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縣
湖南郴州市的下轄縣
宜章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南端,距郴州市人民政府駐地50公里。東靠汝城縣,西接臨武縣,北與北湖區、蘇仙區接壤,南與廣東省樂昌市、乳源瑤族自治縣、陽山縣交界,東北與資興市相連,西南與廣東省連州市毗鄰。
宜章古稱義章,建縣於公元617年。976年,為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稱宜章。宜章是湘南起義的策源地,宜章縣養育了中國早期工人運動傑出領袖鄧中夏,以及毛科文、胡少海、張際春等一大批黨政軍優秀人才。
2012年,宜章實現糧食生產面積74.51萬畝,總產26.32萬噸,獲得農業部2012年度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2013年,宜章縣蟬聯湖南省計生、綜治、安全生產工作先進縣。2014年,宜章縣成功創建全國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成為湖南省首批獲得此榮譽稱號的五個縣之一。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宜章縣常住人口為567970人。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宜章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9年3月1日,經過實地檢查和第三方實地評估宜章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脫貧摘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宜章縣名列其中。
徠2020年9月,入選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縣(市)。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宜章古稱義章,建縣於公元617年。976年,為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稱宜章。
唐武德七年(624),義章縣併入郴縣;八年,復置義章縣,屬潭州桂陽郡。
武后長壽元年(692),義章縣分置義章、高平兩縣,同屬江南道桂陽郡。義章縣治仍設在永福下村,高平縣治則設在今宜章縣城。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廢高平,徙義章於高平縣治,屬郴州。
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為避太宗趙光義諱,將義章縣改名為宜章縣,屬湖南道郴州軍。
元至元十三年(1276),宜章縣屬嶺北湖南路郴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屬湖廣行中書省湖南道郴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宜章縣屬湖廣行中書省郴州府;洪武九年(1376),屬湖廣行中書省郴州直隸州。
清順治四年(1647),宜章縣屬湖廣行省郴州直隸州。清雍正二年(1724),宜章縣屬湖南省衡永郴道郴州直隸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宜章縣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國三年(1914),屬湖南省衡陽道。民國十一年(1922),湖南道制撤銷,宜章縣直屬湖南省政府。民國二十七年(1938),屬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屬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1月,宜章縣屬湖南省郴縣專區。
1950年11月,郴縣專區更名為郴州專區,宜章縣屬湖南省郴州專區。
1952年11月,宜章縣屬湖南省湘南行政公署。
1954年7月,復置湖南省郴縣專署,宜章縣復屬郴縣專署。
1959年3月,臨武縣併入宜章縣,縣治設宜章縣城。
1961年7月,臨武縣分設,宜章縣和臨武縣均屬郴州專署。
1979年3月起,郴州專署改名為郴州地區行政公署,宜章縣屬之。
1995年5月22日,郴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宜章縣隸屬郴州市。
1996年,宜章縣面積2124平方千米,人口約53萬人。轄11個鎮、16個鄉:城關鎮、梅田鎮、麻田鎮、迎春鎮、黃沙鎮、一六鎮、岩泉鎮、栗源鎮、白石渡鎮、楊梅山鎮、瑤崗仙鎮、城南鄉、漿水鄉、長村鄉、東風鄉、莽山瑤族鄉、天塘鄉、白沙鄉、笆籬鄉、關溪鄉、沙坪鄉、太平里鄉、平和鄉、赤石鄉、里田鄉、新華鄉、長策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宜章縣常住總人口534250人,其中,城關鎮42166人,白石渡鎮12297人,楊梅山鎮13183人,瑤崗仙鎮8277人,梅田鎮32790人,麻田鎮20335人,黃沙鎮27667人,迎春鎮20279人,一六鎮37517人,栗源鎮30682人,岩泉鎮32036人,城南鄉28811人,漿水鄉19676人,長村鄉13711人,東風鄉15330人,天塘鄉23726人,莽山瑤族鄉7443人,笆籬鄉17994人,白沙圩鄉19007人,關溪鄉16243人,長策鄉12009人,里田鄉13312人,新華鄉8388人,赤石鄉16428人,平和鄉11110人,太平里鄉14087人,沙坪鄉19746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宜章縣常住總人口579340人,其中,城關鎮74185人,白石渡鎮11580人,楊梅山鎮12869人,瑤崗仙鎮8228人,梅田鎮32805人,麻田鎮19826人,黃沙鎮34164人,迎春鎮22068人,一六鎮41271人,栗源鎮31309人,岩泉鎮36511人,城南鄉34204人,漿水鄉21255人,長村鄉14729人,東風鄉14342人,天塘鄉25702人,莽山瑤族鄉7793人,笆籬鄉19282人,白沙圩鄉16987人,關溪鄉13545人,長策鄉10817人,里田鄉11948人,新華鄉9502人,赤石鄉14370人,平和鄉10893人,太平里鄉11203人,沙坪鄉17952人。
