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二十三首

馬詩二十三首

《馬詩二十三首》是唐代詩人李賀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名為詠馬,實際上是借物抒懷,抒發詩人懷才不遇的感嘆和憤慨,以及建功立業的抱負和願望。這是一組頗有特色的詠物詩,具有寓意精警、寄託遙深、構思奇巧、用典靈活等藝術特色。

作品原文


其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其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其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其六
飢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其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其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其十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其十一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其十二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其十三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其十四
香襆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其十五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其十六
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其十七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⑶。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其十八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其十九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
其二十一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其二十二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其二十三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 ● 龍:這裡指駿馬。
● ● 連錢:形容毛色斑點狀如連接的銅錢。
● ● 韂(chàn):也叫障泥,垂覆在馬腹兩側以遮擋泥土的布簾。
● ● 金鞭:以金為飾物的馬鞭。
● ● 臘月:農曆十二月。
● ● 天街:京城裡的街道。
● ● 雪似鹽:《世說新語·言語》:“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 ● 蒺藜:植物名,實有刺。
● ● 周天子:指周穆王。
● ● 玉山:神話中的山名。《山海經》:“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 ● 鳴騶:前呼後擁的騶從。騶,古代養馬兼管駕車的人。
● ● 赤驥:指火紅色的馬,傳說中周穆王駕車用的八匹駿馬之一。
● ● 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本是星:一作“是本星”,一作“本是精”。《瑞應圖》說:“馬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認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與天上的星宿相應,稱馬對應的星宿為房星,故言“房星是本星”。
● ● 瘦骨:清瘦的骨頭。
● ● 銅聲:銅器發出的聲音,這裡形容馬骨的堅勁。
● ● 大漠:廣大的沙漠。山:一作“沙”。
● ● 燕山:在河北省。一說為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鉤:古代兵器。
