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的一次戰役

成都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的一次戰役,發生於1949年12月,通過此次戰役,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成都平原殲滅胡宗南所率領的國軍30餘萬人,和平進佔成都。

通過成都戰役,解放軍基本殲滅了退往西南地區的國軍主力,國軍在成都戰役后不久最終退出大陸,蔣介石自成都飛往台北后,終生沒有再回到大陸。

詳細過程


8日,第二野戰軍主力進抵(四)川東萬縣、廣安,川南銅梁、榮縣一線,並解放了名城重慶;第四野戰軍已殲滅了逃往廣西境內的白崇禧集團(參見廣西戰役)。此時,蔣介石授權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指揮川西所有國民黨軍在成都地區組織抵抗。在此情況下,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即以第3兵團主力由川東前出成都以東,並搶佔成都以西的邛崍、大邑;以第5兵團主力及第10軍由川南經樂山向成都以南挺進;第18兵團由陝南、隴南前出川北,以求聚殲國民黨軍於成都地區。11日,第3、第5兵團開始西進。第16軍於19日在峨眉縣金口河俘川湘鄂邊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至20日,第16軍、第10軍、第18軍分別進佔浦江、丹棱和眉山;第11軍、第12軍進佔雙流、新津以東及彭山。第18兵團在第7軍、第19軍配合下,自7日分3路猛迫由秦嶺南撤的胡宗南部。至11日,第62軍進佔武都,爭取國民黨第119軍起義,第60軍、第61軍等部進佔略陽、勉縣、城固、漢中。隨後,第7、第19軍留置隴南和陝南,第18兵團越過摩天嶺、米倉山向川北疾進,先後前出到江油、綿陽、巴中一線,至此完成了對成都地區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包圍。
21日,劉鄧指示各兵團:追擊階段已結束,對被圍敵軍,仍先打弱點和集中兵力各個殲滅,並大力瓦解敵軍。當日,國民黨軍第16兵團在金堂地區宣布起義。22日,胡宗南決定以主力分路向西昌方向突圍。24日,其第5兵團由崇慶、新津分兩路向南突圍,當即遭到解放軍的阻擊。戰至26日,第5兵團司令以下官兵5萬餘人被俘。少數逃往西昌。在此前後,由於解放軍的有力爭取和形勢所迫,國民黨軍第15、第20、第7、第18兵團,先後於什邡、彭縣、德陽與成都東南地區宣布起義。27日,解放軍解放成都。至此,國民黨軍在大陸上最後一支主力戰略集團數十萬人宣告覆滅。

結局


此戰,起義、投誠、被殲國民黨軍共40餘萬人,打破了國民黨蔣介石企圖盤踞川西,待機反攻的企圖。
具體戰鬥:
第11軍於15日解放簡陽后,相繼逼近雙流、新津地區。
15日,第12軍攻克仁壽。
至此,成都的外圍戰鬥已經打響。
此時,劉、鄧急電第12軍:部隊不得停留,火速前進,截斷敵軍想取道雅安向康、滇退卻的道路,協同友鄰各軍在成都盆地將胡宗南集團一網打盡。
果然,敵人開始行動了,胡宗南先頭部隊已抵達新津地區。為了爭取主動,12軍火速向邛崍方向前進。邛崍是成都戰役的關鍵,因為新津、蒲江一帶全是敵人。如果敵人先我佔據邛崍,可打開退守西昌與雲南的道路。
12軍36師在12月19日下午趕到邛崍一帶阻擊敵人。同時第34師北進,協同36師實施鉗形突擊。19日下午,36師在邛崍發起阻擊戰鬥,隨即攻佔了邛崍。
至此,胡宗南撤逃康、滇的退路已經被完全截斷了。成都地區東、南、西三面被團團包圍,剩下的只有北面了。而在這個方向上,賀龍的第18兵團正等著他。人民解放軍於11月中旬突破國民黨軍川湘鄂和黔東防線后,防守秦嶺地區的胡宗南集團即按蔣介石命令開始南撒。第一野戰軍第18兵團等部依據中央軍委指示,以既不過緊逼近敵人,以免其加速向滇、康收縮,也不與之距離過遠,以免其有充裕時間破壞道路橋樑的方針,緩緩地尾隨敵人前進。在劉伯承、鄧小平部署圍殲胡宗南之時,一向志大才疏的“川西決戰”總指揮官胡宗南,終於力拙才盡。12月23日,他在四面楚歌中,爬上了早已準備好的飛機逃往海南島。
胡宗南一溜,處在四面包圍中的國民黨軍更加混亂動搖了。解放軍乘機緊縮包圍圈,進行軍事攻擊,並繼續開展政治攻勢。前方各部隊分別向國民黨軍指揮官發出忠告、警告,勸告他們迅速回頭,不要錯過時機。在前沿直接作戰的二野各部隊,利用各種方式,向國民黨軍廣播、戰場喊話、送信、散發傳單。面對解放軍強大的軍事、政治壓力,走投無路的國民黨軍紛紛起義。二野各部隊迅速佔領指定位置后,一面構築工事,積極阻擊逃竄之敵;一面開展政治攻勢,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12月21日,被圍的川鄂邊區綏署副主任董宋珩及16兵團副司令官曾元在金堂地區首先宣布起義,這是四川境內國民黨被包圍部隊瓦解的開始;24日,敵第15兵團司令官羅廣文、第20兵團司令官陳克非率殘部在郫縣、安德起義;25日,國民黨第7兵團司令官裴昌會率部在德陽起義;27日,國民黨第18兵團司令官李振也派出代表,到簡陽與解放軍商談投降事宜。這些將領的起義,使龜縮在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隊一片混亂,土崩瓦解。

