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四面山鎮的結果 展開

四面山鎮

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轄鎮

四面山鎮,隸屬於重慶市江津區,地處江津區南部,東與柏林鎮貴州省習水縣寨壩鎮接壤,南與貴州省習水縣大坡鄉、三岔河鄉為鄰,西接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北與中山鎮連接,距江津區人民政府駐地70千米,區域總面積255.2平方千米,人口39572人(2020年)。

清初,四面山鎮境域屬江津縣十二都;1988年6月,頭道河鄉改設四面山鎮。截至2018年末,四面山鎮戶籍人口為15019人。截至2020年6月,四面山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潭湖社區文峰路27號。

2018年,四面山鎮有工業企業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歷史沿革


清康熙十三年後屬忠義里。雍正七年後屬忠義鄉。宣統三年(1911年),四面山
四面山鎮環境
四面山鎮環境
場屬忠義鎮,民間34年為忠義鄉,建國后無改。1958年併入鐵清公社。1962年分出為四面山公社,1978年總旗、天泉二公社併入四面山公社。1980年3月至1984年6月,設為五個公社,從84年6月起,改五個公社為鄉,分設五個鄉人民政府,仍由四面山區公所直轄。92年10月全縣撤區並鄉,井口從四面山區公所分離出去單設為井口鎮,其他的四個鄉合併為四面山鄉。2002年9月,四面山鄉通過撤鄉建鎮的建制調整后,更名為四面山鎮。2019年08月26日,經《關於同意宜賓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3號批准,撤銷水清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四面山鎮管轄,四面山鎮人民政府駐平安大道東段25號。

地理環境


江安縣四面山鎮位於長江以北,東經105º09′36″北緯28º48′41″,距江安縣城東北18公里,東到酒城瀘州35公里,西距酒都宜賓80公里,東靠瀘州市江陽區,南依本縣井口鎮,西連本縣水清鎮,北鄰本縣迎安鎮,西南與本縣桐梓鎮、濫壩鄉接壤,西北與本縣鐵清鎮毗鄰,全鎮幅員面積64.54平方米,林地面積631公頃。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四面山鎮下轄龍潭湖1個社區,頭道、四面、林海、洪洞、燕子、雙鳳6個行政村;下設5個居民小組、6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四面山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龍潭湖社區、頭道村、林海村、洪洞村、燕子村、雙鳳村、馬家坪村,鎮人民政府駐龍潭湖社區文峰路27號。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原四面山鎮總人口4.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51萬人,城鎮化率11.7%。另有流動人口1023人。總人口中,男性22403人,佔52.1%;女性20597人,佔47.9%;14歲以下9890人,佔23%;15—64歲25800人,佔60%;65歲以上5160人,佔12%。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93‰,人口死亡率6.41‰,人口自然增長率2.5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62人。
2017年末,原四面山鎮常住人口為20781人。
截至2018年末,原四面山鎮戶籍人口為43007人。
截至2019年末,四面山鎮戶籍人口為60150人。

人口


2021年6月23日,江安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四面山鎮人口數為3957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原四面山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2538萬元,比上年增長15.53%;上划中
四面山鎮兔子
四面山鎮兔子
央兩稅收入完成86萬元,鎮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30萬元。
2018年,原四面山鎮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2019年,四面山鎮有工業企業19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原四面山鎮實現農業總產值9886萬元。糧食總產量11214噸,增長3.1%。
原四面山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高粱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4萬噸;蔬菜種植面積6498畝,產量13800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萵苣、空心菜等。
原四面山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9萬頭,年末存欄1.6萬頭;羊飼養量4000隻,年末存欄1200隻;家禽年飼養量52萬羽。

第二產業

2011年,原四面山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590萬元,比上年增長36.22%。

第三產業

青木峽度假村旅遊開發:青木峽原名青木洞,位於本鎮南井河上游,宜賓市大型水庫——青木洞,青木洞水庫下游,距宜瀘公路一公里處。峽谷長約4公里,谷內深秀,植被茂盛,環境幽靜,一年四季溪水潺潺,冬暖夏涼三處瀑布各顯奇觀,有世外桃源之感。是人們娛樂休閑度假的好地方,很有開發價值。投資估算約150萬元。

文化


特產美食

水果
水果
水果:年產量1000萬斤,該鎮水果產業已成為全國夏橙出口基地、長江中上游水果開發項目區、已成為該鎮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黑山羊:年產量40000頭,該鎮是農業大鎮,畜牧業收入僅占農民收入38%,為了儘快實現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必須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積極調整畜牧業結構,在鞏固和發展生豬及小家禽的同時,把經濟效益好的黑山羊作為調整畜牧業結構的重中之重來抓。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原四面山鎮有公辦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41人;民辦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350人;小學4所,在校生2424人,專任教師13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07人,專任教師5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四面山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5個;各類圖書室32個,藏書5.7萬冊;民間音樂、美術、書法等業餘隊伍8個。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2047戶,入戶率82.3%。
2011年末,原四面山鎮有學校體育場5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原四面山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4個;病床48張,固定資產總值1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原四面山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1戶,人數46人,支出9.27萬元,月人均16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00戶,人數1543人,支出133.3萬元,月人均72元;供養農村五保350人,支出66.4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02張。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939人。

民生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四面山鎮有郵政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1.3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178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6%;行動電話用戶1.1萬戶;寬頻接入用戶430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原四面山鎮有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48萬立方米;排水管道6千米。

交通


2011年,四面山鎮有境內有307省道、四天路、四陽路3條公路幹線交會。

獲得榮譽


2003年1月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創市級綜治模範縣先進單位”;
2004年1月,被宜賓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宜賓市衛生鎮”。
2020年5月2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公布的“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四面山鎮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