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舒奔馬圖

劉勃舒創作的現代繪畫

這幅劉勃舒的《奔馬圖》體勢取正側面,從中可見徐悲鴻畫馬的影響。水墨,紙本,立軸,尺幅:134×67厘米這幅劉勃舒的《奔馬圖》體勢取正側面,從中可見徐悲鴻畫馬的影響。劉勃舒,1935年生,江西永新人。

基本資料


名稱:劉勃舒繪奔馬圖
類別:中國名畫
年代:現代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文物現狀:私人收藏

簡介


水墨,紙本,立軸,尺幅:134×67厘米這幅劉勃舒的《奔馬圖》體勢取正側面,從中可見徐悲鴻畫馬的影響。而劉勃舒筆下的造型更加險奇、生動,馬首低抑,更添古拗之氣。畫作筆法飛揚奔放,與馬的歡奔飛騰的氣勢十分相合,看似雜亂無章,而以情為主線,貫穿始終,是以氣寫形,以神寫形的典範。
款識:克難同志留念。乙丑(1985年)勃舒。
鈐印:悲鴻門下、勃舒畫馬。

作者


(圖)劉勃舒
(圖)劉勃舒
劉勃舒,1935年生,江西永新人。自幼喜愛畫馬,十二歲在南昌上學時就曾舉辦過個人畫展。當年他遙寄畫馬作品向徐悲鴻先生求教,得到徐先生熱心的輔導和培養。徐先生在給他的親筆信中要他“以造化為師”,“寫馬必以馬為師”,“細察其狀貌動作,神態務扼其要”的教導,成為劉勃舒的座右銘。1950年,劉勃舒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成了徐悲鴻門下最年輕、且是最後一位弟子。在系統正規的課程訓練中,他打下了堅實的造型基礎。1955年畢業后留校任教,便以水墨技法為主,潛心專攻畫馬,師承悲鴻而不囿於悲鴻。先後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副院長,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等。
代表作《套馬》,曾參加1955年世界青年聯歡節美術作品展覽,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中國名作展、法國沙龍展、國際水墨畫大展等重要展覽,並作為國家禮品送給外國友人,又為國內重要的國賓館、紀念館、陳列館以及被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收藏家所藏。1995年因其藝術成就和國際交流方面的貢獻,獲法國“藝術敬業成就”勳章;同年獲“中國美術博覽會諾薩爾”獎。出版有《劉勃舒畫集》等。
徐悲鴻畫馬主張師造化,講究素描關係,將西方寫實風格與傳統的闊筆寫意畫結合為一,筆墨服從造型,追求形神兼備、嚴謹凝重,並以豐富的人文修養,賦予作品以國運民生、人格思想的精神內涵,在中國現代畫壇上獨樹一幟。劉勃舒畫馬,在繼承徐悲鴻寫實技法的基礎上,不囿於面貌的承習,而採用草書入畫,突出一個“寫”字,作品線條勁健灑脫、奔放縱逸、迅疾迴旋、直抒心聲。他善寫群馬,動態奔騰,充滿張力,造型準確而不拘泥,氣度飽滿,色墨斑斕,具有極強的時代性和個性特徵。“筆墨當隨時代”,兩代畫家的藝術追求呈現出的不同風貌,正是對這句話的極好詮釋。

參考資料


[1] 卓克藝術網 http://www.zhuokearts.com/artist/art_display.asp?keyno=414646
[2] 中華收藏網 http://auction.sc001.com.cn/detail_auction.asp?id=24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