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上海的結果 展開

上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

上海(簡稱:滬、申)是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東隔中國東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江海國際性港口,設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與江蘇、浙江、安徽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上海獲評為一線城市第一名。2021年7月,“2021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正式發布,上海排名第3位。

城市變遷


名字由來

申,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扈瀆,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故上海簡稱“滬”。
華亭縣,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
上海浦,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
上海鎮,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
上海縣,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誌著上海建城之始。

歷史沿革

秦漢及以後先後屬會稽郡(治吳縣)、吳郡(治吳縣),分屬海鹽、由拳、婁縣諸縣。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奏准設立華亭縣,上海地區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華亭縣轄境約今上海地區吳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團一線以西地區。
北宋時期,上海大陸地區分屬華亭縣和崑山縣,崇明地區屬海門縣。宋熙寧十年(1077年),設上海務。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縣,上海地區始有兩個獨立行政區劃。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置華亭縣隸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縣立,轄於松江府。上海縣面積約2000平方千米,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青浦縣大部、閔行區大部、浦東新區大部和南匯縣
元代後期,上海地區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華亭、上海2縣。
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屬華亭、上海、青浦3縣,蘇州府所屬嘉定、崇明2縣,金山衛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華亭(治所)、婁(與華亭共用府城)、上海、青浦、奉賢、福泉、金山、南匯8縣,太倉州嘉定、寶山2縣。
嘉慶十年(1805年),上海地區基本形成10縣1廳的格局,有松江府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7縣及川沙撫民廳,太倉州嘉定、崇明、寶山3縣。
嘉慶十五年(1810年)縮存600平方千米,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浦東新區大部、閔行區大部。縣城為原南市區人民路、中華路環線內區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上海英租界。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虹口一帶劃為上海美租界。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裁松江府、太倉州,上海地區直屬江蘇省,有上海、華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
民國三年(1914年),江蘇省劃分為滬海等5道,其中滬海道駐上海縣,轄今屬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縣以及今屬江蘇省的海門縣。
民國十四年(1925年),北洋政府允准上海改為淞滬市。
民國十五年(1926年),孫傳芳督江蘇省,成立淞滬商埠,分全境為上海、閘北、浦東、滬西以及吳淞5區。
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成立,直轄於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轄市一級建置。國民政府成立后,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範圍包括上海、寶山縣的一部分,設立17個區,而上海地區各縣則仍屬江蘇省,從此上海市與上海縣分離。城市範圍東達浦東,西至靜安寺、徐家匯,南趨龍華,北達寶山路底。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上海特別市宣布租界為特別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次年12月,江蘇省川沙、南匯、奉賢、崇明、寶山、嘉定等縣和上海縣浦西地區劃歸汪偽上海市政府管轄。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偽國民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2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歷時百年的上海租界結束。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上海市劃分為30個區。
1949年5月27日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同時,上海的郊縣划入蘇南、蘇北行署,後由江蘇省管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
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省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新中國成立后初大十倍以上。
1960年1月,撤消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有12個區和11個縣。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划屬上海市。
1961年上海市轄12區、10縣。
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
1964年,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後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餘年之久。
1980、1981兩年,再置吳淞區與閔行區。
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
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
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和閔行的三林鄉合併設立浦東新區。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組建新的閔行區。
1995年,上海市轄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縣,有106個街道、208個鎮、10個鄉和3590個居民委員會、2986個行政村。面積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積697平方公里。
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上海市中心擴大圖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
2009年為了更好的開發浦東地區,合理配置地區經濟與社會資源,綜合優化總體布局,促進社會協調健康發展,撤南匯區、浦東新區,組建新的浦東新區。
2011年6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複上海行政區劃調整,同意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
2015年1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全市幹部大會上宣布,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併,組成新的靜安區。
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下轄的唯一一個縣——崇明縣撤縣設區,改製為崇明區,此標誌著上海市告別下轄縣,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市轄區的新局面。
2021年4月20日,國務院同意在上海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試點期為自批複之日起3年。
2021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在上海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行政區劃


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省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千米,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1960年1月,撤銷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有12個區和11個縣。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划屬上海市。1961年上海市轄12區、10縣。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1964年,撤銷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後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餘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1980、1981兩年,再置吳淞區與閔行區。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為進一步改革開放,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和閔行的三林鄉合併設立浦東新區。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組建新的閔行區。1995年,上海市轄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縣,有106個街道、208個鎮、10個鄉和3590個居民委員會、2986個行政村。面積6340.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6218.65平方千米、水面積697平方千米。20世紀末,松江縣、青浦縣和金山縣也改為區。
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2009年,撤銷南匯區,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浦東新區。2011年,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2015年,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併,組成新的靜安區。2016年,上海市下轄的崇明縣撤縣設區,改製為崇明區,此標誌著上海市告別下轄縣,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市轄區的新局面。
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下轄16個區。
區劃代碼名稱郵政區碼
310101黃浦區200001
310104徐匯區200030
310105長寧區200050
310106靜安區200040
310107普陀區200333
310109虹口區200080
310110楊浦區200082
310112閔行區201100
310113寶山區201900
310114嘉定區201800
310115浦東新區200135
310116金山區200540
310117松江區201600
310118青浦區201799
310120奉賢區201499
310151崇明區202150
310000上海市20000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上海市地處東經120°52′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之間,面積6340平方公里,位於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中國南北海岸中心點,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北界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
上海
上海

地形地貌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點是位於金山區杭州灣的大金山島,海拔為103.70米。
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島、小洋山島等岩島。
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由長江挾帶下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長興島面積88.54平方公里,橫沙島面積55.74平方公里。

