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讓鄉

薩讓鄉

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轄鄉,轄薩讓村、日巴村2個行政村。

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西部,西、南與印度交界。

距離札達縣城170公里,因處於喜馬拉雅山西段的恆河源,盤山的道路奇險無比。

薩讓村是西藏自治區阿里札達縣薩讓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區劃代碼為542522200201,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542522。郵政編碼為859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897 ,車牌號碼為藏F。薩讓村與日巴村相鄰。

概況


札達縣轄鄉。位於縣境西部,西、南與印度交界。常住人口663人(2010年六普)。轄2個行政村。鄉政府、鄉人大、鄉黨委駐薩讓村。

沿革


1961年4月設立薩讓區。1996年,人口約0.07萬人,轄2鄉,其中,薩讓鄉轄薩讓、當巴、白嘎3個行政村,日巴鄉轄日巴、曲色、嘎布熱3個行政村。1999?年撤區並鄉,設立薩讓鄉。2000年,薩讓鄉常住人口785人(五普)。
【2014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42522200:~201 210薩讓村 ~202 220日巴村

地理


薩讓鄉簡介

薩讓
薩讓
薩讓鄉全鄉就是在谷地中聚攏的幾十戶人家,有746人,半農半牧。地處高海拔邊境地區,氣候惡劣,冬季常常大雪封山,每年只有夏季短短几個月能和外界聯繫,其餘時間與世隔絕。外出只有連通縣城的一條土石路,而且經常被泥石流沖毀,11月至次年5月還被大雪封山,人員、物資均無法進出。

薩讓地貌

大峽谷
大峽谷
地貌形成在高原北部的昆崙山可可西里山兩億年前隆出古青藏海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海底世界。直到兩三千萬年前,這裡才最後終結了西藏地區古海的歷史。後來火山持續噴發,各種岩石被火山熔岩燒蝕,后又因水浸而熱脹冷縮后,極易碎裂,顏色以金黃為主。
這裡的山由石頭構成,有的整座山就是一整塊巨石,山面呈現很多擠壓、切割、斷層、侵蝕的痕迹,而且連綿不斷的深川巨壑。薩讓藏語讀作“ZARANG”,意思是巨石溝,也是對薩讓鄉地貌的切切稱呼。
大峽谷
大峽谷
大峽谷
大峽谷

古格後裔

在薩讓居民的傳說中,他們就是400年前拉達克人進攻古格王國后,被追趕僥倖逃脫,並定居下來的古格人後裔。現在,這裡還有不少古戰場的遺跡。

文化狀態


峽谷風光
峽谷風光
由於地理氣候、資金短缺等原因,不能集中辦學,更無法聘請到外地教師。1998年該鄉文盲達450人,其中青壯年文盲佔到了文盲總數的77%。文盲大量存在的薩讓鄉,群眾的封建迷信思想比較嚴重,脫貧工作難以開展。阿里地區札達縣薩讓鄉針對青壯年文盲多、掃盲任務重等情況,推出了文化“富”幫“貧”的新招,在實施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在全鄉基本完成了青壯年農牧民的文化掃盲任務。在調研中,鄉領導發現各村(組)中青壯年文盲多,但是村(組)中個別年輕人文化水平又比較高,這就形成了村民文化方面少“富”多“貧”的局面。考慮到鄉里工作繁忙且人員較少,鄉幹部不能長期駐村(組)進行掃盲的實際情況,與村(組)幹部及文化水平比較高的年輕人協商,決定由村(組)給予一定工資補助,起用這些年輕人擔任當地村(組)的掃盲教師,每年利用農閑牧閑季節完成本村(組)青壯年的掃盲任務。
完成全鄉青壯年文化掃盲任務的薩讓鄉,目前正準備加大村(組)掃盲教師的科技培訓力度,以便打贏下一步的科技掃盲攻堅戰,用科技知識武裝青壯年農牧民的頭腦。

阿里薩讓大峽谷


阿里薩讓大峽谷
阿里薩讓大峽谷
數億年前,薩讓鄉是汪洋大海,後來火山持續噴發,各種岩石被火山熔岩燒蝕,后又因水浸而熱脹冷縮后,極易碎裂,顏色以金黃為主。在薩讓峽谷底部,還能找到酷似海螺的遠古海洋生物化石,有藻類化石、腔腸動物化石、珊蝴化石等。當為古喜馬拉雅海時代的遺物。在薩讓鄉並且山勢變化多端,十步一景,景緻十分新奇。偶爾會發現零星的黃狼、青羊藏雪雞,當地人說這裡還有野氂牛雪豹猞猁。這是青藏高原上最年輕的一塊陸地。