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山湖
上海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
澱山湖,位於上海市青浦區與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交界,總面積62-63平方公里,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澱山湖是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的源頭,上游承接太湖吳江地區來水,經急水港、大朱厙、白石礬等24條河港汊入湖;經攔路港東西泖河、斜塘,下泄入黃浦江。
澱山湖是弱干潮湖泊,不僅有調節徑流的作用,還具有灌溉、養殖、航運、水產、供水和旅遊等多種功能。湖區盛產魚、蝦、蟹等,是水產養殖的良好場所。蘇申航線經過湖區,是溝通蘇南與上海市區的重要水上通道。是上海市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澱山湖,風景優美,有"東方日內瓦湖"之稱,環湖散落著享譽盛名的朱家角、周庄、錦溪等古鎮、上海大觀園、東方綠舟、上海太陽島、陳雲紀念館等5個國家AAAA級景區。是上海賽艇、龍舟、帆船等水上運動的訓練中心。2006年,澱山湖被評為第六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1990年代起,由於環湖農藥化肥及鄉鎮工業廢水等排入,湖水局部呈現富營養化現象。 2017年急水港橋的數據數據表明,澱山湖水質處於劣V類水平,主要污染物是總氮。
澱山湖所處的蘇滬交界地帶,由於水系暢通,歷史上就是蘇南地區的航運要津、魚米之鄉及商業發達地區。隨著長三角城市群的形成,該地區更成為投資、旅遊的熱點地區。
澱山湖,為宋代古馬騰湖、谷湖等相連形成,故宋代前的圖籍,無澱山湖之名。《上海市志·地名志》載:北宋時,以湖中有澱山,稱澱山湖,又因湖旁之澱山、薛山,稱薛淀湖,也有淀湖的稱謂。南宋紹熙(1190—1194年)《雲間志》有薛淀湖的記載,元人楊維幀有詩名《澱山湖》,宋代進士衛涇有詩名《淀湖》,直到清代,一般薛淀湖、澱山湖兩名並用。清光緒年間的《青浦縣誌·卷四·水下》1144頁,“薛淀湖。(一名澱山湖)在縣西”。清王昶有詩名《雨後登澱山望薛淀湖》。光緒刊《青浦縣誌》載:“薛淀湖在縣西,有山居其中,其源自吳江白蜆江經急水港而來,周圍幾二百里”。又載“澱山,宋時山在水心……后潮沙淤淀,漸成圍田。元初,湖去山西北已五里余。”新中國建立后,一般資料稱澱山湖,但薛淀湖的名稱仍然保留。
澱山湖位置境域
澱山湖,湖面呈葫蘆型,湖泊長度15.3公里(有記作14.5公里、18公里),最大寬度3.3公里(有記作9公里、8.1公里),周長35公里。湖區面積,《青浦縣誌》《上海市地名志》《上海市水利志》記為62平方公里,《江蘇省志·地理志》《崑山縣誌》記為63平方公里(相應於水位2.36米)。上海青浦區占水面四分之三(47.5平方公里)是上海地區最大的天然湖泊,江蘇崑山市佔四分之一。
澱山湖的面積,有一個收縮的過程。據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約成書於524年)云:“一江東南行七十里入小湖,為次溪,自湖東南出,謂之谷水”。據《吳郡圖經》(成書於1038年)又謂小湖西北有白蜆、馬騰、谷、玳王胃四湖。南宋紹熙《雲間志》(1190-1194年)始見薛淀湖的描述“在縣西北七十二里,有山居其中,湖之西曰小湖,南接三泖”,又謂“淀湖周圍,幾二百里,茫然一,不知孰為馬騰,孰為谷湖也”。楊維楨的題詠為:“半空樓閣澱山寺,三面篷檣湖口船。蘆葉響時風似雨,浪花平處水如天。沽來村酒渾無味,買得鱸魚不論錢。