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中國女作家

張愛玲,女,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出生於上海市靜安區,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畢業於聖約翰大學,中國現代作家。

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大學停辦,未能畢業。隨後與好友炎櫻返回上海,報考上海聖約翰大學,卻因“國文不及格”而未被錄取。於是,開始為《泰晤士報》和《20世紀》等英文雜誌撰稿。有《張愛玲全集》行世。代表作《傾城之戀》《金鎖記》《半生緣》等。

1995年9月1日左右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20-09-30

出生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靜安區。

1932

首次發表短篇小說《短篇小說不幸的她》

1932年,首次發布短篇小說《不幸的她》刊載於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總第12期,並不時有讀書評論等文章見於校外的《國光》等報紙雜誌。

1943

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在文壇嶄露頭角

1943年,張愛玲在《紫羅蘭》上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該小說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此後,張愛玲一發不可收,陸續發表了《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

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在文壇嶄露頭角
1944

與胡蘭成情感生活

1944年,初春,張愛玲因小說《封鎖》與胡蘭成相識、相知、相戀。不久后,便與其結婚。然而,這次婚姻只維持了兩年。

與胡蘭成情感生活
1954

創作帶有政治傾向的長篇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

1954年,張愛玲兩部帶有政治傾向的長篇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先後在《今日世界》連載,後者張愛玲本人也承認是在美國駐香港新聞處的“授權下”寫的,連“故事大綱”都被擬定,寫作時還有他人參與。

創作帶有政治傾向的長篇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
1956-02

與賴雅情感生活

1956年2月,搬到紐英倫州,遇見了美國劇作家賴雅;8月與賴雅相識半年後結婚。

與賴雅情感生活
1995-09

逝世

1995年9月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74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愛玲寫真
張愛玲寫真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廷重(張志沂)屬於遺少型的少爺,母親黃逸梵(黃素瓊)是新式女性。
1923年,父親在津浦鐵路局謀得一英文秘書職位,父母和姑姑張茂淵由上海搬到天津。

教育經歷

張愛玲個人
張愛玲個人
1924年,開始私塾教育,母親與姑姑奔赴歐洲遊學,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讀詩背經的同時,開始寫小說。第一部小說寫一個家庭悲劇,第二部小說是關於一個女郎失戀自殺的故事,還寫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說《快樂村》。
1928年,父親帶著張愛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並開始讀《三國演義》《西遊記》《七俠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
1930年,在母親的堅持下進美國教會辦的黃氏小學插班讀六年級,同時改名為張愛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

寫作經歷

1931年,在小學寫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節的小說,在同學中傳閱。同年秋,進入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就讀。
1932年,首次發布短篇小說《不幸的她》刊載於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總第12期,並不時有讀書評論等文章見於校外的《國光》等報紙雜誌。
1933年,在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發表第一篇散文《遲暮》,並開始與父親學寫舊詩。隨後陸續發表了《秋雨》《牛》《霸王別姬》《論卡通畫之前途》等文章。
1937年夏,從聖瑪利亞女校畢業。
1938年,年底參加英國取倫敦大學遠東地區入學考試。
2021年7月,張愛玲的《傳奇》、《流言》兩部書的初版重現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

家庭成員


關係人物
祖父張佩綸
祖母李菊耦
父親張廷重
母親黃逸梵
姑姑張茂淵
弟弟張子靜
丈夫胡蘭成(第一任)、賴雅(第二任)

