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珍
中國當代藝術家
尹秀珍,中國當代重要的女性藝術家。1963年生於北京。1989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並任教於中央工藝美院附中。1999年辭職。現居住和生活在北京。1994年開始運用裝置、攝影等手段進行藝術創作,並活躍在國內和國際當代藝壇。其作品在十幾個國家展出過。
可攜帶的城市
她的作品多關注自己個人的經歷和記憶與時代的關係。"談到尹秀珍的作品,你可能會講得零碎、不連貫,但卻有著某種興奮的節奏。她的作品是在最隱私、最縝密、最纖細與最公開、最粗糙、最粗暴的物料之間的固有衝突所產生及形成的。特別是那些與女性記憶慾望有關聯的私人物件:衣服、鞋子、傢具、照片,與被拆毀建築的殘餘物、水泥瓦礫對峙。在摺疊與開展、凝結與溶化的靜默名聲中,年輕女性的夢想世界與急劇變異社會之間的交戰發生。其中有著一種精神分裂的特質。對活在每日發現物質改善的喜悅,又緬懷失去了安寧、感性、簡樸生活的一代人來說,這種狀態普遍存在。理想主義在今日已經不再可能。現實急速旋轉到難以控制的地步。當"創作"這個字,在越來越沒趣、瘋狂地追逐物質主義"進步"的社會中被庸俗化、被低貶時,如何為創作的心靈爭取一個空間呢?這正是"后理想主義"年代藝術家最關心的。有些人已選擇憤世嫉俗,在自我揶揄的慰藉與市場成功的背後中隱藏自己。但其他的,如尹秀珍,繼續爭取似乎不可能的見證、批判空間,以及在近代中國史上,女性的感性心靈與社會革命的動亂之間鬥爭十分劇烈,她搜集那些的物件與影像,再循環到她的作品里。"
尹秀珍的作品基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圍繞著個人經歷和生活的作品;另一種是結合具體的展示地點來喚起對某種公共性主題的注意。在高速發展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國這一特殊的后社會主義的社會裡,個人日常性正在轉變成某種不可預測的無常性。尹秀珍作品中對日常的紀念性一方面反映出社會變化所造成的日常經驗的迅速歷史化;另一方面則反映出她對個人歷史的強調,並在其中發現某種個人的意義與不可重複的獨立經驗。與強調個人性作品同時發展的是結合某些具體展示地點的作品,尹秀珍把公眾參與作為作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她通過對特定展示地點的歷史與現狀的研究,同時利用她對日常性的特殊洞察力和敏感性,把公眾吸引到作品中,並參與作品的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個人對日常性知覺和意識被提升到公眾集體的對日常性的知覺和意識。公眾在這一參與中,不僅完成了作品的目的,而且還把參與延伸到某種對日常的反思和行動里。在這一過程中,公眾重新整理了自我的表現形式。
在這兩類作品中,尹秀珍始終把某種"變化"和"歷史"的感覺作為她作品的展示基點。這些"變化"和"歷史"構成尹秀珍作品最大的特色。在無限制的變化和急速求新的當代社會裡,尹秀珍充滿歷史和變化的作品顯得格外的與眾不同。作品中強烈的個人色彩把某種真實的具體性帶入到當代生活領域裡,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他們正在經歷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所產生的深刻變化。"
近些年,中國的當代藝術家也將醫藥融入藝術實踐。尹秀珍曾在莫斯科車庫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緩釋》她在莫斯科當地收集了總面積超過200平米的二手衣物,並手工縫製成一顆直徑4.5米、長度12米的巨型膠囊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