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始建於1969年,位於全國重要交通樞紐、中南重鎮、歷史文化名城——衡陽市水口山鉛鋅礦區,為首批衡陽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首家國家AA級紅色旅遊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由原蘇聯專家樓改建而成,1978年和2002年曾經兩次更新陳列。

場館簡介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始建於1969年,館舍面積2300平方米,由陳列大樓和附屬建築組成,其陳列大樓(原蘇聯專家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辦史居全國第二位,是湖南一家工人運動陳列館,常年陳列“水口山工人運動基本陳列”,向遊客免費開放。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屬常寧市文化遺產事務中心下設機構,現有幹部職工12人,設有綜合辦、陳列展覽宣教部、文物保護研究部、安全保衛部等業務部門。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以基本陳列展覽和周邊革命舊址展示為主線,以水口山工人運動烈士事迹和歷史事件為主要內容的多堂黨課為支撐,以水口山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成果為輔助,為黨員幹部提供豐富多彩的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服務。
基本陳列展覽。由序廳和四個陳列室組成,陳列內容共五個部分:“商周根基 傳承千年神韻”、“封建殖民 激起自發抗爭”、“罷工怒潮 響徹神州大地”、“奔向井岡 踏上新的征程”、“革命先輩 功績名垂青史”。通過大量文物實物和珍貴照片、創作版畫、多媒體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水口山工人運動的光輝歷程。
陳列館前廣場—水口山礦工廣場
序廳由背景、前言和水口山工人運動歷史定位標語組成。在湖南這片熱土上,水口山工人奮起鬥爭,創建了湖南第一個礦山黨組織、成立了第一個礦山俱樂部、組織了第一個農工會、建立了第一支工農武裝,發動了震驚中外的水口山工人大罷工,實現了工農聯盟武裝奔赴井岡山。水口山成為了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和中國工農聯盟的典範。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

館藏信息


陳列館自2011年免費開放以來,共接待觀眾160餘萬人,年均超過15萬人,其中,接待未成年人80餘萬人,單位團體參觀、開展黨建等活動500餘次。2019年,接待觀眾超過20萬人,接待黨員幹部參觀學習達13萬人,承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260餘場(次)。