● ● 何當:什麼時候。金絡腦:即金絡頭,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 ● 踏:走,跑。此處有“賓士”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 ● 骨查牙:形容馬瘦骨嶙峋。查牙,錯出不齊貌。
● ● 粗毛:馬瘦則顯毛粗。花:指斑駁的毛片。
● ● 鬣(liè):馬頸上的長毛。
● ● 發:馬額頭上的毛。長麻:製作馬絡頭的一種材料。
● ● 西母:即傳說中的西王母。闌:殘盡。
● ● 東王:即傳說中的東王公,又名東皇公。
● ● 君王:指稱帝王。燕:通“宴”。
● ● 拽:拉。
● ● 赤兔:駿馬名。呂布的坐騎。《三國志·魏志·呂布傳》:“布有良馬日赤免。”南朝宋裴松之註:“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 ● 呂布:字奉先,東漢時九原(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人,善弓馬,臂力過人,時號“飛將”。《後漢書》卷七五、《三國志》卷七皆有傳。
● ● 果下馬:一種非常矮小的馬,因乘之可行於果樹之下,故名。
● ● 羈策:駕馭、驅使之意。蠻兒: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 ● 去:一作“死”。飂叔:相傳是飂國國君飂叔安的後代,名董父,善於養龍。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 ● 豢:飼養。龍:指駿馬。
● ● 棧:馬棚。
● ● 榜:船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項羽自刎於此。一作“江東”。
● ● 神騅(zhuī):神騎的烏騅馬,項羽的坐騎。騅,毛色黑白相雜的馬。
● ● 君王:一作“吾王”。
● ● 內馬:宮禁中的馬。宮人:宮女。一作“官人”。
● ● 韉(jiān):馬的鞍墊。刺:綉。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獸。
● ● 午時:一作“年時”。
● ● 蹭蹬:困頓,遭受挫折。溘:依著、迎著之意。
● ● 批竹:比喻馬的耳朵如削尖的竹子。攢耳:謂兩隻耳朵聚攏向上。
● ● 桃花:馬的毛色狀如桃花斑點。一說白毛紅點的馬謂之桃花馬。桃花馬也是一種良馬。
● ● 攪陣:衝破敵人的陣營。
● ● 借:幫助。
● ● 寶玦:其狀如環而有缺口的玉飾。
● ● 俠骨:指勇武仗義的性格或氣質。
● ● “堆金”句:語本《戰國策·燕策一》,戰國時郭隗以馬作喻,勸說燕昭王招攬賢士,說古有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馬,三年未得,其侍臣主動求尋,三月後以五百金買一死駿馬之首,於是不到一年,得千里馬三匹。
● ● 楚襄王:即戰國時楚頃襄王羋橫。
● ● 香襆(fú):即香羅帕。平時蓋在馬鞍上,騎時則去掉。赭羅:紅褐色的羅紗。
● ● 盤龍:彎曲著的龍。蹙:指用金絲銀線把絲織品刺繡成皺紋狀。這種絲織品叫“蹙金”。
● ● 陌:田間小路。
● ● 逢春:遇著好時機。
● ● 桓公: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名小白,曾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是當時有名的霸主。
● ● 伏虎威:據《管子·小問》載,齊桓公有一次騎馬出獵,有隻老虎見后躲藏起來。桓公問是何因,管仲說:這匹馬象駁,駁食虎豹,所以老虎嚇得疑懼不前。
● ● 溝隴:山溝野地。喻指處在卑下的地位。
● ● 看取:看。取,動詞詞尾。拂云:掠雲。
● ● 唐劍:唐朝的寶劍,這裡喻指滅隋戰爭中以李世民為首的軍事武裝。隋公:原是隋文帝楊堅在北周時的爵號,這裡代指騎過駿馬“拳毛”的隋朝高級將領。
● ● 拳毛:指拳毛騧,唐太宗李世民在滅隋戰爭中所獲的駿馬。此馬後被雕刻成石像,成為著名的“昭陵六駿”之一。
● ● 金甲:指披在戰馬身上的鎧甲。④飄風:迅疾的旋風。王琦註:“《說文》:飄風,迴風也。蓋風之迴旋至疾速者。捉飄風即追風之意。”
● ● 颴(xuàn)風:迅疾的旋風。颴,一作“飄”,一作“飆”。王琦註:“《說文》:飄風,迴風也。蓋風之迴旋至疾速者。捉飄風即追風之意。”
● ● 白鐵:白亮的鐵刀。銼:細切。青禾:青嫩的禾苗。
● ● 砧:指墊以切草的砧板。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呈線形。
● ● 小頸:小巧美觀的馬。
● ● 金埒(liè):富貴人家的跑馬場。
● ● 伯樂:相傳為春秋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以善相馬著稱。
