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獎

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

金爵獎全稱為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SIFF Golden Goblet Awards),是由中國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電影類獎項,創辦於1993年,是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

金爵獎分為故事片單元、紀錄片單元、動畫片單元、國際短片單元4個競賽單元,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報名,每屆固定頒發12個獎項。由國際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委會觀賞完所有參賽影片並討論后,經投票選出獎項得主。除了固定獎項外,金爵獎還設有電影終身成就獎、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獎項。

金爵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頒獎典禮。

2020年7月18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宣布了第一批金爵獎官方入圍影片名單。

2020年7月20日,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在滬舉辦新聞發布會,組委會透露,由於疫情原因,上海電影節金爵獎、亞洲新人獎不評獎,僅公布“官方入選片”、不舉辦金爵盛典暨紅毯和頒獎盛典暨紅毯。

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上海的一批電影藝術家張駿祥、徐桑楚、謝晉、白楊、秦怡、吳貽弓等人,本著對電影的熱愛以及發展中國電影的使命感,提出了舉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設想。
1992年初,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聯合向國務院提出舉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申請。同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批複同意申請,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國際電影節。
1993年初,上海電影局局長吳貽弓赴德國考察柏林國際電影節,吸取辦節經驗。
1993年10月7日,第1屆金爵獎開幕紅毯儀式及開幕式在上海影城舉行。10月14日,第1屆金爵獎頒獎典禮紅毯儀式及閉幕式在上海大光明劇院舉行。第1屆金爵獎歷時8天,實行主分會場制度,主會場設在上海影城,上海大光明影院、上海新華電影院、上海和平影都、上海國泰電影院、上海永樂宮影院、上海衡山電影院、上海勝利電影院及上海國際電影院8家電影院為分會場,共設獎項5個。
199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證,成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
1999年,第4屆金爵獎在電影放映時,首次採用電子顯示屏提供中英文對白字幕,並增設“最佳音樂”和“最佳技術”獎項。
2001年,從第5屆起,由“隔年舉辦”改為“每年舉辦”金爵獎;舉辦時間也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每年10月更改為每年6月舉辦。
2002年,增設“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獎項。
2003年,受非典事件的影響,未舉行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2004年,從第7屆起,“評委會特別獎”更名為“評委會大獎” 。
2005年,增設“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表彰為推動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取得巨大貢獻的電影人。
2006年,第9屆金爵獎首次實施網上報名方式,報名影片數量也取得突破,較前一屆增加48% 。該屆金爵獎也首次由中國之外的影人擔任評委會主席,並增設“傑齣電影藝術貢獻獎(第14屆更名為電影藝術傑出貢獻獎)”,表彰在藝術上有傑出貢獻的國際電影人。
2007年,增設“華語電影傑出成就獎(第11屆更名為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
2008年,增設“電影終身成就獎(又名電影傑出成就獎)” 。
2009年,增設“傑齣電影貢獻獎” 。
2013年,因中國國家機構改革,金爵獎主辦單位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 。同年,增設“藝術成就獎(第17屆更名為藝術貢獻獎)”。
2014年,增設“傑出貢獻獎” 。
2015年,增設紀錄片單元和動畫片單元,設置“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動畫片”兩個獎項。
2017年,增設國際短片單元,設置“最佳真人短片”及“最佳動畫短片”兩個獎項。
2018年,因中國國家機構改革,金爵獎主辦單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變為“中國國家電影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市人民政府” 。
2020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不評獎,但依然會公布入選片單。
獎盃
獎盃

獎項文化


獎盃獎座

金爵獎名稱取自中國古代盛酒的器具“爵”,其造型優美別緻、古樸典雅,象徵著古老的東方民族傳統文化。而金爵獎獎盃也是以是以“爵”為模型進行倒模而成的。

主題音樂

2002年,第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主題曲《銀色的歌》,由金復載作曲,湯昭智、蔚紅作詞。
標誌
標誌

獎項設置


類別獎項名稱備註
影片類最佳影片(Award for Best Feature Film)第1屆設置
評委會大獎(Jury Grand Prix)第7屆設置,由評委會特別獎更名而來
藝術貢獻獎/藝術成就獎(Award for Outstanding Artistic Achievement)第16屆設置
最佳紀錄片(Award for Best Documentary Film)第18屆設置
最佳動畫片(Award for Best Animation Film)第18屆設置
最佳真人短片(Award for Best Live Action Short Film)第20屆設置
最佳動畫短片(Award for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第20屆設置
個人類最佳導演(Award for Best Director)第1屆設置
最佳編劇(Award for Best Screenplay)第6屆設置
最佳男演員(Award for Best Actor)第1屆設置
最佳女演員(Award for Best Actress)第1屆設置
最佳攝影(Award for Best Cinematography)第6屆設置
特別獎項
(均為非常設獎)
電影終身成就獎/電影傑出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Outstanding Film Achievement Award)第11屆設置
電影藝術傑出貢獻獎/傑齣電影藝術貢獻獎(Outstanding Atistic Life Achievement Award)第9屆設置
傑齣電影貢獻獎(Outstanding Atistic Achievement Award)第12屆設置
傑出貢獻獎(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第17屆設置
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華語電影傑出成就獎(Lifetime Chinese Film Achievement Award/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to Chinese Cinema)第10屆設置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Award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Cinema)第8屆設置
已取消獎項評委會特別獎(Special Jury Award)第1屆設置,第5屆未頒,第7屆更名為評委會大獎
銀爵獎最佳影片(Second Best Feature Film)僅第4屆頒發1次
最佳音樂(Award for Best Music)第4屆設置,第16屆取消
最佳技術(Award forBest Technology)第4屆設置,第6屆取消
特別獎(Special Award)僅第10屆頒發1次
評委會獎/評審團獎(Jury Award)第12屆設置,第14屆取消
評委會特別嘉獎僅第13屆頒發1次

