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編寫本草綱目、為後世譽為葯聖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葯”之說。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葯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葯聖”。

李時珍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李時珍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

1982年其墓地李時珍陵園(李時珍墓)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生平


隨父學醫

李時珍塑像
李時珍塑像
李時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於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
其祖父是草藥醫生,父親李言聞是當時名醫,曾任太醫院例目。當時民間醫生地位低下,生活艱苦,其父不願李時珍再學醫藥。李時珍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而歸,李時珍出身於醫生世家,自幼熱愛醫學,並不熱衷於科舉,其後曾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決心棄儒學醫,鑽研醫學。23歲隨其父學醫,醫名日盛。

入宮行醫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時珍33歲時,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襝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授“太醫院判”職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任職一年,便辭職回鄉。
關於李時珍這一段在太醫院工作的經歷,史學界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李時珍曾出任太醫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認為他只是擔當御醫(正八品)。無論其職位高低,李時珍被薦於朝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太醫院的工作經歷,有可能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編寫《本草綱目》打下基礎。這期間,李時珍積極地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經常出入於太醫院的藥房及御葯庫,認真仔細地比較、鑒別各地的藥材,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還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包括《本草品彙精要》。與此同時從宮廷中獲得了當時有關民間的大量本草相關信息,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開闊了眼界,豐富知識。
東璧堂行醫
東璧堂是李時珍於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從太醫院還鄉后創立的堂號,辭官返鄉后坐堂行醫,致力於對藥物的考察研究,在此期間,以自己的字——東璧為堂號,創立了東璧堂。
潛心著述
中國畫《李時珍採藥圖》
中國畫《李時珍採藥圖》
李時珍在數十年行醫以及閱讀古典醫籍的過程中,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時珍著手開始編寫《本草綱目》,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800多部書籍,其間,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藥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覆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藥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象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象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葯,有的說它象萆薢,有的說它象拔葜,有的又說它象貫眾,說法很不一致。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經過27年的長期努力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初稿,時年61歲。
以後又經過10年三次修改,前後共計40年。
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
萬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主要成就


學術思想

李時珍畫像
李時珍畫像
李時珍臨證,推崇張元素,重辨病證,立法嚴謹,用藥得當。治療時,或化裁古方,或自組新方,或用民間單驗方,多有良效。李時珍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改善了古代科學方法,積累了科學研究的新經驗。李時珍成功地運用了觀察和實驗、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批判繼承和歷史考證方法。