氣候環境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3年,全市平均氣溫17.6℃,日照1885.9小時,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上海
上海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上海市地處長江入海口、太湖流域東緣。境內河道(湖泊)面積約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積率為9%~10%;上海市河道長度2萬餘公里,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
上海
上海
上海境內江、河、湖、塘相間,水網交織,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長江口,黃浦江及其支流吳淞江(蘇州河)、薀藻浜、川楊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圓泄涇、大泖港、太浦河、攔路港,以及金匯港、油墩港等。其中黃浦江幹流全長80餘公里,河寬大都在300米~700米之間,其上游在松江區米市渡處承接太湖、陽澄淀泖地區和杭嘉湖平原來水,貫穿上海至吳淞口匯入長江口。
上海的湖泊集中在與蘇、浙交界的西部窪地,最大的湖泊為澱山湖,面積為60餘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上海境內缺乏金屬礦產資源,建築石料也很稀少,陸上的能源礦產同樣匱乏。70年代以來開始在近海尋找油氣資源,在多口鑽井中獲得工業原油和天然氣。東海海水中化學資源豐富,在長江口淺海底下,還發現一些礦物異常區,有鋯石、鈦鐵砂、石榴石、金紅石等重要礦物。

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上海市內植物資源所剩不多,多為人工栽培。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僅分佈於大金山島和佘山等局部地區,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佈在沙洲、灘地和港汊。栽培的農作物共有100多個種類,近萬個品種。蔬菜多達400多種,居全國之冠。
● 動物資源
上海市內動物資源主要是畜禽品種,野生動物種類已十分稀少。水產資源豐富,共有魚類177屬226種,其中淡水魚171種,海水魚55種。

人口民族


截止到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6.9萬人,出生率為7.0‰;死亡13.3萬人,死亡率為5.5‰;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5。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2萬人,出生率為6.3‰;死亡12.5萬人,死亡率為8.6‰;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
2020年12月近期數據,上海的人口凈流入達到了958.84萬人,總量位居全國第一。
2019年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66歲。其中,男性81.27歲,女性86.14歲。
2021年1月,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上海城區常住人口為2428.14萬人,為超大城市。

古代人口

唐天寶十載(751年),華亭縣立,約有19017戶、90360人。唐末有12780戶。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華亭縣有主戶54941、113143人。南宋紹熙年間,華亭縣有戶約97000。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華亭縣有戶234471,旋因宋元鼎革,戶口減半,僅13萬戶。至元十八年,嘉定縣有69425戶、338552人。至元二十七年,松江府實在163926戶、888051人。至元二十九年,上海縣立,人口約10萬人。至元中,松江府有戶177348,其中華亭縣有戶97786;上海縣有戶72502。是年,嘉定縣有戶95795、373755人。至正年間,崇明州有戶12786。
明代開國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上海戶與口始分別記錄;是年,上海縣有114326戶、532803人。永樂十年(1412年),100924戶、378428人。宣德七年(1432年),100358戶、330498人。正統七年(1442年),100984戶、319970人。景泰三年(1452年),100832戶、305457人。天順六年(1462年),89400戶、270927人。成化八年(1472年),91291戶、257652人,成化二十三年,92789戶、261145人。弘治五年(1492年),92195戶、260677人,弘治十五年,93884戶(實在93023戶)、269094人(實在260821人)。嘉靖元年(1522年),94109戶,253013人;嘉靖二十一年,劃地置青浦縣,約有5萬多戶、10萬多人。隆慶六年(1572年),上海縣有戶113985、192967人(不計老少、婦女)。萬曆二年(1574年),上海縣有戶117795。

近代人口

都市風光(41張)
清咸豐二年(1852年),上海華界人口544413人,租界人數極少。太平天國戰爭爆發后,周邊省市居民湧入租界,同治四年(1865年),公共租界92884人,法租界55925人;華界人口變化不大,次年為543110人。太平軍戰爭結束后,逃亡到滬人員大批返鄉。公共租界人口至同治九年減至最低,為76713人,此後又逐年上升。至宣統元年(1909年),華界人口達671866人。
民國時期,上海人口增長格局基本不變。1914年,上海華界人口1173653人。1930年,上海市人口3144805人,1936年3814315人,1945年3370230人。1946年~1949年3月,因外地人口大量湧入上海,上海人口增長61.86%,年遞增率23.9%。1949年,全市人口5029160人。

現代人口

1949~1958年,全市戶籍人口高速增長。1949年502.92萬人,1958年750.80萬人,凈增247.88萬人,合計增長49.29%,年均增長率4.55%。1958年,江蘇省10縣劃歸上海市,全市人口大幅度增加。1959~1968年,因嚴格控制外省市人口遷入上海市,精簡城市職工回原籍農村,知識青年赴新疆參加兵團生產,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等,人口緩慢增長。1959年1028.39萬人,1968年1108.97萬人,凈增80.58萬人,合計增長7.84%,年均增長率0.84%。1969~1976年,大批中學畢業生上山下鄉,強化計劃生育管理,人口下降。1969年1093.99萬人,1972年降為1064.11萬人,1973年回升至1070.01萬人,1976年又回升至1081.30萬人。7年凈減12.69萬人,合計凈減率為1.16%,年均凈減0.17%。1977~1989年,因大批“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返滬、50年代高峰期出生人口進入婚育年齡,人口增長迅速。1977年1086.47萬人,1989年1276.45萬人,凈增189.98萬人,合計增長17.49%,年均增長1.35%。1990~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人口遷入始終大於遷出,人口穩定增長。1990年1283.35萬人,1995年1301.37萬人,凈增18.02萬人,年均增長2.79%。
解放后,進行4次全國人口普查,兩次1%人口抽樣調查。1953年7月1日,上海市常住人口620.44萬人,江蘇省10縣常住人口285.97萬人;1964年7月1日,上海市常住人口1081.7萬人,1982年7月1日1185.97萬人,1990年7月1日1334.19萬人,1995年10月1日1%抽樣調查推斷1373.58萬人。
2021年5月,上海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公布(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
(一)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為24870895人,與2010年相比,十年共增加1851699人,增長8.0%,年平均增長率為0.8%,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3.4%下降2.6個百分點。
(二)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為10479652人,佔比42.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502652人,增長16.7%,年平均增長率為1.6%。
(三)戶別規模。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964.46萬戶,家庭戶人口為2234.76萬人;集體戶82.22萬戶,集體戶人口為252.33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32人,比2010年的2.49人減少0.17人。
(四)性別構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佔51.8%,女性人口佔48.2%。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7.33,比2010年的106.19上升1.14。
(五)年齡構成。0—14歲人口為243.63萬人,佔9.8%,與2010年相比提高1.2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為1661.91萬人,佔66.8%,比2010年下降9.5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為581.55萬人,佔23.4%,比2010年提高8.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04.9萬人,佔16.3%,比2010年提高6.2個百分點。上海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與全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趨勢一致,其中,上海市的少兒人口比重回升,但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六)民族構成。漢族人口為2447.11萬人,比2010年增長7.6%,佔98.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9.98萬人,比2010年增長44.8%,佔1.6%。
(七)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42.42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1893人上升為33872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7年升至11.8年。文盲率由2.74%下降為1.61%。受過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快速提高,是十年來上海人口素質變化最顯著特徵。
(八)城鄉人口。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220.94萬人,佔89.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66.15萬人,佔10.7%。
(九)各區常住人口。中心城區人口佔26.9%,浦東新區人口佔22.8%,郊區人口佔50.3%。與2010年相比,中心城區人口所佔比重下降3.4個百分點,浦東新區提高0.9個百分點,郊區提高2.5個百分點。

