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統籌法的結果 展開

統籌法

統籌法

統籌法,又稱網路計劃法。它是以網路圖反映、表達計劃安排,據以選擇最優工作方案,組織協調和控制生產(項目)的進度(時間)和費用(成本),使其達到預定目標,獲得更佳經濟效益的一種優化決策方法。統籌法最適用於大規模工程項目,工程愈大,非但人們的經驗難以勝任,就是用以往的某些管理方法(例如反映進度與產量的線條圖等方法)來進行計劃控制也愈加困難;相反地在項目繁多複雜的情況下,網路計劃是可以大顯身手。

歷史背景


1957年,美國化學公司Du Pont的M.R.Walker與Rand通用電子計算機公司的J.E.Kelly為了協調公司內部不同業務部門的工作,共同研究出關鍵路線方法(簡記作CPM)。首次把這一方法用於一家化工廠的籌建,結果籌建工程提前兩個月完成。隨後又把這一方法用於工廠的維修,結果使停工時間縮短了47個小時,當年就取得節約資金達百萬元的可觀效益。
1958年,美國海軍武器規劃局特別規劃室研製含約3000項工作任務的北極星導彈潛艇計劃,參與的廠商達11000多家。為了有條不紊地實施如此複雜的工作,特別規劃室領導人W.Fazar積極支持與推廣由專門小組創建的計劃評審技術(簡記作PERT)。結果研製計劃提前兩個月完成,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CPM在民用企業與PERT在軍事工業中的顯著成效,自然引起了普遍的重視。在很短的時間內,CPM與PERT就被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與科研等等複雜的計劃管理工作中,隨後又推廣到世界各國。在應用推廣CPM與PERT的過程中,又派生出多種各具特點,各有側重的類似方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各種有所不同的方法,其基本原理都源於CPM與PERT。
CPM與PERT兩種方法實質上大同小異,因此,人們把CPM與PERT及其他類似方法統稱為網路計劃技術,簡稱為網路技術或網路方法,簡記為統籌法。
1962年,科學家錢學森首先將網路計劃技術引進國內。1963年,在研究國防科研系統SI屯子計算機的過程中,採用了網路計劃技術,使研製任務提前完成。計算機的性能穩定可靠,隨後,經過數學家華羅庚對網路計劃技術的大力推廣,終於使這一科學的管理技術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鑒於這類方法共同具有“統籌兼顧、合理安排”的特點,我們又把它們稱為統籌法,網路圖也稱統籌圖,本節主要講述統籌法的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


通過對例7.2.1的分析,來了解統籌法的基本思想。
[例7.2.1]設表7.2.1是某部件生產計劃中有關項目的明細表。
表7.2.1
項目工期(天)代號
設計鍛模10A
製造鍛模15B
生產鍛模10C
製造木模25D
生產鑄件15E
設計工裝20F
製造工裝40G
作出該部件的生產計劃流程圖並加以分析,再提出使完工期縮短的改進措施。
分析本例可稱為“生產過程的優化問題”,衡量的數量指標是“完成工程的時間”越短越好。鑒於工廠生產的實際情況,可知明細表中所列各項目的先後順序關係不允許變動,也不可能對任一項目進行分解。例如,依照工藝過程,必須先製造木模,才能去生產鑄件,這樣就可得到圖7.2.1所示的生產計劃流程的一個方案。
表從圖7.2.1中可見,A、D、F三個項目同時開工,隨後分成三條支路。先考察上、中、下三條支路上各項目總共所費的時間,具體地說,有
上支路10+15+10=35
中支部25+15=40
下支部20+40=60
比較之,可見F與G兩個項目合成的下支部所花時間最長。該部件生產計劃的完工期實質上受F與G兩個項目工時的制約。
設想一下,即使A、B、C、D、E都如期完工,但是由於F、G還在進行中,先完工的人員與設備如不及時利用只能閑置起來,造成所謂“窩工”現象,這就是生產了浪費,要是有可能重新調配力量,適當地讓A、B、C、D或D、E慢點完工,同時力求F、G快點完工,那麼就可能縮短工程的完工期。於是可以採取如下措施:把上支部或中支部上的資源(人員、設備等)適當抽調一部發到下支路上去,以加快完工期。當然,這裡已設被抽調的資源適用於下支部上的項目。例如,設計鍛模(A)的人也要會設計工裝(F)。從而可以去支援F。此外,從某項目上被抽調的資源數量必須適當,抽調過多,原項目的完工時間將大為延長,反過來又會影響完工期。
因此,時間最長的那條支路對於完工期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被稱為關鍵路線。
可見統籌法基本思想,簡單地說就是:向關鍵路線要時間,向非關鍵路線要資源,以達到預期目標的最優。