評選規則


參評資格
● 符合下列標準的故事片可被視為“金爵獎”故事片競賽單元的候選影片:
● ● 金爵獎舉辦年前一年6月1日以後製作完成的故事片;
● ● 未曾在其他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證的非專門類競賽型(A類)國際電影節參賽及參展的影片(以市場及宣發為目的放映的影片除外,以官方會刊為準);未曾在該片主要製片國以外的國家或地區公映;
● ● 優先選擇世界首映和國際首映影片,中國影片必須是世界首映;
● ● 片長不少於70分鐘;
● ● 放映介質:DCP 。
● 符合下列標準的紀錄片可被視為“金爵獎”紀錄片競賽單元的候選影片:
● ● 金爵獎舉辦年前一年6月1日以後製作完成的紀錄片;
● ● 未曾在其他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證的非專門類競賽型(A類)國際電影節參賽的影片;
● ● 優先選擇世界首映和國際首映影片,中國影片必須是世界首映;
● ● 片長不少於70分鐘;
● ● 放映介質:DCP 。
● 符合下列標準的動畫片可被視為“金爵獎”動畫片競賽單元的候選影片:
● ● 金爵獎舉辦年前一年6月1日以後製作完成的動畫片;
● ● 未曾在其他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證的非專門類競賽型(A類)國際電影節參賽的影片;
● ● 優先選擇世界首映和國際首映影片,中國影片必須是世界首映;
● ● 片長不少於60分鐘;
● ● 放映介質:DCP 。
● 符合下列標準的短片可被視為“金爵獎”國際短片競賽單元的候選影片:
● ● 金爵獎舉辦年前一年6月1日以後製作完成的短片;
● ● 短片是指:包括片頭片尾在內,片長不超過40分鐘的原創影片,但不包括:預告片、廣告片、長故事片的片段、未播出的電視劇剪輯、未出售的電視節目;
● ● 短片為未加密DCP或24幀或48幀的數字高清格式且不加密,並滿足相關的聲音和畫面放映要求。在影院發行過的學生作品不符合報名要求;
● ● 未曾在其他地方進行非院線公開放映或發行,非院線公開放映或發行包括並不限於:電視網路、視頻點播、DVD及網路平台;
● ● 所有短片的畫幅比例需符合影院的放映標準。
● ● 除了滿足以上要求,報名相應單元還需要滿足:①金爵獎真人短片單元:主要利用攝像機真實拍攝演員、道具和環境的為真人短片。紀錄短片不可以申報真人短片項目;②金爵獎真人短片單元:利用逐格技術製作的動畫片通常可以分為兩種,角色動畫和抽象動畫。動畫片使用的技術包括:賽璐珞動畫、電腦動畫、定格動畫、粘土動畫。剪紙動畫、真人動畫、針頭動畫、攝影機多重影像、萬花筒效果和在膠片上手繪動畫等。用動畫手法拍攝的紀錄片可以按動畫短片申報 。
參評方法
● ● 登錄上海國際電影節網站,通過“影片報名”模塊進行在線報名,並逐項填寫報名影片的必填項信息。
● ● 電影節接受移動儲存介質(DVD、U盤、移動硬碟)或在線樣片鏈接。報名影片的樣片內容必須與電影拷貝一致,並在規定截止日前送達規定地址,地址見參考資料 。
● ● 所有被電影節邀請參賽參展的影片拷貝必須寄往規定地址,地址見參考資料 。
● ● 送片方在寄出拷貝同時,須通過電子郵件通知電影節,內容包括影片的片名、寄出的日期和方式,以及運輸單號。電影節結束后,將按送片公司或拷貝出借人指定的地址,在兩周以內將拷貝寄還。
● ● 入選影片所需的完整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劇情簡介、劇照、導演簡介、導演照片、主創名單、海報、預告片、英文對白/字幕台本等(具體內容以影片入圍邀請信為準),最遲於規定截止日前寄至上海國際電影節。入選影片拷貝最遲於規定截止日前寄至上海國際電影節。送片方須遵從影片入選通知所附須知寄送拷貝。
● ● 送片方應收到電影節組委會書面邀請后的5個工作日內書面回傳邀請函回執。送片方一旦正式確認接受電影節邀請(以送片方書面接受影片入圍邀請信為準),即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撤回影片。如送片方提出撤回影片要求的,電影節組委會有權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接受。如因送片方提出撤回影片申請給電影節或電影節組委會造成任何損失的,送片方應當賠償由此造成的一切經濟損失及名譽損失,包括但不限於支付經濟賠償金,向電影節出具書面抱歉信及向公眾平台公開道歉等。
● ● 入選的影片,送片方需提供完整的與拷貝一致的英文字幕台本。其中非英文對白的影片,送片方需提供英文字幕拷貝;少數民族語言或方言對白的華語影片,送片方須提供中英文字幕拷貝;影片放映時配有電子中文字幕顯示,英譯中的翻譯和字幕機操作由電影節負責。
● ● 寄往至電影節選片使用的樣片運費、海關費、保險費由送片公司承擔。電影節承擔入選影片拷貝寄回的運費和保險費,並承擔收到拷貝起至將拷貝交付運輸公司的這段時間內影片的保險費用,以及拷貝在電影節期間的倉儲費。在拷貝抵達上海起至運離上海期間,如有損壞或遺失,電影節將根據拷貝產地當前標準製作價支付新拷貝的製作費用 。
評選委員
● ● 上海國際電影節邀請國際影人組成4個金爵獎單元的國際評選委員會,分別對故事片競賽單元、紀錄片競賽單元、動畫片競賽單元和短片競賽的的影片進行投票評選;
● ● 投票的最終結果在頒獎典禮上公布;
● ● 評委不能與競賽影片的製作或商業開發有關 。

歷屆名單


歷屆回顧

(註:查看歷屆獲獎名單請單獨查看各屆獎項百科)

第01屆(1993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謝晉{中國}
評委
赫克托·巴本科{巴西}、大島渚{日本}、保羅·考克斯{澳大利亞}
卡倫·沙赫納扎羅夫{俄羅斯}、奧利佛·斯通{美國}、徐克{中國}
金爵獎最佳影片王童《無言的山丘》(中國台灣)
金爵獎最佳導演林權澤《悲歌一曲》(韓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簡·德克萊爾《達恩斯教授》(比利時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吳貞孩《悲歌一曲》(韓國)
評委會特別獎張之亮《籠民》(中國香港)

第02屆(1995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孫道臨{中國}
評委
李行{中國}、讓·貝克爾{法國}、曼弗雷德·杜尼約克{德國}
傑奎琳·安德烈{墨西哥}、克里斯托夫·扎努西{波蘭}
金爵獎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獎最佳導演埃里克·克勞森我童年的交響樂》(丹麥)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讓·皮埃爾·馬瑞勒自由列車》(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郭柯宇《紅櫻桃》(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火屋》(阿根廷)
美國女兒》(俄羅斯)