明日垂虹橋(註:垂虹橋,在吳江縣界。)下過,與君停棹吊三賢(註:三賢,指春秋時的范蠡、西晉張翰和唐代的陸龜蒙)。”詩的末兩句,說明渡湖要有一天的路程,可見宋元時期湖面當更加宏闊。宋后,泖湖逐漸淤塞,又經圍墾成田。元至元年間(1264-1294年),上游吳江長橋被塞五十餘丈(共一百三十丈),以釘斷或壩塞湖、泖、港、汊及橋洞多處,致水流不暢。澱山湖以東,湖沙壅積數十里,被豪權占墾(湖)為田,從而使澱山湖面積大為減縮。澱山退離湖水,居于田中。至清代,湖面收縮,比之宋元兩代,不過十分之三。
澱山湖東北角彩虹橋一帶湖面
水上運動場一帶湖面
瀕臨澱山湖東,為青浦區的朱家角鎮,沿湖有新華、新楊、新旺、山灣、慶豐、淀峰6個村。澱山湖南端,原為西岑鄉。沿湖有塘北、張聯、西蔡、陳港4個村。澱山湖西南,原為金澤鎮的金姚和楊舍兩村,楊舍(亦稱楊扇)村於1979年劃歸澱山湖風景區。湖正西部,原為青浦縣商榻鄉(鎮),環湖有陳東、東星、蔡浜、湖雪、東風5個村。2004年,撤銷金澤鎮、商榻鎮、西岑鎮建制,所轄區域建立新的金澤鎮,湖南部青浦區境內全屬建制新的金澤鎮。
澱山湖北部崑山澱山湖鎮湖面
商榻社區急水港入湖口一帶湖面
澱山湖北部,為崑山市澱山湖鎮(1996年前為淀東鄉)的金家莊、西南行、東村、馬家港、新開涇、潭西、西港、官里、石墩、丁家浜、小港、沈家埭、南橫港13個村;大市鄉(1996年改鎮,2001年撤銷建制)的清水灣村和陳墓鎮(1992年更名錦溪鎮)的西馬援庄、東馬援庄、西盛、南生浜、虯澤、徐家浜、荷花盪、徐涇、梅浜9個村。2001年,大市鎮撤銷建制,湖北岸西為錦溪鎮,東為澱山湖鎮。
澱山湖西岸青浦區金澤鎮蔡浜村及附近水面
澱山湖南端湖面
澱山湖是黃浦江上游的天然水庫,澱山湖水源主要來自太湖下泄的地表徑流、大氣降水和地下水。由急水港、白石磯港進水佔85%,攔路港排水佔71%,在大潮汛期,亦有黃浦江水倒灌入湖。澱山湖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青浦縣誌》記作:總蓄水量為1.32億立方米。《江蘇省志·地理志》記作:蓄水量1.6億立方米(平均水深2.5米時)。《崑山縣誌》記為:蓄水量1.6億立方米。《上海市志·水利志》記作:蓄水量約1.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調蓄0.69億立方米。
澱山湖是個弱感潮湖泊,各出水口處於潮流界和潮區界的過渡段,一般情況每天均會出現兩漲兩落的潮汐現象,但漲落潮歷時並不規律。
澱山湖水深在2.5米左右,全年進水;1.95立方米/秒,出水50.62立方米/秒。水位基本穩定,年變化範圍還不到0.1米,年平均為2.63米,一般年份從6月中旬上升,最高水位常出現在7-9月。據淀峰水位站資料載:1954年8月3.7米的水位為最高。枯水期在11月至翌年3月,最低水位為1.76米。湖口淀峰站多年平均水位為2.43米(1952-1988年),歷年調查最高水位為3.71米(據1954年8月2日實測為3.69米),最低水位為1.75米(1934年8月24日)。
沿湖的汊河湖盪甚多,湖流十分緩慢,一般流速僅每秒0.03米,湖口淀峰站流速可達每秒1.0米。澱山湖進出水河道59條,據1988年實測資料,出水口攔路港淀峰站年凈泄量達11.59億立方米,進水口急水港商榻站年凈進量為6.05億立方米。經環湖進出水口調查和平衡計算,1988年澱山湖全年進水量為17.40億立方米,出水量為17.03億立方米。
澱山湖水屬軟水類,有害物質含量均低於國家標準。此外澱山湖盛產魚、蝦、蟹等,是水產養殖的良好場所,但由於環湖農藥化肥及鄉鎮工業廢水等排入,湖水已局部呈現富營養化現象。氰、鉻、砷等未發現,汞含量正常。氮的含量標準為1,而實測為0.3-0.4。鐵的含量為1‰。耗氧量屬正常,為1.09-4.5。溶解氧稍高於標準,為4.7-8.33。