2010年,宜章縣轄11個鎮、1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城關鎮、白石渡鎮、楊梅山鎮、瑤崗仙鎮、梅田鎮、麻田鎮、黃沙鎮、迎春鎮、一六鎮、栗源鎮、岩泉鎮、城南鄉、漿水鄉、長村鄉、東風鄉、天塘鄉、莽山瑤族鄉、笆籬鄉、白沙圩鄉、關溪鄉、長策鄉、里田鄉、新華鄉、赤石鄉、平和鄉、太平里鄉、沙坪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宜章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2020年7月,按照集中連片、突出重點、國家統籌、區劃完整的原則,宜章縣被納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截至2012年3月,宜章縣下轄11個鎮、11個鄉(含1個民族鄉),349個村。
2015年,根據宜章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5鄉14鎮:平和鄉和楊梅山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楊梅山鎮。白沙圩鄉和笆籬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笆籬鎮。梅田鎮與麻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梅田鎮。撤銷五嶺鄉設立五嶺鎮。撤銷天塘鄉設立天塘鎮。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宜章縣共撤銷3個鄉級建制,現轄漿水、長村、關溪、赤石、莽山瑤族鄉5個鄉,玉溪、白石渡、瑤崗仙、迎春、黃沙、一六、栗源、岩泉、梅田、楊梅山、笆籬、天塘、里田、五嶺14個鎮。
2019年,宜章縣下轄14個鎮、5個鄉 。宜章縣人民政府駐玉溪鎮。
宜章縣下轄鄉鎮
玉溪鎮 | 白石渡鎮 | 麻田鎮 | 梅田鎮 | 迎春鎮 | 黃沙鎮 | 一六鎮 | 白沙圩鄉 | 瑤崗仙鎮 | 楊梅山鎮 | 莽山瑤族鄉 |
岩泉鎮 | 栗源鎮 | 五嶺鄉 | 漿水鄉 | 長村鄉 | 天塘鄉 | 笆籬鄉 | 關溪鄉 | 赤石鄉 | 里田鄉 | 平和鄉 |
2015年,根據宜章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5鄉14鎮:平和鄉和楊梅山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楊梅山鎮。白沙圩鄉和笆籬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笆籬鎮。梅田鎮與麻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梅田鎮。撤銷五嶺鄉設立五嶺鎮。撤銷天塘鄉設立天塘鎮。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宜章縣共撤銷3個鄉級建制,現轄漿水、長村、關溪、赤石、莽山瑤族鄉5個鄉,玉溪、白石渡、瑤崗仙、迎春、黃沙、一六、栗源、岩泉、梅田、楊梅山、笆籬、天塘、里田、五嶺14個鎮,總面積2142.7平方千米,總人口62.69萬人。
宜章縣位於東經112°37′~113°20′,北緯24°53′~25°41′之間,地處湖南省南端,東鄰汝城縣、廣東樂昌市,南鄰廣東乳源縣、陽山縣,西接廣東省連州市、湖南臨武縣,北接郴州市北湖區、資興市,全縣邊境長392公里,其中與廣東交界長達225公里,古稱“楚粵之孔道”。
宜章縣境南北兩端高,中間低,地面坡度基本上由南北西三個方向向中部和東部傾斜。東面長策鄉仙鵝抱蛋海拔1842米,北面騎田嶺二尖峰海拔1654米,南面莽山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3米,為境內最高點。境內最低點是東面的栗源鎮老坪山村高車,海拔155米。最高與最低點相比,高差1747.3米,全縣地形平均比降44.2%。
宜章縣內山地面積共185.38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57.68%;丘陵面積共80.52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25.04%;崗地面積共17.37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5.41%;平原面積共32.95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10.26%;水域面積共5.18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1.61%。
宜章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氣候介於嶺南、嶺北之間,冬季雖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氣溫較嶺南低,但因縣北部有騎田嶺等大山作為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氣的強度。以騎田嶺為界,往往南晴北雨,南熱北寒,嶺北大雪,嶺南微雪,冬季氣溫明顯高於湘中湘北。
宜章縣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早多變,夏熱期長,秋短溫冬,冬無嚴寒,霜雪不多;熱量豐富,降水集中,但雨量分佈不均,夏秋易澇易旱。晴久則隆冬亦暖,雨久則盛夏生寒。宜章縣的春季要早於湖南大部分地區。夏季氣溫高,但無酷暑。