● ● 旋毛:拳曲的馬毛。《爾雅·釋獸》郭璞注引《伯樂相馬法》曰:“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馬。”
● ● 只今:如今。掊:克減,剋扣。白草:牛馬愛吃的一種草。
● ● 驀:超越,跨越。
● ● 蕭寺:即佛寺。相傳梁武帝造佛寺,命蕭子云飛白大書“蕭寺”,后因稱佛寺為蕭寺。馱經馬:漢孝明帝夜夢金人,傅毅說這金人就是“佛”,明帝乃派人去天竺國,以白馬馱經而歸,並立白馬寺於洛陽雍門西。
● ● 元:“原”"的本字,即本來、原來之意。竺國:即天竺國,印度的別稱。
● ● 善相:即佛家所說的清凈慈悲的妙相。
● ● 章台:街道名。在陝西長安縣故城西南隅。漢代京兆尹張敞罷朝會,曾走馬過章台街。這裡代指官場。
● ● 重圍:指雙重圍繞的腰帶。燕尾:指拖垂的帶頭之末端猶如燕尾的分叉。
● ● 魚腸:寶劍名。一謂極小之匕首,可藏置於魚腹中者;一謂劍之文理屈曲若魚腸者。觀李賀詩意,當指后一種。
● ● 千里腳:指日行千里之駿馬。猶言“千里足”。
● ● 眼中光:據《伯樂相馬經》和《齊民要術》載,能在馬的目瞳中映出人的頭和足的,閃著紫艷光的是千里馬。
● ● 系:拴置。騰黃:神馬名,又名乘黃。
● ● 仙人:這裡指唐憲宗,因憲宗曾自稱為仙人。上彩樓:相傳神仙喜居彩樓之上,這裡喻指唐憲宗居於皇位。
● ● 須鞭:備鞭以待。須,等待之意。玉勒:用玉裝飾的有嚼口的馬籠頭。玉勒吏:指馬吏。這裡指駕馭之臣。
● ● 謫:貶遣。高州:地名,唐代屬嶺南道,治所在今廣東省茂名市附近,當時地多瘴癘,謫宦者多居之。
● ● 汗血:古代的一種駿馬名。
● ● 鸞:指鸞輿,天子所乘之車。玉珂:指綴在馬絡頭上的玉飾。
● ● 少君:李少君,漢代方術之士。《史記·孝武本紀》中有關於他的記述。
● ● 青騾:《太平御覽》卷九〇一引《魯女生別傳》曰:“李少君死後百餘日,後人有見少君在河東蒲坂,乘青騾。帝聞之,發棺,無所有。”
● ● 武帝:漢武帝劉徹,漢景帝之子,《史記·孝武本紀》謂其“尤敬鬼神之祀”,《漢武內傳》稱其“好神仙之道”。據《漢書·武帝紀》載,武帝又喜愛西域汗血馬,使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大宛,得馬甚眾。
● ● 燒金:謂燒煉金石藥物以制丹,迷信者認為服之可以長生。
● ● 廄:馬棚。肉馬:痴肥的馬,凡庸的馬。
白話譯文
其一
龍馬脊毛圖案像連接著的銅錢,銀蹄飛馳一片白色宛如踏雲煙。
可是沒有人為它編織錦繡障泥,又有誰肯為它鑄造飾金的馬鞭?
其二
寒冬臘月里,草根也發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鹽。
不知自己嘴,是硬還是軟,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銜。
其三
忽然想起,周穆王何等威風,駕駛著車騎,馳進群玉山中。
騎卒吆喝開道,辭別了京城,八駿裡面那赤驥馬最受恩寵!
其四
這匹馬可不是人家的凡馬,它原是天上那房星的精靈。
到跟前敲敲它瘦勁的骨骼,還會發出帶著錚錚的銅聲。
其五
平沙覆蓋著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彎鉤的月亮高掛在燕然山上。
駿馬何時才能套上鑲金的籠頭,衝鋒陷陣飛馳在那深秋的戰場!
其六
飢餓的馬兒躺卧著,瘦骨嶙峋,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駁的花紋。
鬣毛枯焦,硃紅色的光澤已消退,額發被粗長的麻繩磨斷,讓人寒心!
其七
宴會上,西王母飲酒已將殘;東王公的飯,也已經快吃完。
君王啊,如果您去瑤池赴宴,還有誰來為您駕轅飛奔向前?
其八
駿馬赤兔,沒有人來乘用,只有猛將呂布,才能把它跨騎。
我聽說,那矮小的果下馬,才肯俯首聽命,任憑蠻兒駕馭。
其九
養龍能手飂叔匆匆逝去永不返,如今再無人培養重用英賢。
寒夜裡霜雪把馬棚壓坍,西風中駿馬的脊骨已被折斷。
其十
亭長載者駿馬,急忙划槳橫渡烏江,神馬烏騅在悲泣,向著寒風。
君王今天已經解劍自刎身死,我到哪裡再去尋找蓋世英雄!
其十一
宮馬賞給宮女,養在宮禁中,鑲銀的鞍墊,綉上漂亮的麒麟。
中午在虞坂上拉鹽車的駿馬,卻在風塵里遭受著艱難飢困。
其十二
額上剛剛挺聚出削竹般的雙耳,身上還沒露出鮮明的桃花斑紋。
但有朝一日需要衝鋒陷陣,把它牽去,定能幫助將軍建立功勛。
其十三
身佩玉玦的是誰家的好兒郎?久聞他豪俠的美名遠揚四方。
他花費重金買了駿馬的屍骨,卻要送給並不愛馬的楚襄王。
其十四
馬鞍上覆蓋的赭紅羅帕,噴香嶄新,馬鐙上綉繪的盤龍,鱗甲生動逼真。
這匹受寵馬兒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顧,看看我,誰能說時機不好難以逢春?