1985年頒布的《上海市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條例》規定,澱山湖湖體是水源保護區的重點水域。沿湖縱深5公里陸域亦劃為水源保護區。
澱山湖湖底平坦,底質為褐色或灰褐色沖積粘土,北深南淺。
澱山湖是古太湖分化而來。在長江三角洲的兩側,分佈著以太湖及古射陽湖為中心的兩大碟形窪地,是古瀉湖的殘留部分。湖盆形成的過程與長江三角洲的發育息息相關。太湖地區因第三紀以來的塊斷差異運動,形成了凹陷,由於海水入浸而成為嵌入陸地的淺海灣。遠在5500多年前,長江尚在鎮江一帶入海,錢塘江在杭州一帶入海。那時的海岸線在今奔牛、金壇、溧陽、宜興、烏溪、夾浦、新塘、小梅口至吳興一線附近。隨著長江、錢塘江所攜帶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地區的堆積,形成沖積沙嘴和三角洲。海流和波浪挾帶著泥沙在三角洲沿岸的海灣堆積成沙堤、沙壩,且不斷延伸擴大並銜接了起來,從最初的海灣形態封淤成了瀉湖的形式。瀉湖的出現,標誌著太湖地區碟形窪地已基本形成。這個碟形窪地西至茅山丘陵,北為長江南岸的天然沙嘴,南系錢塘江北岸的天然沙嘴,東是古海岸沙堤。在瀉湖形成之初,與海洋有通道相連,後來由於沙嘴繼續擴大,瀉湖被封閉,經逐漸淡化,形成和海洋完全隔離的古太湖。從湖相沉積物分佈範圍來看,古太湖在形成之初是十分遼闊的,太湖以東的澱山湖、澄湖、陽澄湖、以西的滆湖、洮湖等水域,都曾是一片相連的水體,佘山、澱山及洞庭西山等,均曾是古太湖中的一些孤島。古太湖形成以後,在長江三角洲不斷東伸擴大的過程中,由於各地堆積量不一,再加上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古太湖不斷分化為一系列小的湖群,如澱山湖、洮滆、淀泖、陽澄、芙蓉和菱湖等湖群。
澱山湖地處太湖湖蕩平原的最低洼區,附近湖盪密集,地面高程僅2.5米。從澱山湖中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各種遺物及陶片,表明澱山湖地區湖泊群的形成,可能由於海潮倒灌,河道淤塞,宣洩不暢,並受區域性氣候變化的影響所致。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考證:太湖平原曾經歷四個較大規模的濕熱多雨時期。第一和第二時期大約在距今4000至6000年前後。第三時期約距今2000至2500年前後,溫度比現在高1.5℃,降水量增大,平原河流泛濫頻繁。大約在戰國至漢代,澱山湖才逐步形成。第四個時期是在唐宋時期,距今約1000年前後。據《宋史·五行》記載,當時僅蘇州郡就有大小水災16次之多,不少窪地積水成湖。澱山湖周圍大小湖盪的形成,可能就在這個時期。據張衍《水利綱領》云:“黃浦上源,自黃橋斜塘來,黃橋斜塘,自三泖來,其上為淀湖、為急水港、為白蜆江。”又據《祥符圖經》載:“谷泖……周一頃三十九畝;古泖……周四頃三十九畝”。宋時,淀湖與谷水等相連,與泖湖僅隔一小湖,因而澱山湖與泖湖都屬古泖的範圍。
澱山湖四周港汊眾多,昔日有河港70多條進出,以後由於興修水利和公路交通建設的發展,一些河港被阻滯,尚留50餘條。澱山湖上游承接太湖吳江地區來水,經急水港、大朱厙、白石礬等24條河港汊入湖,以急水港為主流;下游出水河道,經攔路港東西泖河、斜塘,下泄入黃浦江,是黃浦江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澱山湖屬長江支流黃浦江上游水系,眾多湖泊通過河港注入,又從攔路港等河流泄湖水入黃浦江。上游湖泊有:澄湖、白蜆湖、汪洋盪、白蓮湖、長白盪等,連通河港有:邵塔港、長牽路港、千燈浦等。
