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郡(Lángyá)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郡。
秦朝將中國分三十六郡,琅琊郡為其一,郡治琅琊縣(今山東省青島琅琊鎮)是當時秦帝國最大的港口。西漢琅琊縣自然災害頻發,郡治遷至東武(今山東諸城境內),隸屬徐州刺史部(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管轄。東漢改琅琊郡為琅琊國,建都開陽城(今山東省臨沂市市區),歷經曹魏、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金朝定名沂州,1913年改沂州為臨沂。
今山東臨沂、膠南等地尚擁有較多琅琊文化遺存遺跡,現琅琊已成為山東省臨沂市的別稱。
琅琊郡治所地臨沂城瞻蒙門
秦朝,琅琊郡治琅琊縣(治所在山東青島琅琊鎮夏河城),轄今山東省東南部。
西漢時期治東武((今山東諸誠),領51縣。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臨沂市區以東、海陽、
即墨、
嶗山、膠縣、膠南、
沂水、
莒南、
日照、
五蓮、
贛榆及黃島等地。屬徐州刺史部。
東漢建武十七年(41),
光武帝封子劉京為琅琊王,琅琊郡改為琅琊國,建都於莒(今山東莒縣城陽鎮)。建初五年(80)
琅琊國移都開陽(今臨沂市區),領13縣。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殺琅琊王劉熙,國除為郡。
琅琊陽都(臨沂沂南)
三國魏仍治開陽(今臨沂市區),領開陽、臨沂、
陽都、繒、郎丘、華、費、
安丘、劇9縣。晉朝因之。
北魏,治即丘(今臨沂市蘭山區蘭山街道古城村),領即丘、武陽、費、新泰四縣,屬北徐州。
北齊、北周因之。
隋開皇三年(583)廢,各縣屬沂州。大業三年(607),沂州復為琅琊郡,治臨沂。共轄7縣:臨沂、費、顓臾、沂水、東安、莒、新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沂州,治臨沂。
天寶元年(742年)復為琅琊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稱沂州。轄5縣:臨沂、費縣、沂水、承縣(今蘭陵縣部分在其境內)、新泰(今
蒙陰縣部分在其境內)。
五代因之。
遠眺琅琊(臨沂)
宋朝,置沂州,治所在臨沂。在州名之外,還附加郡號。《宋史·地理志》就有"沂州、上、琅琊郡"的記載。這裡"琅琊郡"只是沂州的一個字型大小,不代表宋朝仍存在郡級政區。至
宋徽宗宣和年間,轄5縣,即:臨沂、沂水、費縣、新泰(今蒙陰縣域在其境內)、承縣(今蘭陵縣部分在其境內)。
琅琊台(青島市)
由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膠南市(青島市黃島區)博物館和美國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中美聯合考古隊在膠南進行的區域系統調查,2008年12月12日結束。
考古專家們經過兩次考察,發現、記錄了十幾處
龍山文化至漢代時期的遺址,並首次發現了秦代琅邪城址,位於青島市泊里鎮和
琅琊鎮之間,面積約20平方公里。
琅琊郡地圖
2008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對膠南的大場、海青、大村、理務關、
泊里、琅琊鎮進行了考察。2009年11月初起,中美聯合考古隊再次來到這裡進行考察。考古隊先後發現並記錄了十幾處龍山、周、漢代遺址,后沿途發現了大量的秦代陶片、幾處秦墓遺址以及秦代台階遺跡等,因此他們初步斷定這裡是秦琅邪遺址。
西漢末年這裡曾發生過地震,隨著歲月的變遷,琅琊郡的位置和範圍已經模糊不清了。
琅琊陽都
琅琊王墓位於古琅琊山東省臨沂市市區水田路和琅琊王路交會處,是古琅琊國保存下來的較少的重要遺跡之一,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獨一的地上漢代王墓。該墓於1997年進行發掘,有關專家確定這座規模宏大的地上磚室墓為漢代王侯夫婦合葬墓,距今約1700多年。
該墓已出土龜骨、青銅鉚釘、青銅鋪首、蓋弓帽、馬銜鑣、車軎轄、鎏金長方形銅件、小金箔片、雲母片、小金絲、象牙殘片馬骨、玉蟬及若干金銅絲玉衣片等大量重要文物。這座古墓在1997年開通琅琊王路時曾遭破壞,后經搶救性發掘,出土了近兩千片
金縷玉衣、銅縷玉衣和40餘件陶器及銅件、錢幣、龜骨等珍貴文物。1999年,文物專家確定其墓主當為東漢琅琊王夫婦。
琅琊陽都諸葛亮故里
諸葛亮出生在琅琊陽都(山東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鄉黃疃村一帶),兩千年前的古誠遺址保存完好。古城建於
沂河的兩岸,夯土層城牆和石砌的牆基依稀可見。城址中有漢畫像石古墓出土。宮殿遺址中有大量漢代磚瓦的積堆。古城遺址的東南角建有諸葛亮的紀念館——武侯祠。祠中高大的
銀杏樹已歷盡千年蒼桑,院中立有漢代中心有穿孔的畫像石碑,祠中正殿有諸葛亮的塑像。四壁有名人的題字,殿內還展示了陽都故城的出土文物,大量的陶器和銅器記載著當年陽都城歷史。
銀雀山漢墓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坐落在臨沂市銀雀山西南麓,因其出土的珍貴文物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兩座墓共出土竹簡7500餘枚,竹簡的內容為《
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
六韜》、《
尉繚子》等先秦古籍。
琅琊郡
王羲之故居位於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0號,為古典園林式建築。公元303年,
王羲之生於琅琊臨沂(今臨沂市蘭山區)。少年時隨家族南遷會稽山陰,舍故宅為佛寺,佛寺歷經興廢。后易名普照寺,沿襲至。
琅琊郡王羲之故居遺址
臨沂孔廟,原來稱文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該廟始建於金代,明、清兩代均重修並增建,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琅琊五賢祠
五賢祠原名景賢祠,明
嘉靖年間沂州知府何格倡建。原址在臨沂城南關,清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再次由沂州知府王塏主持喬遷與
洗硯池邊,並更名為
五賢祠。五賢聖賢均出自臨沂,分別是諸葛亮、
王祥、
王覽、
顏真卿、顏杲卿。
王右軍祠內祀王羲之、
王獻之、智永和尚三位書法家,始建年代無考,明嘉靖時知府何格重修。
萬曆時知府錢達道又重修並翻刻了右軍書法《琅琊帖》置於祠內。書寫了“洗硯池”“晉王右軍洗硯池”“墨沼”等石碑立於洗硯池畔。為祭祀(列入國家曲祀)和紀念書聖王羲之的重要祠宇。
古琅琊書院(臨沂)
琅琊書院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在城內洗硯池以北,這裡原來是王羲之的故宅。清乾隆年間由沂州知府李希賢倡議,下轄的七個州縣共同出資在右軍祠內創辦。琅琊書院整個建筑前邊是碑亭、大門,門內立有康熙御書的
龜駝碑,周圍廊下牆壁上鑲嵌有琅琊法帖以及眾多歷代著名石刻碑。庭中左右共建有書室30間,選拔屬地
蘭山、郯城、費縣、蒙陰、沂水、莒州、日照的優秀士子在這裡學習。
清末
戊戌變法以後,廢科舉興新式學堂,在此過程期間,書院有些凋零,學術氛圍淡化,閑置的書院改辦為王氏義學,即於騰夫人王氏捐資所辦的義學。後來提倡學西洋文化,書院變成了校士館,引進了外國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