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機
梳理機
梳理機由大錫林、工作輥、剝毛輥、提升輥、道夫和斬刀等組成。梳理機是由古老的梳理工具(兩塊板面上植有傾斜針齒的梳板)演變而來的(見梳理)。梳理機可分為兩大類,即迴轉蓋板式梳理機及羅拉式梳理機。
梳理機
梳理機是由古老的梳理工具(兩塊板面上植有傾斜針齒的梳板)演變而來的(見梳理)。到18世紀逐步由手工改為機械方法。1738年,英國L.保羅用一個帶針的滾筒和相應的弧面梳板組成分梳區,擴大了梳理作用的面積。同年,D.博恩創造了多滾筒梳理機。之後,在梳理機上加裝了餵給帘子和剝取斬刀,基本解決了連續餵給原料和使梳好的網狀纖維薄層連續輸出的問題。到1792年,英國人卡特賴特發明了羅拉梳理機。18世紀末出現固定蓋板式梳理機。不久后,美國人韋爾曼創造了迴轉蓋板式梳理機,較好地解決了梳棉問題。1810年,法國人熱拉爾又創造了羅拉式梳麻機。自19世紀以來,各種梳理機又有許多改進和發展,出現了多種專用梳理機。梳理機可分為兩大類,即迴轉蓋板式梳理機及羅拉式梳理機。前者主要用於梳棉和棉型化學纖維(包括中長纖維),後者主要用於梳理羊毛和其他長纖維。一切梳理機都有餵給、預梳、主梳、剝取,成形圈條(卷繞)等基本機構。迴轉蓋板式梳理機上的主要分梳機件之一是蓋板;羅拉式梳理機上的主要分梳機件之一是工作輥(工作羅拉)。各種分梳機件的表面都包復不同類型和規格的針布,以滿足梳理的要求。梳理機的產量水平以輸出機件的速度和網狀纖維薄層單位長度的重量來衡量。纖維網的結構和其中扭結、雜屑粒數等反映梳理後半製品的質量水平,而梳理機排除落物的數量直接關係到技術經濟效益。
又稱梳棉機。喂入梳棉機的半制品是清棉機製成的棉卷,對於清梳聯合機來說,喂入梳棉機的是散纖維。棉卷羅拉將棉卷逐層退解(圖1),經給棉板和給棉羅拉握持餵給刺輥進行預梳和除雜,然後由刺輥轉移給錫林,帶向錫林和蓋板工作區接受分梳。分梳后的纖維,被錫林帶出工作區,並將其中一部分轉移給道夫,然後由剝棉羅拉剝取成棉網,通過嗽叭口、大壓輥收攏壓縮成棉條,經圈條器圈入條筒。另一部分被錫林帶走的纖維,同給棉刺輥部分喂入的纖維合併后,重新進入錫林蓋板工作區進行分梳。梳棉機的結構分為三個部分:①預梳部分,包括刺輥、給棉羅拉、給棉板、除塵刀和小漏底等部件;②主梳部分,包括錫林、蓋板、道夫和大漏底等部件;③成條部分,包括剝棉羅拉、嗽叭口、大壓輥和圈條器等部件。
給棉羅拉表面有軸向直型溝槽,兩端設有加壓裝置。給棉板前端的弧面與給棉羅拉配合,形成壓力拑口,以利於握持給棉。刺輥是預梳部分的主要部件,為中空滾筒,表面包嵌鋸齒條,轉速較高。刺輥下方的除塵刀和帶有網眼或塵棒的弧形漏底,用以托持纖維並排除雜質和短絨。錫林和道夫均為中空滾筒,表面包復針布。錫林的直徑較大,是全機的主體。蓋板和錫林是主梳部分的主要部件,蓋板總根數一般為106~110根,和錫林相互作用的工作蓋板為41~43根。蓋板外形狹長,截面呈T字形。蓋板工作麵包復針布,其兩端與支承曲軌的接觸面做成踵趾弧面,弧面前後高低相差0.5~0.9毫米。同錫林相互作用的各蓋板的進口隔距大,出口隔距小,使分梳作用逐漸增強。所有蓋板通過鏈條連結傳動,緩慢地自後向前迴轉循環,輪流起分梳作用。越出工作區的蓋板針面上抓取的短絨、雜屑和部分可紡纖維,由蓋板斬刀剝下,成為蓋板落棉。清潔后的蓋板返回機后,重新進入工作區,因此稱迴轉式蓋板梳理機。錫林下方的大漏底由兩塊三角形塵格和弧形光板組成,用來托持錫林表面的纖維層和排出部分短絨雜屑。錫林、刺輥、蓋板、道夫和剝棉羅拉表面包復的針布或鋸條的種類、針齒的密度和角度以及針面之間的隔距是根據工藝要求決定的。由於道夫的表面速度為錫林的1/15~1/30,錫林表面的部分纖維被凝聚在道夫表面,剝棉羅拉剝取道夫表面上的纖維層經轉移羅拉引出成為棉網。上下軋輥表面光潔堅硬,對棉網中殘留的細小雜質疵點有一定的軋碎清除作用。圈條器用於將棉條有規則地圈放在棉條筒內(見圈條)。
人造毛皮梳理機
所述各機構依次銜接或按上述順序排列;梳理機構包括錫林和道夫;剝取機構包括位於后位次的剝取輥及位於前位次的一對上、下軋輥,特徵是所述下軋輥的輥徑大於上軋輥的輥徑,下軋輥的位置相對於上軋輥的位置向後移。本實用新型中,剝取機構所採取的技術方式能夠充分利用下軋輥為前行毛網提供較大的托持面,進而實現對毛網的有效托持,能夠較好地克服毛網垂落(掉網)現象的發生。