其十五
若不是隨從齊桓公出獵,怎能顯示駁馬的伏虎之威?
一旦躍出那荒僻的山溝坎隴,定能看到它掠雲騰飛。
其十六
李唐將領揮劍斬了隋朝的大公,駿馬拳馬騧歸屬英主唐太宗。
不要嫌自己披掛的鎧甲沉重,飛馳時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風。
其十七
晶亮的鍘刀細切青嫩的禾苗,墊砧間落下餵養愛馬的碎草。
世人憐愛那頸細悅目的馴服小馬,富人跑馬場上懼怕駿馬牙長性暴。
其十八
伯樂走到這匹馬跟前一看,正是匹駿馬,旋毛生在腹肚間。
而今卻扣減它的草料,何年何月它才能飛越青山!
其十九
佛寺里那匹馱經的駿馬,原來是從天竺佛國歸來。
它只知以清凈慈悲為懷,哪曉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其二十
勇士雙重腰帶似燕尾,風度翩翩威武雄壯,腰間佩著魚腸名劍。
想要尋求千里馬幫助建立功業,先要把馬眼中的光彩識辨識辨。
其二十一
騰黃駿馬閑置,只能暫時拴系,因為仙人登上彩樓,還有乘騎之時。
駕馭騏驥的馬吏,本應備鞭候侍,究竟為何,卻把他貶遣到邊遠之地?
其二十二
汗血馬從西域來到帝王的官苑,隨著鑾輿搖動玉珂,誰不稱羨?
如果是被方士乘騎,走在海邊,人們以為是匹青騾,誰投青眼?
其二十三
漢武帝祈求長生,迷戀神仙,讓方士燒金煉丹,只得到一縷輕煙。
御馬棚里飼養的全是痴肥的凡馬,這種馬啊,又怎能懂得馳上藍天?

創作背景


李賀是唐室宗孫,系出鄭王李亮之後。但積久年深,他這唐室宗枝,卻早被皇家忘卻,直敗落到山坡村居、門庭冷落、甲蔬淡飯難於為繼的清苦地步。儘管才華橫溢,礪志苦讀,詩名早著,但由於得不到力者的引薦,他終是不被賞識,只能掙扎於社會下層,於是帶著憂憤之情創作了這組詩。
這組詩歷來被認為非一時一地之作。吳企明《李賀集》則認為作於元和九年(814),時逢馬年,詩人感慨萬千,一氣呵成創作了這組詩。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組詠馬詩,通過對馬和與馬有關的許多歷史故事的詠嘆,表現了英傑異士的抱負和願望,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感嘆和憤慨。合觀組詩,渾然天成,緊緊圍繞著主旋律彈奏;分而觀之,每首又各有側重而自成一體。
清苦貧寒的家庭,懷才不遇的命運,使李賀的內心充滿了凄苦、憤懣和牢騷。詠馬詩,正是詩人此遇此情的寫照。清代詩評家王琦對李賀的《馬詩二十三首》“言馬也而初意不在馬也”的評論非常貼切到位,詩人確是“言馬”“而初意不在馬”。
懷才不遇是李賀在這組詩中所寄寓的第一層意思,也是這組詩中的重點所在,開篇第一首,描繪了一匹神采奕奕的良馬形象:“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它的脊背上有黑色連錢花,奮起銀奔跑起來時,腳下是一片白色的雲煙,簡直如騰雲駕霧一般。可惜的是,這樣的一匹好馬卻“無人織錦韂”,更沒人為之“鑄金鞭”,詩人在這裡寄寓了自己空有滿腹才華卻無人賞識的感慨,其失落感顯得異常強烈!在《馬詩》其三中,詩人寫道:“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此詩引用《穆天子傳》的典故,說周穆王驅車去西王母所居之王山,巡行天下,在八駿之中,赤驥最出力、也最受恩寬;可自己雖オ如赤驥、卻遇不上像周穆王這樣賞識賢才的天子。此詩從對赤驥的讚賞和羨慕中,委婉地流露出詩人濃重的懷才不遇之情。
在懷才不遇這一主導感情的支配下,擇明主而事則是李賀這組詠馬詩所寄寓的第二層意思。如《馬詩》其十:“催榜渡鳥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這首詩寫得十分感人。項羽在烏江口戰敗以後,不願再回江東去,就將自己心愛的烏騅贈給了亭長,當亭長船載烏騅匆忙離開時,烏騅戀主,迎風垂潤:“項王已經解劍自刎,我今後又到何處去追尋這樣的英雄之主呢?”詩中慨嘆世無英主之情是多麼濃烈啊!在《馬詩》其十六中,詩人詠嘆道:“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𩘶風。”駿馬遇到英主,便能充分發揮其潛力,哪怕唐太宗身上的黃金甲再沉重,這拳毛矚奔走起來仍像旋風一樣輕快迅捷!在《馬詩》其八中詩人感喟:“赤免無人用,須當呂布騎。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據《曹瞞傳》載:“呂布乘馬名赤兔,能馳城飛塹。語日:“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這兩首詩,前者寫出了詩人嚮往英主的迫切心情;後者用典,暗示傑出人オ必須遇到英明的主子オ能發揮作用。其渴望明主之情,充滿於字裡行間。