第03屆(1997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石方禹{中國}
評委
林權澤{韓國}、松坂慶子{日本}、馬克·萊德爾{美國}
埃列姆·克烈莫夫{俄羅斯}、吳思遠{中國}、伊斯特凡·薩博{匈牙利}
金爵獎最佳影片門德爾》(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菲爾·阿格蘭德《叢林人》(英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米歇爾·比高利《旅伴》(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潘予《安居》(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胡炳榴《安居》(中國)
《門德爾》(挪威)

第04屆(1999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吳貽弓{中國}
評委
保羅·維爾奇{義大利}、卡羅爾·蓋布{法國}、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俄羅斯}
降旗康男{日本}、朴光洙{韓國}、鄭洞天{中國}
金爵獎最佳影片小鎮里的國界線》(土耳其)
銀爵獎最佳影片《幕後的演員》(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山田洋次《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阿曼德·贊基《笑一笑,你會更動人》(埃及)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艾麗婭《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野女》(奧地利
金爵獎最佳技術《仲夏夜之夢》(美國)
評委會特別獎懸情瘋人院》(紐西蘭)

第05屆(2001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朱永德{中國}
評委
埃貝哈克·容克斯多爾夫{德國}、安德烈·祖拉夫斯基{波蘭}
艾倫·派克{英國}、李滄東{韓國}、潘虹{中國}
金爵獎最佳影片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彼德·豪威特(英國)《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丹尼爾·奧特沃爾下崗風波》(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彭玉《月圓今宵》(中國)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則思變》(波蘭)
金爵獎最佳音樂鳳囚狂沙》(烏茲別克)
金爵獎最佳技術《奪標奇緣》(美國)

第06屆(2002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李前寬{中國}
評委
許秦豪{韓國}、弗朗索瓦-吉拉德{加拿大}、謝爾蓋·索洛偉約夫{俄羅斯}、韓三平{中國}
傑弗里·吉爾莫{美國}、雅采克·博朗姆斯基{波蘭}、索爾芬娜·奧爾松{冰島}、黃蜀芹{中國}
金爵獎最佳影片霍建起《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評委會特別獎岩井俊二《豆蔻年華》(日本)
金爵獎最佳導演大衛·凱撒《鯔魚》(澳大利亞)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科林·法瑞爾哈特的戰爭》(美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陶紅《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朱京中童僧》(韓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孫明《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小林武史《豆蔻年華》(日本)

第07屆(2004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丁蔭楠{中國}
評委
朴哲洙{韓國}、黑木和雄{日本}、奧莉維亞·阿塞亞斯{法國}
大衛·凱撒{澳大利亞}、羅恩·漢得森{美國}、文雋{中國香港}
金爵獎最佳影片《代價》(伊朗)
金爵獎評委會特別獎侯詠《茉莉花開》(中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李在容《醜聞》(韓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艾撒·伊里《兄弟》(芬蘭)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安德魯斯·威爾遜校園規則》(瑞典)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顧美華《美麗上海》(中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
馬瑞塔·豪福斯、派卡·歐提拉《兄弟》(芬蘭)
彼德·莫克羅辛斯基《校園規則》(瑞典)
金爵獎最佳音樂李炳宇《生活秀》(韓國)

第08屆(2005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吳天明{中國}
評委
盧燕{美籍華人}、蔣雯麗{中國}、伊馬諾爾·烏里維{西班牙}
金爵獎最佳影片《鄉村照相館》(日本)
金爵獎評委會特別獎黃建新《求求你,表揚我》(中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拉姆爾·哈默里克年輕的安徒生》(丹麥)
金爵獎最佳編劇黃欣、一凡《求求你,表揚我》(中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藤龍也《鄉村寫真館》(日本)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趙薇《情人結》(中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斯徒安·瑞伯《我父親的小屋》(紐西蘭)
金爵獎最佳音樂鄧右福《變遷的年代》(越南/法國)

第09屆(2006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呂克·貝松{法國}
評委副主席馮小剛{中國}
評 委
加布里·薩爾瓦托{義大利}、鄧肯·肯沃西{英國}、黛安娜·布拉蕎{墨西哥}、關錦鵬{中國香港}
金爵獎最佳影片《四分鐘》(德國)
金爵獎評委會大獎戚健《天狗》(中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法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獎雨果·凡·萊爾愛無專屬》(比利時)
金爵獎最佳男主角奧力維耶·古爾梅《心力交瘁》(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主角埃爾斯·多特曼斯《愛無專屬》(比利時)
金爵獎最佳攝影獎《土地》(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音樂獎河道女王》(紐西蘭)

第10屆(2007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陳凱歌{中國}
評委副主席費爾南多·特魯巴{西班牙}
評委
邁克爾·巴爾豪斯{德國}、瑪麗亞·加西亞·古欣納塔{義大利}、呂克·雅蓋{法國}
陸川{中國}、小栗康平{日本}
金爵獎最佳影片《完美計劃》(德國)
金爵獎評委會大獎逃往瘋人院》(瑞典)導演:克勞斯·哈洛
金爵獎評委會特別獎尹力《雲水謠》(中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田壯壯《吳清源》(中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謝米·扎林《艾維瓦,我的愛》(以色列)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胡安·約瑟·巴勒斯塔《瘋狂的薩姆埃爾》(西班牙)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卡里娜·哈夫、戴格瑪·曼佐、克斯汀·布洛克、克里斯汀·肖恩《完美計劃》(德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王昱《吳清源》(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富田勛武士的一分》(日本)

第11屆(2008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王家衛
評委
桃井熏{日本}、陳沖{美籍華人}、霍建起{中國}
金爵獎最佳影片陌生的親情》國家:俄羅斯
金爵獎評委會大獎高群書《千鈞一髮》國家:中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馬里斯·馬丁松斯《迷失》國家:立陶宛
金爵獎最佳編劇馬瑞克·艾普斯坦《空虛》國家:捷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馬國偉《千鈞一髮》國家:中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艾米麗婭·瓦薩約娃《空虛》國家:捷克
金爵獎最佳攝影弗洛里安·希林《我母親的眼淚》國家:德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迷失》國家:立陶宛