個人作品


張愛玲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創作,另外在學術與翻譯外國作品上也有一定成就。
作品名稱出版社或雜誌刊號出版或發行時間
不幸的她上海聖瑪利女校年刊《鳳藻》總第十二期1932年,為作者處女作(華東師範大學陳子善考證)
《牛》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國光》創刊號1936年
霸王別姬《國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爐香》上海《紫羅蘭》雜誌1943年5月,收入《傳奇》
《沉香屑·第二爐香》《紫羅蘭》1943年6月,收入《傳奇》
《茉莉香片》上海《雜誌》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傳奇》
《心經》上海《萬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傳奇》
《傾城之戀》《雜誌》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傳奇》
《琉璃瓦》《萬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金鎖記》《雜誌》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傳奇》
《封鎖》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連環套》《萬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張看》
《年青的時候》《雜誌》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傳奇》
《花凋》《雜誌》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傳奇》
《紅玫瑰與白玫瑰》《雜誌》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傳奇》
《殷寶灧送花樓會》《雜誌》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記》
《等》《雜誌》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留情》雜誌》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傳奇》
《創世紀》《雜誌》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張看》
《鴻鸞禧》上海《新東方》第9卷第6期1944年6月
《華麗緣》1947年4月
《鬱金香》上海《小日報》1947年5月16日到31日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記》
惘然記台灣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報》,1950年連載,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7月
十八春上海《亦報》連載1951年出單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戀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遺事》台北《文學》雜誌1957年,收入《惘然記》
《怨女》香港《星島晚報》連載,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6年
《半生緣》
先在台灣《皇冠》雜誌刊出,后改名為《惘然記》,收入《惘然記》。
《相見歡》,收入《惘然記》。
1968年
《色,戒》台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記》
《浮花浪蕊》1983年,收入《惘然記》
《小團圓》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出版發行1975年
《同學少年都不賤》台灣皇冠出版社作於1973至1978年之間,2004年2月推出繁體字單行本
《雷峰塔》《易經》繁體版台灣出版2010年9月
《異鄉記》2010年12月1日
《雷峰塔》《易經》簡體版大陸發行
作品名稱出版社或雜誌刊號出版或發行時間
《遲暮》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3年
《秋雨》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6年
書評四篇《國光》第1、6期1936—1937年
《論卡通畫之前途》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
《牧羊者素描》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
《牧羊者素描》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
《心愿》上海聖瑪利亞女校《鳳藻》1937年
《天才夢》西風出版社徵文1939年,收入《張看》
《到底是上海人》《雜誌》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收入《流言》
《更衣記》《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公寓生活記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必也正名乎》《雜誌》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燼餘錄》《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
《談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
《小品三則》(包括《走!走到樓上去》《有女同車》《愛》)《雜誌》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
《論寫作》《雜誌》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張看》
《童言無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
《說胡蘿蔔》《雜誌》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私語》《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中國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
《詩與胡說》《雜誌》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寫什麼》《雜誌》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傳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櫻語錄》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散戲》《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
《忘不了的畫》《雜誌》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談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談音樂》《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借銀燈》中國科學公司初版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夜營的喇叭》不詳收入《流言》
《銀宮就學記》不詳收入《流言》
《存稿》不詳收入《流言》
雨傘下不詳收入《流言》
《談畫》不詳收入《流言》
《氣短情長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
《〈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
《雙聲》《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
《吉利》《雜誌》第15卷1期1945年4月
《我看蘇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
《姑姑語錄》《雜誌》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張看》
《中國的日夜》收入《傳奇》增訂本1947年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收入《傳奇》增訂本
《〈太太萬歲〉題記》上海《大公報、戲劇與電影》1947年12月3日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自序》1954年7月
《〈愛默森文選〉譯者序》1964年
《憶胡適之》台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6年,收入《張看》
《談看書》台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6年,收入《張看》
《談看書後記》台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6年,收入《張看》
《〈紅樓夢魘〉自序》台灣皇冠出版社1976年
《〈張看〉自序》台灣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
《〈惘然記〉序》台灣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台北《聯合報》副刊1983年10月1日、2日
《〈海上花〉的幾個問題》(英譯本序)台北《聯合報》副刊1984年1月3日
《表姨細姨及其他》台灣皇冠出版社1988年
《談吃與畫餅充饑》台灣皇冠出版社1988年
《“嗄?”》台北《聯合報》副刊1989年9月25日
《草爐餅》台北《聯合報》副刊1990年2月9日
電影劇本
作品名稱出品年份
《太太萬歲》1946年
《不了情》1946年
《哀樂中年》1949年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情場如戰場》1956年攝製,收入《惘然記》
《人財兩得》1958年
《桃花運》1959年
《六月新娘》1960年
《紅樓夢》1961年
《南北一家親》1961年
《小兒女》1963年
《一曲難忘》1964年
《南北喜相逢》1964年
《魂歸離恨天》(為電懋影業公司所寫)未拍成
學術論著
作品名稱出版社出版年份
《紅樓夢魘》台灣皇冠出版社1977年
《〈海上花列傳〉評註》台灣《皇冠》雜誌刊出1981年
翻譯作品
作品名稱出版社出版年份作品名稱出版社出版年份
死歌上海苦竹社《苦竹》第一期1944年愛默森選集香港天風出版社1953年
生命的顏色《苦竹》月刊第一期無頭騎士香港今日世界社1954年
女裝,女色《天地》月刊第二十期赤地之戀香港聯合出版社
老人與海香港中一出版社1945年海明威論文學雜誌月刊1956年
小鹿香港天風出版社1953年玻璃集香港今日世界社1966年

人物評價


作家賈平凹:與張愛玲同生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作家王安憶:唯有小說才是張愛玲的意義。所以,認識的結果就是,將張愛玲從小說中攫出來,然後再還給小說。
作家王小波:張愛玲的小說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她對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

後世紀念


張愛玲故居常德公寓位於上海常德路和南京西路交匯處,在靜安寺附近。這幢裝飾藝術派風格的公寓,原名為愛丁頓公寓,又名愛林登公寓,建成於1936年。張愛玲和姑姑在此居住了許多年,在這裡完成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幾部小說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