政治


現任上海市黨政領導(截至2021年3月)
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書記李強 
副書記龔正、於紹良 
市委常委胡文容、劉學新、鄭鋼淼、陳寅、吳清、翁祖亮、周慧琳、諸葛宇傑、劉傑、朱芝松 
秘書長諸葛宇傑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蔣卓慶 
副主任徐澤洲、蔡威、高小玫(女)、肖貴玉、莫負春、陳靖
秘書長趙衛星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龔正
副市長陳寅、吳清、舒慶(滿族)、彭沉雷、陳群、宗明(女)、湯志平、陳通、張為 
秘書長馬春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主席董雲虎
副主席李逸平、周漢民、張恩迪、虞麗娟(女)、吳信寶、壽子琪、錢鋒、金興明、黃震
秘書長貝曉曦

經濟


上海市主要經濟指標
年度 GDP人口人均GDP進出口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980311.89億元-1829美元-174.73億元
1990781.66億元-1236美元74.31億美元166.99億元
20004771億元1609萬人3萬元547.10億美元497.96億元
201017166億元2303萬人7.6萬元3688.69億美元2873.58億元
201525123億元2415萬人10.4萬元4517.33億美元5519.50億元
201832680億元2424萬人13.5萬元34009.3億元7108.15億元
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8155.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88億元,下降5.0%;第二產業增加值10299.16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27752.28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15.73萬元在上海市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8328.67億元,比上年增長6.1%;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9826.64億元,增長5.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0%。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6133.22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工業增加值2710.43億元,增長3.3%;服務業增加值3422.79億元,增長13.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2020年8月,名列上半年中國GDP十強。
2020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38700.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3.57億元,下降8.2%;第二產業增加值10289.47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28307.54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3.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上海市主要農業指標
年度農作物面積糧食產量牛奶產量蔬菜產量生豬出欄水產品家禽出欄
2010-118.4萬噸24.71萬噸398.08萬噸265.98萬頭28.97萬噸4083.8萬羽
201526.93萬公頃99.55萬噸26.04萬噸321.17萬噸171.11萬頭26.05萬噸1713.5萬羽
201828.53萬公頃103.74萬噸33.44萬噸284.73萬噸148.86萬頭30.85萬噸983.95萬羽
第二產業
上海作為中國現代工業和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早在1861年就有了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的電機繅絲廠。1919年前後,上海已經是全國工人人數最多、工人比例最高的城市。近代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集中了約50%的民族資本企業、約40%的資本額、約50%的年產值。佔據全國九成造船噸位數的江南造船廠,整體規模和單位造船能力均居世界首位。
重點行業
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精品鋼材製造業、成套設備製造業和生物醫藥製造業是上海六個重點工業行業。
新興產業
全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0.6%。
第三產業
● 金融
上海景色
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交易所、上海鑽石交易所、黃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中國資金拆借市場、國家黃金儲備運營中心、國家外匯儲備運營中心、上海清算所(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央行徵信系統中心、支票節流數據處理中心)、中國四大銀行(農行、中行、工行、建行)上海總部、各大外資銀行大中華總部、中國反洗錢資金監控中心、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中國保險交易所等不同種類的金融單位。上海金融法院獲批成立,原油期貨成功上市,中國人壽上海總部、建信金融科技等總部型功能性機構落戶,人民幣跨境使用範圍也進一步拓展。
● 批發零售業
2018年,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581.49億元,比上年增長3.3%。
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1.9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批發銷售額10.79萬億元,增長5.3%。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68.69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無店鋪零售額1925.99億元,增長13.8%。網上商店零售額1506.70億元,增長15.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9%。
全年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28938.2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B2B交易額18552.6億元,增長14.1%,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64.1%;網路購物交易額(含服務類交易)10385.6億元,增長29.7%,佔35.9% 。
● 對外經濟
上海的貿易夥伴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20多個國家擴展至現在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海口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之一,上海口岸進出口位居世界城市之首。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約有三成左右的“中國製造”經由上海輸往世界各地,也有約三成左右的各國商品經由上海進入中國市場。
全國1/3左右的進口汽車、鑽石、葡萄酒、乳品,1/2左右的進口化妝品、醫藥品、醫療器械,超過60%的進口服裝服飾,70%以上的進口手錶等都是經上海口岸來到全國消費者手中。
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17家境外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
根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8155.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88億元,下降5.0%;第二產業增加值10299.16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27752.28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15.73萬元。
上海市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8328.67億元,比上年增長6.1%;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9826.64億元,增長5.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0%。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6133.22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工業增加值2710.43億元,增長3.3%;服務業增加值3422.79億元,增長13.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2020年8月,名列上半年中國GDP十強。
2020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達3.87萬億元,總量規模躋身全球城市第六位。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萬元,就業、社保、住房、養老、托育、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3.67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2021年1月25日,2020年上海省實現生產總值3870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7%。
2021年8月,2021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上海2021年GDP總量為20102.53億元。