澄湖,又名陳湖或沉湖。《太平廣記》稱:“該地古為陳縣(或雲陳州)而名陳湖。”湖畔寢浦禪林寺內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鑄鐘刻有“天寶元年地陷成湖”,故又名沉湖。在本縣西南部,跨崑山、吳縣、吳江縣境,吳淞江環行西北。上承西部來水入湖,經本縣諸河港入明鏡盪、長白盪及急水港歸澱山湖。總面積45平方公里,合6.75萬畝,平均水深1.8米,蓄水量8000萬立方米。水呈黃綠色,透明度0.4-0.7米,PH值8.2,礦化度94.96毫克/升,為重碳酸鹽類鈣組I型水。按傳統屬本縣面積11925畝,約佔全湖的18%。
陽澄湖,又名陽城湖。在江蘇南部,跨吳縣和崑山市。西納元和塘來水,東出七浦塘、楊林塘、瀏河入長江,南出婁江入吳淞江,迂迴澄湖、澱山湖入黃浦江歸長江。湖泊長度17公里,最大寬度8公里,湖水面積119平方公里(相應水位2.88米),蓄水量3.4億立方米。湖中縱列兩埂,將湖分為東、中、西三部,東湖最大,中湖次之,西湖最小。西湖平均水深2.65米,最深9.6米,中湖水深為1.7-3.0米,東湖為1.7-2.5米。湖水的pH值為8.6,礦化度為174.81毫克/升,屬重碳酸鹽類鈣組Ⅱ型水。盛產魚、蝦、貝類等,以盛產“清水大閘蟹”著稱。
急水港周庄鎮一段
汪洋盪,在本縣南端,與上海市青浦縣交界。總面積3.7平方公里,合5500畝,北部屬本縣,2541畝。西納長白盪、陳墓盪來水,東入澱山湖。長3公里,最大寬度1.8公里,為船隻出入澱山湖通道之一。
白蓮湖,又名白淀湖。在大市、陳墓之間。西納澄湖等湖盪來水,北出新開河入吳淞江,經東南諸河港入澱山湖,長4.7公里,最大寬度2.6公里,面積6.2平方公里,合9300畝,平均水深1.4米,蓄水量900萬立方米。已養魚。
長白盪,在陳墓鎮境內。分東西兩盪,總面積9020畝。東盪東北連陳墓盪,西北接明鏡盪來水,湖水東注汪洋盪入澱山湖。長4.1公里,最大寬度2公里,面積5.2平方公里,合6635畝,平均水深1.5米,蓄水量800萬立方米。已養魚。西盪2385畝,於1966年圍墾成陸。
長牽路港,西起澄湖,東抵明鏡盪。全長2.9公里,底寬13米,面寬30米。流經周庄、陳墓兩境,為澄湖與澱山湖之間的主要通道。
邵塔港,在陳墓境內。西起明鏡盪,東至陳墓盪,上通長牽路港,下達澱山湖。全長3.7公里,底寬13米,面寬25米。
千燈浦,舊時又稱尚書浦。南自趙田湖(北澱山湖),經淀東、千燈入吳淞江。全長11.4公里,底寬20米,面寬32米,為縣城通往澱山湖的主要航道和泄水河道。全線多單孔石橋,阻水礙航。
元盪,又名黿盪、阮盪,因形狀似黿而得名,是《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中的湖泊之一,位於蘇州市吳江區和上海市青浦區交界,涉及黎里鎮(汾湖開發區),原是澱山湖的一個湖灣,后因蘆灘封淤而成為澱山湖的一個子湖。元盪東鄰澱山湖,西接八盪河,南與太浦河連通,東西長6.04千米,南北平均寬2.15千米,湖泊總面積12.9平方千米,蘇州市境內水域面積9.93平方千米、岸線長17491米。元盪湖岸曲折多灣,湖盆高低不平,東淺西深,湖底平均高程0.25米,最低處-10.49米,正常蓄水位2.86米,蓄水量2592萬立方米。元盪出入湖通道主要有東渚港、成大港、東二圖港、修字圩西港、顧家全港、倪家路、吳家村港、陳家灣、八盪河、天決口等25處,其中西側八盪河為主要入湖河道,東北側天決口為下泄澱山湖的主要通道。
黃浦江上游三大源流,西北一支為主流,自澱山湖口淀峰起為攔路港,下接泖河、斜塘至三角渡,其間又有太浦河匯入泖河,該支主要承泄太湖及江蘇淀泖地區來水,太浦河開通后,成為黃浦江主要水源。中間一支為大蒸塘——園泄涇,上接浙江省紅旗塘,主要承泄太湖及浙江杭嘉湖地區來水,兩支匯合後為橫潦涇。西南一支為大泖港,主要承泄杭嘉湖地區滬杭鐵路以南及金山縣西南部地區來水。大泖港匯入橫潦涇後為豎潦涇,折向東流即稱黃浦江。
澱山湖口淀峰村一帶的攔路港河段
