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回族鄉

大寨回族鄉

大寨回族鄉是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下轄的鄉,該鄉東臨白水鎮、南依華亭、崇信縣,北連四十里鋪鎮,西接麻川。面積160.3平方公里,人口13114人。

1984年,成立大寨回族鄉。2003年12月,康莊鄉併入。截至2018年末,大寨回族鄉戶籍人口26162人。總人口中,以回族為主,2011年末回族佔總人口的70%。截至2020年6月,大寨回族鄉轄24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趙塬村趙塬街道。

截徠至2018年末,大寨回族鄉有工業企業3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簡介


全鄉轄14個行政村,57個合作社,2982戶,其中回族1477戶,6525人,分別佔總戶數和總人口的49.5%和49.8%。有耕地面積60388畝,人均4.6畝。
境內地形複雜,北部為塬區,人口居住相對集中,交通較為便利,有寶平公路縱穿全境南;大部地區為山區,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閉塞,經濟文化落後。全鄉地貌以溝壑、殘塬、丘陵為主,土壤多為黃綿土,海拔1350—1700米,年均氣溫8.5℃,無霜期165天,年均降雨量480毫米,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屬旱作雨養農業區。

歷史沿革


1984年,成立大寨回族鄉。
2003年12月,康莊鄉併入。

發展


大寨回族鄉
大寨回族鄉
改革開放以來,鄉黨委、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本鄉實際,大力開展以農田、水利、道路、農、電、林草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以畜牧、蔬菜、林果、鄉鎮企業為主的支柱產業,實現了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產和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鄉面貌有了顯著變化。至2002年末,全鄉共完成梯田建設面積31403.9畝,梯條田面積累計達到40868.9畝,人均達到3.1畝;共修建集雨水窖1266眼,建成高塬、大寨2處噴灌工程,實現可灌面積700畝;建成人畜飲水工程2處,解決了3村15社3800人的人畜飲水;新修鄉村道路5條,長27公里,整修村、社道路6條,長30公里;實施了14個村50個社的農網改造和5個村7個社通電工程。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寨回族鄉轄趙塬、高塬、大寨、張庄、童咀、小馬、老莊窪、白土、潘嶺、雨林、馬營子、雷神廟、土谷堆、曹子、康莊、桂花、柳溝、清水嶺、油坊、劉家、黃家、鎖家、穆家、梨樹園2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寨回族鄉轄24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趙塬村趙塬街道。
大寨鄉區劃詳情
趙塬村高塬村大寨村張庄村童咀村小馬村老莊窪村白土村
潘嶺村雨林村馬營子村雷神廟村土谷堆村曹子村康莊村桂花村
柳溝村清水嶺村油坊村劉家村黃家村鎖家村穆家村梨樹園村

經濟


2002年末,全鄉糧食總產量完成8013噸,單產142.3公斤,農業總產值完成1601元,總收入達到25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50元。大家畜存欄12240頭,建成暖棚牛舍294座,種草2000畝,畜牧業形成了以畜帶草,以草促畜的良性發展勢頭。鄉鎮企業總數達到40個,從業人員275人,總產值達到1695萬元,總收入1640元。
農業
大寨回族鄉有耕地面積98360畝,其中塬地14779畝,山地83743畝,人均4.4畝。80%以上的耕地是山台地,土壤以黃綿土為主,具有山塬區旱作農業的典型特徵。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穀子、糜子、胡麻、菜籽、洋芋為主,屬旱作雨養農業區。
2011年,大秦回族鄉農業總產值達到6022萬元,增長11%;生產糧食18500噸。林果業總產量達到1000噸,總收入149萬元。
畜牧業以飼養黃牛為主。2011年末,大寨回族鄉黃牛年飼養量28800頭,年末存欄15000頭,5頭以上的養牛大戶196戶,10頭以上80戶;新建千頭肉牛規模養殖小區4個,畜牧業年產值達到850萬元。新增飼草面積1100畝。
商業
2011年末,大寨回族鄉有農村貿易市場1處,以小商品、農副產品、牛羊活畜交易為主;小商業網點114家,從業人員151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096萬元。
綜述
2011年,大秦回族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54元。
截至2018年末,大寨回族鄉有工業企業3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寨回族鄉地處崆峒區東南部山塬區,東與白水鎮、崇信縣毗鄰,南依華亭縣安口鎮,西靠上楊和峽門鄉,北接四十里鋪鎮,全鄉行政區域面積227.0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寨回族鄉地形複雜,北部為塬區,南面大部地區為山區。地貌以溝壑、殘塬為主,土壤多為黃綿土,海拔1350~1700米。

氣候

大寨回族鄉屬溫帶半乾旱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9.89℃,無霜期165天,年降雨量500多毫米。 

自然災害

大寨回族鄉的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低溫、霜凍等。 

自然資源

大寨回族鄉的主要礦藏資源有黏土、石灰石、水銹石等。

交通運輸


大寨回族鄉有203省道過境。全鄉,柏油道路11條,總長73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大寨回族鄉總人口22549人,其中城鎮人口341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2727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4034人,佔17.9%;15~64歲16152人,佔71.6%;65歲以上2363人,佔10.5%。總人口中,以回族為主,達15784人,佔70%。2011年,人口出生率11.3‰,人口死亡率4.8‰,自然增長率6.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5.5人。
截至2018年末,大寨回族鄉戶籍人口26162人。

發展目標


平涼大寨回族鄉
平涼大寨回族鄉
在大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針,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農村積極開展“文明村”、“文明戶”創建,農業適用技術推廣,“兩基”達標,“四五”普法等活動,努力建設文明、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了全鄉社會穩定、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先後被原平涼市委(崆峒區)評為“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六好黨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寨回族鄉有村文化室24個,文化共享工程覆蓋全鄉。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寨回族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46人,專任教師4人;小學17所,在校生1914人,專任教師1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42人,專任教師3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寨回族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鄉級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7所,床位24張,專業衛生人員32名,其中執業醫生29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完成診療7000人次。24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大寨回族鄉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10戶,人數2510人,支出360餘萬元;農村五保供養121人,支出4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人,支出20萬元。

體育事業

徠2011年末,大寨回族鄉有體育活動場14個,安裝健身器材14套。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寨回族鄉有固定電話用戶0.2萬人,行動電話用戶1.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