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短缺條件下的城市規劃探索

資源短缺條件下的城市規劃探索

《資源短缺條件下的城市規劃探索》是1998年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內容簡介


面對我國的人口壓力、環境壓力、資源短缺,更要求城市發展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精心編寫的這本《資源短缺條件下的城市規劃探索》,高瞻遠矚,圍繞資源短缺下的城市發展這一課題,收錄了多位規劃師的優秀論文,多角度,多視點,全方位的論述會讓讀者對這一問題有深入了解,本書尤其適合城市規劃設計相關領域的讀者學習參考。

目錄


對資源短缺條件下的城市規劃變革的思考 李兵
資源短缺型的城市規劃 尹海林
試論資源短缺條件下城市規劃的幾個問題 范少言
資源短缺型城市的定位與規劃對策 樊 晟
土地資源缺乏城市的規劃編製 寧學軍 郭 宏
……

書摘


書摘
因而,資源短缺型城市規劃的目的應是基於城市與城市區域資源賦存及城市社會經濟基礎上,在滿足國家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發展要求前提下,構造適應中國文化價值觀念與城市居民整體需求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文化空間,促進城市的有機發展和增長。
2.建立綜合發展的規劃觀念
城市是個有機系統,緘市規劃具有全方位性。從哲學的層面,規劃應明確城市的發展目標和動力、發展方式和增長機制,以及城市發展的量和質的確定,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的發展前景。受資源和發展條件的限制,城市的增長及其與外界的流量交換不可能是無限的,因而,當前城市規劃應從單純以物質空間構築為重轉向考慮城市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城市社會價值觀念和文化生活模式等問題。我國現階段,城市發展要以經濟為基礎,但規劃選擇的城市經濟發展方式要能保證“城市既有空間擴張,也有城市發展”,創造的城市環境要不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使城市實現持續發展。
城市規劃應遵循一定的價值尺度和標準,這與地域資源賦存基礎和地域文化傳統密切相關。人是城市的主體,城市發展及其環境氛圍體現了城市主體的能力,規劃及其實施是人的價值實現的過程之中。因而,城市規劃的基本思想應堅持綜合性和協調性原則。
當然,規劃思想的確立應立足中國國情。我國城市正處經濟發展的起步和加速階段,城市規劃的內涵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時代落差,借鑒國外城市規劃經驗,建立符合國情的理論體系,城市建設有可能避免出現西方城市的種種弊端。但是我們城市的發展和規劃要防止西方式的建設規劃方式與中國農業文明的畸形結合,規劃思想要高揚科學性,引導城市確立一種主導價值,把促使城市的協調綜合發展作為規劃首選目標,推動城市文明社會的形成。
3.樹立生態文明觀的規劃思想
城市是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核心。從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方案到錢學森山水城市建議,都表明人類對城市的視角從滿足自身需求轉移到城市與自然系統的協調和相互調控的發展過程。在深層意義上是規劃價值觀的轉變。城市規劃是構造城市環境的動力,其最終應把自然過程與城市社會過程、自然結構與城市社會結構相結合,基於城市發展資源基礎上,使城市發展和建設呈現出日益有序和複雜的狀態。現代交通與通訊使地球成為一個地球村,信息社會的到來要求規劃從更廣義的資源角度勾划城市發展的藍圖。
科學家們對自然生態系統進化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