第12屆(2009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丹尼·博伊爾{英國}
評 委
黃建新{中國}、薩維耶·柯勒{瑞士}、栗原小卷{日本}、劉偉強{中國}
安迪·麥克道維爾{美國}、吳正宗{韓國}
金爵獎最佳影片獎亞歷山大·布倫斯特安東尼奧·度貝倫《原創人生》(丹麥、瑞典)
金爵獎評審團獎姚樹華《白銀帝國》(中國)
金爵獎評委會大獎萬瑪才旦《尋找智美更登》(中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獎朱利斯·舍夫契克殺手寫真》捷克
金爵獎最佳編劇獎法比奧·波尼法奇、吉烏里奧·弗雷多尼《是的,我們行》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獎斯維利·固德納松《原創人生》丹麥、瑞典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獎西蒙娜·唐愛之傷痕》丹麥
金爵獎傑齣電影藝術貢獻獎伊莎貝爾·於佩爾
金爵獎最佳音樂獎盧炯羽電影就是電影》韓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獎尼古拉斯·古切特烏漢斯·梅爾無福之地》法國
其他獎項
終身成就獎昆西·瓊斯
傑齣電影藝術貢獻獎伊莎貝爾·於佩爾
傑齣電影貢獻獎哈利·貝瑞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吳宇森

第13屆(2010年)

獎項名稱獲獎名單
評委會主席吳宇森{中國香港}
評 委
趙薇{中國}、比爾·古登泰格{美國}、瀧田洋二郎{日本}、阿莫斯·吉泰{以色列}
王小帥{中國}、列奧·卡拉克斯{法國}
金爵獎最佳影片《再吻我一次》(義大利)導演:加布里爾·穆奇諾
金爵獎評委會大獎劉傑《碧羅雪山》(中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劉傑《碧羅雪山》(中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克里斯汀·烏爾蒙小鎮異國情》(德國/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維多利亞·普齊尼《再吻我一次》(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編劇加布里爾·穆奇諾《再吻我一次》(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攝影杜可風《水中仙》(愛爾蘭)
金爵獎最佳音樂林強《碧羅雪山》(中國)
評委會特別嘉獎汪普則娜真葉《碧羅雪山》(中國)

第14屆(2011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巴里·萊文森{美國}
評委
陳英雄{法籍越南裔}、克里斯托弗·漢普頓{英國}、崔洋一{日本}
帕茲·維嘉{西班牙}、王全安{中國}、張靜初{中國}
金爵獎最佳影片奧爾罕·奧古茲傷不起的女人》(土耳其)
金爵獎最佳導演韓傑《HELLO!樹先生》(中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章明《郎在對門唱山歌》(中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賽武凱特·埃穆拉《傷不起的女人》(土耳其)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呂星辰《郎在對門唱山歌》(中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提瓦·馬泰松星期五殺手》(泰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文子《郎在對門唱山歌》(中國)
評委會大獎韓傑《HELLO!樹先生》(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由拉特·史帕克《星期五殺手》(泰國)

第15屆(2012年)

獎項獲獎人及作品
評委會主席讓·雅克·阿諾(法國)
評委
洛珊·班尼蒂瑪(伊朗)、張家振(美籍)、海瑟·格拉漢姆(美國)、
李冰冰(中國)、貝拉·塔爾(匈牙利)、張楊(中國)
金爵獎最佳影片《熊》導演:克斯羅·馬素米(伊朗)
金爵獎最佳導演高群書《神探亨特張》(中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內田賢治《盜鑰匙的方法》(日本)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佛拉德斯·巴格多納斯《指揮家》(俄羅斯)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烏蘇拉·普魯內達悲傷成夢》(墨西哥)
金爵獎最佳攝影石欒《蕭紅》(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蛹》(西班牙)
評委會大獎從未放棄的愛》(加拿大)

第16屆(2013年)

獎項獲獎
評委會主席湯姆·霍伯(英國)
評委
米歇爾·西蒙(法國)、克里斯·克勞斯(德國)、克斯羅·馬素米(伊朗)
伊利·曼佐(捷克)、寧浩(中國)、余男(中國)
最佳影片《警界黑幕》(俄羅斯)導演:尤里·貝科夫
評委會大獎威廉·奧爾森《信賴》(瑞典)
最佳導演獎尤里·貝科夫《警界黑幕》(俄羅斯)
最佳編劇獎安格斯·麥克拉克倫《信賴》(瑞典)
最佳男演員獎張家輝《激戰》(中國)
最佳女演員獎李馨巧《激戰》(馬來西亞)
最佳攝影獎瓦臣·夏爾馬、布洛姆格倫·多萬《信賴》(瑞典)
藝術成就獎(原創音樂)尤里·貝科夫《警界黑幕》(俄羅斯)

第17屆(2014年)

獎項獲獎
評委會主席鞏俐(新加坡女演員)
評委
林常樹(韓國導演)、岩井俊二(日本導演)、羅勒·莎菲(丹麥導演、編劇)
佩曼·莫阿迪(伊朗演員、導演)、莎莉·波特(英國導演)、劉傑(中國導演)
最佳影片金爵獎小英格蘭》(潘多利·佛加瑞)(希臘)
評委會大獎張猛《勝利》(中國)
最佳導演獎潘多利·佛加瑞《小英格蘭》(希臘)
最佳編劇獎沃爾克·施隆多夫、西里·賈里《外交秘聞》(法國/德國)
最佳男演員獎維他亞·潘斯林加姆最後執行人》(泰國)
最佳女演員獎佩內洛普·特西莉卡《小英格蘭》(希臘)
最佳攝影獎羅攀《五彩神箭》(中國)
藝術貢獻大獎格雷格·亞歷山大《重新開始》(美國)

第18屆(2015年)

最佳影片獎皮埃爾·祖利維《守夜》(法國/比利時)
評委會大獎亞采克·盧森斯基《女友的秘密》(波蘭)
最佳編劇獎帕特里克·托賓《蛋糕》(美國)
最佳導演獎曹保平《烈日灼心》(中國)
最佳男演員獎鄧超、段奕宏、郭濤《烈日灼心》(中國)
最佳女演員獎克里斯塔·科索恩《助產士》(芬蘭)
最佳攝影獎Vladislav Opelyants《中暑》(俄羅斯)
藝術貢獻獎吳勝郁《無賴漢》(韓國)
最佳紀錄片獎吳飛躍、秦曉宇我的詩篇》(中國)
最佳動畫片獎湯姆·摩爾《海洋之歌》(愛爾蘭)
終身成就獎夏夢(加拿大)

