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中國古代九州之一

徐州,是漢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海、岱及淮惟徐州。相傳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徐州為夏商時期九州之一。

徐州作為一個地理區域,範圍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黃海以西,涉及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東南部,地為紅色粘土。《尚書·禹貢》記載:“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達於河。”

名稱由來


淮海間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
九州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后成為中國的代稱。古代人將中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帝王經世圖譜》中繪製的禹貢九州山川之圖。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豫州兗州青州、徐州、荊州、揚州梁州雍州

地理範圍


徐州是古“九州”之一,範圍大致在今淮海地區。
徐州者。《釋名》曰:徐,舒也,土氣舒緩也。其地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禹貢》云:海岱及淮惟徐州。《呂氏》云:泗上為徐州,魯也。《爾雅》云:濟東曰徐州。
夏禹之時,更制九州,徐州成為九州之一。
殷商沿襲夏朝的九州。
周朝滅殷商,監於二代而損益之,定官分職。
《周禮·職方》作: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并州

漢代

徐州刺史部∶下邳郡、琅邪郡、東海郡、楚國、臨淮郡、泗水國、廣陵國

晉代

徐州∶下邳國、彭城國、琅琊國、東海郡、東莞郡、臨淮郡、廣陵郡

隋代

徐州∶彭城郡、下邳郡、魯郡、琅邪郡、東海郡

歷史沿革


四千多年前,中華大地上洪水為患,禹受命治水。他採用“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讓洪水快速通過,最終導之流入大海。
治水的並非大禹一人,還必須得到沿途各個氏族部落首領們的支持配合才行得通。於是,夏部落的大禹,就成為了所有部落(聯盟)中的總指揮,對付共同的水患。
經過13年的治理,洪水終於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從此暢通,中華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州”,從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環繞著高地、山丘之形,《說文》稱:“水中可居曰州。”可見,最初的本意與行政區劃無關,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每一個“州”,都是一個高於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陸地板塊。這樣的陸地板塊共有九個,也就是“九州”。

文獻記載


尚書》所記為夏朝九州;《爾雅》所記為商朝九州;《呂氏春秋》所記為周朝九州。所謂“三代九州”。
《尚書·禹貢》: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爾雅·釋地》:冀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營州;
《呂氏春秋》: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閑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