宜章縣境內有大小河流276條,分屬珠江、湘江兩大水系。其中注入珠江的有武水、長樂水、玉溪、章水和漁溪等259條,流域面積共201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94.04%。注入湘江的有策水等17條,流域面積共127.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5.96%。縣內長度達到5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6條,流網沖溝總長度達到966公里。
宜章境內水面由河流、池塘、水庫等構成,共5.18萬畝。河流所佔面積最大,共有3.71萬畝。可供養殖的水面有1.7萬畝,其中池塘佔0.9萬畝,水庫佔0.56萬畝,其他佔0.24萬畝。全縣地下水多年平均補給量為8.4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枯季徑流量為3.33億立方米。全縣每年可供開採利用的地下水總量大於4259萬立方米,占枯季徑流量的12.8%。縣境內多年地表水資源總量達到33.62億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降水量為31.87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總量佔18.33億立方米。
宜章縣內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10年,縣內已發現的礦產36種,即煤、鐵、錳、鈦、鎢、錫、銻、鉛、鋅、銅、鉬、鉍、鎂、鋁、汞、金、銀、鉭、鈮、鈹、鋯、鈾、釷、砷、石墨、硅石、水晶、螢石、硫鐵礦、鉀長石、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花崗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等。宜章縣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和湖南省10個煤炭基地縣之一,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1.81億噸。
宜章縣生物資源品種繁多,水稻有秈、粳兩大類,共有20多個品種;旱糧有紅薯、玉米、大豆、小麥、大麥、高粱等30餘個品種;經濟作物有柑桔、臍橙、茶葉、烤煙、薴麻等180多個品種;全縣已查明的樹種有90多科,共5844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1種,二級保護樹種8種,三級保護樹種11種;竹類有17種,植物藥物共有1100種。畜禽有近10種。魚類有29種。有珍稀野生動物3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27種。
宜章縣內山地面積共185.38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57.68%;丘陵面積共80.52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25.04%;崗地面積共17.37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5.41%;平原面積共32.95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10.26%;水域面積共5.18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1.61%。
截至2018年末,宜章縣總人口(戶籍人口)65.48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21.57萬人,鄉村戶籍人口43.91萬人。常住人口59.6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92萬人,鄉村常住人口31.77萬人,城鎮化率46.8%。人口出生率15.6‰,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長率7.8‰。全縣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1128人,發放獎勵扶助金122.47萬元,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對象31人。
截至2009年,宜章縣共有漢族、瑤族等21個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總人口為725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27%。境內原住少數民族是瑤族,主要聚居在莽山瑤族鄉和崎田嶺地區,屬過山瑤和八排瑤支系,主要分佈在莽山瑤族鄉,梅田鎮龍村,城南鄉曹家村、麻田鎮桐子樹下村、東風鄉賀家村曹家巒,長村鄉千家岸村江家。莽山瑤族鄉成立於1957年12月,是郴州成立最早的二個民族鄉之一。少數民族人口在郴州占第二位。
縣委書記:張潤槐
2010年,宜章縣財政總收入達到74448萬元,相較於2009年增長35.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1832萬元,同比增長37.3%。在財政收入構成中,稅收入29029萬元,同比增長36%,佔一般預算收入的69.39%。財政收入佔GDP比重為10.91%。財政總支出131329萬元,同比增長21%。
2010年,宜章縣生產總值682347萬元,相較於2009年增長15.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0477萬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85818萬元,同比增長23.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6053萬元,同比增長11.8%;。三大產業分別占宜章縣生產總值的22.05%,56.54%,21.41%。