第19屆(2016年)

最佳影片獎劉傑《德蘭》(中國)
評委會大獎維托·帕爾米耶《德州見》(義大利)
最佳編劇獎Elisabeth Escher、安德瑞拉斯·格魯伯《漢娜睡狗》(德國/奧地利)
最佳導演獎安提·喬金恩惡之花》(芬蘭)
最佳男演員獎劉燁《追兇者也》(中國)
最佳女演員獎藤山直美團地》(日本)
最佳攝影獎郭達明皮繩上的魂》(中國)
藝術貢獻獎羅斯頓·喬夫《霧》(菲律賓)
最佳紀錄片獎海蒂·勃蘭登堡、馬修·奧澤爾《當兩個世界碰撞時》(秘魯)
最佳動畫片獎泰德·西格爾《小怪物茉莉》(德國/瑞典/瑞士)

第20屆(2017年)

獲獎名稱獲獎方
評委會主席克里斯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評委
曹保平(中國)、李檣:(中國)、米爾科·曼徹夫斯基(美國和馬其頓籍)
薩布(日本)、加里·邁克爾·沃爾特斯(美國)、許晴(中國)
最佳影片獎保羅·維拉拉納三輪浮生》(菲律賓)
評委會大獎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籌款風波》(伊朗)
最佳導演獎馬賽·皮耶普萊茲卡《我是殺人犯》(波蘭)
最佳女演員獎薩蕾·巴亞特《籌款風波》(伊朗)
最佳男演員獎黃渤冰之下》(中國)
最佳編劇獎伊萬·布洛茨尼科夫哈爾姆斯》(俄羅斯/立陶宛/馬其頓)
最佳攝影獎山陀爾·貝爾克什《哈爾姆斯》(俄羅斯/立陶宛/馬其頓)
藝術貢獻獎獎克特林·薩伊澤斯庫故障狀況》(羅馬尼亞)
最佳動畫片獎至愛梵高》(英國),導演:休·韋爾什曼多洛塔·科別拉
最佳紀錄獎當保羅穿越大海》(德國),導演:雅各布·普羅伊斯

第21屆(2018年)

獲獎名稱獲獎方
評委會主席姜文:主競賽(中國)、皮爾喬·汗卡薩羅:紀錄片(芬蘭)、雅克-雷米·傑瑞德:動畫片(日本)
評委
主競賽單元:張震(中國)、伊爾蒂科·茵葉蒂(匈牙利)、賽米·卡普拉諾格魯(土耳其)
河瀨直美(日本,缺席)、大衛·佩穆特(美國)、秦海璐(中國)
紀錄片單元:約阿夫·沙米爾(以色列)、吳文光(中國)
動畫片單元:片淵須直(日本)、孫立軍(中國)
最佳影片獎巴特巴雅爾·綽格薩姆再別天堂》(瑞士/蒙古)
評委會大獎松太加阿拉姜色》(中國)
最佳導演獎羅德里戈·巴里魯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魯索翻譯家》(古巴/加拿大)
最佳女演員獎伊莎貝拉·布萊斯塔杜薩克女孩》(加拿大)導演:馬丁·拉羅什
最佳男演員獎泰伊·謝里丹星期五的孩子》(美國)導演:A.J.愛德華茲
最佳編劇獎扎西達娃、松太加《阿拉姜色》(中國)導演:松太加
最佳攝影獎傑夫·比爾曼《星期五的孩子》(美國)導演:A.J.愛德華茲
藝術貢獻獎獎食肉動物》(法國/比利時)導演:傑瑞米·雷乃亞尼克·雷乃
最佳動畫片獎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日本)導演:岡田麿里
最佳紀錄獎《漫長的離鄉》(荷蘭)導演:倫納德·雷特爾·埃爾姆里奇

第22屆(2019年)

獲獎名稱獲獎方
金爵獎最佳影片獎雷薩·米爾卡里米《夢之城堡》(伊朗)
金爵獎評委會大獎迪托·欽察澤《呼吸之間》(喬治亞/俄羅斯/瑞典)
金爵獎最佳編劇獎亞歷山大·龍金、帕維爾·龍金《兄弟會》 (俄羅斯)
金爵獎最佳導演獎雷薩·米爾卡里米《夢之城堡》(伊朗)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獎莎樂美·戴謬莉亞《呼吸之間》(喬治亞/俄羅斯/瑞典)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獎
常楓拂鄉心》(中國大陸)
哈邁德·薩貝里·貝達德《夢之城堡》(伊朗)
金爵獎最佳攝影獎傑克·波洛克(包軒鳴)《春潮》(中國大陸)
金爵獎藝術貢獻獎比朱·達摩達蘭《木生日光下》(印度)
金爵獎最佳紀錄片獎克里斯特·布賴德、奧德里烏·斯通尼斯《時間之橋》(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
金爵獎最佳動畫片獎湯淺政明《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日本)

第24屆(2021年)

獲獎名稱獲獎方
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東北虎》(中國)
主競賽單元評委會大獎《野蠻人入侵》(馬來西亞)
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阿伯法周·賈利里(《反身曲徑》,伊朗)
主競賽單元最佳男演員普彥·謝卡里(《反身曲徑》,伊朗)
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瑪澤娜·加耶夫斯卡(《業餘愛好者》,波蘭)
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良心》(俄羅斯)
主競賽單元最佳攝影《良心》(俄羅斯)
主競賽單元藝術貢獻獎《良心》(俄羅斯)
最佳紀錄片《西西弗斯》(墨西哥)
最佳動畫片《老鼠也能上天堂》(捷克/法國/波蘭)
最佳真人短片《生命之歌》(中國)
最佳動畫短片《輕度的瘋狂,持久的瘋狂》(法國)

