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區

中心面積約660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管轄的16個市轄區。其中上海市中心面積約660平方公里。核心區域包括:黃浦區(黃浦區、原南市區、原盧灣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靜安區、原閘北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以及浦東新區的外環內城區(浦東外環線以內的城區)。

根據上海城鄉規劃管理條例,上海市中心城範圍由總體規劃確定,中心城範圍以外為郊區。而現行城市總體規劃 規定了中心城範圍為外環線以內。

中心城區


上海合計共有16個區,其中中心城區具體如下:
中心城區詳細數據
中心城區面積常住人口郵政編碼行政區劃代碼
黃浦區20.46平方千米65.38萬200001310101
徐匯區54.93平方千米108.44萬200030310104
長寧區38.3平方千米69.4萬200050310105
靜安區36.88平方千米106.28萬200040310106
普陀區54.83平方千米128.19萬200333310107
虹口區23.46平方千米79.7萬200080310109
楊浦區60.73平方千米131.27萬200082310110
浦東新區(僅限外環內)1210.41平方千米555.02萬200135310115

發展趨勢


上海“十二五”規劃遵循的指導原則是“以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這個主線,上海方面將“立足創新引領、產業提升、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綠色發展、城鄉統籌、世博效應和改革開發等方面轉型”。未來上海將重點發展中心城區的“十字軸”和沿江、沿海產業帶,並將郊區新城作為建設重點。

中心布局


縱軸重點區域
縱軸重點區域
上海市中心空間遠未飽和,世博板塊的開發以及浦東東部地區的開發為中心城區開發提供了空間。上海“十二五”規劃一個目前已初步確定的方向是,中心城區將形成“十字軸”發展態勢。其中一軸(也即橫軸)是從浦西的虹橋機場到浦東的國際機場城市發展主軸,另外一軸(也即縱軸)是沿黃浦江一軸,包括黃浦區、虹口區、楊浦等區,以及最為重要的世博板塊。
①橫軸
橫軸是沿線集聚了虹橋樞紐商圈、南京路、金融城、花木—龍陽路樞紐、張江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迪士尼國際旅遊度假區、浦東國際機場等發展服務業的主要地區。“十二五”期間要更加註重向東延伸,也即向龍陽路樞紐以東地區進一步推進功能開發和要素集聚。
②縱軸
縱軸則是沿黃浦江地區,北從楊浦東外灘沿著黃浦江往南向南浦大橋、盧浦大橋進行延伸,這其中包含了世博板塊的開發。世博園有土地5.28平方公里,將成為南北向商務帶開發的重點地區之一;徐匯濱江地區共儲備土地約200公頃,占徐匯濱江可開發土地面積的77%;黃浦區也有12萬平方米地上商辦建築總量的土地儲備,未來是黃浦江高端商務帶的核心區段,將重點發展與金融中心建設有關的金融、商務、會展等現代服務業,集中體現城市高端服務功能。

轉型之機


作為中國經濟、產業和城鎮化發展的典型樣板,上海肩負著加快提升產業能級,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產業結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化解結構性矛盾、實現率先轉型、均衡發展的歷史使命。“十二五"期間上海正值戰略轉型的關鍵期,必須從單純依靠投資擴張和勞動密集型擴張向依靠研發投入和高附加值產業推動經濟發展的目標轉變,向集約化的發展路徑轉變,向內涵式提高經濟增長效率轉變,向存量優化土地利用轉變,向形成緊湊有序的空間格局轉變。
陸家嘴
陸家嘴
從經濟總量和人均指標上看,上海與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性目標城市相比有著數量級上的差距,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未確立明顯優勢。從城市發展的內生需求分析,上海的城市空間格局也面臨著巨大的轉型考驗。一方面,在資源緊約束的瓶頸下,上海城市建設用地即將進入從增量擴張到存量調整的階段。另一方面,城市形態呈現圈層擴張和軸線延伸的基本特徵,建成區仍在向中心城以外不斷蔓延,多中心的城市基本格局尚未真正成形。
上海未來應形成若干組團式的產業布局導向:即中心城區要進一步提升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面向世界的綜合服務功能,重點打造外灘-陸家嘴城市CBD、西端的虹橋商務區,以及黃浦江服務業走廊上的世博會園區共同構成"倒三角"的空間關係。
同時依託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虹橋商務區和協調區,使中心城周邊地區成為上海未來新興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面向全國的總部經濟聚集地和商務公共服務平台。以嘉定、松江、青浦新城建設為重點,通過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加快打造面向長江三角洲的區域性商務活動中心。大浦東拓展地區要承載國際門戶和臨港沿海裝備產業基地的職能,形成上海東翼的發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