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宅

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的建築

位於徠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是當年印尼僑領蔡家森興建,佔地4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有大大小小的房間五十多間,建築物布局猶如進入迷宮一樣,從外觀來看更像一座古城堡。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民宅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有“僑鄉第一宅”之譽。

老宅簡介


蔡家宅
蔡家宅
古徠色古香的民族特色中,包涵著濃郁的南洋風格。屋宅的前檐雕刻著飛翹的龍頭,門窗木雕是精緻的傳統技藝。立柱花欄又有西式的立體花盤和古羅馬人像雕塑。屋頂既保留海南民居的飛檐翹脊,又有機地揉合西方的方、圓、孤形線的圖案浮雕。
院內前、後庭和上、下樓都有走廊樓梯相連,遇到下雨天,足不濕鞋可以走遍宅院內的每一個角落。緊密銜接的環廊具有擋風遮光蔽雨的功能,因此一年四季,大宅內清爽宜人,和煦如春。
此外,蔡家宅是個固若金湯的安全建築。大門外側的樓梯間暗藏著射擊孔,可有效地防止盜匪侵襲,屋內的人無後顧之憂。蔡家宅的廳堂和庭院內,嵌鋪著彩色花紋地板磚,雖然歷經70多年的歲月滄桑,依然光鮮如新,完全可與現代的瓷磚媲美。這些精美耐磨的地板磚都是建屋的主人從南洋用船運回來的。片片瓷磚,都是從異國他鄉遠渡重洋而抵達留客村的,凝聚著主人的一腔心血。留客村約有400年的歷史,共有176戶,居住著蔡、莫、余、朱、陳、韓、王、盧、周、覃十個姓氏。其中旅居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澳門等地的華僑就有1000多人。清末,留客村的青壯年男子大都從村口的古渡口乘船經萬泉河漂洋過海當“番客”出外謀生創業。

歷史背景


蔡家宅的主人蔡家森有四兄弟,父親早逝,家境貧寒,蔡家森帶著兩個弟弟跟隨“去番”的熱潮,前往印度尼西亞謀生。他們歷盡千辛萬苦從事橡膠種植和船務航運,經過多年奮力打拚,蔡家兄弟成為當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和印尼“番客”中的僑領。像很多從海南出去的“番客”一樣,發家致富的蔡家兄弟心中牽掛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園蓋祖屋,衣錦還鄉,耀祖光宗。1934年,蔡家森回到瓊海留客村,和兄弟們一起蓋起了蔡宅。蔡家宅每幢宅院的廳堂都設置了供奉祖先牌位的“公閣”。蔡家宅的“公閣”很高,每次燒香祭祖時要用梯子上下。
豪華富麗的蔡家大院只熱鬧了幾年。1939年日軍侵瓊時,蔡家兄弟又撤回印尼,家屋只剩下不肯離開故園的老母親和照顧她的僕人。蔡家森的母親去世后,這座豪門宅院在孤寂中開始了無盡的守望,成為一座空宅。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海外的蔡家後人才從國外回到故園的大宅中拜祭先人。蔡家宅現在由蔡家的後人委託村民韓新元看管。蔡家大宅代表著一段歷史,也代表著一種建築文化,充滿著神秘和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