帝后導演

年份屆次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
1993第1屆簡·德克萊爾《達恩斯教士》吳貞孩《悲歌一曲》林權澤《悲歌一曲》
1995第2屆讓-皮埃爾·馬里埃爾《自由列車》郭柯宇《紅櫻桃》埃里克·克勞森《我童年的交響樂》
1997第3屆米歇爾·皮寇利《旅伴》潘予《安居》菲爾·阿格蘭德《叢林人》
1999第4屆阿曼德·贊基《笑一笑,你會更動人》艾麗婭《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山田洋次《學校3》
2001第5屆丹尼爾·奧圖《下崗風波》
彭玉《月圓今宵》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則思變》
彼得·休伊特《反托拉斯行動》
2002第6屆科林·法瑞爾《哈特的戰爭》陶紅《生活秀》大衛·愷撒《鯔魚》
2004第7屆安德魯斯·威爾森《校園規則》顧美華《美麗上海》李在容《醜聞》
2005第8屆藤龍也《鄉村照相館》趙薇《情人結》盧姆爾·哈默力奇《年輕的安徒生》
2006第9屆奧利維耶·古爾梅《心力交瘁》埃爾斯·多特曼斯《愛無專屬》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
2007第10屆胡安·約瑟·巴勒斯塔《瘋狂的薩穆埃爾》科琳娜·哈弗奇、達格瑪·曼澤爾、克斯汀·布洛克、克莉斯汀·施恩《完美計劃》田壯壯《吳清源》
2008第11屆馬國偉《千鈞一髮》艾米麗婭·瓦薩約娃《空虛》馬里斯·馬丁松斯《迷失》
2009第12屆斯維爾·古德納松《原創人生》西蒙娜·唐《愛之傷痕》朱利斯·舍夫契克《殺手寫真》
2010第13屆克里斯汀·烏爾蒙《小鎮異國情》維多利亞·普齊尼《再吻我一次》劉傑《碧羅雪山》
2011第14屆賽武凱特·埃穆拉《傷不起的女人》呂星辰《郎在對門唱山歌》韓傑《Hello!樹先生》
2012第15屆弗拉德斯·巴格多納斯《指揮家》烏蘇拉·普魯內達《悲傷成夢》高群書《神探亨特張》
2013第16屆張家輝《激戰》李馨巧《激戰》尤里·貝科夫《警界黑幕》
2014第17屆維他亞·潘斯林加姆《最後的執刑人》佩內洛普·特西莉卡《小英格蘭》潘多利·佛加瑞《小英格蘭》
2015第18屆鄧超、段奕宏、郭濤《烈日灼心》克里斯塔·科索恩《助產士》曹保平《烈日灼心》
2016第19屆劉燁《追兇者也》藤山直美《團地》安提·喬金恩《惡之花》
2017第20屆黃渤《冰之下》薩瑞·巴亞特《籌款風波》馬賽·皮耶普萊茲卡《我是殺人犯》
2018第21屆泰爾·謝里丹《星期五的孩子》伊莎貝拉·布萊斯《塔杜薩克女孩》羅德里戈·巴里魯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魯索《翻譯家》
2019第22屆
常楓《拂鄉心》
哈邁德·薩貝里·貝達德《夢之城堡》
莎樂美·戴謬莉亞《呼吸之間》雷薩米爾·卡里米《夢之城堡》
2021第24屆普彥·謝卡里《反身曲徑》瑪澤娜·加耶夫斯卡《業餘愛好者》阿伯法周·賈利里《反身曲徑》
註:以上“歷屆回顧-帝后導演”根據歷屆金爵獎獲獎名單整理,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未評獎,統計截至2020年。

華語獲獎

獎項名稱及獲獎次數時間及獲獎方
最佳影片(3次)
1993年第1屆:《無言的山丘》
2002年第6屆:《生活秀》
2016年第19屆:《德蘭》
評委會大獎/評委會特別獎(11次)
1993年第1屆:《籠民》
1997年第3屆:《安居》
2004年第7屆:《茉莉花開》
2005年第8屆:《求求你,表揚我》
2006年第9屆:《天狗》
2008年第11屆:《千鈞一髮》
2009年第12屆:《尋找智美更登》
2010年第13屆:《碧羅雪山》
2011年第14屆:《Hello!樹先生》
2014年第17屆:《勝利》
2018年第21屆:《阿拉姜色》
最佳導演(5次)
2007年第10屆:田壯壯《吳清源》
2010年第13屆:劉傑《碧羅雪山》
2011年第14屆:韓傑《Hello!樹先生》
2012年第15屆:高群書《神探亨特張》
2015年第18屆:曹保平《烈日灼心》
最佳編劇(3次)
2005年第8屆:黃建新、一凡《求求你,表揚我》
2011年第14屆:章明《郎在對門唱山歌》
2018年第21屆:扎西達娃、松太加《阿拉姜色》
最佳男演員(6次)
2008年第11屆:馬國偉《千鈞一髮》
2013年第16屆:張家輝《激戰》
2015年第18屆:鄧超、段奕宏、郭濤《烈日灼心》
2016年第19屆:劉燁《追兇者也》
2017年第20屆:黃渤《冰之下》
2019年第22屆:常楓《拂鄉心》
最佳女演員(9次)
1995年第2屆:郭柯宇《紅櫻桃》
1997年第3屆:潘予《安居》
1999年第4屆:艾麗婭《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2001年第5屆:彭玉《月圓今宵》
2002年第6屆:陶紅《生活秀》
2004年第7屆:顧美華《美麗上海》
2005年第8屆:趙薇《情人結》
2011年第14屆:呂星辰《郎在對門唱山歌》
2013年第16屆:李馨巧《激戰》
最佳攝影(5次)
2002年第6屆:孫明《生活秀》
2007年第10屆:王昱《吳清源》
2012年第15屆:石欒《蕭紅》
2014年第17屆:羅攀《五彩神箭》
2016年第19屆:郭達明《皮繩上的魂》
最佳音樂(2次)
2010年第13屆:林強《碧羅雪山》
2011年第14屆:文智波《郎在對門唱山歌》
最佳紀錄片(1次)2015年第18屆:吳飛躍、秦曉宇《我的詩篇》
最佳真人短片(2次)
2018年第21屆:徐敏、譚迪文《載羊》
2019年第22屆:韓京志《無處安放》
特別獎(1次)2007年第10屆:《雲水謠》
評委會獎/評審團獎(1次)2009年第12屆:《白銀帝國》
評委會特別嘉獎(1次)2010年第13屆:汪普則、娜真葉《碧羅雪山》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2005年第8屆:成龍、張藝謀
2006年第9屆:李安
2007年第10屆:張曼玉
2008年第11屆:章子怡
2009年第12屆:吳宇森
2010年第13屆:陳凱歌
2011年第14屆:馮小剛
2012年第15屆:周潤發
2013年第16屆:徐克
2014年第17屆:姜文
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華語電影傑出成就獎
2007年第10屆:謝晉、張瑞芳
2008年第11屆:秦怡
2012年第15屆:吳貽弓
2015年第18屆:夏夢
2017年第20屆:王丹鳳
注1:以上“歷屆回顧-華語獲獎”根據歷屆金爵獎獲獎名單整理,統計截至2020年。
注2:以上“歷屆回顧-華語獲獎”具體收錄規則為:大中華區參與製作的影片獲獎或相關個人獲獎即予以收錄;其中個人獎項方面,大中華區未參與製作的影片相關個人獲獎,且獲獎者為華人,也予以收錄。

