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模範師

興國模範師

興國模範師是中央紅軍的12個主力師之一,番號為紅三軍團第六師。1932年8月,在江西省興國縣城郊筲箕窩組建了興國模範師,指戰員從少先隊、赤衛軍挑選出來的優秀分子組成,共7,000餘人,轄5個團,1個特務營。

組建出征


1934年毛澤東授予興國縣擴紅獎旗。
1934年毛澤東授予興國縣擴紅獎旗。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興國縣蘇維埃政府軍事部在實行農村軍事化過程中,決定凡7歲至15歲的兒童與少年均加入兒童團,凡16歲至25歲的青年均加入少先隊,凡26歲至45歲的青壯年均加入赤衛隊。兒童團、少先隊、赤衛隊均屬軍事化組織。1930年3月,興國縣剛成立蘇維埃政府時,便建立了興國縣少年先鋒隊中隊部。少年先鋒隊寓兵於農,平時訓練,戰時出發,不脫離生產。一旦上級發布命令,便聽從指揮,配合赤衛軍、地方紅軍和主力紅軍開赴前線作戰。
1933年5月,在江西軍區少先隊動員部部長鍾發宗的指導下,興國模範師全師集體報名參加紅軍。6月6日,在筲箕窩檢閱台廣場,接受紅軍總政治部駐興國擴紅隊長羅榮桓、江西軍區總指揮陳毅的檢閱,並接受陳毅代表中革軍委頒發的“中國工農紅軍興國模範師”軍旗。被批准參加紅軍的興國模範師全體指戰員共5,161名,從興國出發,開赴樂安整編,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第6師。這一壯舉在中央蘇區引起了強烈反響,有力地推動了中央蘇區的擴紅運動。
1934年1月31日,毛主席在瑞金召開的二次全蘇大會期間,親自主持了熱烈了授獎典禮,親自授予興國一面擴紅獎旗。

部隊構成


興國模範師是興國人民子弟兵,全師除少數幹部外,指戰員清一色是興國人。
出髮長征時,師部主要領導是:
師長:曹德卿
政治委員:徐策
參謀長:杜中美
政治部主任:歐陽欽
全師共5000多人槍,轄16、17、18等三個團:
第16團
團長:李壽軒
政治委員:劉隨春
參謀長:陳世明
第17團
團長:王松青
政治委員:甘渭漢
第18團
團長:曾春鑒
參謀長:吳子雄