觀察和試驗是本草藥研究的基本方法。李時珍對藥物採用親自採集、仔細觀察,以得其真的方法,獲得很大成功。分類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分類使藥物研究體系化,關鍵還是如何確立分類的標準。李時珍打破本草學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類法,使分類體系更為科學化。此外,他還在陶弘景主治葯分類法基礎上,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葯分類法,創立了藥物歸經分類法。
李時珍為弄清每味藥物,提出釋名、集解、辨疑、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八項任務,這八項不是每味葯全有,有的五項、六項不等。實際上是對每味葯既作出系統分析,又進行了全面綜合,而在分析基礎上,又作了高度概括和綜合。
批判繼承和調查研究是李時珍研究的重要方法。他研究每味葯,總是先參考諸家本草,考核諸家異同,用自己觀察試驗結果,加以參證:《本草經》中只載枸杞之名,未言明藥用部位;《名醫別錄》指出根大寒,子微寒;《藥性論》謂枸杞甘平、子、葉皆同,《本草衍義》說枸杞是梗皮,李時珍說:“竊謂枸杞:苗、葉,味苦甘而氣涼;根,味淡氣寒;子,味甘氣平,氣味既殊,則功用當別。此後人發前人未到之處也”。李時珍經過研究,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前人未到之處”,這種精神,貫穿於他的全部研究活動中。
李時珍躬親實踐,廣泛向勞動人民學習,注意調查研究,是他又一重要研究方法。薟一葯,眾說紛壇,有謂似酸漿,有說為蒼耳,有曰即地菘;李時珍經過廣泛徵詢,聚諸草諦視,得出薟即豬膏母之確論,他從京師還,見車夫用旋復花治跌打損傷,遂肯定其益氣續筋,補勞損之功。鄰家小兒食積,偶取羊食之,歸而大吐愈,李時珍因此首載此品種入本草。他從獵戶口中知虎骨強志壯神之功能;從菜農處明確芸苔即油菜,從工人處學得防止採礦中毒之法,山人、漁翁、農夫、皮匠、獵戶,都是他的老師,使他從調查研究中獲益非淺。
歷史考證方法是李時珍常用的科學方法。通過文獻考證,《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來自天竺、大食、南洋、胡人、蕃人及由梵文、佛經中得到的醫藥知識。經過歷史考證,指出“按《本經》胡麻亦名巨勝,《抱朴子》雲,巨勝一名胡麻,以黃麻於及大藜子偽為胡麻,誤而又誤矣,不可不辨”。
李時珍主張人定勝天,通過以上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使他更加堅定了這一信念,認為藥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藥性下沉者,用酒引之使其升;升浮者以咸寒藥引之使降,李時珍昭示迷信神仙說之誤,批判服食飛升舉之謬,服金銀,為賴水谷血肉之軀所不堪,“求仙而喪生,可謂愚也矣”。居住水中,步履水上,是邪說;服食成仙“誤食之罪,通乎天下”,藥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李時珍借用朱熹的《通鑒綱目》之名,定書名為《本草綱目》。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著手編寫,至明萬曆六年(1578年)三易其稿始成,前後歷時27年。因編著時間長,規模龐大,《綱目》一書,乃父乃子及弟子龐鹿門均參與編寫,次子建元為書繪圖,可謂以李時珍為主的一本集體著作。
《本草綱目》凡16部、52卷,約190萬字。全書收納諸家本草所收藥物1518種,在前人基礎上增收藥物374種,合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共輯錄古代藥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藥物形態圖1100餘幅。這部偉大的著作,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儘可能的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並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突破。是到16世紀為止中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
李時珍打破了自《神農本草經》以來,沿襲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把藥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谷、萊、果、木、器服、蟲、鱗、介、禽、獸、人共16部,包括60類。每葯標正名為綱,綱之下列目,綱目清晰。書中還系統地記述了各種藥物的知識。包括校正、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錄、附方等項,從藥物的歷史、形態到功能、方劑等,敘述甚詳,豐富了本草學的知識。
根據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時珍在植物學方面所創造的人為分類方法,是一種按照實用與形態等相似的植物,將其歸之於各類,並按層次逐級分類的科方法。李時珍將一千多種植物,據其經濟用途與體態、習性和內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類物質向上歸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為綱),部下又分成30類(如草部9類、木部6類、菜、果部各7類、谷5類是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種。不僅提示了植物之間的親緣關係,而且還統一了許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本草綱目》不僅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書中首創了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這種分類方法是現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2011年5月,金陵版《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瀕湖脈學