華語入圍

年份屆次入圍方年份屆次入圍方
故事片單元(56部)
1993第1屆
《無言的山丘》
《鳳凰琴》
《籠民》
1995第2屆《紅櫻桃》
1997第3屆
《紅河谷》
《安居》
1999第4屆
《春天的狂想》
《冰與火》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2001第5屆
《紫日》
《月圓今宵》
2002第6屆
《生活秀》
《面對生命》
2004第7屆
《茉莉花開》
《美麗上海》
2005第8屆
《情人結》
《求求你,表揚我》
2006第9屆
《天狗》
《理髮師》
2007第10屆
《雲水謠》
《跟蹤》
《吳清源》
《紅美麗》
2008第11屆
《千鈞一髮》
《長調》
2009第12屆
《尋找智美更登》
《白銀帝國》
2010第13屆
《海洋天堂》
《碧羅雪山》
2011第14屆
《Hello!樹先生》
《肩上蝶》
《郎在對門唱山歌》
2012第15屆
《神探亨特張》
《蕭紅》
2013第16屆
《神奇》
《激戰》
《被偷走的那五年》
2014第17屆
《勝利》
《五彩神箭》
2015第18屆
《烈日灼心》
《1980年代的愛情》
《對風說愛你》
2016第19屆
《德蘭》
《追兇者也》
《皮繩上的魂》
2017第20屆
《明月幾時有》
《烽火芳菲》
《冰之下》
2018第21屆
《阿拉姜色》
《找到你》
2019第22屆
《拂鄉心》
《春潮》
《鋌而走險》
2020第23屆
《風平浪靜》
《吉祥如意》
《又見奈良》
紀錄片單元(6部)
2015第18屆《我的詩篇》2016第19屆《第三極》
2017第20屆《搖搖晃晃的人間》2018第21屆《盲行者》
2019第22屆《大理的聲音》2020第23屆《掬水月在手》
動畫片單元(8部)
2015第18屆
《兔俠之青黎傳說》
《神秘世界歷險記2》
2016第19屆《搖滾藏獒》
2017第20屆《阿唐奇遇》2018第21屆
《神奇馬戲團之動物餅乾》
《女他》
2019第22屆《動物特工局》2020第23屆《熊出沒·狂野大陸》
國際短片單元(真人短片)(15部)
2017第20屆
《游泳回家》
《驚蟄》
《強者》
《冬泳》
2018第21屆
《郵箱》
《馴兔記》
《刺客行》
《載羊》
2019第22屆
《六月三十一》
《無處安放》
《鎖夢》
《歸途》
2020第23屆
《大郎》
《紅暑》
《夏日舞會》
國際短片單元(動畫短片)(6部)
2017第20屆《氣球人》2018第21屆
《衝破天際》
《S.M.H》
2019第22屆
《秋實》
《陋室之王》
2020第23屆《光腳的佛》
注1:以上“歷屆回顧-華語入圍”根據歷屆金爵獎入圍名單整理,統計截至2020年。
注2:以上“歷屆回顧-華語入圍”具體收錄規則為:大中華區參與製作的影片入圍即予以收錄。

華人評委

年份屆次姓名及職位年份屆次姓名及職位
故事片單元(53位)
1993第1屆
評委會主席:謝晉
評委會委員:徐克
1995第2屆
評委會主席:孫道臨
評委會委員:李行
1997第3屆
評委會主席:石方禹
評委會委員:吳思遠
1999第4屆
評委會主席:吳貽弓
評委會委員:鄭洞天
2001第5屆
評委會主席:朱永德
評委會委員:潘虹
2002第6屆
評委會主席:李前寬
評委會委員:韓三平、黃蜀芹
2004第7屆
評委會主席:丁蔭楠
評委會委員:文雋
2005第8屆
評委會主席:吳天明
評委會委員:蔣雯麗
2006第9屆
評委會副主席:馮小剛
評委會委員:徐靜蕾、關錦鵬
2007第10屆
評委會主席:陳凱歌
評委會委員:陸川
2008第11屆
評委會主席:王家衛
評委會委員:陳沖、霍建起
2009第12屆評委會委員:黃建新、劉偉強
2010第13屆
評委會主席:吳宇森
評委會委員:趙薇、王小帥
2011第14屆評委會委員:王全安、張靜初
2012第15屆評委會委員:張家振、李冰冰、張楊2013第16屆評委會委員:寧浩、余男
2014第17屆
評委會主席:鞏俐
評委會委員:劉傑
2015第18屆評委會委員:蔡尚君、郝蕾、施南生
2016第19屆評委會委員:林嘉欣、萬瑪才旦、嚴歌苓2017第20屆評委會委員:曹保平、李檣、許晴
2018第21屆
評委會主席:姜文
評委會委員:張震、秦海璐
2019第22屆評委會委員:王景春、趙濤
紀錄片單元(5位)
2015第18屆評委會委員:孫曾田2016第19屆評委會委員:張僑勇
2017第20屆評委會委員:杜海濱2018第21屆評委會委員:吳文光
2019第22屆評委會委員:周浩
動畫片單元(5位)
2015第18屆評委會委員:常光希2016第19屆評委會委員:丁亮
2017第20屆評委會委員:袁梅2018第21屆評委會委員:孫立軍
2019第22屆評委會委員:高薇華
短片單元(7位)
2017第20屆
評委會主席:管虎
評委會委員:盛志民、袁梅
2018第21屆
評委會主席:寧浩
評委會委員:孫立軍、吳覺人
2019第22屆評委會委員:松太加
註:以上“歷屆回顧-華人評委”根據歷屆金爵獎評委名單整理,統計截至2020年。 