這類梳理機的種類很多,有精紡梳毛機、粗紡梳毛機、梳麻機等。
B272A型精紡梳毛機
、過橋機構和分條機構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梳理機。自動喂毛機起均勻喂入的作用;預梳機構處於機組的喂入端,起開松和預梳作用;過橋機構在前後梳理機之間,起混和均勻作用;分條機構在機組的輸出端,把毛網分成窄條,並搓拈成粗紗。
粗紡梳毛機組中的預梳機構和第一節梳理機。自動喂毛機以定量餵給纖維混料,引入預梳部分後由喂毛簾緩緩送到上、下喂入羅拉(釘輥)之間,並引入開毛輥(刺輥)。開毛輥的速度比喂入羅拉大數十倍,可以對混料進行分扯。在下喂入羅拉下方靠近開毛輥處有清潔羅拉,將下喂入羅拉所掛的纖維剝下轉交給開毛輥,避免纏繞羅拉。開毛輥把開松過的混料轉交給預梳部分,它由預梳錫林(又稱胸錫林)、兩個開毛工作輥和兩個剝毛輥組成,在預梳錫林與工作輥之間起分梳作用,把開松過的混料分梳成更小的纖維塊和纖維束,部分混料可能變成單根纖維。剝毛輥的作用是把工作輥上的毛層剝下交給預梳錫林,接受重複的分梳作用。預梳錫林上的纖維層由運輸輥轉交給梳理機的大錫林。在預梳錫林和運輸輥的下方有托毛輥,以減少預梳錫林的落毛量。
梳麻機圖片
梳麻機與羅拉梳毛機相比,餵給、梳理和輸出機構都有一定的特點,例如:黃麻纖維束長、強力高、含雜多,分梳輥筒上都復蓋剛性較強的針板。黃麻頭道梳麻機的餵給機構由喂麻帘子、一對溝槽羅拉和喂麻羅拉、給麻板(俗稱鐵托板)組成。纖維束在餵給機構的握持下,受到錫林上梳針的強烈梳理,受到分梳,並將麻束扯斷成工藝纖維。梳理單元(工作羅拉和錫林、剝取羅拉)較少,一般為2~4對,布置在錫林下方,以利於去除雜質。纖維經梳理后製成的麻條,由自動成卷機構繞成麻卷。在第二道梳麻機上喂入10~12個麻卷,以改善麻條的均勻度並進行配麻、混麻。在輸出部分有時還採用雙道夫,以增加纖維的轉移率,有利於產品質量的提高。梳理機的組成
梳理機由大錫林、工作輥、剝毛輥、提升輥、道夫和斬刀等組成。大錫林部分是完成梳理任務的主要構件,圍繞錫林上半部的周圍配置4~6對工作輥(工作羅拉)和剝毛輥(剝毛羅拉),運輸輥兼作第一個工作輥的剝毛輥,共構成4~6個梳理單元,梳理作用和預梳部分相同。對纖維的梳理作用逐漸細密,纖維層中的單纖維含量越來越多。最後一個梳理單元有提升輥(又稱風輪)和上、下擋風輥各一。在提升輥與大錫林之間起提升作用,即提升輥針尖略插入錫林針間,將其中纖維提升到針面上,為纖維層向道夫轉移創造有利條件。上、下擋風輥是用來控制提升輥氣流,以減少其對毛層結構的破壞。在大錫林的前方有道夫,兩者針齒的配置產生分梳凝聚作用。大錫林上的纖維必然有一部分轉移到道夫上形成毛網,由斬刀剝取下來向前輸送,經過橋機構喂入下一節梳理機,接受進一步的梳理。梳理機的節數根據原料性狀和所紡品種要求而定。
梳理機的工作效率隨著分梳元件和梳理工藝的改進而不斷提高。20世紀50年代研究高速強分梳工藝,更提高了梳理機的生產能力。為適應廣泛使用金屬針布和高速的要求,梳理機已普遍配備了道夫變速(快慢速)裝置,方便了運轉操作;採用自調勻整裝置(見牽伸自調勻整),改善纖維條長短片段重量的不勻狀況;採用自動換筒和各種安全、工藝自停裝置,以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增加了吸除落棉、飛花和粉塵的設備,改善了勞動環境,減少了紗疵。現代的梳理機繼續向優質、高產、低耗的方向發展。由於梳理機針面間隔距很小,運轉速度越來越高,人們對提高機件加工精度、提高針布質量、確保分梳作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更加重視。在高速度運轉條件下,針布防軋安全、吸棉除塵等裝置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梳棉機上附加分梳件、雙聯機組、清梳、梳並聯接等措施也逐漸得到採用。有些國家把機幅加寬,增強主梳部分的分梳能力,改善分梳機件,提高清除草雜能力等,列為探索中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