2011年,宜章縣生產總值109.56億元,相較於2010年增長1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1.4億元,比2010年增長37.6%;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接近100億,達95.76億元,比2010年增長22.4%,各項貸款餘額29.48億元,比2010年增長24.7%;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0.42億元,相較於2010年增長40.0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5億元,同比增長47.05%。
2014年宜章縣生產總值16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9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75.61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72.66億元,增長13.4%。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1:45.4:43.6。
2018年,宜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1.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4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87.03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23.74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上年的9.0:39.3:51.7調整為8.85:37.64:53.51。其中,第一產業比重較上年下降0.1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較上年下降1.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上升1.81個百分點。
概況
2018年,宜章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21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總產值22.9億元,增長3.5%;林業總產值0.84億元,增長3.5%;牧業總產值7.66億元,增長3.5%;漁業總產值0.95億元,增長3.5%;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0.86億元,增長3.5%。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615家;年末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89家,其中:省級5家,市級19家。實現企業總產值33.06億元,比上年增長37.4%;實現銷售收入23.62億元,增長9.4%;實現利潤2.26億元,增長15%。年末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990個,專業合作社成員3.53萬人,增長8%;家庭農場139個,增長19.8%;實現休閑農業經營收入18.76億元,增長19.1%。耕地流轉面積15.56萬畝,增長5.4%;流轉耕地佔承包耕地總面積比重41.9%。
種植業
2018年,宜章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6.9千公頃,下降2.4%。糧食播種面積44.67千公頃,下降4.3%;產量25.35萬噸,增長1.5%。油料種植面積5.17千公頃,下降9.7%;產量0.77萬噸,下降11.9%。玉米種植面積9.22千公頃,下降2.8%;產量4.47萬噸,下降11.7%。蔬菜種植面積11.73千公頃,增長1.7%;產量39.4萬噸,增長5.3%。烤煙種植面積2.44千公頃,下降8.5%;產量0.49萬噸,下降8.5%。
牧業
2018年,宜章縣肉類總產量6.38萬噸,比上年增長8.3%。其中,出欄生豬70.01萬頭,增長0.8%;出欄牛1.42萬頭,增長3.7%;出欄羊3.54萬頭,增長4.7%;出籠家禽363.16萬羽,增長2.5%。
2010年,宜章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372479萬元,同比24.3%,佔GDP比重為54.59%,比上年增加4.8個百分點點拉動經濟增長11.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2.13%。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53.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3億元,增長43.1%。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7%,重工業蜀中無大將值24.2%。
宜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48億元,增長44.6%。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58.8%,雙上年提高50.37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產品銷售率99.8%,虧損面為2.7%。
2011年,宜章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72.29億元,增長38.9%;完成增加值65.84億元,增長22.8%;規模工業企業達167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67家。投入1.65億元基本完成了31個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9.7%,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4.48%,主要污染物COD減排總量976噸。