參與戰役


紅3軍團擔任全軍的右路先鋒,經過半天激戰,紅3軍團率先突破封鎖線。(1934年10月)22日午前,紅4師攻佔了白石圩(百石)。午後2點,興國模範師第16團勝利攻佔了韓坊。下午,興國模範師另2個團乘勝追擊,攻佔了固陂(今江西省信豐縣古陂鎮),並前進到砰石(今江西省信豐縣坪石),掩護中央縱隊通過封鎖線。
(1934年10月)23日,廣東軍隊邊打邊撤。26日,中革軍委正式通知紅軍前線部隊,陳濟棠部隊已答應紅軍借道經過,故對撤退的廣東軍隊不得追擊和俘其官兵。
27日,興國模範師佔領崇義縣城。
29日,興國模範師和5師奉命擔任軍團左縱隊,由崇義的穩下、左溪、關田、文英、熱水一路,向汝城方向挺進,準備突破國民黨軍構築在湘贛邊界的第二道封鎖線。
(1934年)11月3日,紅3軍團以4師主攻汝城,5師在汝城以東設伏打援。興國模範師在汝城連珠嶺、東岡嶺一線構築了工事,準備和紅5師一起伏擊資興桂東增援汝城之敵。當日,紅4師攻打汝城未克,軍團領導立即改變戰略,讓4師監視汝城之敵,由5師6師在汝城以南突破敵人的封鎖線。
11月4日,興國模範師和5師在汝城南面的天馬山、大來圩、官路下一線,突破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很快,中央紅軍全部在汝城至城口之間通過封鎖線。
11月8日,紅3軍團以興國模範師二個團配合紅5師,直插湖南宜章縣城,準備打破國民黨軍精心構築的第三道封鎖線。9日,軍團部命令紅5師攻擊良田,警戒郴州方向的敵人,掩護興國模範師攻擊宜章城。興國模範師附二個迫擊炮連和一門山炮,向宜章城攻擊前進,攻下章橋市后,得知國民黨軍主力尚未趕到宜章城,只有數百名民團防守。師長曹德卿立即確定了一個智取宜章的計謀,親率一個連,穿上繳獲的國民黨軍服,輕裝前進,向宜章疾進,一路“賺”取了不少敵人的堡壘。
11月10日,興國模範師以16團為先鋒,冒著大雨,在距宜章15公里的白石渡擊潰有200多人的民團的阻擊,並乘勝追擊直抵宜章城下。宜章守敵猝不及防,嚇得緊閉城門,不敢應戰。16團為避免傷亡,準備等待炮兵趕到后發起攻擊。當晚,在宜章城的東門和南門做好了攻城準備。半夜時,宜章守敵棄城而逃。
11月11日拂曉,宜章城門大開,城內群眾熱烈歡迎興國模範師進城。興國模範師為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第三道封鎖線立下了首功,受到中央軍委的表彰。
中央紅軍在突破三道封鎖線后,未能向湘潭、寧鄉、益陽一線挺進,威脅長沙,在廣大無堡壘地區尋找戰機,擴大戰果,而是繼續在湘粵桂邊界的崎嶇山道上緩慢移動。蔣介石得以從容部署第四道封鎖線——湘江封鎖線,使中央紅軍陷入湘桂軍閥40萬大軍的夾擊之中。
11月下旬,中央紅軍長征中最殘酷的大戰--湘江之戰爆發。湘江之戰中,廣西軍閥為保存實力,讓開了一條通道,讓紅軍通過。由於紅軍中央縱隊過於龐大,行動遲緩,未能及時通過湘江。11月30日,當廣西軍閥和湘軍再次封鎖湘江時,紅軍陷入重圍。11月28日開始,紅3軍團擔任中央縱隊的右翼掩護任務,在湘江東岸與敵血戰三天。30日中午,中央縱隊渡過湘江后,紅3軍團勝利完成掩護任務,留下興國模範師第18團在湘江東岸接應紅軍第8軍團。
11月30日下午,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江東只留下興國模範師第18團和紅5軍團第34師,陷入了廣西軍閥8個整編師的重重包圍。第18團在陳家背被敵人3個師包圍,血戰一天,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湘江之戰,興國模範師傷亡過半。
渡過湘江后,中央紅軍在貴州黎平整編,紅8軍團被撤銷番號,戰士併入紅3、紅5軍團。興國模範師第18團重建后,參加了攻打黃平、甕安等戰役。1935年1月5日,興國模範師參加突破烏江戰役,攻佔楠木渡,架浮橋掩護軍團部渡過烏江,並掩護紅1軍團奪取了遵義城。
遵義會議期間,國民黨軍吳奇偉部企圖偷襲遵義,興國模範師在尚稽鎮、懶板凳一帶阻擊敵人,保衛遵義會議的順利開完。遵義會議后,為了加強部隊的機動性,中革軍委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在湘江戰役傷亡較大的興國模範師被壓縮為紅3軍團獨立團,團長李壽軒,政委余瑞祥。這次整編史稱“懶板凳整編”。
1935年1月下旬,紅3軍團獨立團(興國模範師)參加土城戰役,28日與敵血戰一天,由於情報失誤,守敵超過預計數倍,紅軍攻城未克,險些陷入重圍。中央紅軍再次遭到重大傷亡。

整編


(1935年)2月10日,紅3軍團在四川扎西再次整編,紅九軍團併入紅3軍團,紅3軍團下轄4個團,紅3軍團獨立團撤消,興國模範師完成了他的戰鬥歷程。

歷史評價


興國模範師從1932年10月建立以來,從興國地方武裝發展成為中央紅軍的12個主力師之一,是中央蘇區唯一一支整師從地方武裝上升為主力師的部隊,1933年6月編入紅3軍團后,轉戰南北,身經百戰,無愧“興國模範師”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