獎項之最


獲獎最多的影片
4項獎《碧羅雪山》
3項獎《生活秀》《再吻我一次》《郎在對門唱山歌》《警界黑幕》《信賴》《小英格蘭》《夢之城堡》
電影入圍次數最多的導演:4部影片,2個最佳女演員、2個最佳攝影、1個最佳影片,也是第一位獲得最佳影片的中國內地導演
霍建起
2002年第6屆,《生活秀》入圍,獲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陶紅)、最佳攝影(孫明)
2005年第8屆,《情人結》入圍,獲最佳女演員(趙薇)
2012年第15屆,《蕭紅》入圍,獲最佳攝影(石欒)
2015年第18屆,《1980年代的愛情》入圍
獲最佳影片最多的導演:2次
克斯羅·馬素米2004年第7屆,《代價》、2012年第15屆《熊》2次獲最佳影片
最年長最佳男演員得主:96歲
常楓2019年第22屆,《拂鄉心》
最年輕最佳女演員得主:10歲
李馨巧2013年第16屆,《激戰》
影帝創造大師:4位
曹保平
2015年第18屆,鄧超、段奕宏、郭濤憑藉曹保平執導的電影《烈日灼心》獲最佳男演員
2016年第19屆,劉燁憑藉曹保平執導的電影《追兇者也》 獲最佳男演員
影后創造大師:2位
霍建起
2002年第6屆,陶紅憑藉霍建起執導的電影《生活秀》獲最佳女演員
2005年第8屆,趙薇憑藉霍建起執導的電影《情人結》獲最佳女演員
因同一部電影多位獲同一獎項
最佳導演2018年第21屆,羅德里戈·巴里魯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魯索《翻譯家》
最佳男演員2015年第18屆,鄧超、段奕宏、郭濤《烈日灼心》
最佳女演員2007年第10屆,科琳娜·哈弗奇、達格瑪·曼澤爾、克斯汀·布洛克、克莉斯汀·施恩《完美計劃》
最佳編劇
2009年第12屆,法比奧·波尼法奇、吉烏里奧·弗雷多尼《是的,我們行!》
2014年第14屆,沃爾克·施隆多夫、西里·賈里《外交秘聞》
2018年第21屆,扎西達娃、松太加《阿拉姜色》
2019年第22屆,亞歷山大·龍金、帕維爾·龍金《兄弟會》
最佳攝影
2004年第7屆,馬瑞塔·豪福斯、派卡·歐提拉《兄弟》
2009年第12屆,尼古拉斯·古切特烏、漢斯·梅爾《無福之地》
2013年第16屆,瓦臣·夏爾馬、布洛姆格倫·多萬《信賴》
評委會特別嘉獎2010年第13屆,汪普則、娜真葉《碧羅雪山》
獎項多黃蛋
評委會特別獎/評委會大獎
1995年第2屆,《火屋》《美國女兒》
1997年第3屆,《安居》《門德爾》
最佳導演2018年第21屆,羅德里戈·巴里魯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魯索《翻譯家》
最佳男演員
2015年第18屆,鄧超、段奕宏、郭濤《烈日灼心》
2019年第22屆,常楓《拂鄉心》,哈邁德·薩貝里·貝達德《夢之城堡》
最佳女演員
2001年第5屆,丹尼爾·奧圖《下崗風波》,彭玉《月圓今宵》
2007年第10屆,科琳娜·哈弗奇、達格瑪·曼澤爾、克斯汀·布洛克、克莉斯汀·施恩《完美計劃》
最佳編劇
2009年第12屆,法比奧·波尼法奇、吉烏里奧·弗雷多尼《是的,我們行!》
2014年第14屆,沃爾克·施隆多夫、西里·賈里《外交秘聞》
2018年第21屆,扎西達娃、松太加《阿拉姜色》
2019年第22屆,亞歷山大·龍金、帕維爾·龍金《兄弟會》
最佳攝影
2004年第7屆,馬瑞塔·豪福斯、派卡·歐提拉《兄弟》,彼德·莫克羅辛斯基《校園規則》
2009年第12屆,尼古拉斯·古切特烏、漢斯·梅爾《無福之地》
2013年第16屆,瓦臣·夏爾馬、布洛姆格倫·多萬《信賴》
華語電影傑出成就獎2006年第9屆,謝晉,張瑞芳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2005年第8屆,成龍,張藝謀
評委會特別嘉獎2010年第13屆,汪普則、娜真葉《碧羅雪山》

社會評價


如同金棕櫚獎之於戛納、金熊獎之於柏林、金獅獎之於威尼斯,金爵獎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核心。作為主競賽單元的獎項,它是電影節賦予優秀電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榮譽。金爵獎對多元文化的推動和引領有目共睹,贏得了海內外業界的尊重。
金爵獎組委會始終堅持A類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安身立命的宗旨——組建專家評審團隊,找到真正優秀的電影,山田洋次、施隆多夫、米哈爾科夫等國際導演的電影作品均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有所收穫。除此之外,金爵獎還以評委邀約的方式與世界一線導演們建立持久的合作,回顧來擔任過金爵獎評委的導演名錄,可以說是網羅了各個時期活躍且矚目的電影創作者,既有丹尼·博伊爾、湯姆·霍伯等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導演,也有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克里斯蒂安·蒙吉等戛納金棕櫚常客。
金爵獎的評選,不僅有名導名作的加持,也見證了許多電影和電影人從默默無聞到一飛衝天的華麗轉身。第8屆金爵獎最佳影片是日本電影《鄉村照相館》,這部圍繞著東方式父子關係展開,聚焦日本凋敗的鄉村文化的文藝電影,以克制、樸素的溫情打動了很多年輕人。2006年,德國電影《四分鐘》卡著金爵獎片報名截止時間送到金爵獎組委會,在拿到第9屆金爵獎最佳影片后,這部電影回到歐洲開啟“獎項收割”的征途。
培育中國導演,發掘各國新秀,這是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穩紮穩打的步調,它多年來致力於讓中國觀眾能零時差地看到歐洲重要影展的參展作品,也不懼於同行光環的壓力,而是在好萊塢的商業規則和歐洲影展的審美思路之外,尋找到自己的立場,即——發掘展示多元文化色彩的作者和作品,促成各國電影文化的交流,讓中國觀眾看到更多的好作品,也讓更多的好作品抵達最大數量的觀眾人群。(央視網、《文匯報》綜合評)
海報
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