而遇上英主,則盡量發揮自己的オ能,以顯示英才本色,則是李賀詠馬詩寄託的第三層意思。《馬詩》其五寫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前兩句寫燕然山一帶環境的酷寒荒僻,以暗示駿馬之艱辛,但駿馬卻不以為苦,渴望籠上黃金馬絡頭,在漠北戰場上輕快賓士,就像清秋季節外出郊遊一樣。此詩透露出企盼知遇、一展所長的意思。《馬詩》其十二表達了同樣的願望“批竹初攢耳,桃花朱上身。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這匹良馬還很稚嫩,批竹般的耳朵剛聚到額頭上,毛色還沒能像桃花馬那樣鮮明,但它畢竟是一匹良馬,將來一定能去衝鋒陷陣,幫助將軍成就一番功業的。詩中暗示自已雖然年少而未盛頭角,但自信是英俊之才,將來一定能輔佐君王,干出一番愛愛烈烈的業績來的。
君主不識俊オ,必重庸才,是李賀詠馬詩寄託的第四層意思。其二十三寫道:“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凡馬,不解上青天!”漢武帝迷信神仙,招來一批批道士為他煉丹燒金,結果一無所得,只見裊裊上升的一縷縷紫煙罷了。他廄中所豢養的,都是長了一身肥肉的凡馬,是根本不可能馱著漢武帝去升仙的!在這種情況下,駿馬必然遭到虐待,受盡折磨。作者以此比喻統治者對人才的推殘,而這是李賀詠馬組詩所寄託的第五層意思。在《馬詩》其六中,詩人寫了一匹飢餓困頓的良馬,瘦骨突露,毛長得非常粗糙雜亂,硃色的毛變成灰黑色,一根很粗的麻繩勒著馬頭,把馬頭上的毛都勒斷了:“飢卧骨査牙,粗毛刺破花。焦硃色落,發斷鋸長麻。”此詩將一匹良馬受折磨后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充分描寫了封建社會優秀人才受盡摧殘的情景,抒泄了詩人滿腔憤懣的情緒。在《馬詩》其九中,詩人忍不住對馬的同情,又一次痛心地吟詠:“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夜來霜壓機,駿馬折西風。”優秀人オ受盡推折的情景已躍然於紙上。
借用馬,李賀於詩中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和報國無路的憤漖情綪,表達了自己的人オ觀,因而組詩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這組詩的表現形式大都是托物寄懷,意在言外,字面寫馬,字底卻是在寫自己,物我融混,真正體現了“寄託遙深”,因而十分耐人尋味和深思。
李賀的詩向來以想象豐富、構思奇巧出名,這組詩也不例外。在《馬詩》其二中詩人寫道:“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牧草到了臘月里,苗葉枯萎,只有根還在,想象它味甜可口;但又被似鹽的大雪所覆蓋。為了取食,馬也顧不上嘴巴是軟是硬,只好用嘴到雪中去拱取,即使被蒺藜所刺傷,也在所不惜了!王琦說:“此首蓋為困餓而不能擇食者悲款。奇情苦思,須溪(按指南宋詩人劉辰翁)所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人道者’,知言哉!”這首詩構想的奇特之處主要體現在:第一,詩人想象這匹良馬受人虐待至深,已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居然像豬一樣用嘴去拱食雪中的草根,顯得多麼沉痛!第二,大雪似鹽的比喻,不僅活用了《世說新語·言語篇》中謝安與兒女們討論如何吟雪的典故,而且還進步以鹽味之咸苦,去烘托草根之甜美,從而深刻顯示出此馬飢餓困苦情急不可耐的情狀,真是一種絕妙的聯想!第三,古代寫馬詩的人很多,從來沒有人想到馬飢餓至極時的心理活動,而李賀這種構想,的確是“獨取不經人道者”,具有極大的創造性和感染力。在《馬詩》其四中詩人寫道:“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首先,此詩運用了《瑞應圖》中“馬為房星之精”的典故,以此馬能上應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的房星,氣骨自然不凡接著想象此馬疲骨嶙銄,又進而想象去敲擊它時居然能發出像敲擊銅器那樣的鏗鏘之聲。初讀感到簡直是匪夷所思,細品卻又感到極其生動、極其符合情理,從而使讀者不得不佩服詩人想象力之豐富及構思之新穎奇特。
