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芭鎮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下轄鎮

茨芭鎮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西北部,地處郟縣、禹州市、汝州市的結合部。1958年建茨芭公社,1983年改鄉。

全鎮地勢北高南低,地勢坡度>25°, 耕地佔總面積的 70% ,屬典型的淺山丘陵區。全鎮總面積 107 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105 個自然村,7.9 萬畝耕地。

歷史沿革


周康王時(前1004年—前967年),屬於“夾”。春秋時,屬“夾邑”,屬楚,戰國歸韓;秦始隸屬穎川郡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屬龍山縣,屬順陽郡。
隋開皇初年(581年),屬汝南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屬輔城縣,隋大業元年(605年),屬郟城縣。
宋,時為鈞台鄉。
明朝時,屬上、下塔亭保。
清朝時,分屬塔亭保、洪山保、崇興保。
民國初,先後屬河陝汝道、豫西道、河洛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為隸豫西行政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隸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日軍佔領郟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7月,河南人民抗日軍第六支隊收復禹郟交界地區,置禹郟縣,同年10月撤銷。
解放初,先後屬豫陝鄂邊區第五專區、豫西區第五專區。
1958年,成立茨芭公社。
1984年,由茨芭公社改為茨芭鄉
2008年8月20日,由茨芭鄉改為茨芭鎮。
茨芭鎮
茨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茨芭鎮地處郟縣西北部,東南同黃道鎮、南與薛店鎮、西與汝州市紙坊鎮為鄰,東北與禹州市接壤,距郟縣城區25千米,區域總面積102.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茨芭鎮地處伏牛山余脈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系淺山丘陵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東北部為山地,南部為丘陵,西南部為平原;境內最高山峰為三管山,海拔790多米。

氣候

茨芭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多年平均氣溫14.6℃;無霜期年平均2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78.6毫米。

水文

茨芭鎮境內河道均屬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境內有魯醫河、干河、二十里鋪河3條季節性河流。

自然災害

茨芭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連陰雨,冰雹、風、蟲等。主要發生在7—9月。1961年大旱,7、8、9三個月降水量118.2毫米,茨芭鎮2萬餘畝秋作物絕收1994年4月遭受龍捲風及冰雹襲擊,煙葉及小麥受災面積2萬餘畝。

自然資源


茨芭鎮境內有石灰岩、白雲岩鋁礬土、大理石、原煤等,其中石灰岩總儲量4億噸,白雲岩4億噸,硅石6000萬噸,鋁礬土300萬噸,煤1.5億噸。2011年,茨芭鎮有耕地8.3萬畝,人均1.5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茨芭鎮下轄吳寨東、吳寨西、吳寨北、許窪、劉窪、高村、薛村、姑嫂寺、龐庄、段磨李、石灰王、干河、空山洞、上丁村、大庄、北姚村、王張、棋盤、茨芭、陳家寨、邢村、劉村、平盤、傅村、前庄、后李、東庄、尖山、北竹園、山前趙、山店、鐵爐、清泉、構樹張、蘇墳寺、天城窪、竹園溝、齊村、東姚村、吳洞、管村41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下轄茨芭、陳家寨、棋盤、王張、劉村、平盤、邢村、管村、吳洞、齊村、東姚、竹園溝、天城窪、蘇墳寺、構樹張、鐵爐、清泉、山店、北竹園、尖山、空山洞、山頭趙、東庄、后李、前庄、傅村、北姚、大庄、上丁、石灰王、干河、段磨李、龐庄、姑嫂寺、薛村、高村、劉窪、許窪、吳寨西、吳寨北、吳寨東41個行政村,下設289個村民小組,有105個自然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茨芭鎮下轄41個行政村:
茨芭村陳家寨村棋盤村王張村劉村平盤村
邢村管村吳洞村齊村東姚村竹園溝村
天城窪村蘇墳寺村構樹張村鐵爐村清泉村山店村
北竹園村尖山村空山洞村山頭趙村東庄村后李村
前庄村傅村北姚村大庄村上丁村石灰王村
干河村段磨李村龐庄村姑嫂寺村薛村高村
劉窪村許窪村吳寨西村吳寨北村吳寨東村
鎮人民政府駐文星路289號。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總人口有558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900人,城鎮化率8.8%;總人口中,男性29730人,佔53.28%;女性26070人,佔46.72%;14歲以下11480人,佔20.58%;15—64歲39316人,佔70.4%;65歲以上5004人,佔8.97%。2011年,茨芭鎮人口出生率7.17‰,人口死亡率3.66‰,人口自然增長率3.5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42人。
截至2017年末,茨芭鎮常住人口為52703人。
截至2018年末,茨芭鎮戶籍人口為6030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茨芭鎮財政總收入30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茨芭鎮的非公有制經濟以礦產資源開發和農產品深加工為主;農產品加主要以紅薯深加工和花生加工加工為主。2011年,茨芭鎮生產總值實現6.75億元,比2010年增長15%;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5億元,比2010年增長45%。2011年,茨芭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590元。
截至2018年末,茨芭鎮有工業企業21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4個。