主要內容


統籌法主要由互相關聯的三部分內容組成:
1、統籌圖概念及繪圖規劃;
2、統籌圖各參數的計演演算法;
3、統籌圖的調整與優化。由柳洪平創建。

簡介


統籌法是運用統籌兼顧的基本思想,對錯綜複雜、種類繁多的工作進行統一籌劃,合理安排的一種科學方法。它是運籌學的一個分支。屬於管理科學的一部分。統籌法是近60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應用科學。1956年,美國首先開始研究統籌法。將其稱之為“計劃評估”,其意思是用這種方法來評價和估計“計劃的好壞”。1958年,美國首先把統籌法應用於北極星導彈的研製。由於統籌安排,周密計劃,合理設計使北極星導彈提前兩年完成。從1962年起,美國的每一項大型軍事項目(超過億元的),如果不採用統籌法,國防部不予以批准,不撥款。
蘇聯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和運用統籌法的。蘇聯稱之為“網路”,這個叫法主要反映了網路圖的基本特徵。蘇聯軍事家認為這種方法是“科學的軍隊指揮法”。
我國的統籌法是1964年由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研究並加以推廣的。在工農業生產中進行了大量的應用,得到了顯著的成績。在軍事領域內,統籌法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平時的工作計劃,訓練計劃,演習計劃,戰時的行軍計劃,組織戰鬥、協同動作,戰鬥保障計劃等都可以應用統籌法。隨著國防建設和軍隊指揮的現代化的進程,在軍事上運用這一先進的科學方法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統籌法的中心內容是將一項工程或戰鬥任務的工作程序,按它們的內在邏輯依賴關係,用箭頭線段直觀地以網路圖表示出來,以數學為工具,對網路進行計算優化,以達到最有效的完成工程或戰鬥任務。同時使管理指揮人員對全局有一個比較完整清晰的認識,分清主次、緩,急,找到關鍵環節和主要矛盾所在,做到合理地指揮安排使用人力,物力,時間,資源,達到最優控制和掌握整個任務進程的目的。
用統籌法組織戰鬥行動,能清楚地反映出戰鬥行動的整個過程和各個行動之間相互依賴關係,在組織與實施戰鬥過程中,發現問題時可根據各個行動之間的制約關係,能動態及時地採取措施加以調整。

原理


統籌法的基本思想就是統籌兼顧,合理安排。華羅庚教授在《統籌方法》一文中,運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泡茶的例子來說明。
例如:早上起床,想泡壺茶喝。當時情況是:開水沒有,開水壺、茶壺、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葉也有了,怎麼辦?
方法一:洗水壺,灌水,放在火上;等水燒開的時間,洗茶壺、茶杯,放茶葉;等水燒開了,泡茶喝。
方法二:洗水壺,洗茶壺、茶杯,放茶葉;灌水,放在火上;等水燒開了,泡茶喝。
方法三:洗水壺,灌水,放在火上;坐等水燒開了,洗茶壺、茶杯,放茶葉,泡茶喝。
顯然,第一種方法更加節省時間,更加合乎統籌兼顧的思想。
統籌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從需要管理的任務的總進度著眼,以任務中各工作所需要的持續時間為時間因素,按照工作的先後順序和相互關係作出統籌圖,以反映任務全貌,實現管理過程的模型化。然後進行時間參數計算,找出計劃中的關鍵工作和關鍵線路,對任務的各項工作所需的人、財、物通過改善網路計劃作出合理安排,從而得到合理方案並付諸實施。此外,還可對各種評價指標進行定量化分析,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以保證任務優質優量地完成。

應用


統籌法在軍事領域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平時的工作計劃、訓練計劃、演習計劃,戰時的行軍計劃、組織戰鬥、協同動作、戰鬥保障計劃等都可以應用統籌法。近年來,我軍在使用統籌法制定軍事計劃、組織指揮部隊行動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構制統籌圖現在已成為司令部工作的一項重要參謀業務。隨著我軍組織指揮的信息化、科學化,使用這一先進的科學方法改進和革新司令部工作,改善我軍目前的指揮方法,對我軍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提高戰鬥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