東大盈港,位於青浦區北部。古稱大盈浦。昔時港面開闊,水流湍急,為古松江五大浦之一,直接承受澱山湖水北流入江,后因海潮倒灌,河道淤塞,屢浚屢塞。現北起吳淞江,南流經白鶴、杜村、孔宅至青浦鎮萬壽塔前入青浦城河。長14公里,河面寬30米,河底高程0米,可通航60噸級船隻,汛期可通100噸級船隻。北口有東大盈船閘。受益農田6000餘公頃。
泖河,位於青浦區東南部和松江縣鄰接處。河道昔寬如湖,原名泖湖,又名團(一作圓)泖,為“華亭三泖”(團泖、大泖、長泖)之一。西北於青浦縣練塘鎮東方紅大橋處接攔路港,東南至松江縣石湖盪鎮泖河村與小斜塘相連。承接澱山湖和太浦河來水。為黃浦江上游主要河段。長10.5公里,河面北狹南寬,寬度100-500米,最寬處達700米。底寬平均50米,底高在—1米以下。通航能力:北段為500噸級,南段為300噸級。受益農田約1萬公頃。南北各有沙洲:北沙洲名泖塔圩,分泖河為東西兩支,西泖河接太浦河來水,東泖河接西大盈港來水,洲上舊有唐澄照禪寺和泖塔,現寺毀塔存;南沙洲名小獨圩,面積約30公頃,分泖河為南北兩支。南支寬300米,因淤淺,已築籪養魚,不通航。北支又稱中圖漕,為今主航道,寬120米,底高—1米,通航300噸級船隻。
淀浦河在澱山湖的起點一段
斜塘,位於松江區西部。西北在石湖盪鎮泖口村與泖河相連,東南流至李塔匯鎮與圓泄涇交匯,接橫潦涇。承澱山湖和太浦河來水,量大流急。河長6.5公里,底寬70米,底高—4米,河面寬約180米。屬五級航道,可通行300噸級船隻,是蘇申外港線的主要組成部分。太浦河開通后,成為長(興)湖(州)申線的主要通道。是太浦河南岸排澇的主要通道之一。受益農田約6600公頃。石湖盪鎮以東河段上有滬杭鐵路橋。
朱家角湖岸的防洪大堤
澱山湖有三分之二湖區在上海市青浦縣境內。建國前,湖岸植被稀少,大多裸露無屏障,直接遭受風浪襲擊、沖蝕,南岸、東岸有坍陷現象。湖岸坍陷,泥沙散失湖中,既污染湖水,又使湖盆淤淺,湖容體積減少,調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建國后,澱山湖沿岸已先後多次修築護岸工程,1965年青浦縣農機水利局為阻止局部地段坍塌,在湖南部築塊石護坡3000米。
連接元盪與澱山湖的元盪節制閘
澱山湖湖水清澈,沿湖煙霧迷朦,一片江南水鄉風光。1964年夏,陳毅副總理游澱山湖時有詩:“又到水天空闊處,西望無涯通太湖”。1979年市政府決定籌建“澱山湖風景區”;1988年10月建成“大觀園”遊覽勝地,佔地1300多畝。環湖正在繼續開發,1983年12月山灣一帶建有水上運動場。
1979年以來,傍湖的楊舍村一帶規劃為澱山湖風景區。其中大觀園遊覽點,佔地1300多畝。1984年部分建成后開放。湖濱設有賓館、餐廳、水上運動場、釣魚台、青少年野營基地等旅遊景點和服務設施。煙波浩淼的澱山湖,今天煥發出絢麗多採的新貌,成為旅遊勝地。
澱山湖風景區,位於上海西郊澱山湖西側,距青浦鎮20公里,是上海市郊風光旖旎的旅遊勝地。1979年開始規劃建設,到1990年代已初具規模。
大觀園
關王廟
大觀園遊覽區,佔地1300餘畝,東臨澱山湖,西瀕黿盪。這裡原是金澤楊舍村,南靠滬青平公路,北鄰商榻鄉湖雪村,青商公路穿越而過。遊覽區建有10多個風景點,系仿《紅樓夢》的大觀園而設計建造,古樸典雅,景色宜人。環湖有國際現代化水上設備的水上運動場,市郊第一個綜合遊覽娛樂場所青少年野營基地,網箱養魚的水產聯營場。攔路港口淀峰村的明代古建築關王廟,將擴建為全縣最大的寺廟上海玉佛寺分院——報國寺,以及佔地1500多畝,由中、日、美三方合資經營的上海國際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大觀園遊覽區是澱山湖風景區內規模宏大的旅遊風景點,佔地1300畝,1979年籌建,1984年部分建成開放,1988年全部竣工。
梅園