社會事業


城市競爭力

《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位列第二,《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位列第三(次於香港,深圳)。在2013全球城市排行榜中香港第五、北京第十四、上海第二十一。上海在2013年全球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第六。2013年上海GDP總量位居亞洲第三(僅次於東京、大阪),世界第九。全球城市分級中中國兩個Alpha+城市之一(另一個為香港)。
上海是中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上海2012年總部經濟發展能力綜合得分為83.73分,排名第2位。上海獲得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截至2018年,上海共有78所高等學校(不含軍事院校),包括64所普通高校(其中10所中央部屬高校)以及14所成人高校;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系統有19家機構(含上海分院),其中法人單位16家,教育職能歸口中國科學院大學。
2016年2月,上海獲批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017年10月13日,中國(上海)獲得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舉辦權。
2017年12月,上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立。

科學技術

2019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約1500億元。全年專利申請量17.36萬件,比上年增長15.5%。其中,發明專利7.14萬件,增長13.8%;實用新型專利8.06萬件,增長15.9%;外觀設計專利2.16萬件,增長20.5%。
2019年全年商標申請量為43.88件,比上年增長7.3%,位於全國第六;商標註冊量為36.10萬件,同比增長23.8%,位於全國第六。

文化事業

2018年成功舉辦第三十五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第三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第六屆市民文化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全年市民參與文化活動人數3255萬人次。繼續實施新一輪公共文化從業人員“三年萬人培訓”項目,年內參訓1萬餘人次。歷史博物館、國際乒聯博物館、中國證券博物館、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海昌海洋公園等建成開放。至年末,全市有市、區級文化館、群眾藝術館25個,藝術表演團體329個,市、區級公共圖書館23個,檔案館49個,博物館131個。全市共有公共廣播節目22套,公共電視節目25套。至年末,全市共有有線電視用戶804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736萬戶。全年生產電視劇51部,共2190集;動畫電視8388分鐘。全年共出版報紙8.17億份、各類期刊0.85億冊、圖書4.80億冊;攝製完成86部影片。

體育事業

上海每年舉辦的常規賽事有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ATP1000網球大師賽,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世界高爾夫錦標賽-滙豐冠軍賽,上海斯諾克大師賽等。上海是首屆東亞運動會的舉辦地。上海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之一。2007年女足世界盃決賽和2011年世界游泳錦標賽。
2019年年內成功舉辦國際國內重大賽事163場。成功舉辦F1第1000站、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上海賽區比賽和第十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上海城市業餘聯賽共開展賽事活動近6000場,參賽市民330萬餘人次。

教育事業

上海復旦大學 2張
上海復旦大學
截止2019學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4所,普通中等學校929所,普通小學698所,特殊教育學校31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數有所增加,畢業生數有所減少。全市共有49家機構培養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60萬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6.49萬人,畢業全日制研究生4.52萬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階段新生入學率達99.7%。
截止2019學年末,全市共有民辦普通高校19所,在校學生11.62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33所,在校學生8.68萬人;民辦小學111所,在校學生10.56萬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學歷教育學校24所,成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726所,老年教育機構287所。全市共有校外教育機構23所。其中,青少年活動中心(含少年宮)19所,少年科技站3所,少年之家1所。
學校名稱主管部門辦學層次備註
上海交通大學教育部本科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復旦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同濟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華東理工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東華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華東師範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上海外國語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財經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海軍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海關學院海關總署
上海科技大學
上海市
中國科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市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中醫藥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師範大學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健康醫學院
上海體育學院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音樂學院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公安學院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上海電機學院
上海政法學院
上海商學院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獨立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獨立學院
上海杉達學院民辦
上海建橋學院民辦
上海立達學院民辦
上海興偉學院民辦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民辦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民辦
上海紐約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民用航空局專科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市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民辦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民辦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民辦
上海民遠職業技術學院民辦
上海歐華職業技術學院民辦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民辦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
民辦
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民辦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民辦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民辦
上海科技管理幹部學院上海市成人高等學校專科
上海市黃浦區業餘大學專科
上海市徐匯區業餘大學專科
上海市長寧區業餘大學專科
上海市靜安區業餘大學專科
上海市普陀區業餘大學專科
上海市虹口區業餘大學專科
上海市楊浦區業餘大學專科
上海紡織工業職工大學專科
上海醫藥職工大學專科
上海開放大學本科
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專科
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專科
上海市寶山區業餘大學專科
其他院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科學院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參考資料: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298所,衛生技術人員20.65萬人(見表18)。全年全市醫療機構共完成診療人次2.76億人次;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3.52‰;孕產婦死亡率1.15/10萬,其中,戶籍人口孕產婦死亡率1.10/10萬;全市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7。
截至2020年1月29日,上海已對確診的41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同步應用中醫藥治療,其中14人服用了中藥飲片,27人服用中成藥。方案針對醫學觀察期、臨床治療期及恢復期,分時期和臨床表現推薦用藥及處方。2020年11月,入選國家醫療保障局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

人民生活

上海 2張
上海
2019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42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5元,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5元,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5605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8272元,增長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449元,增長12.4%。
至2019年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7.2平方米。
2021年7月1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21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市以40357元排名第1位。

城市建設

《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位列第二,《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位列第三(次於香港,深圳)。在2013全球城市排行榜中香港第五、北京第十四、上海第二十一。上海在2013年全球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第六。2013年上海GDP總量位居亞洲第三(僅次於東京、大阪),世界第九。全球城市分級中中國兩個Alpha+城市之一(另一個為香港)。
2021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上海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一批試點城市。

