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

大戟科大戟屬植物

狼毒(學名: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是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除生殖器官外無毛。根圓柱狀,肉質,常分枝,長20-30厘米,直徑4-6厘米。莖單一不分枝,葉互生,於莖下部鱗片狀,呈卵狀長圓形。花序單生二歧分枝的頂端,無柄。蒴果卵球狀,長約6毫米,直徑6-7毫米,被白色長柔毛;果柄長達5毫米;花柱宿存;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扁球狀,長與直徑均約4毫米,灰褐色,腹麵條紋不清;種阜無柄。花果期5-7月。

分佈於蒙古、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和山東(煙台、嶗山)。生於海拔100-600米的草原、乾燥丘陵坡地、多石礫干山坡及陽坡稀疏的松林下。

狼毒根入葯,主治結核類、瘡瘺癬類等,有毒。

形態特徵


狼毒,多年生草本,除生殖器官外無毛。
根圓柱狀,肉質,常分枝,長20-30厘米,直徑4-6厘米。莖單一不分枝,高15-45厘米,直徑5-7毫米。葉互生,於莖下部鱗片狀,呈卵狀長圓形,長1-2厘米,寬4-6毫米,向上漸大,逐漸過渡到正常莖生葉;
莖生葉長圓形,長4-6.5厘米,寬1-2厘米,先端圓或尖,基部近平截,側脈羽狀不明顯;無葉柄;總苞葉同莖生葉,常5枚;傘幅5,長4-6厘米;次級總苞葉常3枚,卵形,長約4厘米,寬約2厘米;苞葉2枚,三角狀卵形,長與寬均約2厘米,先端尖,基部近平截。
花序單生二歧分枝的頂端,無柄;總苞鍾狀,具白色柔毛,高約4毫米,直徑4-5毫米,邊緣4裂,裂片圓形,具白色柔毛;腺體4,半圓形,淡褐色。雄花多枚,伸出總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長3-5毫米;子房密被白色長柔毛;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頭不分裂,中部微凹。
蒴果卵球狀,長約6毫米,直徑6-7毫米,被白色長柔毛;果柄長達5毫米;花柱宿存;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
種子扁球狀,長與直徑均約4毫米,灰褐色,腹麵條紋不清;種阜無柄。花果期5-7月。
狼毒
狼毒

生長環境


喜干,多生於原野、山坡路旁或向陽草叢中。在雲南等地分佈比較廣。
狼毒屬乾旱生型強陽性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典型的春季植物。生於海拔100-600米的草原、乾燥丘陵坡地、多石礫的山坡及陽坡的灌木叢、稀疏林下等較為乾燥的壤土、沙壤土、風化岩土等土壤中。怕澇,但喜歡土壤濕潤,抗寒力和耐旱力都很強。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種植地宜選擇排水良好、向陽乾燥的林緣地,陽坡的灌木叢空間地,土壤為乾燥的壤土、沙壤土。種植前將地深翩,深度為2厘米以上,除凈石塊、樹根等雜物。然後做成上寬60厘米、高20厘米的畦。畦的長度以20厘米為宜,兩畦之間留作業道30厘米,畦向不限。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用充分腐熟的廄肥作為基肥,每畝施1000-1500千克。

田間管理

秋播狼毒在立夏之前基本出全苗,7-10天後就可長出3-4片真葉,此時要進行間苗,苗距10厘米,間下來的小苗可重新移栽。進入6月,氣溫超過25℃時對小苗生長不利,因此需要採取適當的遮陽。小苗初期的管理主要為除草和保苗,中後期則為鬆土和田間排水。
狼毒生長到7月時,植株進入枯萎期,進入越冬休眠狀態,當年生的根長10厘米左右、直徑3厘米左右,越冬芽1-2個。每年土壤結凍之前先將枯葉清理乾淨,再加蓋1-2厘米厚的防寒土,以保護越冬芽安全越冬。第2年植株返青前先將防寒土摟下,順便增施一些充分腐熟的肥。田間管理重複上一年的工作,第2年、第4年開花前進行適量的根部追肥,以磷、鉀肥為主,以增加植株的抗性和根部營養物質的積累,提高產量和品質。

採收加工

狼毒由種子到植株採收需要3-4年,春、秋季均可採挖,以秋季採挖為宜。採收的時間為9-10月,選擇晴朗的天氣用鐵鍬從一端起挖將整個根挖全,抖凈或洗凈泥土,切去蘆頭,有栓皮者將其除凈,趁鮮切成1-1.5厘米的厚片,再曬至完全乾燥為止。加工時要注意對眼睛和手的保護,因為白色的汁液觸及皮膚后容易引起皮膚蜜癢或紅腫以及其它形式的中毒癥狀,如果有汁液觸及皮膚,應立即用清水和肥皂清洗,以免肌體受損。