此外,這組詩中用典十分靈活,如《馬詩》其七中,詩人用了一個古代神話:“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西王母和東王公那裡宴會快要結束,已經酒闌飯罷了,如果君王要像周穆王那樣去赴宴的話,沒有良馬,又怎能去駕車拉轅?此詩將神話故事與現實情況捏合起來,從而對當時統治者平時不重視人才的收集與培養,等到需要人才時卻束手無策這種現象痛下針砭。在這裡,西王母與東王公的典故運用得多麼靈活而精彩!在《馬詩》十五中詩人又用了一個歷史故事:“不從桓公猜,何能伏虎威?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據《管子》載:(齊)桓公乘馬,虎望見之而伏。桓公問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馬,虎望見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對曰:“意者君乘駁馬而盤桓,迎日而馳乎?”公曰:“然。”管仲曰:“此駁馬也,駁食虎豹,故虎疑焉。”此詩活用這一典故,說明有才能的人伏處草野之中,得不到君主的賞識和重用,即使像駁馬那樣智勇過人、威震虎豹,又有誰能知曉?只有當其躍出溝隴,建功立業,就像駿馬掠雲飛馳,才會使人刮目相看!在這裡,齊桓公乘駁馬而使虎不敢行的典故,用得十分貼切。由此可見,這組詩構思之奇巧、用典之靈活,是非常突出的。
李賀屬於苦吟派詩人,寫詩時十分注意鍊字煉意,出語務為勁拔,注意獨創,不屑經人道過。《新唐書·李賀傳》中載述:“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其中”;晚間回歸后,把白天所得反覆吟詠,整理成篇。因此詩人的許多佳詞名句,得以流傳於秋。在《馬詩二十三首》中,作者為了充分表達其深沉的感情,十分講究字句的琢煉。《馬詩》其四寫了這樣一匹馬:“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前句寫馬的形態——“瘦骨”,表現馬的處境;后句寫馬的素質——“銅聲”。作者不僅從這匹馬瘦骨嶙峋的形象中寫出馬的境遇,而且發揮想象,採用移覺的修辭手法,從其形“瘦骨”(視覺)聯想其質如“銅聲”(聽覺)。“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其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是金屬,其聲錚錚,從而生動地顯示馬的骨力堅勁、內質精良,使馬的內在外現為可聞可聽的聲響;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但詩人以虛寫虛又化虛為實,只用幾個字就做到了“狀難寫之境如在目前”,其形象化的技法可以說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詩人鍊字鍊句,寫馬也即寫自己,深沉委婉地表達了心中懷オ不遇的鬱悶。《馬詩》其十:“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詩人把神馬烏騅與英雄霸王生離死別的場面刻畫得十分悲壯動人。兵敗垓下的英雄,在末路危難之際,竟不顧自己的生命,首先顧惜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戰馬,硬是送它登船東渡,而此時的烏騅也已明白,現在要與英雄永別了,於是它迎風悲鳴而淚下!一個“泣”字,寫出了烏雅無比哀傷的神情,更表露了鳥騅無法表達的戀主心態,給讀者以無限的遐想餘地。如將“泣”換成“哭”字,那詩味必將銳減;如以“鳴”“嘶”代替,更是索然無味也。