安全生產

2019年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427起、死亡452人,分別比上年下降22.6%和26.3%。其中,工礦商貿事故185起,死亡200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228起,死亡234人;生產經營性火災死亡事故7起,死亡11人;水上交通死亡事故5起、死亡5人;農業機械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漁業船舶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14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498/10萬。

社會保障

2019年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8.91萬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16.84萬個)。全年新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3579人,新消除零就業家庭391戶。全年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1339人,其中,青年大學生6966人;幫助8698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創業。全年共完成職業培訓106.64萬人。其中,農民工職業培訓44.67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4.18%。至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9.3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4.3%以內。
至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1589.57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77.10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420元提高到248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21元提高到22元。

交通運輸

● 基本概況
1874年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
1908年9月18日,上海的美商環球供應公司百貨商場購置了五輛汽車,為顧客提供汽車出租業務。
上海
上海
1908年3月5日,英籍猶太地產商哈同經營的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從南京路口至延安東路外灘的通車,之後相繼發展了12條有軌電車線路,1975年12月1日,上海最後一條有軌電車線,行駛於虹口公園和江灣五角場之間的3路電車停運,噹噹有聲的有軌電車從此退出了上海。自行車曾經是解放後上海最通用的交通工具。1980年代以後,私人逐漸開始購置私人小轎車。
上海已形成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軌道等5種運輸方式組成的,具有超大規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
上海港是中國最大的樞紐港之一,共有35個客運站,長途班線1611條,可抵達全國14個省市的660個地方。上海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橋以及地鐵、高架式軌道交通組成的立體型市內交通網路。
● 鐵路
上海三大火車站:上海站、上海虹橋站、上海南站
上海虹橋火車站是上海最大、最現代化的鐵路客運站。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全球範圍首開高鐵與機場融合之先河。
上海其它小型火車站:安亭北站金山北站金山衛站南翔北站,上海西站,松江站,松江南站,蘆潮港站,新橋站,閔行西站,葉榭火車站,亭林站,金山園區站,春申站,車墩站。
高鐵: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高鐵、滬杭高鐵、滬昆高鐵、北沿江高速鐵路(規劃中)。
快速鐵路:滬通鐵路
普鐵:京滬鐵路、滬杭鐵路。
● 公路
上海的公共汽車線路數量1000多條,營運車輛1.8萬多輛,日均客運量約780萬人次,承擔著65%的市域公共客運量,是世界上線路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有出租汽車企業270餘家,從業人員近11.5萬人,出租汽車近43000輛,旅遊包車和租賃車等7000多輛。為更好地服務殘障人士出租汽車出行需求,上海通過招投標方式推出了200輛以無障礙服務為主的多功能出租汽車,2014年10月11日首批50輛無障礙計程車正式上路運營,200輛無障礙多功能計程車選用英倫TX4車型。
2014年10月25日,虹口足球場(花園路)公交樞紐正式投入運營,成為集地鐵站、輕軌站、公交車起始點站、計程車站集合成一體的大型公共交通換乘樞紐,機場四線成為第一條入駐該樞紐的公交運營線路。這個公交樞紐位於凱德龍之夢虹口購物中心商場1層,公交車乘客可通過電梯轉乘軌交3號線及8號線。在虹口足球場站換乘的乘客通過商場就能實現“全室內”換乘。
● 航空
上海擁有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兩座國際機場。上海空港是東方航空、中國國際貨運航空、中國貨運航空和中國最大的兩家民營航空春秋和吉祥的主要基地。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IATA:PVG;ICAO:ZSPD)是中國(包括港、澳、台)三大國際機場之一,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並稱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位於上海浦東長江入海口南岸的濱海地帶,距市中心約30千米。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約52千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航班量佔到整個上海機場的六成左右,國際旅客吞吐量位居國內機場首位,貨郵吞吐量位居世界機場第三位。通航浦東機場的中外航空公司已達48家,航線覆蓋90餘個國際(地區)城市、62個國內城市。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IATA:SHA;ICAO:ZSSS)位於上海市西郊,距市中心僅13千米,多年來,虹橋機場一直是上海空港的代名詞。
2016年12月12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與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上海,繼倫敦、紐約、東京、亞特蘭大之後,成為全球第5個航空旅客跨入億級“俱樂部”的城市。
● 水運
水路交通主要的海港有外高橋、吳淞碼頭和洋山深水港
截至2006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千米。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千米,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千米,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千米,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千米。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準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準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準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主要區位因素: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上的一個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佈。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以及上海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條件,長江和黃浦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入港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的空間。
上海港2013年前五個月共處理了1270萬個20櫃,而其對手新加坡的箱量為1210萬個20櫃。
由於越來越多生產商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中國西部及內陸設廠,上海預計未來五年的吞吐量年均增速將在10%左右。陳戌源表示,西部及內陸地區製造業產量增加將惠及上海,長三角地區將會繼續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 地鐵
截至2021年1月,上海已擁有包括地鐵、輕軌、磁懸浮等軌道交通線路共19條,運營里程共772千米(含磁浮線29千米),運營里程居全國第一位,已形成初步的網路格局。
上海地鐵於20世紀90年代初正式營運,是中國大陸地區繼北京、天津地鐵建成通車后建造的第三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截止2021年1月,上海地鐵共有車站459座,里程772千米。運營規模居世界第一。 2017年,上海地鐵日均客運量969.3萬人次,總客運量達到35.38億人次。是世界上地鐵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地鐵線路將中心城區密集覆蓋,並連接了大多數區縣。
上海還建有磁懸浮項目——上海浦東機場線,全場30.5千米,連接地鐵龍陽路站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運作的磁懸浮鐵路。上海浦東機場和虹橋樞紐之間的磁懸浮專線正在逐步推進中,尚在技術方案制定的階段。
此外,用於連接郊區金山和上海南站的市郊通勤鐵路——上海金山城市市郊快速鐵路已於2012年9月28日建成通車,這是中國大陸地區首條利用鐵路網開行通勤列車的線路。
上海的軌道交通還有一種形式——有軌電車。上海共建有數條有軌電車線路,包括張江有軌電車、松江有軌電車
上海地鐵11號線花橋段2013年10月16日上午9:30起開站試運營,實現了上海和江蘇崑山的區域一體化。