環湖鄉鎮固有的旅遊點,練塘鎮的陳雲同志舊居,大革命時期小蒸農民暴動指揮所遺址,朱家角鎮的課植園、放生橋,金澤鎮的古橋群,江南水鄉風貌,使人流連忘返。解放后興建的上海水上運動場、青少年野營基地、划船場、釣魚台,位於蓮盛鄉任屯村的任屯血防陳列館、高爾夫球場,都是可供假日遊憩的極好場所。
周庄古鎮,享有“中國第一水鄉”的美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首批全國特色景觀名鎮,入選美國CNN“全球十大最美小鎮”,並獲得聯合國“全球優秀生態景區”的稱號。地處崑山市西南,佔地面積38.96平方公里,陸地面積20.8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8.16平方千米,肖甸湖、天花盪、太師淀等湖盪相連,河港交叉,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有雙橋、沈廳、張廳、富安橋、迷樓、逸飛之家、周庄博物館、周庄舫、澄虛道院、葉楚傖故居等景點可供瀏覽。
錦溪古鎮,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西南,總面積90.69平方公里,境內湖盪密布,河流縱橫,是一座有著2500餘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旅遊起始於1995年。2004年12月順利通過國家AAAA級景區驗收。2006年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攔路港口報國寺
上海水上運動場
澱山湖美帆遊艇俱樂部
澱山湖
青少年野營基地,在澱山湖西端,佔地百餘畝,是市郊第一個綜合性遊覽娛樂場所。設備有帆船、高速摩托艇、賽車、桌球、溜冰、釣魚、舞池、投影電視等,還有提供住宿的一幢幢小別墅,五彩斑爛的各式野營帳幕,以及製作野餐的燒烤場等,提供開展活動和生活上的方便。
上海國際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球場
澱山湖捕撈作業的漁民
在澱山湖航道內航行的船隻
金澤鎮淀峰一帶急水港航道
澱山湖沿湖主要港口與蘇、浙兩省鄰縣的水上航程為:自攔路港口至松江縣城25公里,自急水港西北至蘇州40公里,自硃砂港或急水港上溯至太湖均為32.5公里,自度城潭至吳淞江15公里,自攔路港下沿達黃浦江(米市渡)33公里。故澱山湖歷來為蘇、浙、滬漕運要道,今為重要航運通道。
澱山湖南北航道(商榻至攔路港)是上海市內河航運管理處直接管理的航道,是蘇申外港線的湖區航段,長5.5公里。解放初期,枯水水深僅1米左右,且航槽狹窄,只能通航20-40噸船舶,每逢枯水期船隊須繞道航行,事故屢有發生。1965-1969年,先後兩次作基建性開挖,達到航槽90米、枯水水深維持2.5米的標準,完成土方量63萬立方米。燈樁航標,100噸級船隊可晝夜通行。
澱山湖北航道,是淀浦河開通后新辟的一段湖區航道。1982年8月動工,1985年10月完成,航道長5公里,水深2.5米,航槽寬90米,挖土80.6萬立方米,耗資726.2萬元。湖區航道與淀浦河連通,使江蘇、安徽兩省到上海市區的航程比蘇申外港線縮短26公里。並對促進青浦、松江縣的經濟發展有顯著作用。
青浦區境內港口以急水港、白石肌港、大硃砂港、汪洋港為進水港口,約佔總進水量的85%。攔路港、淀浦河為出水港口,其中攔路港排水量約佔71%。在大潮汛期間,攔路港也有海潮倒灌發生。解放后,政府對港口疏浚治理,一般港口可通航10—30噸農船,主要港口可通航60—300噸級船舶,澱山湖仍是上海與蘇、浙航運的要道。