《馬詩》其五是作者寫得十分精心、頗有意境的一首好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詩人開頭只用了兩個簡潔的比喻,就展現了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的景色:連綿的燕山山脈,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好似鋪了一層白皚皚的霜雪,畫面清新開闊;同時“燕山月似鉤”中的喻體“鉤”是一種彎刀,詩人從明亮的月牙聯想到閃著寒光的兵器形象,就延伸出了嚮往征戰之意。這幅戰場景色,寒氣森森,但在渴望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戰馬看來,卻正是它的用武之地,詩人以“何當”兩字作設問,傳達出千里馬堅決自信而迫切執著的企盼之意。“金絡腦”與馬詩其一中的“無人織錦鞴,誰為鑄金鞭中的“錦”“金鞭”一樣統屬貴重的鞍具,象徵馬受重用。最後一句,詩人不僅以“清秋”寫出正是草原馬肥草黃適於驅馳的季節,以“快走”形象地寫出了馬輕捷矯健的風姿,而且寫出了駿馬對上戰場縱橫驍騰不以為苦、反似獲得無限輕鬆快意的感覺。全詩前半部分比中有興,興中帶比;後半部分一氣呵成,抒發情感。寥寥20個字,詩人既鍊字又煉意,表達了作者企盼重用、熱望建樹功勛的強烈心愿。
李賀筆下的馬是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詩人寫馬既有整體形象(如《馬詩》其六的餓馬形象)又有細部刻畫(如《馬詩》其一的“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既有外部的形體描繪又有內在心理的揣摩(如《馬詩》其十中鳥雅的心理活動),筆法多變,即便同是寫駿馬也寫出不同的風姿神態,絕不雷同,從而使其筆下的馬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如詩人用“捉飄風”寫出了駿馬快過旋風的飛速迅捷之姿,用“拂雲飛”寫出了駿馬追雲逐月的瀟酒俊逸之性;詩人還寫出了具有不凡之質的駿馬:“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正是由於詩人精心推敲,注意字句的琢煉,因而在描繪馬的形象時達到了形象畢肖、神韻非凡的水準,而在表達詩人的情思時則顯得既深沉、又執著。一生遭受統治者冷遇的詩人對世道看得相當透徹,但他渴求受到重用的心理卻非常強烈,渴望一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執著企盼全都蘊癜在這些佳詞名句中了。
李賀的《馬詩二十三首》是中國古代詩歌中一組極為優秀的詠物詩,它寫得不脫不粘,既能注意到形象生動地把握“馬”的特徵,又能不為“馬性”所拘泥而放開來寫,從而體現了作品卓絕的風骨和深沉的寄託,因而值得讀者三覆其味。
名家評價
清代黎簡《李長吉集》:馬詩二十三首各有寓意,隨在讀者會心,毋庸強解。唯章法似無倫次,然長吉於此不甚理會。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馬詩》二十三首,首首寓意,然未始不是一氣盤旋,分合觀之,無往不可。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此二十三首,乃聚精會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辭,猶有老杜諸作之未至者。率處皆是煉處,有一字手滑耶?五絕一體,實做尤難。四唐唯一老杜,此亦摭實似之;而沉著中飄蕭,亦似之。
清代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馬詩》二十三首,俱是借題抒意,或美或譏、或悲或惜,大抵於所聞見之中各有所比,言馬也而意初不在馬矣。又每首之中皆有不經人道語。人皆以賀詩為怪,獨朱子以賀詩為巧。讀此數章,知朱子論詩真有卓見。
其一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貴質奇才,未榮朱紱,與駿馬之不逢時,同一概矣。故雖龍脊銀蹄,而織錦韉無人,鑄金鞭無人,與凡馬何異!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先言好馬須好飾,猶杜詩“驄馬新斫蹄,銀鞍被來好”,以喻有才須稱。此二十三首這開章引子也。以下便如《莊子》重言、寓言、卮言,曲盡其義。
清代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此首言良馬而未為人所識者也。
其四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下應天駟,則骨氣自爾不凡。瘦骨寒峭,敲之猶帶銅聲。總以自形其剛堅耳。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自喻王孫本天潢也。下二句言《相馬經》但言隅目高匡等相,猶是皮毛。支遁之畜馬,以為愛其神駭,亦屬外觀。畢竟當得其內美,骨作銅聲,即“牝馬之貞”之理(首句下)。