近種區別


瑞香狼毒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圓柱形。莖叢生,平滑無毛,下部幾木質,帶褐色或談紅色。單葉互生,較密;狹卵形至線形,長1~3厘米,寬2~10毫米,全緣,兩面無毛;老時略帶革質;葉柄極短。頭狀花序頂生,直徑約2.5厘米,花多數;萼常呈花冠狀,白色或黃色,帶紫紅色,萼筒呈細管狀,先端5裂,裂片平展,矩圓形至倒卵形;雄蕊10,成2列著生於喉部;子房上位,上部密被細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果卵形,為花被管基部所包。種子1枚。花期5~6月。生於高山及草原。分佈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狼毒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體含白色乳汁。根肉質肥大。莖下部葉鱗片狀,膜質,淡褐色;中、上部葉3~5片輪生,無柄;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6.5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排成復傘形;傘梗5枝,基部輪生葉狀苞片5;每枝再分3枝,分枝處有3片三角卵形的苞葉,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3個杯狀聚傘花序;雄花多數和雌花1枚同生於杯形的總苞內,總苞先端5裂,腺體5個與裂片互生;雄花僅有雄蕊1;雌花僅有雌蕊1,子房扁圓形,花柱3,先端淺裂成2叉狀柱頭。蒴果扁球形,有3縱溝,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於山坡及山野向陽處。分佈東北及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地。

月腺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葉互生;葉片狹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2厘米,先端圓,基部楔形。杯狀聚傘花序,排成復傘形;傘梗5枝,基部具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長卵形的葉狀苞片4~5枚;每枝再分2枝,分枝處有三角卵形或廣卵形苞葉2枚,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個杯狀聚傘花序;雌雄花同生於萼狀杯形的總苞內,總苞先端4淺裂,腺體4個。蒴果光滑無毛。花期5~6月。生於山坡或林下草叢中。分佈幾遍全國。
狼毒
狼毒

真假識別

真品狼毒
外觀呈類圓形或長圓形塊片,表面黃棕色或淡棕色,直徑約4—7厘米,厚0.5—3厘米,偶而有厚達7厘米者。外栓皮呈重疊的薄片狀,易剝落而露出黃色皮部;切面不平坦,有暗棕色與黃白色相間的明顯同心環,質輕,易折斷,斷面有粉性,水濕後有黏性,撕開時可見黏絲;聞之氣微,口嘗味甘,並有刺激性辣味。
偽品海芋
外觀呈長橢圓形或圓形,邊緣多卷折,外皮表面為棕褐色或棕黃色,常附有深棕色的鱗葉殘片;質堅硬而脆,斷面為白色或黃白色,有顆粒狀突起及波狀皺紋;聞之亦氣微,口嘗味淡,嚼之麻舌有刺喉感。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狼毒屬毒性藥物,但從瑞香狼毒根中提取一種狼毒苷,原稱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質,其毒性很低;所含的蒽苷能增強小腸蠕動,可治療便秘。臨床報道,用狼毒治療皮膚病、結核病、慢性氣管炎、腫瘤等均取得明顯效果,但偽品海芋不具有狼毒的功效,故不可代替狼毒。

