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薏苡

念珠薏苡

薏苡這一特殊的禾本科作物在中國至少有6000到1萬年的栽培馴化歷史,從黃河流域到珠江流域廣泛都有分佈。這種特殊的文化內涵使薏苡具有木禾、苤,馬瀉、桴苡、解、米等多種別稱以及回回來、薏珠子、草珠子、川穀、菩提子等俗名。念珠薏苡為禾本科薏苡屬植物,其籽實中間有天然孔道,圓者如球,不圓者多似桃心,質地瓷實,嘗為佛家念佛計數用珠,因而得名念珠薏苡。國內各地方言對其別稱甚多,如念佛珠珠(浙江),草菩提(東北),川穀、六穀子、尿珠子(四川),菩提珠(江蘇),草珠子、鐵玉米(山東)等等。

形態特徵


念珠薏苡
念珠薏苡
草菩提植株為一年生草本,春生苗,宿根亦可生苗,莖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花作穗,夏秋之間結實,圓者如球,稀且珍之,不圓者多似桃心,其色黃白。總苞骨質,堅硬,平滑有光澤,表覆琺琅質,如瓷;其與原變種區別為:總苞大而較圓,呈直徑約10毫米之圓球形,最大可達12毫米。

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台灣;華東、華南有栽培。

主要價值


念珠薏苡
念珠薏苡
舊有《校量數珠功德經》曰:"若用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見數珠條。案菩提子一名川穀,一年生草。所在有之,春生苗,莖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花作穗,夏秋之間結實,圓而色白,有堅殼,如琺琅質。俗用為念佛之數珠,故名菩提子。”
李時珍本草綱目》曰:“薏苡人多種之。二三月宿根自生,葉如初生芭茅,五六月抽莖開花結實。有兩種:一種黏牙者,尖而殼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飯及磨麵食,亦可同米釀酒。一種圓而殼厚堅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也。但可穿作念經數珠,故人亦呼為念珠雲。”

主要文獻


念珠薏苡
念珠薏苡
念珠薏苡(變種)Coixlacrymajobivar.maximaMakino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0(2)卷||念珠薏苡(變種)Coixlacrymajobivar.maximaMakino
4b.念珠薏苡(變種)(台灣植物志)
Coixlacryma-jobivar.maximaMakinoinBot.Mag.Tokyo20:10.1906;台灣植物志5:633.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