瀕湖脈學
瀕湖脈學
李時珍感其時代的中醫脈學存有缺憾甚至謬誤繁多,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診發明》及歷史上其他多家脈論精華,於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編著成《脈訣》,即《瀕湖脈學》。
《瀕湖脈學》為李時珍晚年所著,以號命書,是為“瀕湖脈學”。《瀕湖脈學》語言簡明,論脈清澈,不但把臨床複雜脈象總結歸納成基本的27種脈象,而且還把主要內容,即脈象、相類脈鑒別、脈象主病,皆以韻文歌括形式撰述,便宜誦記,因此上其書流傳深廣,歷來受醫家推崇。《瀕湖脈學》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為中醫典範之作。

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考》,約撰於1577年,1卷。本書考證歷代文獻,對奇經循行和主病,詳加說明,且附已見。

經典藥方

露水
釋名:在秋露重的時候,早晨去花草間收取。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藥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藥,可以增強療效。
①白花露:止消渴。
②百花露:能令皮膚健好。
③柏葉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強視力。
④韭葉露:治白癜風。每天早晨塗患處。
明水
釋名:亦稱方諸水。方諸是一種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方諸,取其殼中貯水,清明純潔,即是方諸水。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用以洗眼,可以去霧明目,飲此水,還有安神的作用,亦去小兒煩熱。
漿水
釋名:亦名酸漿。粟米煮熟后,放在冷水裡,浸五、六天,味變酸,面上生白花,取水作藥用。但浸至敗壞,則水有害。氣味甘酸、微溫、無毒。
主治:上吐下瀉(漿水煎乾薑飲用),過食臘肉,致筋痛肚悶(漿水煎粥吃,加少量老鷹屎,效果更好),手指腫痛(漿水加鹽泡患處,水冷應換熱),臉上黑痣(每夜用熱的漿水洗臉,再用布揩紅,以白檀香磨汁塗擦),骨鯁在咽(慈石經火煅醋淬后,加焙過的陳橘紅和多年漿水腳,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
漿水還能調中引氣,開胃止渴,解煩去睡,調理臟腑,利小便。
臘雪
本草綱目書籍
本草綱目書籍
釋名:取霜法,用雞毛掃取,裝入瓶中,密封保存於陰涼處,雖成水液,歷久不壞。氣味甘、冷、無毒。
主治:臘雪用瓶密封貯存,放陰涼處,數十年也不壞。臘雪有益於菜麥,又能殺蟲蝗,用以浸五穀種,則耐旱而不生蟲,洒家具上,能驅蒼蠅,淹藏一切水果和食品,崐可免蛀害。春歸有蟲,雪水容易腐敗,所能不能入葯。
附方:臘雪能解一切毒。治時氣溫疫、酒後暴熱、小兒熱狂啼等。亦治黃疸,但服時須稍加熱。臘雪洗眼,能退眼紅;煎茶煮粥,可以解熱止渴;塗抹痱子有效。氣味甘、平、無毒。
東壁土
釋名:古舊房屋東邊牆上的土,叫東壁土。氣味甘、濕、無毒。
主治:
①突然心痛。用陳年東壁土、枯礬各二錢,共研為末,製成密丸,艾湯沖服。
②吐瀉煩悶,藥物中毒,中烏頭毒等。用陳年東壁土煮汁飲下。
③目中翳膜。用東壁土細末每日點膜上,以淚出為好。
④脫肛。用皂莢磨粉,和東壁土細末,炒熱,裝入布袋,趁熱熨肛門突出部。
⑤痱子癢。用東壁土乾粉末撲之。
⑥耳瘡唇瘡。用東壁土和胡粉敷上。
⑦瘰癧流水。用老茅屋廚房裡土牆上的土,研末,加輕粉調敷,半月可愈。
⑧各種惡瘡。用東壁土、大黃等分(即一半即一半的意思),滴水華水調勻,搽瘡上,幹了再擦。
⑨背癰。用煙熏的東壁土,加黃等分,用蜆殼粉(蜆,一種小螺,生湖沼泥地,通稱硯子)加東壁土末塗敷。
鍛灶灰
釋名:指煅鐵爐中的灰,含有鐵的作用。氣味辛、苦、微寒、無毒。
主治:
①症瘕結塊。蘇恭指出:治突然長起來的結塊有效。
②產後陰脫。用紫色鍛灶灰,加羊脂,充分和勻,布包好,在火上烘熱,熨患處,推納使上。
菊枕
《本草綱目》記載用懷菊花做枕,可明目。且對中風、面癱、破傷風、小孩驚風、惡風濕痹(關節炎)等都有好處。
主治:
風熱頭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茶調下。
②膝風痛。用菊花、陳艾葉護膝
③病後生翳。用白菊花、蟬蛻,等分為末,每用二、三錢,加蜜少許,水煎服。
④婦女陰腫。用甘菊苗搗爛煎湯,先熏后洗。
⑤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紅椒(去目)六兩,共研為末。加淅地黃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睡時茶送下。

個人作品


個人著述

李時珍的著作尚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傳世;還有《命門考》《瀕湖醫案》《五臟圖論》《三焦客難》《天傀論》《白花蛇傳》等,皆佚。

家族成員


關係姓名備註
祖父為鈴醫(走方郎中)———-
父親李言聞字子郁,號月池,當地名醫,曾封太醫院吏目
李果珍———-
李建元———-

軼事典故


雨湖傳說

李時珍出生那天,他的父親李言聞正在雨湖上打魚。平常運氣還不錯,這一次卻連下幾網都一無所獲,李言聞很喪氣。最後一網拉起來感覺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為是條大魚,原來是一塊大石頭。李言聞嘆道:石頭呀石頭,我與你無冤無仇,今日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頭突然也說話了:石頭呀石頭,前來賀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來這石頭就是雨湖神。李言聞急忙趕回家,正好李時珍生下地,於是給他起名叫“石珍”。當晚李言聞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仙人鐵拐李前來道喜說:“時珍時珍,百病能診。做我高徒,傳我名聲。”

死人診活

畫像
畫像
一天,李時珍和大徒弟王廣和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讓抬棺材的人停下來,眾人聽了,面面相覷,不敢相信。李時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覆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扎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醒了。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而陷入假死。

活人診死

李時珍還可以“活人斷其死”的。一天,有家藥店老闆的兒子大吃大喝后,縱身翻越櫃檯,請李時珍診脈,李時珍告訴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闆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臟受損。

