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仗
漢語詞語
甲仗,讀音為jiǎ zhàng,漢語詞語,意思是亦作甲杖,.披甲執兵的衛士;泛指武器;指兵器庫。出自《晉書·桓沖傳》。
甲仗
jiǎ zhàng
ㄐㄧㄚˇ ㄓㄤˋ
1、亦作“甲杖”。披甲執兵的衛士。
《晉書·桓沖傳》:“又詔沖及謝安並加侍中,以甲杖五十人入殿。”
《宋書·武帝紀上》:“十月,高祖領青州刺史。甲仗百人入殿。”
《南史·陸子隆傳》:“文帝嗣位,子隆領甲仗宿衛。”
《東周列國志》第一回:“至期,王乘玉輅,駕六騶;右有尹吉甫,左有召虎;旌旗對對,甲仗森森,一齊往東郊進發。那東郊一帶,平原曠野,原是從來遊獵之地。”
3. 泛指武器。
《周書·武帝紀下》:“齊眾大潰,軍資甲仗,數百裡間,委棄山積。”
《遼史·禮志六》:“臘辰日,天子率北南臣僚並戎服,戊夜坐朝,作樂飲酒,等第賜甲仗、羊馬。”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五回:呼延灼領了鈞旨,帶人往甲仗庫關支。
《明史·孫承宗傳》:“沉棨、杜應芳繕甲仗,司務孫元化築礮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先後降者數十萬,委棄甲仗如山。”
4. 指兵器庫。
《新唐書·五行志一》:“顯慶元年九月戊辰,恩州、吉州火,焚倉廩、甲仗、民居二百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