兩宋時期,崑山沿澱山湖一帶圍湖墾殖,以後發展到吳淞江兩岸。歷代雖屢次禁圍,但仍時有發生。至民國時期,大慈、巴城的墾殖企業,仍有小範圍的圍墾。建國后,隨著機電排灌的發展,先後由農業社對部分荒灘、荒塘進行小規模的墾殖。1960年代以後,在消滅血吸蟲病和“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為消滅血吸蟲的宿主—釘螺,擴大糧田面積,曾出現大規模圍墾。1970年代末,為確保蓄水面積,開始禁圍,並對已圍墾的主要湖盪實行退耕還漁。
而據上海市相關資料,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在太湖下游淀泖地區圍田。元初,有人在澱山湖邊圍田數萬畝。青浦縣金澤鎮商榻社區的沙田湖圩區、朱家角鎮小港圩區等地的圩田都是歷代圍湖造田形成的。
澱山湖東青浦區地貌大勢
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5℃,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56.6毫米,雨日133天。年日照1932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09.84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平均無霜期235天。颱風影響,平均每年2次。
澱山湖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地理優越,民風淳樸,是名聞遐邇的魚米之鄉。
湖西北側的崑山,古名婁邑,春秋戰國時期先屬吳,后屬越,繼又歸楚。吳王曾在這裡豢鹿狩獵,故又名鹿城。秦置婁縣。南朝梁大同初年(535-536年)始名崑山縣。唐天寶十年(751年),分置華亭縣,崑山縣治由崑山(松江縣小崑山)遷至馬鞍山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又分置嘉定縣。元代曾升崑山為州,明代復為縣。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置新陽縣,與崑山同城分治。民國元年(1912年),昆、新兩縣並為崑山縣。1989年撤縣建市。改革開放以後,通過大規模引進外資,推動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在中國百強縣中名列前茅。工業經濟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一家獨大、服務業經濟中批發零售業和房地產業發展強勁的格局,形成地方經濟特色。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20.3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1.21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2.51億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6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89元。
湖東青浦,以東北有青龍鎮(今舊青浦鎮),東部有五浦(趙屯、大盈、顧會、盤龍、崧子)匯於吳淞江,故名青浦。境內遠古為前承馬家浜文化(6000年前),後接良渚文化(4000年前)的“崧澤文化”,是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的原始社會文化。春秋戰國時先後屬吳、屬越、屬楚,秦代為會稽郡由拳縣東境,漢時為婁縣境地,隋代隸蘇州崑山縣。唐天寶十年(751年)置華亭縣后,縣境為華亭縣西北境。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上海縣后,縣境半為上海縣西境,半為華亭縣北境。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華亭縣修竹、華亭,上海縣新江、北亭、海隅五鄉立青浦縣,設縣治於青龍鎮,三十二年廢。萬曆元年復置縣,移縣治於唐行鎮(青浦鎮),隸屬松江府。1949年解放后先屬蘇南行署,后隸江蘇省,1958年劃歸上海市。1999年撤縣建區。