主要價值


狼毒以乾燥的根入葯。根性平,味辛,有大毒,可破積殺蟲、除濕止癢,主治淋巴結核、骨結核、皮膚結核、牛皮解、神經性皮炎慢性支氣管炎婦科病等。其化學成分為皂甙、強心甙、甾醇、酚類、鞣質等,有毒成分為大戟二萜醇的行生物。狼毒全株是寶,中國民間用其鮮莖、葉製作殺蟲劑,用於防治螟蟲、蚜蟲、地蛆等,也有報道該植物已被開發為生物農藥。
狼毒瀉水逐飲;破積殺蟲。水腫腹脹;痰食蟲積;心腹疼痛;症瘕積聚;結核;疥癬。
狼毒治積聚,心腹脹如鼓者,狼毒四兩(銼碎,醋拌炒干),附子三兩(炮裂,去皮臍),防葵三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五丸,以利為度。(《聖惠方》狼毒丸)
狼毒治惡疾風瘡。用狼毒、秦艽,等分為末,每服一匙,溫酒送下,一天服一至二次。
狼毒治卒心腹症堅,兩脅下有氣結者:狼毒二兩,旋覆花一兩,附子二兩(炮)。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二丸,稍加至三丸。(《補缺肘後方》)
狼毒治積年乾癬(抓破則出黃水,每逢陰雨即癢)。用狼毒末塗搽。
狼毒治心腹相連脹痛:狼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篩,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後服三丸,再一丸,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
狼毒治積年疥癩。用狼毒一兩,一半生研、一半炒研,加輕粉三合、水銀三錢,共為末,浸清油中三日(油中加茶末少許),蘸油塗患處。同時以口鼻在葯碗上吸氣以助藥效。
狼毒治陰疝,陰丸卒縮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燒)。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補缺肘後方》)
狼毒治乾濕蟲疥。用狼毒(不拘多少)搗爛,以豬油、馬油調搽患處。睡時勿以被蒙頭,恐葯氣傷臉。
狼毒治水腫:綿大戟細末,每服五分,滾水服。忌鹽一百日,乃瀉去黃水,其腫自消,如瀉不止,冷粥補之。(《滇南本覓》)
狼毒治寄生蟲病。用狼毒研細,取一錢,加糖一塊,臨星時空腹服,水送下。次早即有蟲排出。
狼毒治一切食積、痰積、蟲積、氣積、痞塊疼痛,胸膈肚腹膨脹,飲食不消,麵皮黃瘦,單腹脹:綿大戟為末,米糊為丸。如馬豆子大,每服七丸,滾水送下,以利為度。(《滇南本草》)
狼毒治外傷出血:綿大戟研末撒於傷口。(名雲南中草藥選》)
狼毒治淋巴結結核:
方一,未潰或已潰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爛,除渣取藥液,加熱濃縮成膏,洗凈傷口,外敷。
方二,癒合淋巴結結核傷口:狼毒一兩,蒲公英根一兩。煎成膏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方三,己潰者拔膿毒:狼毒一斤,蛇蛻八分,花椒一兩,松香五錢。將狼毒煎製成膏,其他葯研成細末,撒入並攪拌均勻。外敷。
狼毒治睾丸結核:狼毒、核桃、白礬各等量。燒存性,共研細末。每日一次,每次一錢三分,開水送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狼毒治臟腑內一切蟲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錢,用餳一皂子大,沙糖少許,以水同化,臨卧空腹服之,來日早取下蟲效。(《集效方》)
狼毒治癘風癩瘡:狼毒,童便浸炒,研末。每早晚各服五分,溫酒下。(《張三丰仙傳方》)
狼毒治久年乾疥乾癬及一切癩瘡:狼毒(微炒研細末),輕粉減半。和勻,乾疥癬癩瘡,搔破搽之;濕者干摻,數次效(《永類鈴方》)
狼毒治乾癬積年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狼毒,醋磨塗之。(《聖惠方》)

臨床應用

治療皮膚病:取月腺大戟洗凈,剝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為止;然後用紗布過濾,藥液繼續煎煮濃縮至一定粘度,冷后塗布患處,每日或隔日1次。或製成片劑,每片含生葯0.18g,頭5天臨睡前內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後增至早、中、晚備1片,一療程為20-30天,個別延長至35天,總劑量7-12g。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癬30例,13例痊癒,16例好轉,1例無效;用片劑治牛皮癬22例,基本痊癒2例,顯著好轉11例,好轉7例,無效2例。稠膏亦用於治療神經性皮炎及慢性濕疹15例,均有較好療效,一般塗藥3-10次即可見效。本品有毒,口服片劑有胃腸道紊亂(如胃納減退、噁心、腸鳴、腹瀉、腹痛等),頭昏痛,乏力,體重減輕等反應,除1例因腹瀉次數較多而終止治療外,其餘病例暫停服藥或減少劑量,均自行好轉。另外發現部分病人治療后白細胞及血小板數略有下降,應用維生素B4或B6后均恢復正常。
治療結核病:先製成狼毒棗,其法取狼毒放入鍋內,加水煎煮,把大棗放入籠屜,約蒸二小時半即成;狼毒與大棗按3:4配製。成人每日3次,開始服狼毒棗每次粒,視副作用有無,逐漸遞增或減少,每次最多20粒;或第一周每日g(約30粒),第二周每日g(約45粒),第3周以後每日g(約60粒)分三次食后內服,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間隔1-2周,視情況可再給第二療程。曾治療淋巴結結核、骨結核、皮膚結核、副睾結核、結核性角膜炎及肺結核,均有一定療效。30例肺結核服后癥狀改善者22例,體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病灶進步18例,痰菌轉陰9例,血沉下降14例,惡化者僅1例;對其他肺外結核,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療效。副作用有噁心、頭昏、便溏等,經減量或停葯后即消失。此外,蒸狼毒棗所剩在鍋內的狼毒液經過濾后,用文火濃縮成稀糊狀泥膏,可作局部治療劑,治療皮膚結核、癬疥、各種慢性皮炎、酒齇鼻、禿瘡及各種頑固性潰瘍等,均有一定效果。
治療腫瘤:取狼毒1錢放入200ml水中煮后撈出,再打人雞蛋2隻煮熟質吃蛋喝湯。用於治療胃癌、肝癌、肺癌、甲狀腺乳頭狀腺癌等25例,治后癥狀減輕,少數病例可見腫瘤縮小。也可用狼毒與雞血藤、苡米、半枝蓮等製成復方狠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40ml,加入5%葡萄糖液行靜脈滴注;或製成復方狼毒片內服。治療20例晚期胃癌,在術前用藥可以緩解癥狀,為手術治療創造條件;在末後用葯,可以鞏固療效,穩定病情。用藥后一般具有止痛、增進食慾等作用。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頭暈、輕度腹瀉,未發觀對肝、腎及神經方面的毒性表現。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狼毒大戟製成煎劑或丸劑,每次劑量相當於干品0.5g,每日3次,飯後服。治療299例,觀察10天,顯效52例(17.39%),好轉170例(56.36%);具有較好的平喘、化痰及鎮咳、消炎作用,尤以平喘作用顯著;多數服藥后l、2天自覺出氣省勁,痰易咯出,5天後咳嗽次數和痰量減少,食慾明顯增加。但副作用較大,病人服水劑30分鐘后即出現胃不適,口腔咽部發麻,頭昏噁心,或腹瀉、腹痛,停葯后3-24小時,可自行好轉;丸劑均有腹瀉癥狀,對久熱傷津、咽干舌燥、聲啞、嘔吐、噁心者不宜用。用上述的狼毒棗也可治療本病,每次服3-5個,每日3次,副作用較水劑或丸劑明顯減少。對278例觀察1個月,基本治癒21例,佔7.6%,顯效119例,佔42.8%,僅個別有輕微口乾,極個別有輕微肝功能改變。

