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工業社,1918年,由陳蝶仙出資2000元,李新甫出資500元,組成股份兩合公司,仍然由家庭成員充當工人,公司正式定名為“家庭工業社”。
前期醞釀
陳蝶仙原名陳栩,字栩園,號蝶仙,杭州人。他寫過小說,也任過《
申報》副刊《自由談》主編。
早在1913年,一度代理鎮海知事的陳蝶仙,前往
慈溪訪問文友。在海濱散步時,見沙灘上散落著大量烏賊雨骨頭,深感可惜。他知道
烏賊骨可以用來製造
牙粉,但國人缺乏技術和組織,只能聽憑日產金剛石牌牙粉大量侵入中國市場。從慈溪返回
鎮海后,他與四弟陳蓉軒(時任鎮海警察局長兼犯罪研究所所長)商議,設想由研究所試製牙粉。便呈文上司,請求撥款2000元作為研製經費,然而上司認為此舉純屬不務正業,嚴辭駁回。
陳蝶仙並未因此灰心,文藝創作之餘,一直在琢磨有著廣闊發展前途的日用品的製造。1917年,他接受協助翻譯外國小說的東吳大學理化科畢業生吳覺迷的建議,決定從製造技術簡單、成本低廉的產品做起,試製的第一個品種就是凍瘡膏。他與吳覺迷共同出資200元,根據民間配方,用手工方法配置藥膏。工廠就設在家中,並動員妻子、兒女一起動手製作。一個冬季做下來,因為各項開支很低,積累了一定盈利。但陳蝶仙認為凍瘡膏消費對象狹窄,銷售有季節性,難以有大的發展。他轉而與協助搞翻譯的李新甫商議,決定把牙粉作為主要開發的產品。
正式創立
家庭工業社
1918年,由陳蝶仙出資2000元,李新甫出資500元,組成股份兩合公司,仍然由家庭成員充當工人,公司正式定名為“家庭工業社”。廠址初設南陽橋,繼遷南市勸業場。開始時,製作牙粉所用的原料,均購用外國產品,家庭工業社只是加工配製,再加包裝。其中主要原料
碳酸鎂,完全通過西藥房高價購進,因為成本高,產品生產經營的利潤非常微薄。不久改用烏賊骨磨粉作原料,雖然成本降低,但產品長期使用會損害牙齒。為了扭轉局面,陳蝶仙在兒子小蝶和李新甫的協助下,以共同的稿費作經費,參考日本書籍,深入鑽研碳酸鎂的提煉方法。經過反覆試驗,終於掌握了從產鹽后剩下的苦鹵中提煉碳酸鎂的科學方法。因為
舟山一帶海邊鹽場每年產鹽季節積存大量苦鹵,完全能滿足供應。自行加工提煉的碳酸鎂,每百斤的成本為12元左右,僅為日本進口原料價格的一半。更重要的是,家庭工業社由此掌握了原料采供的主動權。他生產的牙粉,其中加入了薄荷等成分,使用時清涼爽口,故又在牙粉前加上“
擦面”兩字,表示既可刷牙,又可似鵝蛋香粉一樣擦面。
家庭工業社
陳蝶仙將牙粉的品牌定名為“無敵”牌,因他號蝶仙,並從自己名字中取出一字“蝶”作為商標,在裝牙粉紙袋的一面印上一大蝴蝶。“無敵”、“蝴蝶”在江浙滬一帶語音相近,所以人們把家庭工業社出品的牙粉叫做“蝴蝶”牌牙粉。無敵牌牙粉面世時,適逢“
五四運動”爆發,國內消費者倡用國貨、抵制日貨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陳蝶仙抓住這一機遇,一方面,自行設計商標和包裝,在包裝紙袋的正面印上產品名稱和“蝴蝶”商標,視覺效果鮮明;背面印有圖案:一桿球拍和一個網球,網球與日本太陽旗上的太陽相似,寓意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另一方面,在向鹽民收購苦鹵時,將牙粉批量分發給鹽民,由鹽民協助宣傳、推銷。此舉不僅建立起穩定而廉價的原料基地,又藉助民心民力擴大產品銷路。僅僅一年時間,無敵牌牙粉本身質量壓倒了日本的獅子牌和
金剛石兩種舶來品,於是聲譽大振,遠銷國外。
形成產業集群
家庭工業社
牙粉打開銷路后,家庭工業社登報招股,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增加到2萬元,聘李常覺為經理,並在上海江陰路建造廠房,擴大生產。無敵牌牙粉成名后,陳蝶仙進一步對家庭化妝品進行了研究試製,1926年在南車站路閔拓路一帶建造了廠房,擴大牙粉生產,兼產化妝品,生產“西冷霜”、“蝶霜”等
雪花膏,還有“紫羅蘭粉”、花露水等產品,同時請了12位當時最頂尖的電影明星大做廣告,很快銷路也遍及全國。1930年還發揮自己的專長創辦並主編《上海抵制國貨聯合會會刊》。但1937年
抗戰爆發,全部廠房均毀於日軍炮火,搬到租界今陝西南路步高里,1939年在汶林路(今宛平路)設新廠。到1949年,已擁有了蝴蝶、面友、維爾膚等著名品牌和產品暢銷市場,上海家庭工業社已成為國內著名的化妝品生產企業。
公私合營到國營,再到民營
家庭工業社
解放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原先的家庭工業社與好來藥物有限公司等合併組成公私合營上海家庭工業社。期間,蝶霜、冷蝶霜、面友、黑白牙膏、芳芳粉餅、芳芳
痱子粉、蝴蝶眉筆、蝴蝶牌唇膏等產品風靡市場。六十年代后更名為上海日用化學品四廠,成為國內護膚和美容彩妝產品的龍頭企業。1995年,國營企業改制,上海日用化學品四廠與三廠、五廠共同組成上海牡丹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1998年,上海牡丹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改製為上海芳芳日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