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是“宗教教育”的對稱。通常指歐洲中世紀時,市民階級為反對教會壟斷教育而開辦的城市學校所進行的教育。這些學校比較重視文化科學知識,但宗教教育仍被認作是不可缺少的。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不受教會管轄的學校所進行的教育,也叫“世俗教育”。

產生背景


化育,元紀,隨封建制展王權鞏固,足封建需展教會學校的教育形式和結構,稱為“世俗教育”,其主要形式包括宮廷學校和騎士教育。

宮廷學校


宮廷校設王貴族宮廷,培養王貴族育構。著查理曼大帝時,以阿爾琴為宮廷學校校長的宮廷學校。下面簡要列舉其編寫的問答教材:
:雨?答:球庫。
問:霧是什麼?答:白晝的夜,視力的勞作。
問:秋是什麼?答:年歲的穀倉。
宮廷學校學習科目和當時的教會學校一樣,主要是“七藝”,教學方法也才採用教會學校盛行的問答法,雖然宮廷學校主要培養封建統治階級所需要的官吏,但由於教俗封建主往往兩者合一,因此,世俗官吏教育自然具有深厚的宗教色彩。
與教會學校也存在一定的聯繫。

騎士教育


騎士教育是這一時期西歐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產物,也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最盛行的時期是十字軍東征的11、12世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勇英善戰、忠君敬主的騎士精神和技能。騎士教育的實施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家庭教育。從出生到7、8歲。兒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親教育,學習的內容有宗教知識、道德教育以及身體的養護與鍛煉。
第二階段:禮文教育。7、8歲以後,低一級的貴族將兒子送到高一級的貴族家庭中充當侍童,主要學習上層社會的禮節和行為準則,同時,也要學習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在這一階段,還要進行賽跑、角力、騎馬、擊劍等內容的訓練,以便成為身體強壯、能征善戰的戰士。這樣的訓練持續到14歲。
第三階段:侍從教育。14——21歲,青少年開始作為附件領主的侍從,隨主人參與各種活動,重點是學習“騎士七技”即“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弈棋和吟詩”。年滿21歲時,通過授職典禮,可正式獲得騎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