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村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城陽街道小周村

位於城陽街道東北部,204國道南側。全村土地350畝,平坦且地下水豐富,土壤為潮棕壤,適宜各種糧菜作物生長。小周村雖小,但村莊卻具有引以為榮的革命傳統,村民不畏強暴,敢於反抗和鬥爭的民族精神至今還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進取、發奮。

基本信息


小周村位於城陽街道東北部,204國道南側。東臨青銀高速公路,西靠東郭庄村,南連百埠庄村,北接大周村。全村土地350畝,平坦且地下水豐富,土壤為潮棕壤,適宜各種糧菜作物生長。
據江氏家譜載:金、元時期,江氏一世祖由即墨東關南遷時,走到即墨城西南10里之地時,見地勢平坦、水源豐富,一片梨樹和一棵榆樹枝葉繁茂,長勢旺盛,認定此地為風水寶地,便在此定居下來,並以周全吉祥之義定村名周村。後分為大、小兩村,此村小,故名小周村。1949年,全村僅39戶,190口人。2002年,全村104戶,總人口317人,江姓佔總人口的99%。明清時期,該村屬即墨縣裡仁鄉不其社,建國前屬即墨縣第五區不其鄉。建國后先後屬七區周村鄉、城陽區仲村鄉、城陽人民公社和城陽鎮。現屬城陽區城陽街道辦事處。
小周村雖小,但村莊卻具有引以為榮的革命傳統,村民不畏強暴,敢於反抗和鬥爭的民族精神至今還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進取、發奮。1938年9月13日晚,村更夫鳴土槍驅盜賊,被日軍誤為土八路活動,日軍調集一中隊兵力進攻該村,青壯年村民用自製土炮、炸爆彈與日軍交火,一夜打退其三次進攻,天亮後日軍垂頭喪氣抓了幾個村民泄氣。后《青島日報》曾刊載“鐵打小周村”一文予以報道。村民江子岐,從小極具反抗精神,1938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后,受中共南海地委派遣,在日偽嚴密封鎖把持的城陽地區從事地下交通聯絡工作,在城陽、石橋、郭庄、田村一帶建立秘密聯絡點,傳送青島地下黨與膠東軍區情報站間的情報,並多次隻身涉險完成護送中共南海地委、膠東區委領導通過日偽封鎖線任務。抗日戰爭勝利后,江子岐與中共即墨縣第五區區委書記李肇蘭組建了城陽武工隊,該村村民江樹木、江樹竹等8人參加了城陽武工隊。在中共即墨縣委的直接領導下,城陽武工隊運用游擊戰的戰略和戰術,在城陽人民的支持下,殺死殺傷了大量敵人,打得青島外圍的國民黨駐軍和鄉村保衛隊膽顫心驚,在人民地方武裝的戰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建國前,村民靠種植糧菜維持生計,過著清苦的生活。建國后村集體辦起了農機修配廠,使村民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978年人均純收入115元。

發展建設


真正使小周村村民逐漸致富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84年,全村推行了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發展個體經濟物積極性。村民江愛范,1985年建立青島海濱服裝廠,該廠生產的童裝暢銷全國各地,幾年之中盈利100餘萬元。1988年建立青島統帥電動門廠,改服裝生產為電動門生產,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創業,該企業已發展成為擁有6個子公司,集科、工、貿於一體的科技實業集團,被評為青島市明星企業和百強私營企業。自1990年以來,村莊在村西劃地60畝建立工業園后,至2000年,已引進青島青大塑鋼門窗有限公司等企業9家,發展個體工商戶13家。2002年,實現經濟總收入1638萬元,人均純收入4530元。全村街道全部進行了硬化改造,並進行了綠化、美化,建立了老年人活動中心和文化室,兩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為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小周村“兩委”請專家對村莊發展進行了全面規劃,藉助城陽區城區建設的輻射優勢,小周村正在以村莊建設的新貌和經濟發展的新業績為城陽的城市化水平增輝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