青浦經濟以專業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為特色的工業,以交通運輸業實現營業、軟體信息業為主的服務業為主的服務業并行。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4.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2.4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36元。
解放前,歷代詩人就澱山湖景寫下不少詩篇,宋代進士衛涇《淀湖》、清王昶的《雨後登澱山望薛淀湖》和元人楊維幀的《澱山湖》為後人所傳誦。
1964年國務院副總理陳毅視察青浦,寫下了《過澱山湖》詩:“又到水天空闊處,西望無涯通太湖。主人船上出佳饌,魚蝦蔬菜鮮而腴。湖水用來釀紹酒,果然水清綠不殊。解放以前此逃藪,抗日曾是游擊區。往來帆船千百艘,而今公社業農漁。人人參加大生產,到處安居豐樂圖。此湖最近大上海,繁榮可以更速乎?我願秋涼再來此,滿筐大蟹醉糊塗。以慶人民之青浦,以祝人民澱山湖。”
澱山,在青浦鎮西10公里處,地屬朱家角。距澱山湖2.2公里,高12.8米,周圍600多米。清光緒刊《青浦縣誌》載:“澱山在薛淀湖南……山屹立湖中。昔人比之落星浮玉。”其後,湖沙淤積,化為平田,漸成村落。山上舊有普光王寺和三姑祠。明陳繼儒詩云:“誰知石一拳,遙作九峰祖”。明陸樹聲《澱山十景序》中云:“山形如負鰲,其上浮屠,名鰲峰塔。傍小山石,築亭其上,榜曰‘明極’。寺傍廡為一色軒,堂後為徹見閣,山麓有回經石。山陽有橋,為龍淵,泉出山頂者,為通靈,疑皆以為龍洞得名。洞在山陰,深窈而曲,其下所吞吐,則白蓮池也”。今山上亭宇塔院十景俱廢,僅存普光王寺法堂數楹。
錦溪鎮
金澤鎮
金澤鎮的楊舍村,1979年闢為大觀園遊覽區。金澤民風淳厚,克勤克儉,春三月有摘菜花腌制的習俗,農民都喜飲茶,常以鹹菜莧為佐。抗日戰爭中金澤鎮幾經日寇蹂躪,鎮民奮起抗擊,市梢蘆田浜戰鬥最為有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許崇道、陸學乾都是金澤鎮人。
朱家角鎮全景
鎮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為商業中心,舊有“長街三里,店鋪千家”之說。民國時米市極盛,青角薄稻米名滿遐邇,其時漕港兩岸的米廠、米行、米店就有百多家。每屆新谷登場,河港幾為米船所壅塞,其盛況可見。加以鎮上商業行業齊全,網點遍布,貨源充沛,營業興盛。歷史上,澱山湖酒廠的蜜清醇、上海黃酒、澱山湖啤酒深受消費者歡迎,義仁泰食品廠的醬油、乳腐等產品遠銷海內外。
鎮上有橫跨於漕港上的明代建築五孔石拱橋放生橋,造型優美,極為壯觀,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西北有馬氏課植園,亭台樓閣,風格各異,布局稀疏得體,有望月樓、五角亭、逍遙樓、宴會廳、打唱台、書城、書畫廊等建築。還有城隍廟、共青公園等處勝跡。鎮西濱澱山湖,離大觀園遊覽區極近,又以水鄉集鎮風光吸引中外遊客。著名土產美味醉蟹、鱔燠面、五香熏魚、滷汁豆腐乾等產銷兩旺。
周庄鎮
澱山湖鎮老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