如此之事

有人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曼陀羅花,吃了以後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來到北方。終於發現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像茄子葉,花像牽牛花,早開夜合的曼陀羅花,為了掌握曼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並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
善對
李時珍自幼聰穎善對,還沒上學就跟著父親認熟了好多字。剛入學時,私塾先生望著被樹木環抱的遠山,出了上聯:“遠聲隔林靜。”李時珍當時雖然只有八歲,但見朝霞分外明媚,過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脫口對道:“明霞對客飛。”有位藥鋪主人,膝下有一個女兒,聰慧而美貌,為了給女兒選擇一個才華出眾的男子結為伴侶,決定用藥名作上聯徵婚:“玉葉金花一條根。”許多求婚者望聯興嘆。其中有一位姓馬的青年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時珍幫忙。李時珍少年助人為樂,脫口對道:“冬蟲夏草九重皮。”鋪主見馬公子比較英俊,又交給他一副上聯,限一天對上。這上聯是:“水蓮花半枝蓮見花照水蓮。”馬公子只得二請李時珍對出下聯:“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鋪主看后非常高興,隨即再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限半天對出。馬公子無奈三求李時珍。李時珍為了成全這樁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紅娘”作下聯。鋪主十分滿意,當即答應訂婚。
鼓子花藥性
李時珍利用太醫院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但閱讀了大量醫書,而且對經史百家、方誌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泛參考。同時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的以及國內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特性、產地都一一加以記錄。過了一年左右,為了修改本草書,借故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投宿在一個驛站,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著一個小鍋,煮著連根帶葉的野草,李時珍上前詢問,馬夫告訴李時珍,他們趕車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珍將馬夫介紹的經驗記錄了下來:旋花有“益氣續筋”之用。

嘗遍百草

李時珍紀念幣
李時珍紀念幣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34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由於準備充分,開頭還比較順利,但寫著寫著,問題就來了:所謂本草,是古代藥物學的代稱。它包括花草果木、鳥獸魚蟲和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和礦物葯。由於其中絕大多數是植物,可以說是以植物為本,所以人們又將藥物直稱為“本草”。東漢《神農本草經》成書,到李時珍誕生前的400餘年間,歷代本草學家都有不少專著問世,但卻從未有一部能概括這一時期藥物學新進展的總結性著作。李時珍意識到了它的分量,卻仍未料到,藥物是那樣的多種多樣,對它們的性狀、習性和生長情形,很難全部心中有數。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葉,本是蘄州的三大特產,可以主治風痹、驚搐、癩癬等疾病,是一味貴生藥品。李時珍曾跟著捕蛇人親自上山,捕捉到一條白花蛇,仔細一看,果然和書上講的一模一樣。

史籍記載


《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進〈本草綱目〉疏》

後世紀念


墓葬

李時珍紀念館
李時珍紀念館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李時珍這位偉大的醫藥學家,在其故里蘄州城東南面風景秀麗的雨湖之濱修葺了墓冢,建成了"李時珍陵園"。陵園由本草碑廊、紀念展覽、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
1982年定為中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時珍墓,李時珍塑像,通高4.35米,底座鐫刻郭沫若親筆題詞。塑像后並列有兩座墓冢,東側為李時珍與其妻吳氏合葬墓,墓前有其子李建元、建中在明萬曆癸巳年(1593年)中秋所立的墓碑;西側為其父李言聞與母張氏合葬墓,底徑均為6米,高約2米。碑前青石上刻有著名人物畫家蔣兆和所畫的李時珍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的題詞。
1980年在陵園內正式建立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構——李時珍紀念館。整個紀念館佔地面積50000平方米,紀念館仿古大門上鑲嵌著鄧小平同志於1987年7月8日親筆題寫的館名。紀念館的展品主要有歷史文物、文獻、藥物標本、圖表、照片、畫像、雕塑等1000餘件,形象系統地介紹了李時珍的生平和《本草綱目》的偉大成就。藏品中有諸多古籍善本,自明清以來《本草綱目》各種版本彌足珍貴。

塑像

1983年李時珍的塑像在湖南長沙落成,系由恢復高考後湖南醫學院(湘雅醫學院)的首屆畢業生捐給母校,塑像由中國著名雕塑家朱惟精親自創作設計,湘雅醫學院老校長、中國著名醫學科學家張孝騫親筆題詞:“精研醫學,勤學先賢,為民服務,又紅又專”。湖南塑像位於中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院內,毗鄰美麗的湘雅醫學院近代建築群。

浮雕

1952年莫斯科大學新建立的校舍大禮堂走廊上,準備鑲嵌世界各國大科學家的大理石浮雕像。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推薦了兩位中國科學家——祖沖之和李時珍,獲得校方通過。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王世貞《本草綱目·序》:性理之精蘊,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寶。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本草綱目》):中國古代百科全書。
李約瑟:16世紀中國有兩大天然藥物學著作,一是世紀初的《本草品彙精要》,一是世紀末的《本草綱目》,兩者都非常偉大。

史書評價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之為《神農本草經》,集本草者無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