南共承擔國家和省市板栗科技課題項目1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8項,其中“板栗良種選育與出口創匯名牌產品基地建設”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莒南板栗”栽培技術,形成了穩定的生產隊伍和網路技術推廣模式。山東綠潤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板栗加工企業,2006年該公司板栗產品被評為“山東省名牌產品”和“山東名優農(林)產品”;2008年8月被授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該企業的帶動下,莒南縣已建成大型板栗交易市場1處,大中型板栗深加工企業6處,小型初加工點300多個,實現板栗年交易量1.6萬噸,年銷售收入3億元。深加工產品遠銷日、韓、歐、美、加、中東、東南亞等地,“沂蒙綠潤”牌板栗深加工系列產品成為食品行業的知名品牌,年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莒南板栗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序和條件,准予登記,2010年4月2日,中國國家農業部特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
莒南縣果茶技術推廣中心。
莒南板栗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山東省莒南縣境內洙邊、相溝、路鎮、相邸、坊前、壯崗、坪上、朱蘆、澇坡、石蓮子、文疃等16個鄉鎮,共計654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8°33′~119°11′,北緯35°06′~35°24′。
編號:AGI2010-03-0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