2014年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73.09億元,增長1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3%。規模以上工業中,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5.4%,重工業增加值增長8.9%;按行業分,採礦業增加值下降0.1%,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9.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增加值下降2.2%。
工業產品產量中,鉛精礦含量6.73萬噸,增長2.3%;鋅精礦含量3.36萬噸,下降2.2%;錫精礦含量0.46萬噸,增長24.2%;鎢精礦含量0.66萬噸,增長19.4%;水泥149萬噸,增長36.8%。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40.8億元,下降6%;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25.4億元,下降4.4%;24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利潤增長的行業9個。
全縣年末資質建築企業4個,建築業總產值4.81億元,增長10.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20.66萬平方米,下降8.5%;房屋竣工面積18.23萬平方米,下降3.4%;商品房銷售面積17.72萬平方米,增長30.4%;商品房銷售額6.09億元,增長52.9%。
2018年,宜章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產值112.6億元,增長10.1%;重工業產值58.2億元,增長10.5%;大中型工業產值26.3億元,增長25.2%;園區工業產值123.2億元,增長11.8%。按行業劃分,採礦業產值19.1億元,增長1.5%;製造業產值150.9億元,增長11.8%,其中煙花爆竹業產值增長6.8%,建材業產值增長22.5%;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9.8%,其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增長8.1%。主要產品產量中,鉛精礦折含量2.7萬噸,增長3.8%;鋅精礦折含量1.9萬噸,增長5.6%;鎢精礦折含量0.66萬噸,增長12%;水泥210萬噸,增長8.6%。工業經濟效益中,利潤增長的行業14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8.2億元,增長20.3%。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13.08億元,增長15.9%。其中,採礦業利潤總額增長30倍,製造業利潤總額增長9.6%,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利潤總額下降77%。
旅遊
截至2018年末,宜章縣共有國家級旅遊景區3家,其中4A級景區1家。全年接待遊客699.9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實現旅遊總收入63.95億元,比上年增長2.5%。
金融
截至2018年末,宜章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其中,單位存款餘額55.19億元,下降10.4%;個人存款餘額153.05億元,增長8.5%;全年新增本外幣各項存款4.89億元,下降50.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16.14億元,增長16.3%。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0.27億元,下降4.5%;中長期貸款餘額88.8億元,增長16%;房地產開發貸款14.12億元,增長23.4%;農、林、牧、漁業貸款0.84億元。不良貸款比率6.43%,比上年提高1.75個百分點。
截至2018年末,宜章縣共有證券公司營業部1家,全年證券交易額79.21億元,增長33.3%。其中,A股開戶數5866個,基金開戶數1758個。
保險
截至2018年末,宜章縣保險業務機構14家,各類保險保費收入2.58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壽險保費0.22億元,增長19.3%;財產險保費2.36億元,增長19.8%。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0.86億元,增長18.2%;其中財產險賠款0.79億元,增長18.3%。
徠2018年,宜章縣高新技術產品企業66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73.82億元,比上年增長49.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5.1億元,增長71.6%;研發經費支出1.71億元,增長84.6%。全年專利申請279件,增長61.3%。其中,發明專利37件,授權專利161件,增長49%。全縣各類氣象台站1個,自動觀測點27個。
截至2018年末,宜章縣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199所,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6.84億元,發放國家獎學金、助學金1061萬元,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2265萬元。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155人,畢業生498人;普通高中招生4333人,畢業生2549人;初中學校招生11006人,畢業生9051人;普通小學招生10566人,畢業生11267人;特殊教育招生59人,畢業生2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9647人;各類民辦學校14所,在校學生1210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74.6%,畢業生升學率93%,本科上線率50.5%,一本錄取267人。
