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
漢語漢字
荊,漢語常用字,讀音jīnɡ,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本義是指一種灌木名;后引申指刑杖;引申含義為古代用荊條做的刑仗:負荊請罪;也指姓氏。
荊的常用組詞為荊妻。包含荊的常用成語為荊山之玉。
“荊”是會意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jīng ㄐㄧㄥˉ
● ● 落葉灌木,葉有長柄,掌狀分裂,開藍紫色小花,枝條可編筐籃等(亦稱“楚”):紫~。~條。~棘。披~斬棘。
● ● 古代用荊條做的刑仗:負~請罪。
● ● 中國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時楚國別稱:~州。~璞(喻美質、未經任用的卓越人才)。
● ● 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拙~。山~。~妻。
● ● 姓。
〈名〉
● ● (形聲。從艸,刑聲。本義:一種灌木)
● ● 灌木名。又名楚 [brambles]
荊,楚木也。——《說文》
以牡荊書幡。——《漢書·郊祀志》。注:“作幡柄也。”
白刑堪為履。——《廣州記》
● ● 馬鞭草科牡荊屬落葉灌木。種類很多,有牡荊,黃荊,紫荊等。枝條柔韌,可編筐籃;果實可入葯。如:荊榛(有棘刺的灌木叢);荊釵裙布(荊枝作釵,粗布為裙。指婦女樸素或貧寒的服飾);荊天棘地(遍地荊棘。比喻艱險困厄的境地);荊花(即紫荊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並茂)
● ● 荊條。古代用為刑杖 [twigs of the chaste tree]
肉袒負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 又如:荊子(荊條作的撻具);荊朴(鞭笞,杖擊);荊門(柴門);荊革(荊條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荊室(用荊條搭建的屋舍;借指窮苦人家);荊冠(用荊條編的帽子)
● ● 荊山的簡稱 [Jing mountain]
● ● 又如:荊玉(荊山之玉;喻美質賢才);荊山玉(荊山產的美玉。相傳楚卞和得璞玉於荊山);荊襄(泛指古荊州及襄陽郡地區);荊岑(荊山。泛指古楚國境內的高山)
● ● 古國名 [Jing state]
荊之地。——《墨子·公輸》
荊有雲夢。
荊有長松。
荊人慾襲 宋。——《呂氏春秋·察今》
● ● 又如:荊凡(西周時代的荊國(楚國)和凡國);荊屍(春秋時楚軍陣法名);荊王(楚王);荊巫(荊楚的巫祝);荊吳(春秋時的楚國與吳國。后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 ● 古九州之一荊州的簡稱 [Jing prefecture]
正南曰荊州。——《周禮·職方氏》
荊州之民附 操者。——《資治通鑒》
● ● 又如:荊州癭(古代流行於荊州一帶的頸生囊狀贅生物的疾病);荊南(荊州一帶。亦泛指南方);荊揚(荊州和揚州。亦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 荊 jīng
〈形〉
● ● 我的,屬於我的 [my]——舊時對別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如:寒荊;老荊;荊人(對人稱己妻的謙詞);荊妻(對人稱己妻的謙詞);荊室(猶荊婦。稱己妻的謙詞)
● ● 貧寒的 [poor]。如:荊柴
“荊”是會意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荊”字早期的金文字形,右邊是一個人形,左下邊兩個“X”,表示一種刺,整個字形畫面表示荊這種刺刺進了人的手與腳中。金文後期字形,增加了一個“井”字,以表示這種刺長在田中,農夫在田間耕作時易被刺傷。秦篆字形在金文基礎上又一變,增加“艸”字,表示這種刺在田間長得跟草木一樣,要小心。漢隸字形又一變,將人變成“刀”形,就成為了“荊”字。直至發展到了現代漢語。
“荊”字從艸,刑聲。《說文解字》中說“荊,楚。木也。”本義是指一種灌木名。這種灌木適合編筐和籃子。在古代經常用來製作刑杖,所以後來也引申為刑杖之義。“荊”還可以用來製作釵,古代婦女買不起金銀釵,只能以荊條當做釵,故後來出現“拙荊”一詞作為妻子的謙稱。
楚木也。從艸聲。,古文荊。舉卿切
楚木也。林部曰:楚,叢木。一名荊。是為轉注。
從艸。刑聲。舉卿切。十一部。
〔古文〕【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楚木也。【山海經】虖勺之山,其下多荊杞。【本草】牡荊。【註】古者杖以荊,故字從,其生成叢而疎爽,故又謂之楚。荊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又州名。【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又山名。【后漢·郡國志】南郡臨沮侯有荊山。【注】卞和抱璞之處。
又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荊軻,望出廣陵。
又【韻補】居良切,音姜。【列女傳】屬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禍,州犁奔荊。
補遺:【正韻】同荊。荊字從幵。
◎ 粵語:ging1
◎ 客家話:[海陸腔] gin1 [陸豐腔] gin1 [台灣四縣腔] gin1 [東莞腔] gin1 [寶安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 贛語:jiæng1 臭荊里(野檸檬);jiɛng1黃荊
◎ 韓語:HYENG
中上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k | i̯ĕŋ | |
王力系統 | 耕 | k | ǐeŋ | |
董同龢系統 | 耕 | k | jĕŋ | |
周法高系統 | 耕 | k | ieŋ | |
李方桂系統 | 耕 | k | jing | |
兩漢 | 西漢 | 耕 | ||
東漢 | 耕 | |||
魏 | 耕 | jieng | ||
晉 | 耕 | jieng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庚耕清青 | jieŋ | |
北魏後期北齊 | 庚耕清青 | jieŋ | ||
齊梁陳北周隋 | 庚耕清青 | jieŋ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i̯ɐŋ | ||
擬音/王力系統 | ǐɐŋ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jɐŋ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iaŋ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jɐng |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ǐaŋ |
韻書集成
字形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荊 | 驚 | 梗 | 平聲 | 庚 | 見 | 開口呼 | 三 | 全清 | 舉卿切 | kjɐŋ | |
集韻 | 梗 | 平聲 | 庚 | 見 | 開口呼 | 三 | 全清 | 居卿切 | kiaŋ | |||
韻略 | 平聲 | 庚 | 居卿切 | |||||||||
增韻 | 平聲 | 庚 | 居卿切 | |||||||||
中原音韻 | 京 | 陰平 | 庚青 | 見 | 全清 | kiəŋ | ||||||
中州音韻 | 平聲 | 庚青 | 雞英切 | |||||||||
洪武正韻 | 京 | 平聲 | 庚 | 見 | 古 | 全清 | 居卿切 | kiəŋ | ||||
分韻撮要 | 經 | 陰平 | 英 |
荊條、識荊、負荊、荊芥、山荊、柴荊、荊山、寒荊、白荊、荊婦
班荊道故、班荊道舊、負荊請罪、滿目荊榛、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