歷史文化


電影

電影傳入中國從上海開始。從1896年到1898年,一個美國商人先後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園、泥城橋下的奇園,以及天花茶園等處,短期放映美、法等國的短片,如《俄國皇帝遊歷法京巴里府》等,並在當時《申報》上刊登電影廣告,引起轟動。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1949年前,中國的電影業基本集中於上海,而在上海有過製片活動的電影企業,總數約200家。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利潤最高的電影公司之一,08年利潤(2.16億)相當於中國電影集團公司(0.15億)的近20倍。2001年,中國首座IMAX電影院落戶上海,IMAX的亞太區總部位於上海。

電視

2001年,上海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和上海有線電視台合併組建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廣播事業也從原來一個單一的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演變成很多調頻,調幅各種不同內容的電台。
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中也包括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和上海東方廣播電台。另外還有上海教育電視台和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衛星頻道東方衛視。

報刊

《申報》創刊於1872年4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停刊,是近代中國出版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報紙。《新民晚報》創辦於1929年,也是一份發行全國的有影響力的報紙。《解放日報》、《文匯報》是上海的政府性報紙。新聞時政類的報紙還有:《新聞晨報》、《青年報》、《東方早報》。生活服務類的報紙有《上海壹周》、《申江服務導報》、《上海星期三》、《外灘畫報》等。另外知名的報紙還有:《東方體育日報》、《上海證券報》、《第一財經日報》。英語報紙有《ShanghaiDaily》、《ShanghaiStar》等

戲曲

海派特色的滑稽戲產生於抗日戰爭中期,由上海的曲藝“獨腳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新興戲曲劇種。因為方言隔閡,只流行於上海、蘇南、浙江等吳語地區。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藝稱作“獨腳戲”。
滬劇(舊時也稱申曲)是用上海話演唱的上海本地戲曲。上海說唱、浦東說書等也是上海特色曲藝。
蘇州評彈越劇等江蘇南部、浙江北部的曲藝,因其與上海語言文化相近,在滬上擁有許多觀眾。

音樂

上海是中國近代流行樂的發源地之一,上海音樂學院是亞洲頂尖的音樂學府,上海的流行樂曾一度風靡東南亞,部分歌曲被美國歌手英文翻唱后曾一度創下連續數月雄踞美國流行歌曲排行榜冠軍的傳奇。大量歌曲膾炙人口如夜上海、夜來香、何日君再來、天涯歌女、上海灘等都已成不朽經典。

會展

上海舉辦的會展數量居全國前列,會展年總收入佔全國近50%。上海國際車展是亞洲展出規模最大的車展之一,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上海的ChinaJoy則是全球三大互動娛樂展之一。

節慶

上海國上海的文化節日有上海國際電視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旅遊節、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等。上海電視節是中國創辦最早的國際電視節,1986年創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是國際九大A類電影節之一,最高獎項為“金爵獎”。

城市象徵

上海市市花1986年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在上海的氣候條件下,白玉蘭開花特別早。清明節前,它就會繁花盛開。白玉蘭潔白如玉,晶瑩皎潔,開放時朵朵向上,溢滿清香。
上海市市標1990年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上海市市標是以市花白玉蘭、沙船和螺旋槳三者組成的三角形圖案,圖案似輪船的螺旋槳,象徵著上海是一座不斷前進的城市;圖案中心揚帆出海的沙船,是上海最古老的船舶,象徵著上海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沙船的背景是迎著早春盛開的白玉蘭,展示了城市的勃勃生機。

宗教文化

上海 2張
上海
上海和我國其他地方基本一樣,有5種宗教是得到中國政府承認的合法宗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宗教信仰群眾88.76萬人,已登記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有394個,有宗教團體85個、在滬宗教院校4所、宗教出版機構2個。宗教界全年捐贈慈善公益事業共3825萬元。歷史上上海還曾經存在過許多其他宗教,例如猶太教、東正教、錫克教等。

傳統建築

● 歷史建築
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二大會址和平飯店匯中飯店
百樂門上海美術館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
大世界國泰大戲院武康大樓徐家匯天主堂
沙遜大廈枕流公寓美琪大戲院蘭心大戲院
百老匯大廈黑石公寓馬勒別墅沙遜別墅
上海音樂廳花園飯店浦江飯店仙樂斯廣場
沐恩堂聖母院上海自然博物館小紅樓西郊賓館
1933老場坊永安百貨愛丁堡公寓基督青年會
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大可堂普洱會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
魯迅紀念館金門大酒店衡山路靜安區石庫門建築區
大上海計劃核心區(原市政府大廈)上海圖書館江灣體育場雷士德工學院舊址
原國立音樂院(上海音樂學院)中華航空協會飛機樓龍華寺及古塔原滬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
老西門小南門河南路橋外白渡橋
參考資料:
● 現代建築
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中華藝術宮(原世博會中國館)、世博會主題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科技館、港匯恆隆廣場、正大廣場、上海歡樂谷、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原世博文化中心)、尚街、8號橋、M50、智造局、同樂坊、上海迪士尼樂園、國家會展中心。
● 自然風景
● 人文古迹
楓涇古鎮朱家角鎮老城隍廟玉佛寺大觀園
七寶古鎮上海文廟上海老街靜安寺下海廟
魯迅故居蔡元培故居方塔園古城公園宋慶齡故居
玉佛禪寺韜奮紀念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劉海粟美術館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宋教仁墓德藝陶瓷陳列館魯迅墓
陶行知紀念館寶山烈士陵園黃炎培故居周恩來故居張聞天故居
葉家花園土山灣博物館徐光啟紀念館黃道婆紀念館復旦大學博物館
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內)陳雲故居徐匯中學
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劉海粟美術館徐悲鴻故居沐恩堂
國際飯店龍華塔醉白池松江方塔豫園
青龍塔松江唐經幢龍華烈士陵園普陀區真如古鎮松江西林禪寺
國泰電影院花園飯店大世界馬勒別墅