其五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邊氛未靖,奇才未伸。壯士於此,不禁雄心躍躍。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此言苟能世用,致遠不難。
其九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元和間,策試賢良方正,直言敢諫。舉人牛僧孺、皇甫湜、李德裕皆指陳無忌。考官楊於陵、韋貫之署為上第。李吉甫惡之,泣訴於上。上遂罷於陵、貫之等,僧孺輩俱不調。颼叔,指楊、韋諸君也,此時皆蒙貶去,不複選駿。牛、李、皇甫諸人俱遭沮排。嚴霜折駿,大可悲已!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此亦自喻龍種憔悴。
清代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古者四靈以為畜,故龍亦可豢養。今既無其人,豢龍之術,久已失傳;乃養馬之法,亦廢而不講,徒使駿逸之才受風霜之困於槽櫪之間,斯馬也何不幸而遇斯時也!
其十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此即《垓下歌》意“時不利兮”之句,千古英雄聞之淚落。騅之得遇項羽,可謂伸於知己矣。乃羽以伯業不終,致騅又為知己者死,逢時之難如是乎!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此亦居今思古。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項羽雖以馬贈亭長,然羽既刎死,神騅必不受人騎也。二十餘首中,此首寫得神駿。
清代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下二句代馬作悲酸之語,無限深情。
其十五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馬豈真能伏虎耶?因明主驅策,故威望倍重。如憲宗時劉辟反,詔高崇文討之,諸將皆不服。後上專委以事權,卒平禍亂,震懾東川。是知馬必由桓公以顯名,崇文必由憲宗以著績,故能一朝奮興,勛成蓋世,總在主上有以用之也。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用管子告恆公駁馬事,以盡馬之才。虎且可伏,安往而不可逞哉!
清代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詩意謂豪傑之士,伏處草野,不得君上之委任,雖智勇絕人,雄略蓋世,人孰能知?一旦出畎畝之中,得尺寸之棲,樹功立業,自致於青雲之上,然後為人所仰瞻耳!
其十八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相馬者有人,市駿者無主。有知己而無感恩,終若不遇。
清代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馬之旋毛生於腹間,人未之見,以常馬視之;怕樂視之,乃知其為千里馬,然芻秣不足,則馬之筋力亦不充。今乃克減其草料,每食不泡,得知何日養成氣力,可以驅騁山岡,而展其驥足乎?后二句當作伯樂口中嘆息之語方得。
其二十三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此言有才不遇,國士之不幸;不得真才,亦同之不幸也。方云:言燒金已得紫煙,近可仙矣。其如肉馬不解上天何?
清代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漢武帝好神仙之事,使方士煉丹砂為黃金,不就。又好西域汗血馬,使貳師將軍伐大宛,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牝牡三千餘匹。長吉謂其燒煉則黃金化為紫煙,終不成就;所獲之馬又皆凡馬,不可乘之以上青天,所求皆是無益之事。此首似為憲宗好神仙、信方士之說而作。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七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