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之戰

發生於周靈王十七年的戰爭

平陰之戰:周靈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晉平公率晉、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聯軍在平陰(今山東平陰東北)重創齊軍的作戰。

戰爭背景介紹


周靈王十五年,晉悼公病逝,其子平公繼位。素懷異志的齊國乘晉君初立之機,公然背棄中原聯盟,與楚通使交好,並興兵攻打魯、衛、曹等中原盟國,意欲代晉稱霸。十七年,為鞏固中原聯盟,維護霸業,晉平公親自領兵出征。晉、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一國軍隊會師於魯濟(即魯界內濟水,今山東境內)。齊靈公率軍在平陰組織防禦,並在平陰附近之防門挖壕築牆以堅守。諸侯聯軍兵分兩路,以主力攻打平陰之齊軍,余部經魯、莒國境,越沂蒙山奔襲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北)。聯軍主力在防門展開攻堅戰。齊守軍死傷甚眾。為迷惑齊軍,聯軍又在平陰南面山澤險要之處虛張旗幟為陣,用戰車拖柴揚塵,似大軍馳騁。齊靈公見狀大驚,遂乘夜率軍逃遁。聯軍入平陰,俘齊軍殿後將領殖綽、郭最。繼而克京茲(今山東平陰東南)、邿(今山東平陰西南),圍盧(今山東平陰東北),主力進抵臨淄城下,與先遣之軍會合,將齊都團團包圍,火攻其四面城門。齊靈公欲退逃郵棠(今山東平度東南),被太子和諸臣勸阻。聯軍窮追潰逃的齊軍,東至濰水,南及沂水。此時,楚興兵攻鄭,藉以救齊。晉平公恐腹背受敵,遂於次年春與諸侯會盟於督揚(今山東長清東北)後撤軍。
點評:此戰,聯軍採用的正面強攻與迂迴包抄相結合,及虛張聲勢等作戰指導方針,突出地體現了春秋時期軍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