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中學
楊浦區重點中學
上海市同濟中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人寶隆醫學博士在上海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學堂德文科。1924年5月,改名為"同濟醫工大學附屬中學"。1927年8月,又改名為"國立同濟大學附屬中學"。1950年6月,同濟附中與同濟大學脫離附屬關係,定名為"上海市同濟中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同濟中學被上海市教育局確認為上海市重點中學。1985年改為楊浦區重點中學。
百年來,同濟中學校址幾經搬遷。1907年創辦之始在白克路(今鳳陽路)。1909年遷至法華路(今復興中路)。1917年遷至吳淞。抗日戰爭期間,學校從金華到江西,從廣西到昆明,幾經周折,最後遷至四川南溪李庄。1946年回滬。1949年6月遷址黑山路至今。
舊上海市圖書館,現同濟中學
解放后,學校繼承發揚附中的光榮革命傳統,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廣大學生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參軍、參干、參加抗美援朝、支援邊疆和農村建設,同舟共濟、報效祖國。
同濟中學走過了百年的光輝歷程,她記載了32任校長和歷屆師生艱苦創業、興教振國的動人篇章。學校為各類高等院校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校友中有以吳孟超為代表的中科院院士八位、政府高級幹部和將軍多名、還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學者、專家、教授、外交官、企業家、藝術家和科技工作者。所有校友不論職位高低,都以自己曾是"同濟人"而自豪。
百年誕辰,百年輝煌,願“同濟人”永遠奮進!
上海市同濟中學
多年來,通過調整、引進、培訓、帶教等措施,逐步形成"嚴謹、求實、敬業、愛生"的優良教風。榮獲全國、市、區級各類榮譽稱號的教職工人次高達100多,尤其青年教師在各類教學大賽中頻頻獲獎。多年來,學校一直是楊浦區教育系統文明單位,多次評為區文明單位。學校教學以理科見長同時重視德育,重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榮獲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楊浦區素質教育實驗學校。並在百年的辦學歷史上形成了德語課程的教學特色:“文革”開始后被中斷,1997年曾有一屆學生恢復德語課程學習。2003學年,在同濟大學的支持下,高一年級新生組建了“德語班”,在按計劃完成英語課程的同時,恢復德語課程的教學。2004年4月,學校與德國聖·布拉辛高級中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實現了兩校師生的互訪,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2016年9月起,因同濟中學本部校區(楊浦區政立路25號)及原同濟中學圖書館(現楊浦區圖書館:黑山路181號)進行改擴建,全校師生遷至原東升中學(現同濟中學臨時校區:中原路698號)進行過渡。
同濟中學是上海市籃球傳統項目重點校,多年來高中男籃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田徑成績亦居全區前列。
鑒於學校周邊部隊較多的特點,學校注意與部隊建立擁軍優屬的密切關係,以"智力優屬"為主,為在校部隊子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此學校連續數年被評為市、區擁軍優屬模範單位。《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曾於1996年作有關專題報道。
《我們的名字叫同濟》
同濟中學
做中華崛起之同濟
振興工藝為國為民
做中華繁榮之同濟
格物窮理
為國為民
做中華強盛之同濟
健康身體為國為民
做中華崛起之同濟
同濟中學政立路校區
振興工藝為國為民做中華繁榮之同濟
格物窮理
為國為民
做中華強盛之同濟
同舟共濟
休得幾時我們的名字叫同濟
同濟中學
我們的名字
叫同濟......
同舟共濟
團結拼搏我們的名字
叫同濟
同舟共濟何以養生
我們的名字叫同濟
同濟
同濟
同舟共濟
同濟
上述為校歌的完整版歌詞,具體的歌詞校方並未官方公布,編曲與編詞是在校方百年校慶時尋覓專家為其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