農業

2011年,茨芭鎮農業總產值3.2億元,比2010年增長3.9%,農業增加值2.8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0%。茨芭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紅薯、大豆為主。2011年,茨芭鎮生產糧食3.1萬噸,其中小麥產量1.7萬噸,玉米產量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棉花等。2011年,茨芭鎮煙葉種植面積2.2萬畝,產量28.6萬噸。茨芭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生豬存欄3.4萬頭,紅牛存欄1.5萬頭,羊存欄2.3萬隻,家禽存欄60.5萬羽。

工業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有工業企業224個,工業總產值為2.7億元,比2010年增長15.6%,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5.5%;鈣鎂建材產業聚集區屬市級產業聚集區,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已入駐投資超億元的工業企業4個,主要產品為活性鈣、氧化鎂、硅微粉等。

商貿

截至2011年末,茨鎮有商業網點515個,有3個專業集貿市場。2011年,茨芭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億元,比2010年增長20.2%。

文化


地名由來

茨芭鎮古時,該地是一片荒丘,崗上坡下茨藜、荊棘茂盛,蔓爬遍地,後有人在坡上建村,取名茨爬。民國初年,村人認為茨爬不雅,便更為茨芭。

非物質文化遺產

茨芭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二黃戲於2011年12月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文物古迹

茨芭鎮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蘇墓與祠,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姑嫂寺。

交通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有縣鄉公路4條,總長50千米。茨芭鎮有洛界公路、前石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有四縱二橫的交通幹線網路。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有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2384人,專任教師115人;小學24所,在校學生4651人,專任教師26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1638人,專任教師11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97.2%,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茨芭鎮教育經費達0.12068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12068億元。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有文化站1個,村活動中心3個,農家書屋30個,藏書9萬餘冊;有腰鼓隊、銅器隊、秧歌隊、曲劇團等各類群眾文藝活動團體12個。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公共有體育場地1處,在社區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廣播電視2005年開通有線電視。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000戶。
2013年8月13日,茨芭鎮“歡樂中原唱響鷹城”活動周文藝匯演在該鎮東坡文化休閑廣場舉行。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有鎮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41個;衛生院床位3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茨芭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4萬人,參合率91%。

社會保障

2011年,茨芭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89戶,人數192人,支出43.5萬元,比2010年增長0.4%,月人均19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7人次;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支出0.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80戶,人數2720人,支出244.8萬元,月人均7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5人,支出6.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16人,支出28.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26人次(包括重度殘疾人189人),共支出4.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20人次,支出2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6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網點1個,固定電話入戶率達到25%;行動電話普及率70%。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鋪設供水管網2100米。
供電
截至2011年末,茨芭鎮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有3條10千伏電力支線。
水利工程
茨芭鎮有紅旗水庫、北竹園水庫等中型水庫。
園林綠化
2011年,茨芭鎮共栽植綠化樹3050棵,綠化苗木20萬餘株,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

旅遊


三蘇園風景旅遊區

茨芭鎮境內有國家3A級旅遊景區三蘇園風景旅遊區。三蘇園風景旅遊區位於茨芭鎮東北部的小峨眉山懷抱里,園中的三蘇墓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蘇轍的墓冢和其父蘇洵的衣冠冢,始建於宋崇寧元年(1102年),歷代曾多次修葺。三蘇園由廣慶寺,三蘇祠、三蘇墳墓、東坡碑林、東坡中年布衣像、東坡湖等組成,總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