場館舊址


水口山工人俱樂部舊址——康家戲台位於衡陽市常寧市松柏鎮水口山鉛鋅礦區東側的康家溪畔金聯村。康家戲台始建於清代,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歇山頂,脊中飾葫蘆寶頂,台角懸風鈴,浮雕裝飾,具有民族建築特色,面積77.84平方米。1959年、1972年、1983年均公布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9年曾進行較大修繕。現保存尚好。2010年5月28日,成為第一批衡陽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民國10年(1921)冬,毛澤東在衡陽建黨后,指示衡陽黨組織以水口山為重點,多次指示衡陽的黨組織要以水口山為重點,深入到工人群眾中去,啟發工人覺悟,傳播馬克思主義傳播馬克思主義,發展黨組織,積極開展工人運動。民國11年(1922)11月22日,毛澤東和中共湘區委員會派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文書股長蔣先雲、經濟委員會委員謝懷德、毛澤覃等共產黨員來水口山加強對水口山工人運動的領導。蔣、謝二人來到水口山後,根據安源的經驗,立即在康家戲台設立了“湖南水口山工人俱樂部”籌備處,於1922年11月27日在康家戲台召開了“水口山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建立中共水口山支部,蔣先雲擔任黨支部書記兼俱樂部主任,廣大工人踴躍加入,旋即逾三千人。當年12月5日,俱樂部領導水口山工人舉行了震驚全國的大罷工,12月25日承認工人提出的十八條,12月26日簽字,水口山罷工取得偉大勝利,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水口山工人運動見證了中國近代革命史,在此,湧現和造就了夏明翰、蔣先雲、謝懷德、毛澤覃、耿飈、宋喬生等我黨最為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特別是工農聯盟齊上井岡山這一歷史事件在我國近代革命史上獨樹一幟。毛澤東同志在這裡發起的水口山工人運動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后輻射整個湖南,為創立井岡山根據地積蓄了革命力量。現在舊址建立了“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先後有江澤民、胡錦濤、耿飈、熊清泉、周強、徐明華、張文雄等國家、省、市領導到此視察,在湖南乃至全國影響重大。
轟轟烈烈的水口山工人運動遺存了眾多的革命舊址,為開展黨性教育提供了體驗式現場教學點。
康家戲台位於水口山鎮金聯村康家溪畔。建於清同治年間,佔地面積115㎡。磚木結構,平面呈“凸”字形,重檐歇山頂,小青瓦,綠琉璃瓦剪邊,正脊兩端為龍形正吻,羅剎寶頂居中。1922年11月27日,在康家戲台召開了水口山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毛澤東考察水口山工人現狀居住地—康漢柳飯店舊址
康漢柳飯店舊址位於康家戲台右後方。始建於清末民初,座東朝西,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覆面,佔地面積212.9平方米。1922年4月,毛澤東考察水口山鉛鋅礦工人現狀時居住在此,20世紀60年代,在房屋的夾牆牆縫裡曾發現過大革命時期使用的梭鏢、大刀等,現收藏於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內。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十八間位於水口山鉛鋅礦區中部,佔地面積1295.3平方米。始建於民國早期,四合院形制,為工人單人宿舍,原有48間房,現存21間。大革命時期,是水口山工人的地下聯絡站和工人秘密聚會的主要場所。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泵房位於水口山鉛鋅礦區,始建於民國初期,佔地面積187平方米。土木結構,雙坡屋面,歇山頂,土磚牆體,十字木樑架。1922年夏,毛澤東到水口山考察工人現狀,在此召開工人骨幹會議,建立水口山黨組織,發展黨員團員,壯大水口山工人革命力量。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亞球舊居位於水口山鉛鋅礦社區中部,佔地面積689.7平方米。1950年夏,劉亞球主動請求到水口山工作,任水口山礦務局籌備處主任,後任副局長、代理局長;1952年,為解決水口山礦務局領導住房問題,建設了該房屋,共七套間房(劉亞球居東起第二間)。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屋唐家祠堂位於常寧市煙洲鎮矮嶺村,始建於清末民國初期,座東朝西,佔地面積240.2平方米。1926年10月底,水口山礦工會在大屋唐家祠堂成立水口山農運總會矮嶺鄉農民協會,1927年,劃為常寧縣第十區農民協會。2019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氏宗祠位於常寧市水口山鎮獨石村。建於清同治7年(1868年)秋,座東北朝西南,佔地面積876平方米。進深三進,面闊三間。磚木石結構,小青瓦覆面,跌落式風火牆,前挑檐有廊柱,穿柱造梁架結構。整體建築體量高大宏偉,22根紅砂石通天柱與木樑架結合,石雕泥塑彩繪精細,無論是人物花草還是珍禽走獸,惟妙惟肖,富有動感,保存完整。1926年10月底,水口山礦工會負責人陳章甫、劉漢之、沈銀波等建立了水口山農運總會,深入水口山附近農村開展農民運動,建立了18個農民協會。在李氏宗祠成立水口山農運總會獨石鄉農民協會,1927年,劃為常寧縣第十三鄉農民協會,是我國農民運動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物見證。2011年元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
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

場館發展


1959年、1972年、1983年均公布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69年,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創建,由原蘇聯專家樓改建而成。1978年和2002年曾經兩次更新陳列。
2011年5月5日,以衡陽市文物處處長劉冬華為首的專家團評審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陳列大綱》,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屈田生、常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國佑、副市長黎才發與專家團一同評審。
2011年6月13日,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改陳後於正式對外開放。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何強,衡陽市文化局副局長左瓊穎,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屈田生,常寧市委書記胡丘陵、市長周正雄、市人大主任劉志湘為正式開放剪綵。
2011年元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12月,水口山工人運動陳列館評為首家國家AA級紅色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