截至2018年末,宜章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紀念館1個,廣播電台1座。鄉鎮綜合文化站19個,農家書屋數371個。送戲下鄉130場,送電影下鄉4296場。年末有線電視用戶數35742戶,年末有線電視入戶率19.3%;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4%,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4%。
截至2018年,宜章縣共有體育場地1110個,運動場560個。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5.6萬人。獲得市級以上運動會獎牌8枚。
宜章縣人民醫院
2018年,宜章縣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2萬人,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5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8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5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0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1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527人。
綜述
宜章自隋置縣以來,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形成了宜章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在社會和群眾中影響較大,底蘊較深的有:
莽山瑤族文化。瑤族文化貫穿莽山瑤族生活、生產、風情、風俗等。主要有瑤族盤王節文化,至今仍傳承著許多原汁原味的瑤族風情,中央、省內外許多學者、媒體都慕名來採風,並在各媒體常有報道。2003年,湖南省文化廳授予莽山瑤族鄉為“百優群眾文化藝術之鄉”。
“夜故事”,“夜故事”是宜章城關傳承較好的傳統文化,1995年,湖南省文化廳授予宜章城關鎮為“百優群眾文化藝術之鄉”。2008年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湘南小調,即“宜章小調班”是宜章群眾文化的一大品牌,在全縣農村業餘劇團中十分盛行。至今仍有麻田等6個小調班常年活躍在全縣的村村寨寨。湖南省文化廳先後於1997、2005年授予麻田小調班、黃沙鎮大元村小調班為“農村百佳業餘劇團”稱號。
宜章祁劇,是1961年宜章辦專業劇團時,從祁東請師傅來傳教的,至1985年宜章祁劇團撤銷時的20多年中,宜章祁劇在宜章影響很大,在宜章南部鄉鎮,不少業餘劇團專唱祁劇,至今仍有不少祁劇愛好者。
文物
宜章是一座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城,文物豐實,有85處不可移動文物,已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有2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
風俗
婚嫁習俗:提親。縣內男女婚嫁,無論是自由戀愛還是媒人介紹,男女雙方在初步互相了解認識的基礎上,由男方向女方父母或兄長提出求婚,求婚時男方帶上一定禮品,俗稱見面禮,拜訪女方父母或兄長,向人簡單介紹自己和家庭情況;少部分農村寮庄,還講究年庚八字。迎娶。定親后,男方確定迎娶日期,俗稱選日子。男方擇定成親吉日後,提前告知女方,以便女方準備嫁妝,男方也整修新房,購置結婚用品,結婚前幾天向親友送請柬,準備送給女方的聘禮。結婚這天,講究的家庭,則先約請好迎親用的小車、中巴車、拉結婚用品的工具車,車體披紅挂彩,寫上“良緣佳偶”、“天作之合”等頌詞,由媒人或女方的至親好友帶著男方的迎親隊伍去女方家接新娘及女方賓客、伴娘。有條件的新郎新娘準備好攝像機把整個迎新場面拍攝下來。然後迎接親朋好友到酒家上宴,少的十幾桌,多的幾十桌,新娘新郎逐席敬酒。出嫁。全縣城鄉,特別是農村,女方在出嫁前幾天內,一是準備嫁妝,二是通知至親好友(一表示慶賀,二幫助備辦酒席,迎接男方接新隊伍的準備事項)。城鎮男女青年結婚比農村簡單而隆重,男女雙方辦事講求簡單而時髦,男女雙方兩家合在一起辦酒席請客,一起發請柬宴請賓客。新郎新娘在酒席中先敬雙方父母和本家輩分高的長輩,然後再依次向賓客敬酒。婚禮。無論城鄉,婚禮形式內容大同小異。新娘披婚紗,新郎著西裝,男女胸前佩帶繡花一朵。結婚禮節:新娘乘彩車臨門,由喜娘扶出,入男家堂屋,朝內而立,新郎從內室出,也與新娘朝內立,主婚人(或介紹人)居中率新郎新娘祭告祖宗,向男婦雙方家長行禮,然後新郎新娘相對行禮,向男女來賓行禮,男女來賓代表致祝詞,新郎新娘行答謝禮,最後由儐相送新郎新娘入洞房。鬧洞房的人往往先講幾句祝詞,如“夫妻恩愛,早把兒帶”、“吃你果子,早生貴子”,以示慶賀。鬧洞房時,極少數人也出一些難題“刁難”新郎新娘。但大部分還是採取文明婚禮的多,如唱歌、跳舞,講一些夫婦間的笑話,猜謎語等詼諧浪漫的節目,形式多樣,具有新時代特點。
方言
宜章縣的語言(方言)分為二類,一是以玉溪鎮為中心的宜章官話,它屬西南官話,發音與西南官話(四川、重慶、貴州)大致相同,只是語調之間的微小差異;二是以赤石方言、梅田方言、一六方言為代表的地方方言。宜章方言紛繁複雜,赤石、梅田、一六三種方言與宜章官話不同語系,他們之間不能相互進行語言交流。一六方言區域內的笆籬堡、白沙圩、關溪圩還有一種當地人所謂的“軍話”,這種話類似宜章官話,這是因明代茶陵,攸縣籍人到宜戍邊形成的。三是玉溪鎮的水浸窩村190人講客家話;一六方言區域內的11個鄉鎮境內還有講當地特點的客家話的人約44300人;四是分佈在玉溪、梅田、麻田、長村少數村莊約2000餘人,莽山瑤族鄉約3200人講瑤語,亦稱為勉語藻敏方言。此外,迎春鎮的山上和漿水鄉的大地嶺土話,稱為“方言孤島”。