戰役背景


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主力及第四野戰軍一部,在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指揮下,自1949年11月初開始進軍西南以來,以大迂迴、大包圍動作,先後解放了湖北省西部、貴州全省和四川省東部、南部廣大地區,並從東、南、西三面逼近成都。由第一野戰軍轉隸第二野戰軍建制的第18兵團在西北軍區司令員賀龍指揮下,於秦嶺地區完成抑留國民黨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集團的任務后,於12月初兼程南下,對南撤的胡宗南集團跟蹤追擊,從北面逼近成都。11月30日,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偕要員逃到成都,企圖以撤退到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保住川西地區,背靠康、滇山區,等待時機,圖謀反攻。至12月上旬,退集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計有胡宗南集團第5、第7、第18兵團,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孫震所部第16兵團,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直屬的第15兵團和原屬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所部第20兵團殘部及由湖北保安部隊編成的第3兵團,加上憲兵團隊及後方部隊等共約32萬人。由於第二野戰軍各部隊正向成都地區進逼,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所部也已在廣西被殲滅,蔣介石眼看割據西南、待機反攻的戰略企圖已經破滅,乃任命顧祝同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全權指揮川西地區國民黨軍進行抵抗。蔣介石本人則於12月10日偕“國民政府”要員乘飛機逃往台灣。顧祝同見大勢已去,於15日飛往海南島,由胡宗南代理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胡宗南自度成都難保,決意向西昌撤退。遂以一部兵力沿岷江西岸眉山、樂山一線擔任掩護,將主力第5兵團置於新津機動,第18兵團置於新津至成都一線,第16兵團置於什邡、廣漢地區,第15、第20兵團殘部置於彭縣地區,第7兵團主力撤至德陽、三台地區,第3兵團置於金堂地區,待兵力集中后,即沿邛崍、雅安之線撤退。

戰役經過


12月18日,劉伯承、鄧小平指示已進逼成都地區的第3、第5兵團,在進佔新津、大邑、邛崍、名山等地后,胡宗南集團在其向康、滇的退路被完全截斷的情況下勢必頑抗,各部隊要做好對其圍殲和瓦解的充分準備。同時調整部署:由簡陽西進的第11軍,攻佔新津后移師簡陽及以西地區;由彭山迂迴北上的第12軍,攻佔邛崍、大邑后即在該兩城以東唐場、固驛鎮地區集結;由眉山北上的第10軍,接替第11軍移師新津、彭山及以東籍田鋪地區;由樂山北上的第16軍集結名山、丹棱、蒲江地區;第18軍集結眉山、青神及岷江東岸地區。要求各部隊加強戒備,防敵逃跑,並大力開展政治攻勢,瓦解敵軍。至21日,第3、第5兵團主力相繼攻佔簡陽、彭山、蒲江、邛崍、大邑等地,完全切斷了胡宗南集團向康、滇的退路。與此同時,第18兵團進抵綿陽及其東西一線。至此,數十萬國民黨軍全部被包圍於成都地區。劉伯承、鄧小平鑒於麇集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有憑堅頑抗的可能,為求穩妥殲敵,於12月21日指示各部隊:要嚴防輕敵,各軍應就現地調整態勢,掌握部隊,恢復體力,調集火力,鼓勵士氣,瓦解敵軍。採取一點一點吃的戰法,力求戰役全勝。胡宗南於22日部署主力經雅安向西昌突圍,同時以第15、第20兵團殘部向重慶方向佯動,以吸引第二野戰軍東顧。但他本人對這種突圍毫無信心,於23日乘飛機逃往海南島,成都地區國民黨軍陷入極大混亂。第二野戰軍於21日繼續調整部署,至24日,第12、第16、第18、第10、第11軍在大邑、邛崍、蒲江至新津東南一線,對國民黨軍形成弧形包圍態勢。在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爭取下,被圍的國民黨軍極度動搖。21日,第16兵團在什邡起義。24日,第15、第20兵團殘部在彭縣(今彭州)起義。25日,第7兵團在德陽起義。26日,第3兵團在金堂起義。撤至成都以東雙流一帶的國民黨軍第18兵團亦醞釀起義。唯獨第5兵團企圖頑抗,指揮所部7個軍於24日黃昏分左右兩路向雅安方向突圍。25日,其右路主力突擊位於邛崍方向的第12軍陣地。第二野戰軍第3、第5兵團主力構築工事,進行堵擊,激戰整日,挫敗敵之反覆突擊。其左路在邛崍、蒲江間突擊第16軍陣地,亦遭沉重打擊。在此期間,第二野戰軍第18兵團向成都地區逼近。26日,第62軍進佔什邡,直逼廣漢;第60軍進抵新都地區;第61軍抵達涪江東岸;第3、第5兵團主力於26日凌晨對被困於新津地區的國民黨軍第5兵團發起全線進攻,多路穿插,將其分割成小塊。第四野戰軍第50軍進抵簡陽,並沿沱江一線展開。國民黨軍第5兵團節節退縮,至黃昏退至邛崍西南地區時已潰不成軍;27日,5萬餘人被迫投誠。同時,位於成都以東地區的國民黨軍第18兵團和成都城內的憲兵部隊等亦相繼起義,成都宣告解放。30日,第二野戰軍第18兵團進駐成都。此役,第二野戰軍以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使成都地區國民黨軍30餘萬人大部起義,一部被殲,只有少數潰散和逃往西昌地區。至此,國民黨軍在大陸上的最後一個戰略集團被殲滅。國民黨當局盤踞川西,待機反攻的企圖被粉碎。

後世紀念


2010年9月27日,成都戰役紀念館在蒲江西來古鎮開館。
成都戰役
成都戰役
2010年9月27日,成都戰役紀念館在蒲江西來古鎮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