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濟
張開濟
張開濟,張開濟1912年出生於上海,浙江杭州人。我國第二代著名建築師,第一批全國設計大師之一。
曾任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我國建築界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曾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土建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政協常委兼城建組組長、北京市科協常委等職。
張開濟,1912年生於上海,原籍杭州,1935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建築系,曾任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北京市政府建築顧問、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1990年被建設部授予“建築大師”稱號。獲得中國首屆“梁思成建築獎” 。
建國前曾在上海、南京、成都、重慶等地建築事務所任建築師。建國后,歷任北京市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總建築師、高級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第五屆副理事長、第六屆常務理事。曾任北京市政府建築顧問、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他曾設計天安門觀禮台、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釣魚台國賓館、北京天文館、三里河“四部一會”建築群、中華全國總工會和濟南南郊賓館群等工程。1951年與孫靖完婚。於2006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張開濟
孫靖出身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伯父是中國最早的留學生。解放前,孫家在今天的史家衚衕有兩個大宅院,可謂旺族。新中國成立前夕,孫靖隨姐姐、姐夫一起赴台灣,后輾轉到了廣州,以後回到北京。
相識不久,二人舉行了簡單的婚禮,那一年(1951年),張開濟39歲,孫靖28歲,從此開始了相濡以沫55年攜手同行的生活。
婚後,特別是有了孩子后,孫靖放棄了工作,專心致志相夫教子,將家裡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條。張開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稱讚曾是輔仁大學家政系高材生的孫靖“專業對口”,但是“大材小用”。
張開濟
張保和初中沒畢業就去了內蒙生產建設兵團,當了6年軍墾戰士,回京后又當了兩年工人,1977年總算考上了北京經濟學院。到美國后,張保和先後在伯克利大學、耶魯大學求學,畢業后曾在美國一些知名銀行擔任副總裁等職。張永和原在南京工學院學建築,後去美國留學,最後畢業於加州伯克利大學。張永和曾在美國一些名牌大學執教,並多次獲取國際建築競賽大獎。
談到兒子的教育,張開濟坦言自己是甩手掌柜,但在三個問題上起了關鍵作用。一是考大學。恢復高考時,張保和是手錶廠一名優秀工人,對考大學興趣不大,信心也不足,張開濟反覆動員他一定要試一試,果然一試即中。二是學英語。張開濟認為,學英語可以了解世界,開闊眼界。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那個知識荒漠的時期,張開濟專門請朋友教張保和與張永和學英語,打下了良好的底子。兩個兒子到美國后,語言上很快過了關,早期教育結出了果實。三是出國留學。改革開放后,張開濟的一些早年同學陸續回國探親觀光,其中一位同班同學得悉他們當時無法承受出國費用時,什麼也沒有說,只是用手拍了拍胸膛,張開濟感動得什麼也說不出來,孫靖則早已熱淚縱橫。好在兒子爭氣,到美國第二年經濟上已能自立。
張永和,中國著名建築家,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系主任。
建築作品 | 設計年代 | 備註信息 |
武漢長江大橋 | ||
北京天文館 | ||
天安門觀禮台 | ||
北京勞動保護展覽館 | ||
建工局療養院 | ||
三里河住宅區 | ||
百萬庄住宅區 | ||
小湯山療養院 | ||
中央民族學院校舍 | ||
新疆招待所 | ||
濟南南郊賓館 | ||
高教部辦公樓、出版總署辦公樓 | ||
獲獎 | ||
1990年被建設部授予“建築設計大師”稱號 | ||
2000年獲中國首屆“梁思成建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