宜章為楚粵孔道,且礦產豐富,縣內礦山發展迅速,於是在礦山形成獨立於宜章方言的“礦山話”,主要有近似於湘方言的瑤崗仙礦話;近似於普通話的楊梅山礦話;帶有濃重粵方言的梅田礦務局話。這些礦區附近農村的青年農民多數亦講附近礦山方言。
宜章方言雖然紛繁複雜,縣境內的各土語區人民在嚴肅的場合均會講流利的宜章話,宜章官話是宜章人民共同使用的方
宜章臍橙
宜章臍橙
莽山苦筍
莽山苦筍又叫“仙筍”,生長於海拔500米至1600米的林間、草叢中。該產品可炒食,可湯食,入口微苦,苦后而甘,鮮美無比。其性味寒苦甘平,有消火降火、清熱解毒、調理腸胃、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的功效,內含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粗纖維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份和微量元素。2000年,獲湖南省農博會“明星產品”稱號。
莽山蜂蜜
莽山蜂蜜:有潤肺止咳、補益脾胃、潤腸通便、緩急止痛、解毒的功能。內服可治療肺燥咳嗽、咽痛音啞、脾胃虛弱、脘腹虛痛、腸燥便秘;外用可治療癰瘡腫毒、水火燙傷。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因其本身的化學結構,它的礦物質更容易消化吸收蜂蜜,能減輕疲勞和改善睡眠。此外蜂蜜外用可治療燙傷、凍傷、瘡痛腫毒等。
莽山銀翠
“莽山銀翠”茶,條索緊結,肥碩,銀毫滿披,栗香濃郁,耐沖泡,得莽山原始生態靈氣,為我國綠茶中的精品,1996年獲“湘茶杯”金獎。1997年被評為“湖南名茶”,1999年、2000年在湖南農博會上連獲金獎。常飲“莽山茶”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宜章蜜柚
宜章香柚果形美觀,皮薄光滑,單果重1.5—2.5公斤,果肉飽滿,蠟黃色、晶瑩透亮、柔嫩多汁、酸甜適口、香氣濃郁、無核,可食部分60—68%、可溶性固形物10.7—11.6%、全糖9.17—9.86克、全酸0.734—1.011克,並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營養成分。果實10月中下旬採收,果實耐貯存。
腸粉(燙皮)
宜章百姓每天早餐習慣吃燙皮或和米粉。燙皮其實就是腸粉,是用一個抽屜式的高溫蒸汽箱子蒸出來的。將蒸汽箱子的每一層抽屜抽出來,倒上薄薄的一層米糊,按照顧客的需要,米糊裡面是打好雞蛋或者是混入肉末的,再撒上榨菜、青菜、蔥花等。推入抽屜大概一分鐘后,拉出抽屜,米糊變成了極薄的一層米皮,用薄薄的刀片颳起來,刮成一堆,刮完後放入塑料袋澆上汁就可以吃了。
釀豆腐
年的“團年”菜中,釀豆腐是必不可少的。四四方方的大塊糰子肉,和釀豆腐釀得圓圓滾滾的,這兩道菜合起來意喻團團圓圓。
平日里每逢過節、喜事,農家老父母也總免不了要釀豆腐。於是,釀豆腐成為了宜章百姓喜慶的一個名菜。而蔥、肉、姜、蒜成為了主要的配料,其餘的配料則隨心了。
桃環
俗稱絞耳。在農村,過年的時候幾乎家家都會炸“桃環”。桃環形如桃花,一般為6個大圈6個小圈,寓意一年6個大約6個小月,月月紅、六六大順、闔家團圓。用糯米灰加糖加芝麻,經過一系列的揉搓攪拌、搓條、編花,最後油炸而成。形如一個個花環相套。看起來金黃亮澤,吃起來香甜脆爽,是宜章每到過年時家家都備有的待客送禮佳品。它形狀別緻,外面一個圓環,裡面像五角星,寓意環環相扣、生生不息。做好的桃環呈金黃色或桔黃或棗紅色,看上去富麗堂皇,吉禧祥和,吃起來香脆回潤,餘味悠悠。
蕨根糍粑
蕨是野生植物,蕨芽如大蒜蕊,筷子大小,撕去皮毛,切成寸長,加調料煎炒,鮮甜嫩滑。野蕨含豐富的澱粉,挖根捶爛,經過濾沉澱,去清水留漿粉,曬乾留用。製作時,以水開漿,調入白糖,蒸熟即成蕨糍,軟滑可口,別具風味。
中夏公園是中共宜章縣委、宜章縣人民政府為紀念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我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鄧中夏同志誕辰100周年修建的。公園位於縣城南京洞開發區,佔地面積50畝,初步建成了公園廣場,公園牌樓、陵園配房、陵園台階、紀念廣場等主要項目,公園牌樓古香古色;陵園台階共139級,底部39級,寓意鄧中夏同志享年39歲,10層100級台階象徵鄧中夏同志誕辰100周年。
湘粵古道,自郴州市城區裕後街至宜章縣城關鎮南關古街三星橋,全長九十里,又稱鹽鐵古道、官帽大道,史籍稱驛道、嶠道。史載湘粵古道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距今已2200多年。古道寬3米,距面均為上好青石板。過往騾馬長年累月踩踏,古道石板上留下了眾多深深的蹄印,如石匠雕鑿一般,故又稱為“騾跡路”。
三仙洞溶洞位於距宜章縣城13公里的沙坪鄉。相傳是因鶴仙、獅仙、龜仙在此修鍊時,聞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過境,欲得大仙指點,競先出洞,撞出三道洞口而得名。此洞結構奇特,共有上下五層,層層迂迴貫通。洞中水景、沙景、石景各具有特色,旖旎萬千。有石人、石筍、石柱、石門、石扇、觀音蓮、摩天大廈等從多景觀,鬼斧神工,千奇百狀。
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彭儒
女,原名良鳳。民國二年(1913年),生於黃沙團碕石村(今屬迎春鎮)。民國十九年(193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後,歷任江西省總工會副主席、農業部監察室副主任、國務院農村辦公室黨委專職書記。1960年,榮獲全國婦聯授予的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72年,任國家水產總局顧問,1979年,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委員,“兩案”(審查平反冤案錯案)辦公室副主任。
歐陽毅