餐飲購物

上海擁有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經典時尚的購物和濃郁商業氣息。西餐匯聚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的風味。中餐匯聚中國幾乎所有地方風味,著名的有老城隍廟、雲南路、黃河路、仙霞路等飲食文化區。
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時尚高雅的淮海路是聞名全國的商業大街,正大廣場、徐家匯的港匯恆隆廣場南京西路的恆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等。

地方特色


飲食特色

上海 2張
上海
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艷)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咸中帶甜,油而不膩。
本幫炒菜中,葷菜中特色菜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
、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栗子雞等,真正體現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點。上海蔬菜按季節不同有各種時令菜。馬蘭頭、薺菜、雞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點——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方言

上海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上海話融合了北部吳語的主流特徵,是吳語太湖片的強勢方言,上海話曾經在80年代前成為吳越地區通用語。新世紀以來,由於普通話的推廣,上海話在吳語區的影響力有所降低。上海少年一代對於上海話的掌握能力開始下降,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保護上海話的行動。如今上海話仍然在日常佔有主要地位。上海話的使用和發展一直是上海社會討論的話題。

著名人物


政治人物顧正紅、顧維鈞、厲聲教、劉華、汪壽華、侯紹裘、李啟漢、楊培生、趙世炎、王荷波、李漢俊、王一飛、羅亦農、向警予、鄭覆他、蘇兆征、李一諤、彭湃、楊殷、林育南、厲爾康、何孟雄、李求實、柔石、胡也頻、殷夫、馮鏗、惲代英、龍大道、向忠發、蔡和森、楊賢江、蔣光慈、李碩勛、應修人、黃勵、羅登賢、鄧中夏、沈澤民、顧作霖、顧順章、錢亦石、俞秀松、黃文傑、茅麗瑛、徐阿梅、項英、朱鏡我、張浩
工商人物嚴信厚、徐潤、陳潤夫、周金箴、毛祖模、朱葆三、曾鑄、邵琴濤、李雲書、孫多森、王一亭、虞洽卿、沈聯芳、貝潤生、嚴子均、宋漢章、傅筱庵、林康侯、穆藕初、秦潤卿、袁履登、聶雲台、趙晉卿、馮少山、徐寄庼、盛丕華、蕢延芳、方椒伯、王曉籟、俞佐廷、杜月笙、劉鴻生、吳蘊初、胡厥文、席文光、郭琳爽、魏如、唐君遠、朱鴻儀、劉靖基、郭棣活、王性堯、鬍子嬰、劉念義、吳志超、胡世俊、葉仲若
文化人物科技界:朱克柔、許克昌、朱清、黃道婆、任仁發、曹知白、陳椿、楊維禎、陸詠、徐復、夏原吉、倪思寬、徐樞、李至剛、徐彪、楊青、夏寅、何全、徐貫、徐光啟、盛國芳、孫元化、施沛、張漣、郁士魁、李中梓、蔣平階、顧大申、李延罡、何炫、周南、朱鴻寶、沈璠、雷大升、唐千頃、何世仁、顧錫、徐朝俊、丁佩、褚華、顧觀光、張福僖、張文虎、李善蘭、徐壽、何長治
教育界:黃炎培、厲麟似、楊賢江、陳鶴琴、馬相伯、胡敦復、張壽鏞、孟憲承、朱經農、平海瀾、潘序倫、劉湛恩、俞慶棠、沈體蘭、薛正
文藝界:張愛玲、阮玲玉、黃協塤、蔡爾康、韓邦慶、唐麗玲、李佳白、汪康年、陳范、高太痴、孫玉聲、吳沃堯、羅振玉、席子佩、福開森、李寶嘉、金世如、孟森、張繼齋、楊篤生、張蘊和、狄楚青、徐念慈、汪漢溪、林白水、楊度、包天笑、鄧實、高天梅、陳冷、裘毓芳、陳其美、高吹萬
體育界:吳殳、褚士寶、薛丙、王一亭、吳鑒泉、陳鐵笙、蔣維喬、陳子正、佟忠義、吳祥麐、王季魯、徐一冰、王子平、陳微明、馬約翰、盧煒昌、吳志青、謝俠遜、向愷然、蔣湘青、陳英梅、陳公哲、陸品琳、凌希陶、龐醒躍、陳漢強、姜容樵、梁扶初、邵汝干、吳蘊瑞、王子晏、王懷琪、顧水如、張澹如、余衡之、郭希汾、陳夢漁、沈嗣良、吳澂、劉棣懷、唐豪、沈體蘭、金兆鈞、袁宗澤、吳邦偉、周德裕、沈昆男、丁景清、邱飛海
衛生界:何侃、何天祥、徐樞、何全、金學曙、李中梓、李延昰、王宏翰、李用粹、何炫、何世仁、何書田、何鴻舫、周雪樵、蔡小香、蔡香蓀、陳蓮舫、張驤雲、丁甘仁、丁仲英、丁濟萬、朱南山、朱小南、朱鶴皋、包識生、惲鐵樵、夏應堂、夏理彬、曹穎甫、陳筱寶、陳盤根、余伯陶、朱子云、朱仲雲、謝觀、夏墨農、祝味菊、丁福保、陸淵雷、徐小圃、徐仲才、章次公、劉民權、余無言、石筱山、石幼山、唐亮臣、顧渭川、顧筱岩、顧伯華、夏仲方、嚴蒼山、陸瘦燕、秦伯未、姚和清、章巨膺、程門雪、王子平、陳道隆、吳涵秋、楊永璇、黃文東、金壽山
參考資料:

對外交流


友好國家和地區
至1973年橫濱成為第一個與上海發展友好關係的城市,隨後逐漸遍布五大洲。至2013年10月,上海已與世界上53個國家的75個市(省、州、大區、道、府、縣或區)結成友好城市或建立友好交流關係。在上海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已達62個。大多為總領事館,並服務於華東地區。
上海合作組織
1996年4月26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自此,“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正式建立。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晤,烏茲別克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國”。2001年6月15日,6國的元首舉行首次會晤並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
2017年6月9日,在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這是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成立以來首次擴大。

城市榮譽


2015年,當選為“2015中國十大智慧城市”。
2015年,榮獲“2015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2016年和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海排名第二。
2016年和2017年中國城市分級榜單第二位。
2017年12月,獲首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
2017年12月24日,獲評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7年12月26日,入選“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2017年12月29日,入選“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8年3月,2017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第二位。
2018年4月,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2018年10月,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海排名第14。
2018年10月,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上海排名第2。
2018年11月,《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第7位、中國第2位。“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上海排名第二,為國家重要中心。中國法治政府評估排名第六。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指數排名第3。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指數排名第2。GaWC發布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上海位居世界一線城市。
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遊》最佳優質旅遊城市。英國皇家學會《2018-亞洲50強城市綜合排名》第4位。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2。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3。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第4名。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第2,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第2。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2。
2019年7月11日,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發布,上海位列全球第4位。
2019年8月9日,“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潛力城市20強榜單”發布,上海進入前20名。
2019年9月3日,公布了2019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排行榜綜合排行,上海排行第九。
2019年9月19日,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製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26)在倫敦和深圳同時發布。上海排名第五。
2019年9月23日,“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上海排名第二。
2019年11月3日,“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TOP100”發布,上海排名第10。
2019年11月12日,“2019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榜單”發布,上海位列第10位;“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第29位。
2019年12月,上海獲新時代中國繁榮城市榮譽,2019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榜第二名,“2019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第14位,中國“數字一線城市”排名第二。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2名。
2020年1月,“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發布,上海排名第三。入選“綜合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2020年3月,成為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
2020年6月18日,《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發布,上海綜合排名第二。
2020年7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重磅發布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上海上榜。
2020年8月,入選“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
2020年9月6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機遇之城2020》報告顯示,上海綜合排名第2。
2020年9月8日,榮登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名第2位。
2020年9月19日,“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布,上海排名第5位。
2020年9月25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8)。在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中,上海排名第三位。
2020年10月,上榜“2020中國旅遊城市排行榜”排名第3名。
2020年11月,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公布,上海市排名第1位。
2020年11月13日,榮獲2020亞太區領軍智慧城市榜首。
2020年11月16日,榮獲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綜合排名百強榜(2020)第二名。
2020年11月18日,上海獲得最高殊榮——世界智慧城市大獎。
2020年11月30日,上海在第三屆中國會展業國際經貿論壇上榮獲中國會展業最高獎項--金熊貓獎
2020年11月30日,上海入選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
2020年12月,中國天氣網發布全國省會城市抗凍排行榜,上海市排名第6位。
2020年12月4日,第十二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發布,上海位列全國金融中心前三甲。12月5日,2020中國城市創意指數發布,上海入選十強。
2020年12月8日,入選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20強。
2020年12月12日,該城市在華東師範大學發布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榜單中,排名第一。
2020年12月16日,上海以總分0.741分名列2019-2020年度中國288個城市的城市品牌發展指數排名第二名。
2020年12月18日,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業研究中心發布《2020中國數字經濟百強城市白皮書》,上海排名第2位。
2020年12月18日,由賽迪顧問數字轉型研究中心編製的《2020中國數字城市百強研究白皮書》正式發布,上海排名第2位。
2020年12月21日,《2020年中國29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營商環境報告》發布,上海位居營商環境排名第2名。
2020年12月24日,位居租房壓力最大的10大城市榜單第二位。
2020年12月28日,位列2020年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數榜單第3位。
2020年12月28日,位居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榜單第3位。
2020年12月28日,《中國城市數字經濟風雲榜》在滬發布,上海榮獲中國區域數字經濟先鋒獎、中國城市數字經濟先鋒獎。
2020年12月28日,位列2020年全球城市500強第11位。
2021年,入選2020抖音獲贊城市TOP10。
2021年1月,內地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發布,上海排名第3位。
2021年1月,國家統計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上海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232元,位居榜首。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夜經濟影響力十強城市。
2021年1月,位居2020年全國城市GDP排名榜單中第1位。
2021年1月2日,位居2020年全國房價排行榜第3名。
2021年1月2日,位居2020年中國效率“十高省”第1位。
2021年1月3日,中國337座城市(自治州、地區、盟)的海外網路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列第1位。
2021年1月3日,2020年至2019年36城居民儲蓄排行發布,位居第2名。
2021年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在滬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上海位居第12位。
2021年1月22日,《2020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報告發布,上海排名第七位。
2021年1月24日,榮登2020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榜,排名第3位。
2021年3月17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9)。上海蟬聯全球第三,金融科技水平升至全球第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益鞏固。
2021年3月19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機遇之城2021》排名第2位。
2021年4月,位列2020中國城市GDP百強榜第一位。
2021年4月,榮登全國城市休閑和旅遊競爭力“名列前茅30城”榜單。
2021年4月24日,新華社瞭望智庫聯合騰訊發布《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20)》,上海(第7位)被評為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
2021年5月21日,位居華頓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2位。
2021年7月,“2021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正式發布,上海排名第3位。
2021年7月,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20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排名,上海市以82.44滿意分排名2位。
2021年8月,被商務部評為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試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