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處女泉的結果 展開

處女泉

瑞典1960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處女泉》是由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馬克斯·馮·西多、布里姬塔·彼得森、岡內爾·林德布洛姆主演的情感電影,於1960年2月8日在瑞典上映。

徠該片講述了純潔的女孩卡琳被歹徒玷污並殺害,傷心欲絕的陶爾為了替女兒報仇決定違背上帝的旨意親自手刃仇人。

該片獲得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劇情簡介


虔誠的農場主陶爾夫妻剛做過了禱告,隨後安排女兒卡琳騎馬為教堂送一些蠟燭,卡琳穿上了新制的盛裝,邀請家裡的養女英格麗同行。有孕在身的英格麗性格放縱,並一直嫉妒卡琳的明媚人生,出行前,英格麗在食物中塞進了一隻蛤蟆。行至一片森林前,英格麗讓卡琳獨自上路而自己尾隨觀察。林中的三個牧羊人看到孤身一人的卡琳頓起歹意,他們強暴並打死了卡琳,擄走她的外套。傍晚,三名牧羊人投宿陶爾家中,向陶爾妻子兜售卡琳的衣物,驚慌的英格麗亦同時回到家中,她向陶爾懺悔了自己詛咒卡琳的罪行。陶爾沐浴更衣,以白樺樹枝抽打自己后,決意用自己的雙手為女兒報仇。徠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陶爾馬克斯·馮·西多
卡琳布里姬塔·彼得森
英格麗岡內爾·林德布洛姆
Märeta布里姬塔·瓦爾堡
Mute Herdsman托爾·伊斯道
Beggar艾倫·埃德渥
Thin HerdsmanAxel Düberg
BoyOve Porath
Bridge KeeperAxel Slangus
FridaGudrun Brost
SimonOscar Ljung
Farm-handTor Borong

職員表

製作人英格瑪·伯格曼、Allan Ekelund
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編劇Ulla Isaksson
攝影Sven Nykvist
配樂Erik Nordgren
剪輯Oscar Rosander
美術設計P.A. Lundgren
造型設計Marik Vos-Lundh
服裝設計Borje Lundh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處女泉[瑞典1960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處女泉[瑞典1960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陶爾
演員 馬克斯·馮·西多
卡琳的父親,他是一位對上帝非常虔誠的農場主,女兒卡琳的處女身份讓他感到非常驕傲。然而某天厄運卻突然降臨,女兒卡琳遭到歹徒的強暴后凄慘死去,傷心欲絕的陶爾以白樺樹枝抽打自己后,決意用自己的雙手為女兒報仇。
處女泉[瑞典1960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處女泉[瑞典1960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卡琳
演員 布里姬塔·彼得森
陶爾的女兒,有著如花的容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她現在還是一個純潔的處女,也因此得到了世人的尊敬。某天卡琳獨自去教堂的途中遇到了三個牧羊人,毫無防備的她主動跟對方搭訕,並一起用餐,然而厄運也隨之降臨。
處女泉[瑞典1960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處女泉[瑞典1960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電影]
英格麗
演員 岡內爾·林德布洛姆
陶爾的養女,平時生活就很不檢點,未婚先孕更是受到了養父母以及鄰居們的輕視。英格麗一直嫉妒卡琳的明媚人生,內心對卡琳充滿了仇恨,甚至向邪神歐丁詛咒卡琳。
(以上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獎項類型獎項名稱獲獎者備註
1961年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處女泉》獲獎
最佳服裝設計(黑白)Marik Vos-Lundh提名
第18屆美國金球獎塞繆爾·高德溫獎《處女泉》獲獎
1960年第1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提及獎英格瑪·伯格曼
金棕櫚獎《處女泉》提名 

製作發行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瑞典1960年2月8日澳大利亞1963年5月21日
西德1960年9月9日芬蘭1966年10月14日
美國1960年11月14日波蘭2006年12月1日
日本1961年3月18日加拿大2007年9月14日
西班牙1961年11月9日土耳其2009年4月4日

製作信息

製作公司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 [瑞典]
發行公司
標準收藏 [美國]
Kinowelt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2005)
Tartan Video Ltd. [英國] (1994)
Janus Films [美國]
Versátil Home Vídeo [巴西] 

影片評價


《處女泉》雖然故事非常簡單,但豐滿的人物形象,讓影片變得很生動,並沒有電影《野草莓》中那樣明顯的大段隱喻畫面和象徵性的情節,只是有如蟾蜍、火、泉水這些似乎蘊涵一些東西的事物,顯得淺顯易懂,片中充滿了對神的懷疑,以及對人的靈魂關懷。該片儘管和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後來的電影風格不太一樣,但是貫穿始終的是伯格曼對人性的關懷,以及是對人性的希望(網易娛樂評)。
《處女泉》是一部很美的電影,這和攝影師斯文·尼克維斯特有著莫大關係,他給予影片的畫面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特質,柔和與簡潔的攝影風格與影片對現實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深入探究非常契合。該片在內容上依然延續了中世紀“驚悚題材”,但在尼克維斯特的掌鏡下,已經不再是一片哥特景象,而是展現出一種“旅行者所喜歡的美”,光影沒有過多渲染恐怖氣氛;即使片中最具象徵色彩的那場屠殺罪犯前的晚餐,也只是在構圖上讓人聯想起油畫《最後的晚餐》 (《外灘畫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