原名歐陽德賢。清宣統二年二月二十二日(1910年4月1日),生於白沙團麻田村(今屬麻田鎮)。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湘南起義,任白沙區蘇維埃政府秘書。1934年10月,參加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1950年9月,調任軍委公安部部隊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1951年1月9日,任公安部隊紀委書記。1955年9月27日,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7年8月,調任第二炮兵部隊副政委。1983年3月,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鄧秀新
1961年生於白沙圩公社鄺里洞大隊(今屬白沙圩鄉)。1981年,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1984年,在華中農業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先後獲得國務院、人事部、農業部、國家科委、國家教委的5項科技獎項和“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做出突出貢獻專家”等稱號。1998年,他符中國柑橘學會理事長。並被聘為國際柑橘學會執行委員、農業部種植業專家顧問組成員。2001年,任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10月,被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李常水
1951年生於第三區笠頭洞鄉笠頭村(今東風鄉)。1971年,在湖南農學院(現湖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果蔬專業學習。1993年,他當選為省人大代表和省黨代會代表。1994年,被評為省模範共產黨員和省勞動模範。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先後當選為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1年生於第五區徑坪鄉徑口村(今屬栗源鎮)。先後在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1993年,王佑貴作曲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在第一屆“中國音樂電視大賽”上獲MTV作品金獎。1994年,他創作《春天的故事》,同年作品獲中國音樂電視金獎,1995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6年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現任中國輕音樂學會副主席、中國歌舞團編創中心主任,國家一級作曲。
李白文
民國二十五年(1936)11月12日,生於第三區智明鄉(今屬迎春鎮)。1958—1961年,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于敏教授領導的小組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70—1978年,參加氫原子鐘的研製,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導師。獲2000年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2年,宜章實現糧食生產面積74.51萬畝,總產26.32萬噸,獲得農業部2012年度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2013年,宜章縣蟬聯湖南省計生、綜治、安全生產工作先進縣。
2014年,宜章縣成功創建全國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成為湖南省首批獲得此榮譽稱號的五個縣之一。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宜章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1日,經過實地檢查和第三方實地評估宜章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脫貧摘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宜章縣名列其中。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十屆湖南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縣(市)。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稱號。
截至2018年末,宜章縣公路線路里程2135千米,增長0.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2.24億元,比上年增長0.2%。
公路
鐵路
宜章縣境內貫穿京廣鐵路,在縣境內長20.92千米,設有白石渡站、太平里站。白石渡至楊梅山貨運專線起於京廣鐵路白石渡站至楊梅山浯溪站,全長13.8千米。
南嶺鐵路在宜章縣境內總長達到53.3千米。白石渡到車灣村八里排貨運專線有3條支線全長2.9千米,主要用於干法氟化鋁廠產品運輸。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宜章段)全長18.18千米。
2018年,宜章縣公路貨物周轉量比上年增長67.3%,公路旅客周轉量增長63.5%。年末機動車保有量81459輛,其中:汽車保有量47797輛,摩托車保有量33173輛,農用運輸車328輛,掛車161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