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晨

中國籃球運動員

蔡晨出生於廣東廣州,現居於美國聖地亞哥。現在就讀於美國聖地亞哥Maranatha Christian中學。

和東莞新世紀俱樂部完成簽約,他將代表東莞隊參加2011-2012年CBA聯賽。2008年1月14日這是蔡晨在美國高中聯賽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賽區的處子秀。2014年7月正式加盟四川金強男籃,新賽季他將代表四川隊征戰CBA聯賽。2017年9月5日福建男籃發布公告,四川男籃內線球員蔡晨與北控男籃內線何重達正式加盟福建,新賽季他們將代表福建隊征戰CBA,這兩人的加盟也將對球隊內線進行補充及提升。

人物經歷


職業生涯

蔡晨生活照
蔡晨生活照
2014年加盟了四川金強男籃,新賽季他將代表四川隊征戰CBA聯賽。

生涯數據


賽季出場數時間罰球扣籃籃板助攻蓋帽搶斷前場后場得分
2012-1335.240.0-0.01.00.70.00.00.30.70.0

社會評價


對蔡晨的疑問,和對他的期望一樣多:他在美國中學的優秀表現,是不是“專業打業餘”的原因?他能真正融入美國籃球嗎?他能還有多少潛力可挖?傷仲永的例子已不是一個兩個,但願蔡晨不是又一個吹出的泡沫。
過早發育大打小
早在蔡晨13歲的時候,他的身高就達到了2米,體重也已經有90公斤。當時,他在與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高中選手對抗也毫不吃虧,在自己這一年齡段的比賽中更是罕逢敵手。不過,三年來蔡晨的身高依然維持在2米,這不僅讓人懷疑,蔡晨是不是過早發育,他還能不能再長高?
與身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體重。蔡晨如今的體重已經達到了103公斤,要知道,當年CBA著名的“胖子”、吉林東北虎隊的王晗,身高同為2米,體重也不過110公斤。那些美國少年雖然身體素質驚人,但普遍能跳能跑,身體對抗性並沒有想象中強,這樣的噸位,足以保證蔡晨在內線要位、強打的時候佔據絕對優勢。但隨之而來的,則是速度下降和靈活性降低,以及受傷概率的增加。雖然迄今為止他並沒有什麼重大傷病,但看看他的前輩姚明,近兩年之所以頻頻受傷,與其到了NBA後為了提高對抗能力而增加體重不無關係。前車之鑒,不可不防。
看過蔡晨比賽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他打球的節奏很穩,也很慢,感覺並不像一個正處於身體發育期的孩子,這也增加了人們的擔憂。
疑似專業打業餘
眾所周知,中國式籃球訓練很大的特點就是:將成年隊的戰術、體能提前灌輸給青少年,我們青少年的早熟程度遠遠高於同齡的美國人。去年選秀前的體能測試時,杜蘭特連最低標準的杠鈴都舉不起來,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榜眼秀。因為在美國眼中,他的身體發育程度還沒有到上量練力量的階段,要循序漸進,而我們的青少年球員則早早完成了這方面的訓練,至於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是訓練方法不得當以及先天體質差異造成的。
雖然我們質疑蔡晨的身體素質:打內線身高不夠,打外線太胖、彈跳不好,腳步移動不夠靈活等等。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些缺點在美國中學聯賽中不會有特別明顯地體現,因為這個年齡段的美國少年還處在長身體、練技術的階段。不過在出國前,蔡晨接受過一段時間的中國式籃球訓練,讓這他在實戰中對戰術的領悟,對技術的運用是美國同齡人遠遠不及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蔡晨能在比賽中有良好的表現,一點兒也不奇怪。早在國內,當他還在宏遠青年隊時,圈內人士肯定他的一點就是:技術相當出眾,可以打多個位置。最開始,由於在同齡人中身高過人,宏遠將其作為內線球員培養;後來怕他身高不再長,打內線吃虧,又準備讓他向朱芳雨那樣能里能外的全能前鋒發展。因為接觸了職業化訓練,又有上面“該位置”的經歷,蔡晨的全面性毋庸置疑,比起大多數熱衷扣籃的美國少年要高出一個檔次,但就此認定蔡晨能在美國立足,定論顯然下得過早。
理念差異難融和
另外,蔡晨雖然身在美國,但他對比賽的理解與美國少年有著根本的區別。由於我國長期處於競技體育氛圍內,對比賽的勝負看得很重。即使是非正式的、低年齡段的比賽,也很難做到拋開結果,更重視過程,功利主義思想根深蒂固。教練在指導球員的時候,往往更注重實戰效果,而不是從培養能力的角度出發。此前接受這種思想指導的蔡晨,很難做到換了環境后便將以前的思想拋開。此前介紹蔡晨時,人們多將目光放在他所取的成績上。蔡晨也的確得到了榮譽,在國內,他曾經代表廣州七中參加了NBA全國初中聯賽,得到了廣州賽區和華南賽區的冠軍。在美國,他的學校戰績和個人數據也都不錯。但在美國籃球人士眼中,中學比賽的數據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因為其中有太多的水分。美國的中學聯賽大多數並不是“無差別較量”,而是根據學校的學生人數等因素分為好幾個檔次,同一檔次的球隊,實力也許天差地別;學生少的學校那一級,水平自然相對也會差一些。這些都會影響到蔡晨華麗數據的“成色”。而且,那些最後被選進NCAA的球員,哪一個在高中不是威風八面?但實際上,又有幾個能真正在NBA以及職業籃壇立足呢?
其實,在這些美國中學比賽中,蔡晨很大程度是在認真打比賽,其他美國少年則是在“玩籃球”。這種理念上的差異,也許會給蔡晨帶來榮耀,但也會給其他人帶來懷疑。
質疑4:潛力究竟有多少
另外,由於中美訓練方式的不同,蔡晨的潛力有被過早開發的隱憂。打磨完的玉石自然比璞玉光彩奪目,但它也失去了進一步雕琢的意義。
如今,無論是NBA還是NCAA,教練挑選球員更看重的是潛力而不是即戰能力。此前,NBA球隊哄搶高中生球員蔚然成風的場景便是這種心態的最好體現。當斯特恩把最低年齡限制提高后,人們依然將目光盯在那些年紀輕輕、身體素質出色的球員身上,全然不顧他技術粗糙,心理素質不成熟等缺點。2005年的榜眼馬文·威廉姆斯、2006年的狀元巴尼亞尼以及今年狀元秀熱門之一孟菲斯大學的德里克·羅斯之所以在數據並不起眼的情況下備受青睞,就是看中了他們的潛力,有很大的可塑性。在教練眼中,技術可以打磨,心智可以錘鍊,但身高、彈跳、年輕這樣的資本,是人力無法企及的。
反觀蔡晨,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籃球思維(接受美國的籃球理念並不是一件易事),暫時看都無法確定其還有多少潛力。而這甚至比現下跑不快、跳不高、脂肪多等實在問題要更加可怕。如果不能在這方面證明自己,蔡晨的籃球之路前途如何,要被打上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