植物文化


頑強生命

狼毒花被稱作在“生死邊緣怒放”的花朵。它生長在沙漠和草叢之間,哪怕是有漫天的灰塵和沙礫,也能夠積極生長,旺盛綻放。給單調的沙漠添加了不少的生機,因此花語象徵著頑強的生命。

英雄本色

光是聽名字,就能夠感覺到狼毒花非常的硬氣。在藝術界,還有根據狼毒花作為思維原型創作出來的電視劇,象徵的就是狼毒花所表達的英雄寓意。明明知道困難,也敢勇往直前。

為愛而活

草原人會用狼毒花來表達愛情,象徵的是為愛而活的寓意,展現出的是熱情、奔放、壯大的美和愛,也和草原人粗獷豪爽的形象十分貼合。收到狼毒花后,可以選擇插盆保存。

分佈範圍


分佈於蒙古、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和山東(煙台、嶗山)。

生長習性


狼毒5月上旬萌發,中下旬開花結籽,6月中上旬種子成熟,7月上旬植株乾枯,根進入高溫休眠期。植物年生長期為145-155天。

生長繁殖


種子處理

狼毒種子具有生理后熟特性,新成熟的種子播種后不能馬上萌發,因此必須將種子置於濕沙中保存。沙量與種子量的比例為3:1,放於陰涼通風處,氣溫保持在25℃以下,促進胚生理后熟。狼毒種子發芽困難,為提高其發芽率,可採用層積變溫催芽,再經過超聲波和遠紅外處理。

播種時間

狼毒的播種時間分為秋播和春播,秋播以寨露至箱降為宜,春播以清明至穀雨為宜。實踐證明秋播的效果明顯優於春播,因為秋播時胚形態后熟已經完成,絕大多數種子已經炸口,播種后種子與土壤充分結合,適量的雨雪可保持種子的生命活力,較長時間的低溫進一步促進胚生理髮育完全成熟,第2年穀雨過後陸續出苗,此時氣溫為22℃左右,7-10天基本全苗,出苗率約為70%;而春播往往由於春早的原因,出苗率在40%左右。因此,在生產中提倡秋播。

播種方式

播種的方式分為開溝條播和穴播。開溝條播,行距15-20厘米、溝深4-5厘米,踩平底格,每畝施入10-15千克複合肥,每畦順勢播種3行,將種子拌濕沙一同均勻地撒入,覆土厚4厘米,稍用力踩實,每畝播種量約為2千克。穴播,行距15-20厘米、深度3-5厘米、穴距10-12厘米,施入少量底肥,每穴播種3-5粒,覆土3-4厘米,稍踩實,每畝播種量為1.25-15千克。

防治方法


病害癥狀

狼毒栽培過程中基本無蟲害發生。病害主要為根腐爛,其原因有:一是由於土壤含水量過高(大於60%)而出現內澇,從而影響了根系的呼吸作用造成根腐爛;二是移栽的根損傷過大而被病菌侵染造成根腐爛。地上植株的癥狀為萎蔫發黃。多發生於6月中旬至植株枯菱之間,休眠的根也有個別爛根現象。
首先要注意選地及田間管理;其次是發現少量的病株,將其拔除,病穴用0.5%的石灰水澆灌;多發病株用75%的多菌靈800-1000倍液澆灌根部,或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